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电灌区带田油葵适宜种植密度试验

2014-01-16 01:28王建成杨思存车宗贤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油葵田中粒重

王建成,杨思存,车宗贤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

兴电灌区带田油葵适宜种植密度试验

王建成,杨思存,车宗贤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

在油葵+豌豆带田模式下,进行了油葵适宜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油葵的株高随密度变化不大,花盘直径、盘粒数、盘粒重和千粒重都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油葵密度变化对豌豆产量影响不明显;油葵产量随密度增加呈二次抛物线型变化。油葵+豌豆带田中油葵种植密度为8.8万株/hm2时,产量最佳,为3 770.48~3 982.92kg/hm2。

油葵+豌豆带田;油葵;经济性状;产量;种植密度;兴电灌区

油葵+豌豆带状种植作为兴电灌区立体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近年来发展较快,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在生产中由于群众多据经验确定油葵种植密度,致使产量差异较大,影响生产整体收益[1~2]。为科学指导灌区农业生产,推动油葵+豌豆带田良性发展,我们开展了带田油葵适宜播种密度田间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指示油葵品种为法国A15,豌豆品种为中豌4号。氮肥选用尿素(含N 46%),甘肃刘家峡化工总厂生产;磷肥选用普通过磷酸钙(含P2O514%),白银磷肥厂生产;钾肥选用氯化钾(含K2O 60%),以色列进口产品。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靖远县北滩乡景滩村。海拔1 645m,年均降水量259mm,蒸发量2 369mm,年平均气温6.6℃,大于0℃积温为3 208℃,大于10℃积温为2 622℃,无霜期160~170d,年日照时数2 919 h,总辐射量616.2 KJ/cm2。供试土壤为灰钙土,耕层(0~20cm)含有机质8.83 g/kg、全氮0.76 g/kg、全磷1.22 g/kg、碱解氮51.3mg/kg、速效磷8.3mg/kg、速效钾194mg/kg。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7个油葵密度处理:处理①5.25万株/hm2;处理②6.00万株/hm2;处理③6.75万株/hm2;处理④7.50万株/hm2;处理⑤8.25万株/hm2;处理⑥9.00万株/hm2;处理⑦9.75万株/hm2。

试验采用2行油葵与4行豌豆的带田方式,总带幅1.0m,油葵占0.4m,豌豆占0.6m,每小区种4带,小区面积24m2(4m×6m)。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豌豆于3月15日播种,播种量375.0kg/hm2,4月8日出苗,6月28日收获;油葵按照试验设计密度方案,4月10日点播,4月28日出苗,8月15日收获。播前结合翻耕整地基施农家肥45 t/hm2、N 120.0kg/hm2、P2O5120.0kg/hm2、K2O 100.0kg/hm2,豌豆收获后追施N 75.0kg/hm2,其它管理措施与同大田。油葵收获时随机取样10株进行考种,豌豆、油葵均按小区单收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油葵经济性状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密度处理的油葵株高差别不大,以处理⑤最高,为158.6cm,处理③最低,为152.2cm。花盘直径、盘粒数、盘粒重和千粒重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各处理间千粒重减幅与盘粒重减幅并不一致。这主要是由于密度较低时,油葵籽粒虽然较大,但瘪籽率却很高,壳也较厚,致使千粒重较低。

表1 不同处理油葵的经济性状

2.2 豌豆与油葵产量

由表2可以看出,在油葵+豌豆带田中,油葵密度变化对豌豆产量影响不明显,这是由于两种作物的共生期短,且豌豆前期生长快,油葵前期生长慢,高矮搭配比较合理。油葵折合产量以处理⑤最高,为3 937.50kg/hm2;其次是处理⑥、处理⑦,分别为3 920.83、3 808.33kg/hm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豌豆产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油葵产量处理⑤与处理⑥间差异不显著,与其余处理的差异显著;处理⑥与处理⑦差异不显著,与处理①、处理②、处理③、处理④差异显著。

表2 不同处理的豌豆和油葵产量①

2.3 模型建立及显著性检验

从表2油葵产量随密度变化情况看,类似二次抛物线,选用一元二次回归方程y=b0+b1x+b2x2进行模拟,得到油葵产量随密度变化的回归方程

对方程的拟合性检验结果表明,F=36.40>F0.01=10.92,说明方程拟合良好,能正确反映产量随密度变化的实际情况。回归系数R=0.961 2,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决定系数R2=0.923 9,说明至少有92%的产量差异可以用密度予以解释。对方程求一阶导数,并令其等于零则得

说明在正常年份,兴电灌区油葵+豌豆带田中油葵的最适宜的密度是8.8万株/hm2,产量在3 770.48~3 982.92kg/hm2。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油葵+豌豆带田中油葵的株高随密度变化不大,花盘直径、盘粒数、盘粒重、千粒重都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油葵密度的变化对豌豆产量影响不显著。油葵产量随密度的变化呈二次抛物线,模拟方程为y=-230.524 0+874.289 x-46.526 9 x2,由此确定正常年份油葵+豌豆带田中油葵最适宜的密度是8.8万株/hm2,此时产量为3 770.48~3 982.92kg/hm2。

[1]杨思存,霍琳,王建成,等.兴电灌区油葵/豌豆带田优化施肥方案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2(1):29-32.

[2]马丽萍.北方杂交油葵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2012(12):120-121.

(本文责编:王建连)

S565.5

A

1001-1463(2014)06-0031-02

10.3969/j.issn.1001-1463.2014.06.011

2014-02-27

王建成(1976—),男,甘肃民勤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营养、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方面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联系电话:(0)13893668018。E-mail:tfswangjiancheng@163.com

猜你喜欢
油葵田中粒重
山东聊城东昌府区26.67公顷油葵盛开“致富花”
干热风对冬小麦不同穗粒位粒重的影响效应*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自走式油葵收割机研发成功
小小的世界
自走式油葵收割机研发成功
小麦光合器官对不同穗位和粒位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浅谈日语授受动词的使用方法
山垄田中的田螺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