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舍内环境因素与细菌总数的相关性研究

2014-01-20 08:38伍清林金兰梅陈玉华戴鼎震蒋加进
家畜生态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鸽舍肉鸽观测点

伍清林,金兰梅,陈玉华,戴鼎震,蒋加进

(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38)

畜禽的生存、生长与生产都需要适宜的环境,畜禽舍构成了畜禽生存、生长与生产的主要环境,畜禽舍内的空气是畜禽生存、生长与生产不可缺少的环境因素[1]。环境因素对养殖业生产起着不可忽视的决定性作用。疫病是畜牧业生产的最大威胁,而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与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2]。禽畜舍中的温度、湿度、风速、光照度和微生物的浓度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禽畜生长环境的好坏。不利的禽畜舍环境将导致禽畜生产能力下降10%~20%,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禽畜健康[3]。目前,外界环境因素对畜禽的作用和影响愈来愈受到畜牧工作者的重视,布仁[4]、田亚磊[5]等分别研究了环境因素对鸡、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李基棕[6]对规模化养猪场环境细菌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但是禽畜舍内环境因素与细菌总数的相关性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以南京市郊某规模化肉鸽饲养场为对象,测定肉鸽舍内的环境因素和细菌总数,旨在能够了解相关的环境指标与环境中细菌总数的关系,预防肉鸽疾病的发生。从而通过改善和控制环境提高肉鸽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鸽舍状况

南京市郊某肉鸽养殖场。该养殖场位于八卦洲长江北岸堤坝下边,地势低洼,周围有河沟、水渠及芦苇荡,远离居民区,无噪音源。内有8栋鸽舍(为大棚式,房顶是石棉瓦,两侧为塑料薄膜),分2排东西排列。肉鸽为舍内笼养,笼架排列紧密,鸽笼纵向排列4排,双过道,上中下三层。舍内水泥地面,冬季两侧为塑料薄膜落下,春秋季节南面的掀起,夏季两侧均掀起,饲养有近2万只肉鸽,分别为种鸽、乳鸽和2-5月龄的青年鸽。以玉米为主要饲料,应用自动喂料机饲喂,粪便2~3周清理一次,每周消毒一次。按照正常的免疫程序进行疫病预防。

1.2 试验设计

依据养鸽场的情况介绍,选择时有发病的4栋鸽舍作为观测点,依鸽场的编号分别为4、5、7、8。每个鸽舍设置3个采样点,在舍内由里向外分别编号为A、B、C(C 靠近门口),每个点3 个重复,一天连续3次,分别是8∶00,12∶00,16∶00。2012年10月3~5号(秋季)第一次检测,2013年1月3~5号(冬季)第二次检测,同年4月3~5号(春季)第三次检测,7月3~5号(夏季)第四次检测。

1.3 试验材料

DT-616CT 二合一红外温湿度计、ST-85 自动量程照度计、QDF-2热球式电风速计、精密空盒气压表,全自动立式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电热恒温培养箱超净操作台、光学显微镜等实验仪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NA)、麦康凯琼脂培养基(MAC)、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MSA)等实验室常用试剂。

1.4 试验方法

1.4.1 肉鸽舍内环境指标的测定 温度、湿度测定:在测定点离地半米高处出取出DT-616CT 二合一红外温湿度计使测杆探头暴露在空气中,从显示屏上读出温度、湿度的数值。

在测定点离地半米高处出取出ST-85 自动量程照度计,将微型测光探头暴露在空气中,从显示屏上读出光照强度的数值。

在测定点离地半米高处出取出QDF-2热球式电风速计,调准完毕后,将测杆探头上的红点应对准风向,从显示仪表上读出风速的数值。

在测定点打开气压表的表盖,指针静止后读出刻度表的数值。

1.4.2 鸽舍内细菌总数测定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中的自然沉降法[4]。在每个采样点分别放NA、MAC、MSA 等3种培养基。琼脂平板离地高度为1.2m,打开平皿盖暴露空气中10min,盖好平皿盖,记录每个舍编号及监测点位置。然后将平皿置于冷藏箱内送实验室,置37℃恒温箱中培养。48 h后对平皿上的细菌菌落进行计数,求出平均菌落数,以每平皿菌落数(cfu/m3)报告结果。按奥氏公式计算菌落总数:C=50000N/AT,式中,C-每立方米菌落总数(cfu/m3);N-每皿菌落数(个);A-培养皿面积(cm2);T-采样时间(min)。

1.5 数理统计

用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新复极差法(SSR)。空气微生物数据属非正态分布性,所以动物舍内细菌菌落采用了中间值(Median)表示[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的季节鸽舍内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标的变化

温度在相同的季节不同的鸽舍不同的观测点结果不同,春季5号鸽舍和8号鸽舍A、B、C3个观测点差异显著(P<0.05),7号鸽舍差异极显著(P<0.01),4个鸽舍的B观测点差异极显著(P<0.01);夏、秋季节4个鸽舍A、B、C3个观测点之间没有差异性,夏季B 观测点、秋季A 观测点差异显著(P<0.05);冬季4号鸽舍A 观测点差异显著(P<0.05)。

相对湿度在同一鸽舍内,不同的观测点结果不同,4号鸽舍夏季季差异极显著(P<0.01),冬季差异显著(P<0.05),5号鸽舍春季、7号鸽舍夏季差异显著(P<0.05),其余的没有差异性(P>0.05);不同的鸽舍同一个观测点在相同的季节结果不同,春季B观测点差异显著(P<0.05),秋季A 观测点差异极显著(P<0.01),冬季A 观测点差异显著(P<0.05),C观测点差异极显著(P<0.01)。鸽舍内的相对湿度一年四季均较高不利于肉鸽的生长。结果见表1。

2.2 鸽舍内风速、光照、气压等环境指标的变化

相同的季节不同的鸽舍,观测点相同风速结果不同。春季4 个鸽舍A 观测点差异显著(P<0.05),C观测点差异极显著(P<0.01),B观测点无差异性;夏、秋季节4个鸽舍各个观测点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冬季4个鸽舍A 观测点无差异性,B、C 观测点差异显著(P<0.05)。同一鸽舍不同的观测点风速不同,4号、5号鸽舍夏季A、B、C观测点风速差异显著(P<0.05);4号鸽舍冬季A、B、C观测点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不同的鸽舍不同的观测点通风效果不一样。

光照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鸽舍,不同的观测点结果不同,一年四季中4个鸽舍B 观测点均差异极显著(P<0.01);A 观测点在夏季差异显著(P<0.05),冬季差异极显著(P<0.01)。在同一个观测点不同的季节结果不同,春、秋、冬季之间没有差异性(P>0.05),夏季光照较强,与春、秋、冬季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见表2。气压在1012.2~1013.1hpa范围内。

2.3 环境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

鸽舍空气环境中各种培养基细菌测定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同一鸽舍内,不同的采样点细菌菌落总数不同,4个鸽舍内细菌菌落总数最高的是秋季7号鸽舍的B 采样点,为75.34×103cfu/m3;最低的是春季5 号鸽舍的C 采样点,为7.53×103cfu/m3,各个鸽舍内的B采样点细菌总数均最高,C采样点最低。因为B 采样点在鸽舍的中间,C 采样点靠近门口。各个鸽舍平均细菌总数是7号>4号>8号>5号;在同一个采样点不同的季节细菌菌落总数不同,差异显著(P<0.05),一年四季比较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P<0.05)。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GB/T17824.3-2008](禽场的标准细菌浓度为25×103cfu/m3),夏秋季节4个鸽舍内细菌菌落总数均超出标准范围,春季7号和8号鸽舍超出标准。原因是夏秋季节温度高,湿度大,鸽场没有通风设施,7 号和8号舍在鸽场的下风,特别是7号舍仅贴大坝通风效果最差,舍内风速(表2)与其它舍相比最小,因

此细菌总数较高。

表1 鸽舍内温度、湿度指标Table 1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icators

表2 鸽舍内风速、光照指标Table 2 Wind speed and light intensity indicators

2.4 鸽舍内的环境指标与细菌菌落总数的关系

温度与细菌总数的变化呈正相关,r=0.951(P<0.01),差异极显著;相对湿度、风速、光照与细菌总数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058、-0.016、0.003(P>0.05),差异不显著。温度、相对湿度的变化与肠杆菌科、葡萄球菌属的细菌的生长关系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73、0.631、0.314、0.365(P>0.01)差异极显著;风速的变化与的细菌的生长关系呈负相关,与肠杆菌科、葡萄球菌属的细菌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363、-0.327(P<0.01);光照与细菌总数的相关性不大,与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属细菌的生长关系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33、0.184(P<0.01,P<0.05),有差异性。结果见表4、图1、图2、图3。

表3 鸽舍内空气环境中各种培养基细菌菌落总数Table 3 Total number of bacterial colonies on various media of air environment 103/cfu/m3

表4 环境指标与细菌生长的相关系数Table 4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and the growth of bacteria

3 讨论

3.1 季节变化对环境指标的影响

鸽舍的主要功能是为肉鸽提供适宜生长发育的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388-1999规定,禽舍的适宜温度是10~27 ℃,相对湿度是75%,风速是0.5~0.8m/s,光照强度是35~50lx。研究结果显示,鸽舍内的温度春季在14.2~17.23 ℃,夏季在28.43~31.77℃,秋季在19.53~23.3 ℃,冬季在3.87~4.8 ℃的范围内;相对湿度春季在78.2~81.03%,夏季在78.97~84%,秋季在76.57~80.63%,冬季在68.57~80.87%的范围内;风速春季在0.12~0.23 m/s,夏季在0.32~0.57 m/s,秋季在0.13~0.34 m/s,冬季在0.07~0.16 m/s的范围内;光照强度春季是35.03~37.83lx,夏季,36.43~47.8lx,秋季是35~37.97lx,冬季是36~38lx的范围内。温度(冬季除外)、光照强度等指标基本符合国家标准;风速在夏季符合标准,其他季节均低于标准;相对湿度8号舍冬季符合标准,其余均超出标准外,肉鸽长期在高湿环境中生存。说明该鸽场场址选择、鸽舍的布局均存在弊端,场址地势低洼,周围有河沟水渠,湿度大,鸽舍建在堤坝下边,不利于合理通风。因此,鸽舍夏季要防暑降温,冬季增加防寒保暖、通风等设施,降低舍内湿度,以保障肉鸽的生产潜能的发挥。

图1 鸽舍内温度、相对湿度的变化与细菌总数的关系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relative humidity in pigeon house and total bacteria

图2 鸽舍内风速的变化与细菌总数的关系Fig.2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tion of the wind speed in pigeon house and the total bacteria

图3 鸽舍内光照强度的变化与细菌总数的关系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tion of light intensity in pigeon house and the total bacteria

3.2 季节变化对环境空气中微生物的影响

动物舍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来源主要是动物本身,他们通过粪便、体表、呼吸和运动向周围环境散发微生物[6]。《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禽舍内的细菌总数25×103cfu/m3。本研究测定了春夏秋冬鸽舍内空气中的细菌总数分别是10.93~28.8×103cfu/m3、35.77~54.14×103cfu/m3、25.42~53.42×103cfu/m3、9.29~17.69×103cfu/m3,夏、秋季节细菌总数严重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春、冬季节中部分鸽舍的B采样点细菌总数也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其原因是该鸽场地处长江边岸堤坝下,地势低洼,周围有河沟、水渠,通风不良,夏、秋季节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适用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每栋鸽舍的B采样点在鸽舍的中间,通风效果更差,细菌总数比其它采样点均多。因此,鸽舍环境中减少微生物的含量,除定期消毒外,更应该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除粪便,增设排风扇等通风设备,给肉鸽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

3.3 环境因素与空气中微生物的关系

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空气中的微生物有着不同的影响。高温高湿时,饲料、垫草易于腐败,粪便潮湿,舍内细菌增生,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相应的疾病发生流行。在低温高湿情况下,由于空气的容热量大,畜禽因失热过多而受寒,易于发生感冒[7]。本研究应用不同的培养基分别测定了鸽舍内空气中的细菌总数、肠杆菌科的细菌和葡萄球菌属的细菌,发现温度与细菌总数的变化呈显著性的正相关(P>0.01),相对湿度与细菌总数的变化呈正相关,但无差异性(P>0.05)。温度、相对湿度与肠杆菌科、葡萄球菌属细菌的变化呈正相关(P>0.01);风速与肠杆菌科、葡萄球菌属细菌的变化呈负相关(P<0.01);光照与细菌总数的相关性不大,与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属细菌的生长关系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夏秋季节气温度高、湿度大细菌总数增多,肠杆菌科的细菌和葡萄球菌属的细菌相应增多,鸽场肉鸽经常发生细菌性疾病。同样,冬、春季节温度低、湿度大、通风不良,细菌仍然能生长繁殖。因此,规模化肉鸽场要保持良好的环境,才能保证动物健康,减少疾病发生。

[1]李凯年,逯德山.为畜禽生存、生长与生产构建良好的环境(上)[J].中国动物保健,2008(12):15-20.

[2]郭春生,许豆艳,郭爱生.气候变化对动物健康养殖和生产力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7):142-143,147.

[3]梁小伊,黄思秀,贾伟新,等.国内外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概况和趋势[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50-53.

[4]布 仁.环境因素对雏鸡生长及增重效果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05,26(4):42-43.

[5]田亚磊,郭金玲.贺宝云.舍内温湿度变化对哺乳期母、仔猪的影响[J].猪业科学,2010(4):68-70.

[6]李基棕,高 颖,杜海燕,等.规模化养猪场环境细菌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0,37(8):199-203.

[7]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 18204.1-2000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8]金丕焕.医学统计方法[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

[9]伍清林,金兰梅,李明杰,等.动物园部分野生动物馆内空气质量检测[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2,18(6):948-953.

[10]郝会元.影响鸡舍湿度的因素及调控措施[J].家禽科学,2011(5):20-22.

猜你喜欢
鸽舍肉鸽观测点
高速公路网连续式交通量调查观测点布设方法研究
我的心爱之物
关于肉鸽规模化健康生产技术的分析
肉鸽养殖技术要点
洛阳市老城区西大街空间形态与热环境耦合关系实测研究
养殖肉鸽有妙招人工孵化效益高
寒鸦和鸽子
鸽肉治愈五年顽疾
张掖市甘州区代表性观测点地下水位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升降温全曲线的钢筋混凝土梁温度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