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无能

2014-01-14 10:40本刊编辑部
齐鲁周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饥渴冯小刚喜剧

本刊编辑部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深重苦难史的国度里,只有喜剧才能让麻木表情的民众开怀一笑

冯小刚和他的冯氏喜剧又回来了,但却成了一场“恶心别人,成全自己”的私人订制。豆瓣网友调侃:“看一部《私人订制》等于看10集春晚,还是吊着你不让睡觉把你的头按在喇叭上连着看完那种。”

但这一切并不影响《私人订制》创造4天3.2亿票房奇迹。这让人想起去年《泰囧》11亿票房的惊人记录。这隐喻着大众对喜剧的饥渴,对快乐的饥渴——这也正是为什么郭德纲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明星,赵本山永远是春晚的第一人选的秘密所在。

今天,平民需要喜剧,大部分被解读为压力太大或缺少心灵救赎。雷格斯曾发布调查结果: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压力最大的国家。压力到底来自哪里? ——梦想诱人,现实骨感,国大业大,沉疴遍地。

阻碍中国人快乐的,除了焦虑,也有恐惧。从三聚氰胺到反式脂肪酸,从医疗保险到社会治安,从高房价到买来的房子被拆,任何热点议题的讨论,都引起民众的挫折感和负面情绪。于是,中国人从不高兴到“笑无能”。

幽默感的本质是自由:

科技与物质的进步,并不足以保障人们的精神快乐

“谁会看明白我们是在什么语境下做了什么努力?”冯小刚曾为他的《私人订制》辩白:“这塑料膜绷在那儿,怎么也冲不出去,但大家都还在那儿拱。中国电影导演面临的就是这么一个困境。”

中国人不懂幽默或不喜欢幽默吗?怕未必。从古到今,中国人都是善于幽默的民族。从古代文人逸事和民间笑话就可看出。但幽默的本质是思想的自由开放,语言的无拘无束甚至辛辣讽刺,这就与我们的主流文化相悖——中国文化传统一直有着严苛的社会功能、伦理规范等方面的要求和禁忌。快乐成了黑暗中集体神经质的无厘头,成了新闻联播里有板有眼的“在这个阖家欢乐的日子里……”

林语堂说,中国人对快乐的概念就是“温饱黑甜”——中国人的快乐本来根植于人间的烟火气,来自于世俗的快乐,是市井中闲情偶得的生活艺术。《财经》前杂志主编何力认为,“建设的正确逻辑是:先建设生活,然后才去建设社会、体制、国家和主流文化”。

现在,生活艺术被几场摧枯拉朽的革命所摧毁,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关系被公共放大镜粗暴地放大,焦虑和恐惧取代了快乐,成为中国的主流情感。

随着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的攻城略地,人们就都浸入到挣钱弄权纵欲的狂欢中。可是,我们多少明白,科技与物质的进步,并不足以保障人们的精神快乐。endprint

猜你喜欢
饥渴冯小刚喜剧
我是一块铁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喜剧世界
冯小刚:老炮儿伏枥,志在千里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欢乐喜剧人》
冯小刚炮轰《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