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摄影,于我更多的是分享与传递”

2014-01-13 04:05姜南
旅游纵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杨明鸟类湖北

姜南

从接触生态摄影开始,不到两年时间,杨明先后赴尼泊尔、非洲大草原、四川、新疆等地进行长期拍摄,在莽莽林区与湿地中穿行,拍摄到大量野生鸟类,在动感题材拍摄上,有了突飞猛进的收获。今年,他又开始风光题材的探索与拍摄,经历川西、神农架、新疆等独有的地貌,拍摄了一批个性鲜明的风光作品。许多作品在湖北、武汉等地摄影展览中展出。业内专家对他的评价是“勤奋敬业、收获成功、进步惊人”。

一个人的镜头,也可将人们保护自然的意识唤醒

“试着想象你跟一帮最喜欢的朋友与亲人,围坐在一起,然后拿出一箱照片,传阅、谈天、回忆、说笑,你的照片可以让别人快乐,也可令人难过,透过展示照片就能够唤起一个人的情感,并且用这种方式与他人联系起来,这是怎样美好的时刻?”

这段充满人情味的回答是杨明踏上摄影之路的初心,字句间无不传达出分享照片的温暖与喜悦。杨明将摄影视作分享感动、唤起人们心灵情感体验的一种交流方式。在摄影类别的选择上,他选择了生态摄影,并对此十分坚定和执着,坚定的是他对野生动植物的那份热爱,执着的是他会一直通过自己的镜头将人们保护自然的意识唤醒。谈及生态摄影与他的缘分时他说,“小时候就很喜欢动物,是出于对童年的一份眷恋。从动物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人性的一面,它们一样有喜怒哀乐,一样有爱恨离愁,很多情感的流露甚至比人类还要丰富。与它们离得越近,越能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当然也是出于对这些生灵的敬畏。”

翻开杨明的摄影作品,那非洲儿童眼神里流露出的纯真与渴望和非洲青年小伙子内心的喜悦与茫然,使我停顿与思考;鸟儿漫天齐飞,让我充满对自由的向往。在谈到拍摄中与动物的距离时他说,“首先你要了解被摄对象的习性,我一般要在拍摄前做足功课,就像拍摄人物肖像一样,你必须了解或者熟悉你要拍摄的对象,有时候距离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握好当你进入到它生活范围内给它造成的不利影响。我在国外拍鸟时,几乎可以近到触手可及,但在国内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的。我要做的是伪装自己,然后就是等待。”

群体的力量,才能将生态保护理念一直蔓延下去

杨明在坚定和执着于自身摄影的同时,还积极支持基层协会建设,组织湖北、武汉、全国性摄影比赛和摄影活动。2012年7月,为了推动中国鸟类摄影事业的发展,同时为了记录和反映湖北武汉等地优秀的生态环境与鸟类资源,讴歌生态中国、美丽中国的绿色环境,他成功组织了首届“楚天飞羽——皇世钰龙杯”全国生态鸟类摄影大赛。来自全国大量的摄影爱好者积极参与,获得了赞誉,在湖北地区甚至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还出资组织了《中国摄影报》武汉读者联谊会,将摄影爱好者团聚在一起交流与分享。杨明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传递生态保护的理念,由个人到群体,由武汉到全国,每一次的行动都充满着正能量,每一次的传递都将爱心蔓延。

谈到摄影在心中的位置,他认为对于爱好摄影的人们来说,那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对于其他人来说,或许是兴趣,是艺术,或者只是一个载体。

“摄影令我专注,在我专注于摄影时,一切工作上或者生活上的担忧与压力都会消失。你会开始在当中寻找到乐趣,改变你的日常体验。我喜欢美的事物,摄影是一种对美的传递,照片拥有升华心灵的力量。”

杨明对未来的目标很明确,他要用镜头记录与表达动物最原始的生存状态下的美,分享并传递生态保护理念,通过心灵的情感体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动物身边人性的一面,让心灵回归生态。

猜你喜欢
杨明鸟类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善于学习的鸟类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鸟类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鸟类的叫声
1920s—age of progress and liberation
杨明作品展 形色·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