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的应用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

2014-01-12 08:20蔡月祥
华东经济管理 2014年2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

蔡月祥

(盐城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的应用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

蔡月祥

(盐城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文章利用2011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农村居民家庭每人消费支出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找出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的主导成分,并根据主因子进行排序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随地区变化差异明显。少部分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还仅仅局限于生存需要,大部分地区农村居民的生存需要已得到满足,消费处在转型和升级之中。根据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呈现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因子分析;系统聚类

一、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度增长,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变成需求约束型,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大需求因素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从需求性质来看,投资是由消费需求决定的一种引致需求,而净出口本质上属于国外的消费需求,受制于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因此,消费是真正的最终需求[1],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稳定,最持久的动力。而从相关统计数据发现(图1),农村居民消费比重持续下降。2008年消费率下降到8.9%,与历史最高水平的32.3%相比,下降了23.4%个百分点,而发达国家消费率超过50%。农村消费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有效需求。2010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意见》,明确指出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农村市场是一个消费潜力巨大的市场,农村居民消费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目前我国经济更依赖于消费支出模式的转变。因此,研究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1农村与城镇居民消费率对比

在消费方面,经济学家以不同的消费理论假设,建立了各种消费函数。凯恩斯提出绝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是现期收入的函数。随后,杜森贝里提出相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存在“攀比效应”和“棘轮效应”,不仅受当期收入的影响,还受过去所能达到的最高收入以及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的影响。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认为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则认为消费者是有理性的,他们总是根据一生的收入水平安排最佳的消费和储蓄。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以农村居民消费为主题展开研究,集中在以下两点:一方面倾向于研究居民消费性支出水平与收入的动态关系。汪旭晖等[2](2009)运用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消费的对策建议。林文芳[3](2011)基于空间相关性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对我国县域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可支配收入对居民的各类消费具有显著的影响。马永伟[4](2012)建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回归模型。卢宁[5](2013)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农村居民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的关联关系,并侧重研究了消费的影响因素和城乡消费差距。孙迎联[6](2011)采用排序选择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姜洋[7](2011)通过实证表明,收入、不确定性以及信贷约束几乎解释了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的全部。储德银[8](2010)等建立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城乡比较视角分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赵黎明[9](2013)等基于消费函数理论,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得出城乡消费差异不仅受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将加大城乡消费差异的结论。

以上的研究对促进农村居民消费作了有益探索,具有极大的价值。但根据研读的文献来看,对农村消费性支出的地区性横向比较则相对较少。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是否存在区域差异,呈现怎样的特征,对于发展农村消费市场就显得尤其重要。特别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居民会释放出更大的消费潜能,这也要求全面、系统认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特征和趋势。因此,本文根据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因子分析方法[10]并借助于SPSS 17.0数据分析软件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情况展开研究。

二、因子分析方法简介

因子分析是寻找潜在的起支配作用的因子模型的方法。分析数学模型为:

其中,X=( )

X1,X2,X3,…,Xp为原指标,F=(F1,F2,…,Fm)为X的共性因子,A共性因子的载荷矩阵,ε为特殊因子。

本研究使用的因子分析步骤如下:①将原始数据标准化,仍记为X;②建立相关系数矩阵R;③解特征方程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当累计贡献率不少85%时,取前m个主成分代替原来的p个指标,计算因子载荷矩阵A;④对A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⑤对主因子进行命名和解释。并根据主因子Fi的得分,以贡献率为权重,对Fi加权计算综合因子得分,并进行排序;⑥根据主因子Fi的得分,进行聚类,做冰柱图和散点图。

三、因子分析过程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农村居民家庭每人消费支出数据作为观测样本,所选指标包括食品消费支出(X1),衣着消费支出(X2),居住消费支出(X3),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支出(X4),交通通讯消费支出(X5),文教娱乐消费支出(X6),医疗保健消费支出(X7),其他消费支出(X8)。

(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表

表1给出了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的结果,其中KMO值为0.868,根据标准,KMO取值大于0.7,Bartlett球度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因此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1 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表

(三)旋转后的因子提取结果

使用主成分法提取因子,使用最大方差法旋转,经3次迭代收敛。各主因子的特征值和各主因子所解释的方差百分比如表2所示。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从表2可以看出,前2个主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了90.218%≥85%,所以可以用2个主因子来代替原来的8个指标。

(四)因子得分与排序

根据SPSS软件运行结果,得到2个主因子得分函数表达式为:

从第一主因子F1的函数表达式可以看出,对衣着消费支出(X2)、医疗保健消费支出(X7)、文教娱乐消费支出(X6)、居住消费支出(X3)、交通通讯消费支出(X5)有绝对值较大的负荷系数;根据这些变量的原始含义可以给第一主因子命名为“享受需要”

从第二主因子F2负荷系数较大的正好是8个变量中的另外三个食品消费支出(X1)、其他消费支出(X8)、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支出(X4),根据这些变量的原始含义可以给第二主因子命名为“生存需要”。

根据两个主因子得分的函数表达式,计算出我国31个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两个主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并按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如表3所示。

表3 各地区在各因子得分值和综合得分值

(五)聚类分析

根据两个主因子的得分情况,进行聚类,形成冰柱图(图2),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我国31个地区分为5类。

图2冰柱图

第一类地区:浙江、江苏、北京;

第二类地区:天津、河北 、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河南、陕西、青海、宁夏、山东;

第三类地区:上海;

第四类地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

第五类地区:广东、福建。

同时,再根据两个因子REGR factor score1(即F1)和RE⁃GR factor score2(即F2)的得分,做散点图,如图3所示。

图3可以更细致地划分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

在温度应力计算中,空气温度由式(1)、式(2)计算得出,并作为1 a、12 d和1 d的3次谐波振荡的总和。土壤热物理性质参数(导热系数λ和热容量c)的设定及坝体排水部分的温度场计算同式(1)、式(2)。

(1)第一类地区,位于图的右上角,无论是F1还是F2,得分都比较高,相对来说,“享受需要”的消费比“生存需要”的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更大,说明第一类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更多的用于高档衣物、文化教育娱乐、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

图3散点图

(2)第二类地区,F1和F2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基本相当, 但F1略高于F2,说明第二类地区的农村居民“生存需要”已基本实现,正倾向于“享受需要”的消费支出。

(3)第三类地区,即上海地区,其“生存需要”的消费支出是所有地区最高的,但“享受需要”的消费支出相对第一类地区而言,支出的份额较少。

(4)第四类地区,F1和F2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也基本相当,但F2略高于F1,而且“生存需要”的消费支出变化幅度较大。

(5)第五类地区,“生存需要”的消费支出居于次高的位置,但“享受需要”的消费支出相对于第一类地区,支出的份额也较少。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民消费性支出方面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通过以上对农村居民的整个消费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从因子提取结果来看,共性因子方差占总方差的90.218%,说明所提取的共性因子能充分体现原始变量的信息,主因子F1的载荷大,说明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F1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较大,所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开发农村市场消费的巨大潜力,要从F1“享受需要”着手,转变消费观念,引导人们向文化教育娱乐、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高档衣物进行消费。

(2)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地区经济发展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发达地区农村居民随着收入的增加,其消费支出也呈现较大的增长趋势。从主因子F2“生存需要”消费支出来看,不同地区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具有显著差异,呈现极不平衡的趋势,“两头小,中间大”的态势明显。得分大于1的地区有上海、广东、北京、福建和浙江地区,上海地区得分最高,甘肃、云南、西藏和贵州,居民消费水平最低,其他省市都处于中间位置。数据表明,全国约1/2的地区F2得分都小于0,这说明超过一半的地区其“生存需要”的消费支出还处于全国平均消费水平以下。

(3)农村居民消费正在经历着不断转型和升级的过程,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从综合因子F1“享受需要”来看,第一类地区浙江、江苏、北京,基本生活需求已大大满足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文化教育娱乐、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高档衣物的消费需求强烈,呈现多样化,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第二类地区的农村居民,以及上海、福建和广东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已经超过农村总体平均消费支出,但对文化教育娱乐、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高档衣物的消费支出相对第一类地区偏低,处在消费转型的进程中。这说明这些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消费行为要加以积极引导。

(二)政策建议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机遇背景下,加强刺激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繁荣,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迫在眉睫。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农村居民教育,提高素质,提升就业的竞争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地域特色,拓宽收入来源;完善政策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价格支持,完善主产区利益、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补贴力度,以政府财政支出为主导,鼓励社会资本对农村水电、交通运输、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社会服务、文化旅游体育等各类事业的支出,积极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减少农民负担,保证农民稳定持续增收。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农村的政策扶持力度,政府转移支出向落后地区(第四类地区)倾斜,通过转移支付调节收入差距,建立帮扶政策,尽快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缩小区域间农村居民消费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模式,增强消费信心。由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有钱也不敢花。我国第二类地区的农村居民,以及上海、福建和广东地区,虽然“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但不敢追求“享受需要”。针对消费支出呈现的特征,我国需要不断完善农村教育、医疗、失业、养老等各个层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革和完善教育收费和贫困资助制度,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减免农村义务教育费用;健全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继续提高合作医疗补贴标准,合理制定失业、医疗等不确定性支出的支付标准,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据统计,养老保险覆盖率每提高1%,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会增加3233元[11],改革养老保险模式,减轻个人及家庭的养老压力;完善消费信贷制度,改善农村居民消费信贷环境,促进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推进农村消费信贷制度的创新,稳定农村居民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增加其消费信心。

(3)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环境,引导消费行为。培育一个现代化的农村市场网络体系,发展多种市场形式,政府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将触角伸向农村,创新农村商品的营销方式,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现代消费观念的教育和宣传。对农村居民而言,消费存在着“棘轮效应”,周围人群的消费行为会产生显著的“示范效应”,因此,通过城镇化建设可以不断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发挥“示范效应”,引导农村居民把更多的收入放在文教娱乐及服务支出上来,发挥北京、江苏和浙江的辐射作用,不断升级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

[1]肖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关系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12):91-99.

[2]汪旭晖,顾晶.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8-62.

[3]林文芳.县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关系分析[J].统计研究,2011(4):49-54.

[4]马永伟.农业支出、农民收入与农民消费——基于浙江省个案的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3):119-123.

[5]卢宁.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8):92-96.

[6]孙迎联.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科学,2011 (3):79-82.

[7]姜洋.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1(9):68-71.

[8]储德银,经庭如.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4):99-105.

[9]赵黎明,史云鹏,贺颖.城乡消费差异、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J].华东经济管理,2013(1):41-45.

[10]卢纹岱.SPSS forWindows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11]尹华北,张恩碧.社会保障覆盖率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社会科学,2011(7):54-61.

[责任编辑:张 兵]

A Research on Consum ption Expenditureof RuralResidents in China —Based on PrincipalCom ponent Analysis

CAI Yue-xiang
(Schoolof Economicsand Management,Yancheng Instituteof Technology,Yancheng224051,China)

Using the year of 2011 data of rural residents’consumption expenditure of 31 provinces,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 China and themethod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the paper founds the dominant component of ru⁃ral residents’consumption expenditure.According to the dominant factor,31 regions have been sorted and cluste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of rural residents changes significantly in different regions.A few areas of rural residents'consumption expenditure is limited to survival needs,while themajority of rural residents have beenmet,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is in the stage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rural residents’consump⁃tion expenditure,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rural residents’consumption expenditure;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system clustering

F126.1

A

1007-5097(2014)02-0041-04

【DOI】10.3969/j.issn.1007-5097.2014.02.009

2013-09-24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不同收入阶层农村居民消费差异统计研究”(13BTJ017)

蔡月祥(1960-),男,江苏盐城人,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企业伦理。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40年消费流变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新消费ABC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