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对高原病的认识

2014-01-24 03:25卓玛东智秀措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原病藏医高原

卓玛东智 秀措吉

(1.西藏大学医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2.拉萨当雄县人民医院,西藏 当雄 851500)

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没有明确提出高原病的概念,但是藏医本身的根基来源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域和高原人民的生产生活过程,所以其本质就是高原医学,经过几千年的理论和实践,对高原地区的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都有着独特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

1 藏医对高原病的总体认识

高原病主要发生于移居高原者,其主要致病因素是低氧。西医将高原病分为急性和慢性,前者包括急性轻型高原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后者包括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高原衰退症、高原血压异常症及慢性高山病等。在藏医医学著作中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对“多血症”病因及诊断的记录,即民间所谓的“蜡毒”,老百姓也能讲述它的症状以及一些简便的治疗方法,当时人们就意识到人从平原走向高原时就有一定身体上的反应。《四部医典》将多血病列为“培根木布”病类中,直接的诱因是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气候,即任何高原病的产生,无一不是人体自身不适应高原环境而表现出来的三大因素、七大物质功能失调造成的。

2 藏医对各种不同高原病的认识

依据移居人群在高原停留的时间长短,及各个高原病的不同阶段,临床上的表现亦不同,现仅就有代表性的高原常见病作一简单介绍。

2.1 急性轻型高原病:急性轻型高原病是人体由平原或较低海拔地区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头疼、心悸、气短等急性缺氧表现。藏医学认为急性轻型高原病是人体进入高原后,三大因素中隆、培根受到影响干扰,生理状态失衡。临床表现:头疼、头晕、头昏、咳嗽喑哑、呕吐、流鼻血、浮肿、气血上壅、水土不适、心率加快,甚至昏倒或神志不清。

2.1.1 饮食防治:禁忌辛酸饮食、葱蒜、陈旧变质饮食、烧糊燎焦的食品,尤其是陈旧绵羊肉。禁忌吸烟饮酒,宜进食性凉、轻的饮食。也可喝红景天饮料等。

2.1.2 起居防治:防止吸入灰尘,防止浓烟熏呛,起居方面注意适当的休息,多呆在清静或干净之处吸新鲜空气静养,体弱和老人要求多散步,禁忌骑马射箭等使身体和合紊乱的剧烈活动和劳累。

2.1.3 药物防治:此病主要因培根病增盛进而影响隆的功能所致,当以治本为主,解标为辅,要用杜鹃花、肉桂、荜茇、石榴等祛寒健胃,扶正培根之药为主药;辅为沉香、肉豆蔻、丁香、木香等益气和中,降隆养心之药,例如:大花红景天汤散、十六味杜鹃散、三十五味沉香丸等配方可以治疗。

2.1.4 外治防治:需用油涂法治疗,在第六、七椎节和手足心等处宜用旧酥油涂擦、按摩等方法治疗。亦可用药烟熏法治疗。

2.2 高原肺水肿:高原肺水肿是人体由平原进入高原后,机体出现极度疲乏无力,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临床表现。是隆、赤巴、培根、血、水,或由于吃腐败发酸之食物,奶桶油,以及食物过咸,吸烟过度,感冒扩散,激烈活动等,另外可由劳累时饮水过多而寒水入肺引起,临床表现为胸膺胀满,头痛目黄,咳嗽频繁,气逆而促,讲话时每为咳嗽中断,食欲不振,肌肤干燥,无汗。总之,肺为培根之境,在夏季较安,入冬则病情加剧;白昼较轻,入夜则病势加重,其原因是培根属寒水,喜温恶寒之故。

2.2.1 饮食防治:服用麦酒、高山辣根菜、白糖等浸泡的滤液,进食獐子和黄羊等的新鲜肉、狐肺、吃奶的山羊羔肺以及其他动物的肺、黄牛奶等有营养的饮食,宜每天服用。禁忌辛酸腐变食品、葱蒜。

2.2.2 起居防治:日常要讲究卫生,在污秽之地和灰尘飞扬处要戴口罩,注意防止感染麻疹、百日咳、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禁忌白天睡觉、吸烟、剧烈活动、劳累等,宜在空气新鲜洁净的地方静坐疗养,以养其肺。

2.2.3 药物防治:此病藏医要用以清热解毒、排脓、敛坏血、敛黄水的“三角”药为主药,以养肺祛腐,排脓;辅以“三黄水”药、“二檀香”、木香协助主药杀虫,消肿,敛坏血,达到祛除致病之因的目的;用“六良”药、香旱芹清肺热,解热毒,活血止血,祛风养心,温通命脉,开胃消食,以健脾利肺,调节机体功能;“三果”药、木棉花、五脉绿绒蒿、大株红景天、沙棘果膏清热润肺,止咳化痰,活血破淤;牛黄除瘟解毒,养肝驱腑热,既能清心解毒,又可安神定惊,并有利痰之效。诸药组方,共奏抗肺痨、止咳宁嗽、止血、滋身养肺之功。例如:八味檀香丸、三味红汤散、二十五味鹿角丸、回生甘露丸、二十五味竺黄丸、五味沙棘散等配伍可以治疗。

也可首先以甘草、姜黄研细内服,然后进行肺引吐法(《后补续》引吐剂加甘草、土耳草)。此外,甘草、沿沟草、岩白菜、竹黄、红花、熊胆、白檀香、白糖调和,茜草煎汁送服。此后以无茎芥、、岩白菜、沿沟草、朱砂、风毛菊、红花、白糖调和为散,牛奶送服。

2.2.4 外治防治:艾灸渡鸦眼和第四、五椎节,穿刺等方法治疗。

2.3 高原衰退症:高原衰退症系指移民居民,长期生活在高原缺氧环境,机体内环境对外界环境变化不能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表现出一系列的功能失调。该病的症状特点为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时隐时现,时轻时重,变化多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疼、头晕、昏厥、倦怠、失眠、健忘、胸闷、心悸、衄血、紫癜、纳呆、腹胀、便溏等,属于藏医的头疼、眩晕、昏厥、失眠、健忘、胸痹、腹胀、血证、心悸等病症。

藏医认为人进入高原后经受风霜雪雨的侵袭,忍受艰难困苦的煎熬,或因劳累过度,或因慢性疾病的长期折磨,致使人体的七精、五源日趋衰弱,各种机能日趋衰老,呼吸、循环、运化一天比一天衰退,于是变得屈腿躬腰、满脸皱纹、皮肤粗糙、发须变白、眼花耳背、感觉迟钝、心力不强、智力下降。

2.3.1 饮食防治:饮食宜进食骨汁、羊肉、红糖等性温腻之新鲜有营养的饮食。

2.3.2 起居防治:居住条件要干净,优美,安静,舒适,无干扰,衣着保暖,充足睡眠,心情舒畅,情绪平稳。禁忌剧烈活动和过度劳累。宜在空气新鲜的地方悠闲静养。

2.3.3 药物防治:此病藏医以延年益寿、宁心安神的“三果”药和健脾益肾的“五根”药及雪蛙译音为“达西”,辅以麻雀肉以加强滋身养心、增强体力的功效;又以养心补身、宁心镇静的酥油炸制,使滋补壮阳之功大增,对气血亏虚等七精、五源日趋衰弱,久病体虚等症疗效甚佳。例如:巴桑母酥油丸、五佳丸、雪蛙甘露酥油丸、十五味鸡肉丸、五味甘露滋补丸等方剂配伍长期服用。

2.3.4 外治防治:全身及第一、六、七椎节和手足心等处用鲜融酥油涂擦、按摩等方法治疗。

2.4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指人体在高原环境下,机体因慢性缺氧所引起的红细胞过度增生,临床表现为多血面容、全身瘀紫、头疼、头昏、健忘、腹胀、腹痛、心悸、气短、胸闷、水肿、舌质红绛,属藏医血证、头疼、眩晕、健忘、腹痛、胸痹、水肿等。脉象浮大粗壮,高突而滑,小便红赤,蒸气甚大,“垢亚”浓稠,病程稍久则小便转为紫红色,有朱砂样沉淀物,上半身刺痛等。

2.4.1 饮食防治:禁忌辛酸、油脂肥厚的饮食,过度饮用烈酒、浓茶。适当地进食一些蔬菜、水果等易消化饮食。

2.4.2 起居防治:禁忌剧烈活动和过度劳累,宜居凉爽之处,安坐休息。宜可水中轻游。

2.4.3 药物防治:隆盛火热,血坏逆升,因而出现血压升高,胸背疼痛、声哑目赤、唇部发紫等症状,治疗以敛坏血、息隆降压为主,用余甘子、巴夏嘎、土耳草、木香、紫草茸等可起到清热凉血、活血降压;以天竺黄、红花、高山辣根菜清热,解毒,养肝,润肺,活血化瘀之功效。例如:清血丸、二十五味余甘子丸、十八味檀香丸、五味锦鸡儿汤等主治配伍,需要长期服用,另还有秘诀清凉散、七味血病丸、三汤散等按病势选药。

2.4.4 外治防治:此病需放血疗法治疗,短角脉从弓弰端量四指处放血,可在肘向上三指许扎缚,另冈脉、肺心合脉处等进行放血疗法治疗。

2.5 高原性心脏病:高原心脏病是指正常人移居高原后,或由高原移居到更高高原后,由于低氧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肥大和心力衰竭的一类心脏病。临床表现为唇甲紫绀,劳力性呼吸困难,心悸胸闷,气短气急,浮肿,尿少,疲乏无力,咳嗽咯痰。本病属藏医的咳嗽、痰饮、肺胀、水肿、喘证、心悸、血证等病症。

2.5.1 饮食防治:要防止饥饿,宜进食性热有营养的饮食。禁忌过度进食肥肉脂肪、牛奶、蛋黄、动物肝脏、脑髓、烈酒、浓茶等营养过重的饮食。

2.5.2 起居防治:宜居处在温暖的地方、多睡眠、听悦耳的话、常与知心朋友聊天、注意很好休息、保持心情愉快等,禁忌忧伤过度、劳心思虑过度、生气大怒、听见逆耳之言、惊恐、失眠等。

2.5.3 药物防治:要以清心解热、养心抑风的沉香为君药;辅以清热养心的广枣、肉豆蔻,可增强君药清热养心、驱风散寒、温通命脉之效;又用野兔心及人胎盘,发挥清心安神、活血镇痛、豁痰定惊之效。诸药组方,共奏抑风、清心开窍之功。例如:章松八味沉香丸、仲泽八味沉香丸、十一味微命丸、二十味肉豆蔻丸、八味沉香散、十一味甘露丸、八味牦牛血丸等配伍按病势治疗。

2.5.4 外治防治:肉豆蔻研细,酥油加热后调和肉豆蔻,热敷卤门及手足心;第一、六、七椎节等部位艾灸治疗。

2.6 高原血压异常症

2.6.1 高原低血压:指移居高原后出现血压降低,收缩压降低为主且伴有明显的头昏、头疼、眩晕、困倦乏力,纳差、睡眠障碍等临床表现,下降至平原地区症状缓解,血压恢复正常。临床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眩晕头疼,心悸健忘,神倦乏力,自汗恶风,胸闷少气,睡眠多梦,四肢麻木,爪甲凹陷,食少纳呆。属藏医虚劳、眩晕、心悸等病证。

藏医对高原低血压已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主要调节“三因素”平衡。如“隆血”偏盛,则可使“隆”衰弱,在治疗上强调顺“隆”才能脉通,脉通才能血行而血压稳定。

2.6.1.1 饮食防治:日常进食新鲜的牛肉、羊肉、动物肝脏及黄牛奶等有营养饮食。禁忌腐变食品。

2.6.1.2 起居防治:宜在空气新鲜、环境舒适的地方静坐疗养。禁忌剧烈活动、过度疲劳等。

2.6.1.3 药物防治:此病以补血、调和气血、增强食欲为治疗原则,以黄精、天门冬、枸杞为君药;辅以沉香、余甘子、纤毛婆婆纳、锦鸡儿、藏木香等调理气血。例如:八味沉香丸、五味石榴丸、十一味甘露丸、五良酥油丸、二十五味余甘子丸、七味铁屑丸、二十味沉香丸、十五味沉香丸、六味枸杞丸等常用药物按病势大小酌情施治。

2.6.1.4 外治防治:全身及第一、六、七椎节和手足心等处用鲜融酥油涂擦、按摩等方法治疗。

2.6.2 高原高血压:高原高血压是指平原人移居高原后缺氧引起血压持续升高超过3个月,且能排除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返回平原后血压很快恢复正常所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面赤、眩晕、头疼、潮热、烦躁、乏力、心悸、胸闷、气喘、耳鸣、健忘、多梦、失眠、恶心、纳呆等。属藏医的眩晕、头疼、心悸、耳鸣等病证。

2.6.2.1 饮食防治:除了进食新鲜有营养的饮食外,肥肉、酥油茶、骨头酒、浓酒等性热有营养的饮食,或者没有一点油水非常素淡的饮食,或者粗粝而性轻的饮食,皆要禁忌。

2.6.2.2 起居防治:居室住所和衣着等皆要温暖,和称心合意的护理人欢快的交谈。总之,不适应的饮食起居,皆要注意禁忌。

2.6.2.3 药物防治:以清血热、消肿、敛坏血的檀香为君药;辅以红花、茜草、藏紫草、巴夏嘎等加强养肝及活血止血、敛坏血、降压之效;诃子、木香、肉豆蔻、沉香等理气益隆,以改善隆对血压的调节功能。例如:珍三红汤丸、二十五味珍珠丸、二十五味大汤散、二十味沉香丸、二十四味沉香丸等药物长期服用,同时酌情配伍十八味檀香丸、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三味马钱子丸、如意珍宝等常用药物。

2.6.2.4 外治防治:头部冷敷水底冷石方法,宜可用卤门放火冠金针。

[1]宇妥·元丹贡布.四部医典[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

[2]德司·桑杰嘉错.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

[3]金巴才旺.四部医典详解[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00.

[4]帝玛·丹增彭措.医著选集[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1994.

[5]塔莫·洛桑曲扎.四部医典注疏[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89.

[6]桑旦.新编藏医学[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7.

[7]李多美(译者),宇妥·元丹贡布(著者).医学四续[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0.

[8]蔡景峰.藏医学通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

[9]毛继祖.藏医基础理论[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9.

[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委会.中华本草·藏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1]毛继祖.雪域养生秘典[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

[12]黄福开.藏医药研究文集[D].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3.

[13]久仙加.藏医理论基础三因学说概论[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0(4).

[14]李先加.藏医治疗学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高原病藏医高原
基于藏医经典古籍《四部医典》的文献传承发展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西藏高原太阳能供暖“高原病”问题探讨*
应激肽在高原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藏医临床课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Journal of High Altitude Medicine Editorial Acute or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what′s the greater challe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