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二《孔子家语》之《入官第二十一》

2014-01-22 20:39
前线 2014年1期
关键词:爱民仁爱百姓

精选二 《孔子家语》之《入官第二十一》

孔子的爱民思想是其“仁爱”思想的重要内涵。《孔子家语》中的《入官第二十一》是系统阐述孔子为官之道的篇章。孔子在该篇章提出为官之道的五个方面:第一,修身为从政之本;第二,为官治民应了解民情,顺应民情,并据此制订切合于民的政策;第三,为官治民要爱民,待民以宽,不可苛求于民;第四,为政者凡事要以身作则,为人民树立表率;第五,为政者要慎择左右。其中,涉及爱民的就占了两条,以下节选关于“顺民爱民”思想的段落。

【原文节选】

君子莅民①,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既知其性,又习其情,然后民乃从命矣。故世举②则民亲之,政均③则民无怨。故君子莅民,不临以高,不导以远,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廓④之以明王之功,不因其情,则民严⑤而不迎;笃⑥之以累年之业,不因其力,则民引⑦而不从。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

【重点注释】

1.莅(lì)民:治民,统治百姓。

2.世举:国家安定,不废礼乐。

3.政均:政策公正合理。

4.廓:开拓。

5.严:敬畏

6.笃:坚定。

7.引:收敛,退避。

【原文释义】

君子统治百姓,不可以不了解百姓的本性,通晓百姓的实情。既了解他们的本性,又熟悉他们的实情,然后百姓才能听从命令。因此,国家安定,不废礼乐,百姓就会亲敬君主;政策公正合理,百姓就会没有怨言。所以君子统治百姓,不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百姓,不引导百姓去做与他们无关的事情,不责罚百姓去干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不强迫百姓干无能力做的事情;用圣明君主的功业来开导他们,不根据实情,百姓就会表面敬畏而不迎合;用多年的功业来坚定他们,不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百姓就会躲避而不服从命令。如果责罚百姓去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强迫他们去做没能力做的事情,百姓就会产生憎恨。有了憎恨,就会产生邪僻的行为。

【原文节选】

古者圣主冕而前旒①,所以蔽明也;纮②充耳,所以掩聪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③。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④而度之,使自索之。民有小罪,必求其善,以赦其过;民有大罪,必原⑤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善也。是以上下亲而不离,道化流而不蕴。故德者,政之始也。政不和,则民不从其教矣;不从教,则民不习;不习,则不可得而使也。

【重点注释】

1.旒(liú):古代帝王礼帽上前后悬垂的玉串。

2.纮(hóng):系于颔下的帽带。

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过去常被认为最早见于《汉书》,其实是孔子的名言。

4.揆(kuí):度量,考察。

5.原:探求根源。

【原文释义】

古代圣明君主的冠冕前悬垂的玉串,是用来遮蔽视力的;冠冕两旁悬瑱(zhèn)的带子挂在耳旁,是用来蒙蔽听觉的。水清到极点就没有鱼儿,人明察到了极点就没有跟从者了。要使邪恶的百姓变得行为正直,让他们自己做到转变;宽厚地对待百姓,让他们自得其乐;考察推测百姓,让他们自己求得适宜的法令制度。百姓犯了小的罪过,一定要发现他们的好处,来赦免他们的罪过;百姓犯了大的罪行,一定要考虑他们犯罪的原因,用仁义来辅助他们;如果犯了死罪,希望能使他们活下来,那是最好的。所以上下就会相互亲近而不会离散,道德教化就会流行而不郁结。所以说德行是为政的开始,为政不宽和,百姓就不会听从教导;不听从教导,百姓就不会学习;不学习,百姓就不可能听从指使。

【古今联读】

爱民大义 立场有别

爱民思想是孔子“仁爱”思想的内核,并且贯穿在他的为政思想中。孔子拥有爱民思想,与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春秋时代,民众的力量在各诸侯国之间的斗争中充分显示了出来。民心的向背往往是各诸侯国胜败的关键。于是,在先进的人们中间逐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孔子也接受了这一思想。具体到孔子个人,孔子少年时代家境贫困,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活动在民间,接触劳动人民的机会比较多。所以,孔子能站在民众的立场,强调统治者要与民同忧乐,了解民心、顺应民意、爱惜民力。孔子极力反对以不切实际的政策引导百姓,认为那样的话百姓将会不服政令,甚至产生憎恨。并强调对百姓要宽恕和仁爱。但孔子的爱民思想也有其局限性,他所倡导的爱民落脚点在役使民众、巩固政权上。即在他心目中,劳动人民是被统治的,是维护政权的工具之一。在这一点上,与我们党始终强调人民创造历史、是真正的英雄截然不同。

即便如此,孔子强调的要顺应民意、爱护百姓等思想对今天仍有启示作用。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法宝之一,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胜利的保障,其精髓就是要把群众放在心上。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正是对这一思想的再强调。因此,从坚持党的宗旨的高度,从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的角度,都需要党员领导干部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坚持以人文本、人民至上;在建党宗旨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执政理念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根本工作路线上,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猜你喜欢
爱民仁爱百姓
小英雄李爱民
触摸俄罗斯
无所不为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百姓看家“风”
百姓腰包更鼓了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仁爱来到我身边
Unit 2 Topic 3 of Book 3 (仁爱版)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