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中语境对意义的制约作用

2014-01-12 08:59裴新娣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文化语境

裴新娣

【摘 要】语境在交际活动中对意义的理解起着决定作用,在翻译过程中也是如此。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翻译就是交际,即信息传达的一种方式。为了能够传达信息,译者必须抓住原文真正的意义。本文论述了语境和意义两个词语的概念,并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方面,阐述了语境对意义的制约作用。

【关键词】语境意义;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

Abstract:The context plays a decisive role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in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it is sam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he famous American translation theoretician Nida favored that“translating is communicating”, Translating is to transmit message. To better transmit the message, the translator must grasp the meaning of the source language. This paper firstly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two words “context ”and“ meaning”, and expounds the restrictive effects to the context meaning from three aspects of linguistic context, situational context and cultural context.

Keywords:context meaning;linguistic context;situational context;cultural context.

引言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所谓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語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因此翻译中意义的传达是最基本的任务之一。然而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如何准确的把握原文的思想意义,意义能否转换和如何进行转换一直是翻译理论界长期以来探讨的主要问题,本人认为翻译过程中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中确定意义。

一、语境与意义

(一)语境

语境(context)就是语言运用的环境,它的概念比较笼统广泛,从语言成分之间微观和宏观的搭配结构及上下文关系,到语言所依附的文化背景、话语发生的情态、处所,诸多因素都落在他的范畴之内。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语境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的。语境可以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语言性语境是指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特定言辞的上下文,它既包括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话语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时间、地点、事件性质、宗教类别、自然环境、价值观念、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非语言动作(如姿势、语气、手势、面部表情)等。非语言性环境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情景语境指语篇产生时的交际者之间关系,具体场景(时间、地点、氛围等)及事件的性质。文化语境指交际时所涉及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历史进程、社会制度、宗教类别、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等。这两种语境也决定着语言交际活动中的语义取向。

(二)意义

关于词语的意义,语义学和语用学还有争论。莫里斯指出,语义学是研究符号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语用学是研究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语义学侧重研究语义的表现力,其核心是研究词语的基本词义,而语用学侧重研究语言的运用规律,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借助语境开展意义研究。其实,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理解词语的意义。

词典里几乎每个词都有许多不同的词义,即一词多义,然而在翻译过程中,往往感到这些词义还是不够用。实际翻译中,不是把词典上的词义搬到译文中就能翻译好的,因为词典里的“意义”实际上指的是词或词语,是脱离语境的意义,这种意义是不确定的,不具有交际价值。在英语表达中,许多词汇离开了句子或上下文,意思就不确切,甚至会产生歧义。可见语境对词义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我们在翻译中一定不能仅从词汇的基本意义和语法意义上去理解,必须把词汇放到句子、段落甚至整个文章中去推导其合适的词义。

因此,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语义不再是可以脱离特定语境存在的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变成了与语境不可分的话语意义(Utterance meaning)。伦敦学派创始人英国著名语言学家费思(J.R.Firth)指出:“言语只有依靠语言环境和上下文才有其真正意义。”(Systematic Linguistic:Theory and Applications)。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采用语用学的意义更恰当,因为离开语境,不能准确把握句子的真实意义,就会曲解和误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

对于使用自己母语的人来说,由于熟悉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理解词汇恰当的意义相对来说就容易很多。而对于使用第二语言的人来说,由于对语言特性和他国文化了解不足,往往很难把握词汇在句子中的恰当意义。因此,要做好非母语的翻译工作,我们除了学习语言知识,也需要深入了解其生活习惯、语言特点及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才能正确理解话语的意义。

二、语境与翻译

纽马克曾这样评价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语境在所有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Newmark,1982:113),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离开了语境,对词汇或句子的理解是片面的,不确切的,甚至是错误的,很难正确表达原语的信息。下面本文将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方面具体论述语境在翻译中对意义的制约作用。

(一)语言语境与翻译

语言语境,即上下文语境。语言语境包括语音语境、词汇语境、语法语境、句法语境和篇章语境。其中语音语境、词汇语境、语法语境、句法语境可称为微观上下文,指在一个句子范围内,某语言单位周围的一些语言单位。篇章语境可称为宏观上下文。指超出句子范围的语言环境,包括周围的句子、整个段落、章节甚至整部作品。(李淑琴,2001:43)这两种上下文语境因素都对翻译过程中的语义取向有制约作用。

从语言知识来说,许多词语在句子中其搭配都有一定固定用法,而且在句子结构中其位置也有一定规律。如果将其常规的搭配和位置发生变化或被打乱,词语的意义就会发生变化。因此,翻译时要留意词语的这些变化,从上下文联系中找出最确切的意义。请看下面的例子:

1)You can ignore him, he is a guard dog of the boss.

例句1)“dog”一词一般指动物狗,在此例句中,从语用学的角度看,“dog”所表达的意义并不是语言本身的涵义,而是作者赋予了它特定的意思。狗一般与动物搭配,而此例句中与人搭配,显得不合常理。根据上下文,此句可以翻译成“不用理会他,他就是老板的一个奴才”或“别管他,他就是老板的一个小卒子。”。

2)It is very light.

例句2)中,如果仅仅这个句子,没有上下文联系,我们很容易产生歧义。因为“light”一词的涵义有轻的、明亮的和浅色的。如果例句2)改为I do not like the red color, it is very light.我们就很清楚语言使用者所表达的意义“我不喜欢这个红色,它太浅了”。如果例句2)改为it is very light,I could see anything at the night”,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理解语言使用者“light”一词所表达的意义“它足够亮,那天晚上我可以看清所有东西。”。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独地、孤立地教词汇,而应该将词义与使用的环境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正确把握其意义。

上面谈了依据句子为单位的微观语境因素对翻译语意义取向的影响。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文学翻译中,超句子层的宏观上下文语境因素对翻译中词义的筛选、情态的诠注也有很大的影响。我们来看下面一句话的翻译:

3)Most of the people around you will say you are crazy.

单独看这个句子,我们也可以翻译成汉语,但难点在“crazy”一词。我们知道“crazy”一词既可以指精神失常的人,也可以指行为古怪的人,还可以指过分沉迷于某方面事的人。其既可作为褒义词来形容工作疯狂和执着的人、也可作为贬义词来形容手段残忍,无恶不作的人。如果不从上下文去理解,很难翻译出贴切的意义。如果上文在介绍一位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他不分昼夜,每天工作时间在16个小时,连续奋战3个月,这句话可以译成“你周围的多数人都会说你就是个工作狂”。这句话中“crazy”一词有对这个人敬佩和夸奖的情感。如果上文在介绍一位无恶不作、欺行霸市、连续作案的人,他纠结地痞流氓,敲诈勒索,杀人放火,激起了极大民愤,这句话可以译成“你周围的多数人都会说你就是个丧心病狂的家伙。”。这句话中“crazy”一词有对这个人愤恨和除之后快的情感。

(二)情景语境与翻译

情景语境是非语言语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Lyons)把情景语境解释为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言语活动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包括交际者双方的关系、具体场景(时间、地点、话题、交际者的心情等)和具体事件等。在现实生活中,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的。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联系情景语境,才能真正理解语句的含义。情景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较多的体现在口译和影视翻译中,有时候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或是交际场合的气氛都会影响到翻译时词语的语义取向。

rogue作为名词有“流氓”、“无赖”的意思。但当一个人笑着对一个小孩说“you little rogue!”时,决不能照字面翻译成“你这个小流氓”,只能翻译成“你这个小淘气”。再看下面一个例子:

4)You're a confounded nuisance!

这句话放在不同的情景下,翻译出来的含义有所不同。如果一对恋人在公共场合散步,男青年再三对女朋友做出亲昵动作,女朋友顾忌周围的陌生人群,有些害羞的心理,她使用这句话来阻止男朋友的亲昵动作,我们可以翻译成“亲爱的,讨厌死了!”。这时,女朋友的心理是既不想拒绝男朋友的亲昵动作,又认为在公共场合有些不妥。如果李小姐与张先生不想交朋友,而张先生不想放弃,经常纠缠李小姐,时不时送李小姐鲜花,找李小姐看电影,邀請李小姐吃饭,李小姐心理上产生了厌恶之情,希望用这句话让张先生以后不要再来打搅她,我们可以译成“张先生,你真讨厌死了!”。

很多情况下,在不同的地点,同一个词语需要用不同的译语来表达更确切的意思。如“It time to do aboard”,在车站和机场应分别译为“该上车了”和“该登机了”。

英国首相邱吉尔在二战时曾说过一句名言“some chicken, some neck!”,如果不了解当时的背景,把这句话翻译成“某个小鸡,某个脖子”,恐怕很多人不能理解什么意思。如果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德国军队向英国军队发起进攻前,希特勒曾狂妄叫嚣:“三个星期内,英国将会像小鸡被扭断脖子一样被摧毁。”,那么丘吉尔的话就是对希特勒的有力回击,翻译成“难对付的小鸡,难对付的脖子啊!”,人们就会很清楚知道丘吉尔首相想要表达的思想。

(三)文化语境与翻译

文化语境最早被提出是在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关于“语境”概念的解释中。文化语境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习俗,指一定区域的群体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祖祖辈辈形成的语言、生活和行为集体习惯,这些习惯对生活在该区域的个体具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二是社会规范。指一个社会通过归纳和总结,向公众公布的关于言语交际活动标准化的各种规则和条文,在官方交际中具有强制执行的要求。在当今世界七大洲广袤的土地上,2000多个民族生活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历史进程、社会制度、生活水平、宗教信仰、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不尽相同,在言语交际中必须考虑这些差异的文化因素。同时,翻译中还时常出现源语在译入语中找不到对应物或对应表达法的情况。因此,译者一定要深入了解源语和译入语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在译入语中找到恰当的语句表达原语的含义,才能把原作者的真实意图呈现出来。

许多英语词汇在英国和美国虽然拼写一样,但发音时的重音却不同。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喜庆、祥和和好运,而在英语中则表示憎恨、愤怒以及由此延伸的警告等含义。

在中国的许多职称在西方许多国家是不知道的,如“编审”、“译审”、“经济师”等,有的译者将这他们分别译成“professor of editorship”、“professor of translation” 和“economist”(《英语翻译规律》<1998:164>),西方读者很可能会误以为前两者是从事教学的教授,后者是从事研究的经济学家。

有些惯用比喻,翻译成其他语言时也必须隐去比喻,采用意译的方法,如《红楼梦》中有句“她不过指着哄我们那个棉花耳朵的爷罢了。”(第六十九回)“棉花耳朵”是来自于中国俗语“耳根软”,形容一个人易被说服,容易轻信别人。但是对英文读者来说,“耳朵”表示轻信是难以理解的,故该句意译为“Its only this credulous master of ours whos taken in by her.”

在日常口语用语中也有差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往往说“你好”,“吃了吗”和“很高兴认识你”。而英语中常常在第一次见面时说“How are you”,平常见面时说“Hello”或根据时间说“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和“Good evening”。再如句子“Jacks Grandfather died last month”,如果译为杰克的祖父上个月死了,也正确表达了信息,但如果考虑到对老人的尊重,译为杰克的祖父上个月去世了,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三、结论

有人说“词无定义,译无定法”,本人试图阐明的也正是这一点。在翻译过程中词语的意义之所以在基本语义的基础上延伸和多变,是因为詞语的意义不能孤立地存在,而必须考虑由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构成的综合环境,也就是说语境对翻译具有制约作用。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涉及到语言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文化知识和心理学知识等。因此,当我们在翻译时,不能简单地从词典上照搬词义来译成译语,也不能局限于孤立的词语或句子本身进行逐字、逐词的翻译,必须根据语言环境来确定其意义,译者不仅要掌握语言语境,更重要更困难的是要了解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译入语与原语的对等,把作者真实的思想传达给广大读者。

参考文献:

[1]姜海清.语境与翻译[J].外语研究,2004(5)

[2]包惠南.2001《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3]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NewmarkYork:Prentice Hall,1988

[4]谭载喜,1999,《新编奈达论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

[5]李淑琴,“语境—正确翻译的基础”,《中国翻译》第一期,2001

[6]LarryA.Samovar&RichardE.Porter.;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黄瑞红,商标翻译的方法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第2卷第6期P73

猜你喜欢
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中音乐教学的探索
对等理论指导下文化语境翻译的策略
翻译与语境初探
文化视域下社会流行语传播特性分析
基于性别和观看模式的思考
情景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曲艺传播与身份认同
大学英语中的文化语境教学模式初探
文化语境对西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
意义的缺失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