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路径

2014-01-22 21:21张伟等
前线 2014年1期
关键词:北京市科技企业

张伟等

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是北京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保障。如何能在现有基础上更好地把握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问题,探索出适应北京发展形势的新路径,需要深入思考。

把握关键问题

通过科技的力量促进产业发展,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但把握住核心问题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产业创新的动力机制问题、产业创新的重点领域问题和产业创新的空间拓展等。

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从根本上讲存在两种相反但相互促进的动力机制,即“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是指,就发展动力而言,基于企业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就技术发展方向而言,主要通过专用技术进步而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从而促进产业创新。“自上而下”是指,就发展动力而言,基于政府的推动实现产业创新,就技术发展方向而言,主要通过共性技术创新而实现产业创新。“自下而上”的优势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产品市场拓展等,劣势体现在公共技术研发动力不足。“自上而下”的优势体现在配置公共资源、促成企业联盟和组织关键公共技术研发等方面,但不足的是需要谋求企业创新支持。美国产业创新的主导力量是企业“自下而上”的努力,政府的关键作用是为企业创造适宜的创新环境,并以此支持和引导产业创新。英国的做法与美国类似,但政府除了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外还积极主导创新扩散,成立了“技术战略署”,还鼓励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技术转移机构,鼓励通过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和转移。北欧的芬兰充分注重政府在产业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成立了国家战略中心,并以之作为创新主体开展行业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的创新,并基于科学园区和开放式创新平台实现两种创新机制的有效结合。

从产业所涉及的技术层次而言,产业体系包括高科技产业和中低科技产业,尽管无论中低技术产业还是高科技产业都需要创新,但二者实现创新发展的机制和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中低技术产业的技术类型以中低技术为主,是区域与国家产业发展的支柱,以熟练职工为核心,产业发展与科研经费投入关联性不强;其创新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如设备供给方,多为产品、过程、组织和市场等某些方面的集成创新,创新风险相对较小,技术创新能力弱,内在创新动力不足。高科技产业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技术类型以高新技术为主,以高素质员工为核心,产业发展与科研经费投入关联性强;创新动力主要来自内部,多为产品、过程、组织和市场等领域的系统性创新,技术创新难度大,创新风险高,但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高。包括北京在内我国区域产业体系的主体不是高科技产业而是中低科技产业。中低科技产业是最为重要的就业部门,也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协作基础,但由于其自身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创新和增长“引擎”,需要高科技产业的引领和推动。当前北京正在推动产业转型,用科技的力量支撑产业不仅要关注高科技产业,也要关注中低科技产业,尤其是中低科技产业的关键共有技术研发突破和推广应用,通过集成创新夯实中低技术产业发展,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产业基础。

拓展产业创新空间有助于推动产业创新,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影响企业创新空间拓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市场因素、技术因素和创新能力因素。相比而言,产业创新空间的拓展是个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包括该产业的市场演变、技术结构演替、创新主体能力提升和区域科技创新环境改善等四个方面。从市场把握来看,北京在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抓住产业国际化所带来的各种发展机遇,积极拓展相适应的国际市场,更要挖掘国内高端市场的潜能。从产业技术演替来看,本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可以促进上下游行业技术水平提升,并以此为锚点促进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实现产业系统创新。从创新主体的能力提升来看,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通过产学研用合作等方式形成创新网络、增加技术投入、引进创新人才、优化生产与服务管理等,不断提升其新产品(服务)研发、市场开拓能力,企业创新的空间不断拓展。产业创新空间拓展需要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将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市场拓展、新业务形成相融合,促进产业融合,并积极促进新业态发展。

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

基于北京市科技发展现状,针对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前文对北京市科技支撑产业路径选择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分析,科技支撑产业发展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培育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联合体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联合体是指在政府的鼓励下,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联合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创新联盟,共建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和技术中心以及基于项目建立的合作研发中心、基于任务建立的各类合作机制。通过构建政产学研用联合体开展合作创新,是整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创新动力、充分发挥首都科技资源优势、拓展产业创新空间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充分利用企业与科研教学机构的创新积极性,整合企业与机构的科技活动优势与资源,促进共性技术研发、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联合体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是企业(产、用)与大学、科研机构(学、研)双方的需求匹配与链接,以企业需求为纽带开展合作创新。二是建立与巩固以企业与大学或科研机构良好关系为纽带的合作创新联盟,充分发挥全市150多家产业技术联盟的创新作用。三是政府强化对合作创新联盟的鼓励与支持。

通过板块式链接科技支撑项目促进重要产业创新发展。依托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以国家或北京市高端发展目标为导向,以国家重大专项为锚点,充分利用在京的央属科技资源,积极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重大专项为锚点,形成板块式链接的创新格局。北京市积极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参照国家组织管理模式,建立了“市联席会议—审核工作小组—各专项牵头部门”三级组织管理体系,在京单位全面对接11个民口领域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数量和经费均占全国的40%,在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资占全国的六成以上。通过板块式链接科技支撑项目促进产业发展可以充分利用首都科技发展的良好基础、集成大型企业与央属科研机构的创新优势、发挥首都高科技产业研发优势,促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共用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板块式链接科技支撑项目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是根据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需求,确定一批重點领域、重点项目,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为载体,促进中央在京企业、本地科研机构与中科院、中央转制科研机构的合作。二是构建板块式链接科技支撑项目的组织管理体系,为重点项目的有效实施提供管理保障。

通过整合科技园区为载体的创新平台促进产业融合。以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也是北京市承接科技成果转化最为重要的空间载体,以及科技促进产业融合最为重要的创新平台。其次,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空港开发区以及16个市级开发区构成了北京市科技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另一个平台。需要指出的是,随着中关村示范区扩容,北京市其他一些开发区开始与之融合,借力中关村示范区的政策、人才和科技创新优势,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另外,随着北京市城市功能区建设和城市产业转移,各区县、镇村的产业基地,以各级开发区为引擎,将后发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各具特色的科技服务业,成为北京市新兴业态形成发展的重要补充。整合北京各类产业园区或基地,以国家重大专项对接为契机,实施重大产业发展工程,促进相关产业的创新融合,甚至形成新的业态。通过集成示范区政策,扶持和培育一批高科技企业,不断拓展和延伸相关产业链条,培育高端产业。通过优化园区科技型企业的成长环境,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一批具有潜力的科技企业,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

通过构建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完善创新服务环境。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北京技术市场等为核心,建立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完善科研服务业,不仅可以遵循市场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更好地将大学、科研机构等创新研发机构与企业需求结合起来,促进产学研深入合作,并通过企业自主创新环境优化,提升企业等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构建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继续完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载体建设,通过承接国家重大项目,不断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北京市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二是强化技术中介组织建设,服务功能不断拓展的中介机构不仅可以为国内企业、科技机构之间提供合作桥梁,还可以为国内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提供沟通和服务。

(作者单位: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魏晔玲

猜你喜欢
北京市科技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