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教学研究

2014-01-24 07:52丁杰良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习题课对称轴图象

丁杰良

如何开展习题课教学呢?笔者以“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教学为例谈点看法.

一、教学呈现

1.问题式导入

在教学中,笔者设置了一个问题导入: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尝试着画一组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要求学生对自己画的图象进行解释,分析其特点.

评析:通过这样的导入形式,改变了传统的习题课一上来就要求学生做题目的弊端,让学生自主回顾和复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很自然地切入到习题课的主题,当然学生作图时有些还是存在困难的,在学生作图的过程中,笔者积极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指导.

2.巧妙选题

(1)小切口热身

在该节课教学时,笔者选择了较低难度的例题,让学生首先热身.

例1①函数f(x)=x2+2x+3的最小值为多少?(定义域为R)

②函数f(x)=x2+2x+3在区间[0,10]上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多少?

这两个小问题,学生较容易解决,能够很快热身并融入课堂研究.

(2)精选范例深化研究

教学需要一定的梯度,不能总在简单问题上徘徊,要循序渐进,精选范例推进认知深化.

例2求函数f(x)=x2-2x-3在区间[2,3]上的最小值.

学生完成该题后,再进行变式训练,推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变式:求f(x)=x2-ax-3在区间[2,3]上的最小值.

变式与例2相比有一个小小的变化,学生需要一定的思维力度.从学生的解题来看,学生容易得到f(x)=(x-a2)2-a24-3.这时,学生思维出现了断层.为了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衔接,笔者追加一个问题.

追问:函数f(x)=(x-a2)2-a4-3的最小值是多少?是不是(-a24-3)?

通过追问,学生的思维有了落脚点.学生独立思考,函数图象自然得到.解决时,函数定义域为[2,3],对称轴为x=a2,只需要讨论对称轴x=a2与[2,3]的位置关系.

变式训练完成后,要求学生反思,让学生在反思解题过程中实现知识、方法的内化,数学素养得到提升.这样做符合新课程理念,这一过程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是教师的讲授无法替代的.

3.学生自主编题

学生自主编题需要一定的引导.从上述例题出发,笔者做如下提示:上述例题中函数的对称轴和区间都是确定的,而变式的区间定、对称轴动,根据上述情境,自己尝试着改编成一道题目.从学生的自主编题情况来看,学生的思维具有发散性,然后要求学生进行交流汇报,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方法.学生自主编题的过程是应用知识和思考方法的过程,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特征.

二、几点反思

1.习题课的设计思想应遵循新课程理念

习题课是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课型,当问题无法解决时,学生会有紧张的感觉,特别是高考模式下,升学的压力不容忽视,因此我们的选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实际,问题的设置要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学习情感,同时又要客观地暴露出学生解题过程和方法上的问题或闪光点,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师生互动,通过课堂巡视、相互交流等形式,有效地巩固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2.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尽管教师必须讲解,但其目的主要是给学生作示范,带动学生思考,所以教师要做好导演,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角色,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切忌喧宾夺主.同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特别要更多地关心学困生的学习,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3.注重例题资源的充分挖掘

习题课更要讲究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兼顾学生的可接受性.要注意变式处理,同时留足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树立生成性意识,此外,对于一道习题有时又存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注重解法的挖掘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总之,我们的习题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抽象,切身体验到了高中数学的趣与美,借此提升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固化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何开展习题课教学呢?笔者以“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教学为例谈点看法.

一、教学呈现

1.问题式导入

在教学中,笔者设置了一个问题导入: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尝试着画一组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要求学生对自己画的图象进行解释,分析其特点.

评析:通过这样的导入形式,改变了传统的习题课一上来就要求学生做题目的弊端,让学生自主回顾和复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很自然地切入到习题课的主题,当然学生作图时有些还是存在困难的,在学生作图的过程中,笔者积极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指导.

2.巧妙选题

(1)小切口热身

在该节课教学时,笔者选择了较低难度的例题,让学生首先热身.

例1①函数f(x)=x2+2x+3的最小值为多少?(定义域为R)

②函数f(x)=x2+2x+3在区间[0,10]上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多少?

这两个小问题,学生较容易解决,能够很快热身并融入课堂研究.

(2)精选范例深化研究

教学需要一定的梯度,不能总在简单问题上徘徊,要循序渐进,精选范例推进认知深化.

例2求函数f(x)=x2-2x-3在区间[2,3]上的最小值.

学生完成该题后,再进行变式训练,推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变式:求f(x)=x2-ax-3在区间[2,3]上的最小值.

变式与例2相比有一个小小的变化,学生需要一定的思维力度.从学生的解题来看,学生容易得到f(x)=(x-a2)2-a24-3.这时,学生思维出现了断层.为了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衔接,笔者追加一个问题.

追问:函数f(x)=(x-a2)2-a4-3的最小值是多少?是不是(-a24-3)?

通过追问,学生的思维有了落脚点.学生独立思考,函数图象自然得到.解决时,函数定义域为[2,3],对称轴为x=a2,只需要讨论对称轴x=a2与[2,3]的位置关系.

变式训练完成后,要求学生反思,让学生在反思解题过程中实现知识、方法的内化,数学素养得到提升.这样做符合新课程理念,这一过程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是教师的讲授无法替代的.

3.学生自主编题

学生自主编题需要一定的引导.从上述例题出发,笔者做如下提示:上述例题中函数的对称轴和区间都是确定的,而变式的区间定、对称轴动,根据上述情境,自己尝试着改编成一道题目.从学生的自主编题情况来看,学生的思维具有发散性,然后要求学生进行交流汇报,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方法.学生自主编题的过程是应用知识和思考方法的过程,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特征.

二、几点反思

1.习题课的设计思想应遵循新课程理念

习题课是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课型,当问题无法解决时,学生会有紧张的感觉,特别是高考模式下,升学的压力不容忽视,因此我们的选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实际,问题的设置要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学习情感,同时又要客观地暴露出学生解题过程和方法上的问题或闪光点,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师生互动,通过课堂巡视、相互交流等形式,有效地巩固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2.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尽管教师必须讲解,但其目的主要是给学生作示范,带动学生思考,所以教师要做好导演,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角色,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切忌喧宾夺主.同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特别要更多地关心学困生的学习,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3.注重例题资源的充分挖掘

习题课更要讲究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兼顾学生的可接受性.要注意变式处理,同时留足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树立生成性意识,此外,对于一道习题有时又存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注重解法的挖掘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总之,我们的习题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抽象,切身体验到了高中数学的趣与美,借此提升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固化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何开展习题课教学呢?笔者以“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教学为例谈点看法.

一、教学呈现

1.问题式导入

在教学中,笔者设置了一个问题导入: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尝试着画一组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要求学生对自己画的图象进行解释,分析其特点.

评析:通过这样的导入形式,改变了传统的习题课一上来就要求学生做题目的弊端,让学生自主回顾和复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很自然地切入到习题课的主题,当然学生作图时有些还是存在困难的,在学生作图的过程中,笔者积极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指导.

2.巧妙选题

(1)小切口热身

在该节课教学时,笔者选择了较低难度的例题,让学生首先热身.

例1①函数f(x)=x2+2x+3的最小值为多少?(定义域为R)

②函数f(x)=x2+2x+3在区间[0,10]上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多少?

这两个小问题,学生较容易解决,能够很快热身并融入课堂研究.

(2)精选范例深化研究

教学需要一定的梯度,不能总在简单问题上徘徊,要循序渐进,精选范例推进认知深化.

例2求函数f(x)=x2-2x-3在区间[2,3]上的最小值.

学生完成该题后,再进行变式训练,推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变式:求f(x)=x2-ax-3在区间[2,3]上的最小值.

变式与例2相比有一个小小的变化,学生需要一定的思维力度.从学生的解题来看,学生容易得到f(x)=(x-a2)2-a24-3.这时,学生思维出现了断层.为了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衔接,笔者追加一个问题.

追问:函数f(x)=(x-a2)2-a4-3的最小值是多少?是不是(-a24-3)?

通过追问,学生的思维有了落脚点.学生独立思考,函数图象自然得到.解决时,函数定义域为[2,3],对称轴为x=a2,只需要讨论对称轴x=a2与[2,3]的位置关系.

变式训练完成后,要求学生反思,让学生在反思解题过程中实现知识、方法的内化,数学素养得到提升.这样做符合新课程理念,这一过程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是教师的讲授无法替代的.

3.学生自主编题

学生自主编题需要一定的引导.从上述例题出发,笔者做如下提示:上述例题中函数的对称轴和区间都是确定的,而变式的区间定、对称轴动,根据上述情境,自己尝试着改编成一道题目.从学生的自主编题情况来看,学生的思维具有发散性,然后要求学生进行交流汇报,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方法.学生自主编题的过程是应用知识和思考方法的过程,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特征.

二、几点反思

1.习题课的设计思想应遵循新课程理念

习题课是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课型,当问题无法解决时,学生会有紧张的感觉,特别是高考模式下,升学的压力不容忽视,因此我们的选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实际,问题的设置要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学习情感,同时又要客观地暴露出学生解题过程和方法上的问题或闪光点,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师生互动,通过课堂巡视、相互交流等形式,有效地巩固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2.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尽管教师必须讲解,但其目的主要是给学生作示范,带动学生思考,所以教师要做好导演,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角色,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切忌喧宾夺主.同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特别要更多地关心学困生的学习,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3.注重例题资源的充分挖掘

习题课更要讲究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兼顾学生的可接受性.要注意变式处理,同时留足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树立生成性意识,此外,对于一道习题有时又存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注重解法的挖掘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总之,我们的习题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抽象,切身体验到了高中数学的趣与美,借此提升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固化学好数学的信心.

猜你喜欢
习题课对称轴图象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实现课堂高效的初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之高中数学习题课初探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有图有真相”——谈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先找对称轴!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抓牢对称轴突破二次函数
有几条对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