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阐释了哪些基本原理

2014-01-22 20:26叶再春
前线 2014年1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阶级资产阶级

叶再春

01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原理

“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经常的历史更替、经常的历史变更。”

历史唯物主义有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就是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和状况的结果。

“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封建的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组织,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而且已经被炸毁了。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

这就是说,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以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

资本主义要发展,就必须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当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并不会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而终结。

“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02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

这是《宣言》的核心观点或者说基本思想。概括地说,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的进展。”

在第一章,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过程。

“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

换言之,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

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只能是资产阶级国家和以资产阶级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

03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根本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和基石。

“法国和英国的贵族,按照他们的历史地位所负的使命,”“写一些抨击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作品”。“(贵族们为了激起同情,才)不得不装模作样,似乎他们已经不关心自身的利益,只是为了被剥削的工人阶级的利益才去写对资产阶级的控诉书。”

对于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这些思潮实质上都由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各阶级所处的社会历史地位决定的,是不同阶级利益的反映。“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的封建的社会主义,“由于完全不能理解现代历史的进程而总是令人感到可笑”。

“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当人们谈到使整个社会革命化的思想时,他们只是表明了一个事实:在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社会的因素,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的。当古代世界走向灭亡的时候,古代的各种宗教就被基督教战胜了。当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的时候,封建社会正在同当时革命的资产阶级进行殊死的斗争。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思想,不过表明自由竞争在信仰的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罢了。”

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表现在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

04关于“两个必然”的原理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两个必然”原理,即“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两个必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及阶级关系得出的科学结论。

“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周期性的重复”。“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商业危机形象地称为“社会瘟疫”, 即生产过剩的瘟疫。

“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此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商业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指出:第一,无产阶级是资本家阶级的剥削对象,没有无产阶级的一无所有,资本家阶级就没有机会利用手中掌握的生产资料来榨取财富;第二,资本家阶级惨无人道的压榨和贪欲,必将会激起无产阶级的觉醒和反抗,迫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吃人的私有制。在这个意义上,无产阶级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因此,“《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

《宣言》发表以来,世界发生了许多变化,资本主义的实现形式也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的状态。那么,《宣言》所揭示的“两个必然”是否过时?答案是否定的。俄共三大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纲领》就以当代资本主义造成的全球社会问题和生态灾难,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虽然是一个世纪性悲剧,但它只不过是人类向着社会主义前进中的一个波折,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

05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原理

“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读《宣言》,我们找不到有关“阶级”的非常明确的定义。不过,上文出现了三个概念,即阶级、等级和阶层。从字面上看,三者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从《宣言》内容上看,三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比如,在论述资产阶级的发展过程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就认为资产阶级是“在封建主统治下是被压迫的等级”。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也就是说,阶级的存在和划分主要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所决定的社会经济地位。

“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联合为阶级,如果说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消灭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

阶级存在的条件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当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达到极高的程度,人们的物质财富能够得到最大的满足时,阶级存在的条件就会消失,阶级也将会消失。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这表明,阶级斗争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历史现象,是一个客观的存在。

“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换句话说,社会一直是在对立的范围内发展的,在古代是自由民和奴隶的对立,在中世纪是贵族和农奴的对立,在近代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06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原理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宣言》第一章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无产阶级是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力量。这是由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阶级特性决定的。

“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

这表明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而且,无产阶级是最有组织纪律性和革命团结性的阶级。“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像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受到极严格的纪律训练,因而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再加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工人广泛的联合成为可能,同时“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

“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

无产阶级也是最具有革命彻底性的阶级。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是受剥削、压迫最深的阶级。这种经济地位决定了无产阶级不仅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更是最具彻底性的革命阶级。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这种暴力革命的结果,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则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在完成历史使命的道路上,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必由之路。

07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原理

“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这件事,不断地由于工人的自相竞争而受到破坏。但是,这种组织总是重新产生,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它利用资产阶级内部的分裂,迫使他们用法律形式承认工人的个别利益。英国的十小时工作日法案就是一个例子。”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必然会建立自己的政党。无产阶级只有组织成政党,才能领导无产阶级更好地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才能最终取得斗争的胜利。显然,无产阶级组织政党,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

“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一种形式,共产党的性质和纲领是什么?《宣言》第二章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的不同之处有二:其一,“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其二,“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共产党的纲领可分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即“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最高纲领是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

08关于共产主义的原理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

上文通常被称为“两个决裂”。前一个“最彻底的决裂”不会有理解上的分歧,因为它针对的是传统的所有制关系;至于后一个“最彻底的决裂”,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是泛指一切的“传统的观念”,而是指过去各个世纪的与私有制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当然也包括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的种种责难。因为第一个决裂是与“传统的所有制关系”的彻底决裂,而《宣言》的核心思想在于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须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与传统观念的彻底决裂可以理解为与传统的私有制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的决裂。之所以要与这些观念决裂,是因为它们非但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而且对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进步的革命运动形成了阻碍。

“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这就是共产主义的特征。

“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被消灭了;这种私有制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在本质上,它是)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

在说明了什么是资产阶级所有制之后,《宣言》庄严地宣告:“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不过,马克思和恩格斯既不同意“私有制一消灭,一切活动就会停止,懒惰之风就会兴起”的观点,也不认可共产主义“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

“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

这是除了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社会的另一个特点,即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劳动成果。

“关于自由买卖的言论,……对于共产主义要消灭买卖、消灭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本身这一点来说,却是毫无意义的”。

“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以上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其他特点,如买卖不再存在,民族不再对立,阶级和国家将消失,每个人自由发展等。

(注:文中楷体部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阶级资产阶级
“危险的侵略者”
还原真实
接爱与流变:《大堰河—我的保姆》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论周立波《暴风骤雨》中阶级伦理的建构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阶级不消灭 我们就要贴“阶级标签”
陆尚博的思想有些什么问题?/资产阶级不能进入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