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处翻译引发的思索

2014-01-15 10:28付小玲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7期
关键词:字子谥号东坡

付小玲

付小玲,教师,现居湖北秭归。

在学习《陈涉世家》时,有学生问“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一句中的“字”如何翻译,我说可以采用常用的加字组词法,翻译成“表字”,学生听了我的解释,哄堂大笑,弄得我莫名其妙,看着他们那止不住笑的样子,我顿时明白了,他们由“表字”想到了骂人的“婊子”,我想,学生的大笑是他们的无知导致的,学生无知正是我们的教出了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介绍作家作品,某人字什么,有哪些代表作品,我们今天学的课文选自他的哪部作品。至于这个古人为何在名之外还有字,名与字有何关系,由于不考试我们也不讲,以致全班五十来人,没有一个学生知道这方面的知识。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古人的字、号,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经常遇到,如《论语》 中“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涉及到了人的谥号;《五柳先生传》中“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涉及到了人的别号;《核舟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和“虞山王毅叔远甫刻”,都涉及到了人的表字。作为一个中国人,了解一点古人的姓名知识,积累一点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对于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我给学习补充了一点古人名、字、号的相关知识。

我们今天常说的某某人叫什么名字,在古代包括“姓”、“名”、“字”三个部分。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

“字”,也称“表字”,是一个人的名字的注解、补充和延伸。字与名相呼应,互为表里。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有字,贫苦的老百姓没有字,如武大郎,没听说过他字什么。自称、谦称称名;敬称、尊称称字。如《三国演义》 第三十八回写刘备到隆中,请诸葛亮出山辅佐时,诸葛亮说:“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诸葛亮只称自己的名。 《隆中对》中诸葛亮来到刘备身边,他们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面对关羽、张飞的不悦,刘备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刘备称诸葛亮只称字,这是名与字用法的区别。

古人取表字,常见的有按兄弟长幼排行取字,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古人称男儿长幼顺序依次是:伯、仲、叔、季,所以孙策为长子,取字伯符;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如仲由,字子路;苏轼,字子瞻;杜甫,字子美。

名与字的关系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名与字互相解说。杜甫字子美,甫与美都是美好的意思;孟郊字东野,郊与野是同义词;诸葛亮字孔明,明就是亮,亮就是明。

名与字意义相反。朱熹字元晦,熹是明亮的日光,而晦则是昏暗;赵孟頫字子昂,頫是低头,昂是仰头;唐代诗人王绩字无功,绩是功绩,字却是无功。

名与字连类推论。孔子的弟子南宫括,字子容。“括”,包括;推论到“容”,受容。南宋词人刘过,字改之。“过”,过错,有过自然应改之。

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尤其是文人雅士,还喜欢给自己起个号,来体现自己的志向和情趣,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古人的号大体上有如下规律:以居住地为号,如李白五岁随父迁居青莲乡,自号“青莲居士”;苏轼贬谪黄州后,筑室于东坡,故自号“东坡居士”。以旨趣抱负自号,如爱国诗人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以抒发对他们的蔑视;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是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来取号,表达了文人的情趣。

谥号,是古代的一种特殊称号。在我国古代社会,有身份、地位、有影响的人死后,朝廷根据他的生平事迹和品德,给一个特殊称号,这就是谥号。 《论语》 中孔子回答子贡说: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是说孔子得到“文”的谥号是朝廷褒扬他勤学好问的品德。

我讲中国古代的姓名知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看着那专注听讲的神情,我想学生已被那有趣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所吸引。

猜你喜欢
字子谥号东坡
我最喜欢的字
谥号
周处除三害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漫话谥号
东坡画扇
辽太祖尊号谥号考辨
说“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