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状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

2014-01-13 08:44许应鹏
地理教学 2014年14期
关键词:分布图陆地读图

许应鹏

(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湖北 应城 432400)

点、线、面状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

许应鹏

(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湖北 应城 432400)

高考地理《考试大纲》有四项能力要求,分别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其中,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要求如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形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与变化。关于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描述,根据空间中地理事物存在的形态,可分为点状、线状、面状三种,下面就如何描述这三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逐一介绍。

一、要点整合

1.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描述角度:位置、疏密(多少)

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离散的点。①表示分布地点:如我国特大城市的分布(只表示其空间位置);②表示类别:用不同图例,如我国矿产资源分布、不同等级的城市分布等;③表示数量:用定位符号的大小来区分(或同时在符号旁边注明绝对数量)。

内涵:

(1)点的大小——代表的含义,反映的规律;

(2)点的疏密——沿什么线(或面)密集,沿什么线(或面)稀疏;

(3)点组成的形状——反映什么规律。

2.线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描述角度:位置、疏密、渐变方向、走向(延伸方向),等值线类的还需说明量的大小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读图时要注意事物的起止点、事物沿途的变化和事物的走向。注重同一空间不同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和相互影响的结构体系。

内涵:

水平分布图

(1)分布的趋势——看延伸方向、看增减方向;

(2)分布的范围——看数值;

(3)分布的疏密——看疏密;

(4)分布的凸变——看弯曲;

(5)分布的极值——看闭合;

(6)其他:用动态的眼光看分布的发展变化等。

垂直剖面图

(1)看数值最大的点、数值最小的点和转折点(“拐点”);

(2)看变化的趋势:上升或下降、陡或缓、波动变化。

3.面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描述角度:位置、形状、面积大小、延伸方向

面状地理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理事物。①表示分布范围:在地图中用封闭的界线,或一种图例表示某种呈面状分布的地理事物的范围。②表示类别:在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内,用不同的颜色或图例,在各个范围内用不同图形加以区分类别。③表示数量:常用散点法(点数多少)、等值线法。读图时要明确事物的地理范围。

内涵:

(1)分布的位置;

(2)分布的轮廓;

(3)分布的面积;

(4)分布的空间格局;

(5)其他:地理的特殊分布等。

二、典例精析

例1.图1为“德国和日本不同等级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读图比较德国、日本的城市等级特点及分布特点。(4分)

分析:由图例可看出,城市等级是用点的大小来表示的,德国城市人口多在50万以下,即以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为主;日本城市人口多在50万以上,即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为主。

从位置来看,德国城市的分布没有明显特点,日本城市多分布在太平洋及濑户内海沿岸;从疏密来看,德国城市分布较均匀,日本城市分布不均匀。

参考答案:德国以中小城市为主;日本以大城市为主,100万以上的城市明显多于德国。(2分) 德国城市分布较均匀;日本的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2分)

例2.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2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分布的显著特点。(6分)

图2

分析:首先在图上画出130°经线,由图可知,130°经线以东地区等温线的分布在趋势、数值、疏密、闭合方面有明显的特征。从变化趋势来看,气温从南向北(或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从数值来看,气温大致介于-45℃至-15℃之间;从疏密来看,沿海地区等温线较密集,温差较大,内陆地区等温线较稀疏,温差较小;从闭合来看,图幅东北部等温线闭合,出现了极低温。

参考答案:气温分布特点:气温由东南向西北(或由南向北)递减(2分),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或东南部大于西北部)(2分),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2分)。

例3.根据材料和图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图3

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8分)

分析:由图可知,海岸线左侧表示陆地,右侧表示海洋,从不同年份陆地的分布面积来看,陆地面积在扩大;从不同年份陆地的分布轮廓来看,海岸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更替,说明陆地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扩大;从不同年份陆地分布的空间格局来看(海岸线的疏密),单位间距内,海岸线变迁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说明陆地面积的扩大在加快。

参考答案: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三、实例体验

1.读图4,完成下列问题。

说明图中城市分布特点。(4分)

图4

2.图5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图。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5

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10分)

3.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据图6,回答下题。

图6

描述1934年至1936年革命根据地分布范围变化的特点。(6分)

参考答案:

(1)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绿洲)和铁路沿线。

(2)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3)面积由小变大,分布范围由分散到集中连片,从地跨两省到地跨四省。

南美火山顶部紫外辐射创地表纪录:堪比火星

新华网华盛顿7月9日电 (记者林小春)地球表面紫外辐射最强的地方在哪?不是出现臭氧空洞的南极,而是南美。一项新研究显示,南美安第斯山脉一座火山的山顶曾记录下高达43.3的紫外线指数,不仅是地球表面的纪录,还堪比火星的平均辐射水平。

美国搜寻外星文明研究所与德国气象局等机构人员在新一期《环境科学前沿》期刊上报告说,2003年12月29日,正值南半球的夏天,部署在距赤道约2400公里、海拔近6000米的玻利维亚利坎卡武尔火山山顶的测量仪,测到了43.3的紫外线指数。这一数值与火星表面的平均紫外辐射水平很相似。

研究负责人、搜寻外星文明研究所的纳塔莉•卡布罗尔在一份声明中说,一般夏日美国海滩上的紫外线指数也就是8或9;当紫外线指数达到11,就被认为很危险;到了30或40,没有人会愿意到户外去。前述测量数据创下了地球表面紫外辐射的纪录,在因臭氧空洞而面临较强紫外辐射的南极都没有记录到如此高的指数。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地表紫外辐射纪录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当地位于热带、高海拔地区,当时有季节性风暴及亚马孙雨林火灾产生的气溶胶造成臭氧层损耗等。此外,在之前两周,还出现了一次大型太阳耀斑,也可能影响了地球大气,导致臭氧层损耗进一步增加。

卡布罗尔说:“尽管这一令人不安的纪录可能是多个事件协同造成的结果,它仍有可能再次发生,因为导致该纪录的各种因素并不罕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紫外线指数按0到2、3到5、6到7、8到10及11以上分为5个级别,分别对应危险级别为低、适度、高、很高、极高。当紫外线指数超过11时,该组织建议人们不要外出。

摘自2014年07月11日《参考消息网》

猜你喜欢
分布图陆地读图
陆地探测一号01组卫星
陆地开来“宙斯盾”
贵州十大地质公园分布图
中国癌症分布图
陆地上的“巨无霸”
左右江水冲石器采集分布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