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平车转运患者安全性的品管圈实践

2014-01-23 11:03梁启玲黎裕萍
护理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平车圈员品管圈

梁启玲,黎裕萍

(玉林市骨科医院 门诊部,广西 玉林 537000)

患者跌倒或坠床是安全管理的重要问题,保证患者安全是护理工作的核心。防范住院患者跌倒或坠床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1]。品管圈是一种运用群体智慧、集体力量、团队精神的改进程序[2]。近年来品管圈被推广应用于各行业,逐渐用于医疗卫生领域[3-4]。卫生部2008年医院管理评价指南提出:要完善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患者跌倒等。平车作为院内患者转运的主要运输工具,如何保证患者的安全,在人、物、环境等方面做好评估,提高安全性,是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我科于2013年5—8月开展品圈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部共有护士19名,年龄21~54岁,平均38岁,学历:本科3名,大专9名,中专7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1名,护师4名,护士2名,助理护士1名。每天门诊平均就诊量约400例,需平车护送入院和检查的患者每天约有60例。

1.2 品管圈活动开展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由10名护士组成1个圈,圈名为“平安圈”,寓意为在工作中要注重细节,预防和杜绝不安全因素,保障患者的安全,构建一个平安和谐的医疗环境。第1次圈会选定副护士长为圈长,辅导员由护士长担任。

1.2.2 选定活动主题 召开圈员会议,采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根据上级政策、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 4 个方面比较,采用“5、3、1”评分方法得出本次活动的主题为 “提高平车转运患者安全性”。其中上级政策36分、迫切性38分、可行性48分、圈能力40分,总分为162分,圈员能力为80(40/5×10)%。选题理由:保证患者安全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患者跌倒或坠床是国际医疗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往往导致机体损伤、功能状态衰退甚至危及生命。平车作为院内患者转运的主要运输工具,如何保证患者的安全,在人、物、环境等方面做好评估,提高安全性,是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1.2.3 制定活动计划 根据活动步骤制定详细的小组活动计划表,并制成甘特图,于2013年5月20日—8月31日(14周)完成。

1.2.4 现况调查及要因分析 自制查检表,调查时间为5月26日—6月14日,记录每次使用平车的情况及存在缺陷的原因,如未上约束带、未上护栏、无陪护、路况问题、平车故障、患者体位不当、使用方法不当、未挂警示标识、患者躁动不配合、其他原因共10方面进行数据收集。调查平车使用次数356次,存在缺陷次数128次,缺陷率36%。得出平车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包括:措施未落实(如未上约束带、护栏),患者体位不当,未挂警示标识,操作方法不当,平车故障,其他共6项原因,统计各项的频率、百分比和累积百分率。依据统计表绘制柏拉图分析得出:未上约束带、患者体位不当、未挂警示标识这3项占78.9%,根据80/20原则(二八定律)进行验证,把这3项作为本次品管圈活动改善的重点。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法,针对原因画出原因型要因分析图,并进行真因验证。从平车、护士、环境、患者4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平车转运患者存在安全隐患中要因有11项,小要因25项,10位圈员按照重要性打分(重要3分,一般重要2分,不重要1分),最后按照分数选定了6个要因,分别为护理人员思想不重视,平车没交班和没检查,培训学习不够,宣教不到位,未挂警示标识,未上约束带。

1.2.5 目标设定 根据目标值设定公式: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5],在主题选定时根据得分,圈员能力为80%,计算出本次活动的缺陷率目标值=36%-(36%×78.9%×80%)=13.3%。

1.2.6 对策与实施

1.2.6.1 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 临床工作中存在的很多安全隐患是由于思想不重视引起,针对圈员思想重视不足状况,辅导员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举办学习讲座,学习结束后要求每位护士写1份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的心得体会,考核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并记录成绩,尤其对于低年资护士,加强提高思想觉悟。在每一位圈员的胸牌粘贴平安圈圈徽,提醒自己是品管圈的一员,认真履行圈员的职责和义务。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全体护士明确了自己的权力和义务,强化了法律意识。在总结阶段,发现圈员在思想上的认识还有提升的空间,所以再提对策,继续学习法律、法规,把提高安全意识作为一项长期的目标。

1.2.6.2 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依从性 健康宣教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最有效途径,由于大多数患者缺乏防跌倒/坠床有关知识,圈员制作各种精美图片,印发有关“防跌倒/坠床知识”的健康教育处方、出板报等,活动前由于责任不清,宣教工作不到位,经圈员讨论后落实接诊护士为责任人,负责宣教并按 “平车转运患者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评估患者,评分≥4分的患者视为高危坠床患者,接诊护士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同时发放“防范患者跌倒/坠床告知书”给家属或患者阅读,详细告知跌倒/坠床摔伤的严重后果及注意事项。通过加强护患沟通及宣教工作,增强和提高了患者自觉认识和预防能力,充分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同时也激发了护士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

1.2.6.3 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护士的评估能力和应急能力 学习培训是提高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圈员对预防患者跌倒或坠床的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评估的能力,辅导员组织观摩录像,总结经验,学习应急预案、防范管理流程及处理流程等,学习结束进行理论考核并记录成绩,并要求每位圈员制作1份“平车使用方法”及“患者跌倒/坠床的防范管理”课件,由辅导员进行点评和评比。活动前科室未制定有评估表,护士评估患者标准不统一,为此科室制定《平车转运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组织全体护士学习,患者入院时,要求接诊护士按此表全面评估患者,内容包括:年龄≤10岁或≥65岁(1分),意识障碍(4分),狂躁或情绪不稳定(4 分),无人陪护(2 分),陪护不配合(2 分),服用影响意识的药物(4分),强迫体位(3分),最近1年有不明原因的跌倒/坠床经历(1分)。总分≥4分,列为高危跌倒/坠床患者,需加强防护措施。通过识别和评估患者跌倒或坠床风险,能全面有效地减少跌倒,预防被动性和盲目性[6],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保证护理安全。

1.2.6.4 保证平车性能良好,严格交接班 建立平车检查交接登记本,设立班次专人负责检查登记,改变原来平车无人检查无交班状况,每天夜班护士负责检查登记,并与白班护士做好严格交接,通过书面交接,规范行为,如平车有故障及时挂放标识并报维修。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登记交接情况,做好督促管理,对未认真执行规定者科内进行质控扣分。通过规范行为,规范记录和严格交班,确保平车性能良好,消除平车故障的潜在安全隐患。

1.2.6.5 在平车安装固定约束带,提高平车安全性能 在使用平车转运患者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情绪不稳定、狂躁、精神异常等情况时,需用约束带约束患者,限制其身体或肢体的活动,以免发生坠床/跌倒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我科的平车购进时均无配备安装约束带,以往约束患者时需从他处取约束带来约束,很不方便也不及时,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寻找改善对策,自行设计1套安装平车约束带的固定方法,材料为汽车通用的简易两点式安全带(高级织带材质,带3 C强制认证),经改装后安装在平车上,方便实用。对于高危坠床患者,护士能在第一时间及时给患者上好约束,不用到他处取用约束带,节约时间,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1.2.6.6 制作防警示标识并固定在平车上,充分发挥提醒和预警作用 规范、醒目的标识能为防止护患纠纷提供有效证据,改善前我科的平车未挂警示标识,未能充分发挥到提醒和预警作用,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寻找改善对策,圈员收集、设计各种防坠床警示标识,进行评比,最终采用由辅导员自行设计的卡通警示标识,固定在平车的输液杆上,卡通警示标识醒目、新奇、吸引眼球,传递着时刻要注意安全防范的信息,起到了广而告之的预警作用。每天夜班护士负责检查登记,发现标识脱落、固定不牢等情况要及时补充整理,通过对标识管理,为护理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预警系统。

1.2.7 完善阶段 将实施的一系列措施标准化,把健康宣教、告知书、评分表、应急预案、防范管理流程、约束带、警示标识、检查登记统一纳入管理标准,制定成正规的工作流程(见图1)和管理制度,并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不断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图1 平车转运患者操作流程图

1.3 效果评价方法 2013年7月15—26日进行改善后的数据收集,使用改善前自制的查检表,调查次数293次,存在缺陷次数29次,缺陷率为9.9%,安全性由64.0%提高至90.1%,改善幅度为77.3%。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重点问题所占的比例,并根据公式,计算目标达成率与进步率。目标达成率=[(改善前-改善后)]/[(目标值-改善前)]×100%;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进行统计描述和χ2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实施活动前后平车转运患者存在安全隐患情况比较 经过一系列品管圈对策的实施后,缺陷率由36.0%下降至9.9%,提高了平车转运患者的安全性。 目标达成率=[36.0-11.6]/[(13.3-36.0)]×100%=107.5%;进步率=(36.0-11.6)/36×100%=67.8%。 施活动前后平车转运患者存在安全隐患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实施活动前后平车转运患者存在安全隐患情况比较(例次)

3 讨论

3.1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 患者住院期间跌倒或坠床是国际医疗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往往导致机体损伤,功能状态衰退甚至危及生命。防范住院患者跌倒或坠床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品管圈活动进行平车转运患者的安全管理,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利用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法、头脑风暴法、鱼骨图法等基本工具找到问题根本原因,从而确定主因,针对要因制定并实施对策,边实施、边检查、边改进,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安全制度和流程,从而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

3.2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和挖掘个人潜能 患者安全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本科室开展以提高平车转运患者安全性为主题,运用群体智慧、集体力量、团队精神、PDCA循环改进程序,针对问题拟定对策并督促实施,圈员互动增加,群体智慧提高了现场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善意识[7],圈员的脑力充分发挥,挖掘了护士的潜能,护士自动自发地发掘问题、学习了使用品管圈工具来解决问题,提高护士向心力及士气,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

3.3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平车转运患者安全性随着医疗法规的健全,医疗服务质量的安全性、有效性越来越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8]。针对平车转运患者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品管圈采取科学的方法分析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对策。在护理工作常规化、精细化和管理科学化、系统化的同时,正确综合评估病情是安全转送的基础。对平车转运患者坠床的危险因素、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评估,并对高危患者进行筛查,有利于防患于未然,提高平车转运患者安全性,为患者提供安全保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3.4 检讨与改进 此次品管圈活动为第1次组圈,品管手法运用欠熟练到位;有的圈员积极性不高,开圈会有迟到、缺席现象;数据收集不能做到100%精确;拟定活动计划未能结合圈员实际情况及特点;工作中能否真正执行改进措施,如何才能深入确认效果是否真正维持着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及探讨。

[1]冯茂群,方菊花.患者坠床事件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9,9(5):49-50.

[2]戴艳琴.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护杂志,2005,2(3):255-256.

[3]刘庭芳,刘 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

[4]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践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3.

[5]王 姗,金如燕,沈 蔚.品管圈在提高时间静脉用药准确性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1):15.

[6]胡佩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相关因素与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4):40-41.

[7]肖琼芳,黄 英,蒋海英,等.品管圈活动在护管理中的运用[J].西部医学,2009,21(12):2189-2190.

[8]熊先荣,王 玲.护理安全文化视角下患者安全问题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0,23(11):38-39.

猜你喜欢
平车圈员品管圈
轨道电动平车的维修工作内容和管理模式探讨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平车安全固定带的简易制作与应用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