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借奥运会展示亲密

2014-01-21 20:29
环球时报 2014-01-21
关键词:索契开幕式领导人

● 本报驻外记者 李珍 王刚 杨明 青木 ●本报记者 刘畅 ● 玉鹏 甄翔图片说明:俄罗斯正在为2月7日开幕的索契冬奥会做最后准备。图为普京17日在索契会见冬奥会志愿者。 中国外交部昨天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参加下月7日的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在境外出席大型体育赛事,也是习近平新年首次外访。有俄罗斯学者表示,中国领导人此举“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时刻,它表明相互支持的俄中关系不会受到世界政治形势左右”。20日的西方舆论认为中国的这份厚礼在“意料之中”,过去一年,索契冬奥会是西方找茬的对象,人权、腐败、安全,他们乐此不疲地拿这些信手拈来的“砖头”打俄罗斯的脸,但越来越长的领导人抵制队伍如今遇上中俄对“史上最佳蜜月关系”的展示。而自视西方一员的日本首相也突然“反水”,表示要出席冬奥会开幕式。“奥运会就像是一枚短期有效的和平原子弹。如果一个国家要办奥运了,即便是这个国家最大的敌人,下手时也面临手段上的限制。”英国《金融时报》给一些进行政治投机的国家浇了一瓢冷水。 中国领导人送俄“厚礼”  中国外交部20日上午宣布,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2月6日至8日赴索契出席第22届冬奥会开幕式。德国新闻电视台称,这个宣布是通过一份简单声明的形式发布的,并没有进一步的细节提供。中国国家主席前往索契参加奥运开幕式,是给俄罗斯的一份厚礼。  英国路透社20日援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话称,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境外出席大型体育赛事。他说,互相支持是中俄战略关系的重要特征,也体现着两国领导人的亲密友谊。香港《文汇报》报道说,在俄罗斯期间,习近平将与普京会见,这也是习近平新一年的首次外访,显示中俄关系的极端特殊性和重要性。香港《南华早报》20日报道说,普京在索契接受外国媒体联合采访时对中国记者回忆去年跟习近平一起度过自己61岁生日时的情景,称两个人“像大学生一样,喝酒的时候还就着三明治”。德国《欧洲》杂志称,普京开始“转向东方”,甚至新年讲话地点也选在距离中国边境附近的哈巴罗夫斯克市,普京和习近平更容易沟通。比如,在外交上合作应对叙利亚危机等,而且在经济上两个邻国的交往也不断增强。俄罗斯《观点报》20日报道说,习近平是中国最喜爱运动的国家领导人之一,他喜欢足球等体育运动。  消息宣布的时机是外媒的一个关注点。“陷入困境中的俄罗斯总统的一个巨大胜利。”德国财经网20日评论说,上个月伏尔加格勒爆炸事件夺取了34条人命,也给普京的冬奥会增添了浓重的阴影。普京为此下令给奥运场所筑起“安全堡垒”,3.7万军警防止恐怖袭击,但这又被质疑是失去了奥运精神。路透社以“习近平给普京伸援手”为题报道称,对于此次冬奥会,普京高度重视并投入巨资,在某种程度上押上了自己的政治声望,由于政治、反同性恋法案和安全等原因,欧美国家一些重量级领导人表示不考虑出席开幕式,中国领导人出席对普京来说是个“积极进展”。  法国“365体育”评论称,鉴于时任总理的普京2008年出席了北京奥运会,中国国家主席投桃报李,也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是礼尚往来,并不出乎人们意料。同样持此观点的“俄罗斯之声”认为,当年尽管高加索局势出现紧张,时任总理的普京还是抵达了北京,受到中国领导人的高度评价。中国近年来已成奥运会最积极参加者之一。中国索契冬奥会代表队有望在争夺奖牌总数中进入前五名,中国国家主席前往索契显然将为中国奥运健儿增添力量。  “俄罗斯之声”的报道还引述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拉林的话称,现在习近平是向莫斯科表示道义上的支持,中国及其领导人不顾西方一些国家孤立俄罗斯的企图,坚持支持俄罗斯,即使是在不利于俄罗斯、有利于西方的背景下。这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时刻。它表明俄中关系不会受到世界政治形势左右。这就是两国的关系:走自己的路,走独立之路,同时又相互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邢广程20日对《环球时报》表示,习近平参加冬奥会开幕式是对中俄关系最清晰的诠释,展示了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实质,这一关系在各种环境和条件下彼此都是牢靠的。韩国SBS电视台认为,习近平此访证明“中俄处于前所未有的蜜月期”。邢广程此前多次前往索契,他认为冬奥会硬件没问题,不确定因素在安全。他说,距冬奥会开幕不足20天,俄罗斯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近期在距索契700公里的城市连续发生恐怖事件,表明恐怖势力决意给冬奥会添堵;二是俄与欧美主要国家关系不顺畅,一些国家摆明了要看主办国笑话。  日本NHK电视台20日评论称,对于中国来说,俄罗斯不单是和自己彼此相邻的大国,还是保持经济增长中安全、能源等方面不可欠缺的合作伙伴。习近平就任后首个出访国家就是选择了俄罗斯,并且和俄罗斯首脑举行了5次会谈,通过出席冬奥会开幕式显示重视俄罗斯的姿态。安倍“赶场”与西方的“刻薄”  “安倍首相能否与中国领导人在索契会面”是日本媒体20日热议的话题,因为日本首相安倍原本打算参加索契冬奥会闭幕式,但突然改变主意。NHK电视台称,安倍出席开幕式的外交协商正进入最后阶段,但因为和中国在钓鱼岛、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上的对立,双方没有在索契会谈的意向。日本新闻网站“Searchina”猜测,两国领导人在开幕式上进行简短会话或握手,这种可能性也有。不过,也有可能安倍和习近平的座位、进退场路线会被刻意分开。  但安倍似乎更在意与俄罗斯的领土争端问题。他19日表示,希望借机与普京会谈,推动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问题的相关磋商。2月7日即冬奥会开幕当天是日本的“北方领土日”,安倍要出席在东京举行的“北方领土返还要求大会”,日本媒体称,安倍现在有可能决定在7日出席“北方领土日”活动后,直接赶往机场飞赴索契。  日本的举动在西方强国中算是另类。英国《金融时报》说,过去一年来,政客和活动人士一直呼吁西方利用奥运会向俄罗斯施压,要求俄罗斯改变。其借口有不少,先是俄罗斯接纳斯诺登,而后是俄方支持叙利亚的巴沙尔政权,最近则是俄罗斯立法禁止向未成年人推广“同性恋”。奥巴马宣布他和拜登都不会出席索契奥运会。法国总统奥朗德、德国总统高克等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也先后以各种理由表示不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  “普京对西方领导人不给索契冬奥会面子不屑一顾。”法新社20日以此为题评论说,普京即将迎来史上最具争议的冬奥会之一。他刻意淡化主要西方国家领导人不出席索契冬奥会的事实,同时强调同性恋者同样受到欢迎。普京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奥运会不是政客的竞争,而是运动员的竞赛。”挪威外交大臣布伦德20日在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会谈时表示,挪威国王和首相将出席冬奥会开幕式。俄新网报道说,俄外交部表示,将有20多个欧洲国家领导人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但目前还没有列出相关国家领导人的名单。目前明确表示准备参加的还有:瑞士、荷兰王储和首相、芬兰总理和日本首相。瑞士联邦主席于利·毛雷尔表示,抵制索契冬奥会是“刻薄的”。 谁的损失更大?  在邢广程看来,外国首脑出席国际盛会开幕式是形式化的惯例,但出席与否,包含对主办国释放信号的意味。几名西方国家领导人明确抵制索契,潜台词是“不捧场”。俄罗斯与欧美有结构性矛盾,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认为西方持续在挤压其战略空间,且在人权问题上、对国际事务的主张上,俄罗斯立场向来坚定而突出,让西方别扭。此次不管相关国家拿出什么不来索契的理由,这种抵制都并非针对当下的具体矛盾,而是对俄罗斯与这些国家20年来在诸多细节上对抗积累的整体不协调的回应。  英国《一周》杂志19日题为“索契冬奥会问题如山”的文章称,普京决心要让索契冬奥会成功。他为此投入了大笔资金,希望冬奥会能重振俄罗斯在世界上疲惫的后苏联形象。影片《索契:普京的运动会》导演亚历山大·肯特雷夫表示:“每个领导人都有一个大项目。普京的大项目就是索契冬奥会。”  德国公共关系网站“everything pr”社论称,普京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来索契。两起自杀式炸弹袭击进一步加强了索契的安保措施。袭击事件可能是俄罗斯头号恐怖主义通缉犯乌马罗夫所为,这确实要引起想到该地区旅行人士的关切。不过,这种关切也不宜太过,不该比去波士顿参加马拉松长跑更危险。现在的情况好像是在普京帮奥巴马解决了叙利亚尴尬局面之后,奥巴马好不容易要找到个机会让普京难堪。  “西方则有些哗众取宠。”英国《金融时报》称,奥巴马和奥朗德跟普京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喜欢故意装腔作势争取公众好感而不是拿出真正的执政实绩来,但普京公众支持率高。威胁奥运会主办国的唯一办法就是抵制奥运会,西方这么做要比俄损失更大。▲

猜你喜欢
索契开幕式领导人
22日,美俄领导人分别发表讲话
夏朝
为什么大家都想住在索契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二方案
那些年,我们参加的运动会开幕式
运动会开幕式
高科技奥运会
“煮”
国家领导人与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