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民兵预备役部队抗洪救灾卫勤保障能力的思考

2014-01-24 03:31肖越强谷景先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卫勤预备役民兵

肖越强,谷景先,吕 祥

提升民兵预备役部队抗洪救灾卫勤保障能力的思考

肖越强,谷景先,吕 祥

民兵预备役部队;抗洪救灾;卫勤保障能力

近年来,东北地区相继遭受“梅花”“达维”“布拉万”等台风袭击,造成部分地区山洪暴发、道路冲毁、村庄被淹、电力通讯中断。我们军分区卫勤保障工作作为抗洪救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官兵身体健康、夺取抗洪救灾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受到各级军地领导、部队官兵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1 主要经验与做法

1.1 周密部署,精心谋划 一是掌握洪灾信息情报。了解翔实、及时的灾情信息是完成卫勤保障任务的一个重要前提。在汛期来临之前,军分区卫生所根据有关部门预测,召开洪灾和卫勤保障形势分析会,研究部署防汛救灾的卫勤保障工作。同时,安排人员定期与驻地卫生防疫机构联系,及时掌握疫情信息,从而使制定的措施和筹措储备的药品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加强物资筹措。坚持“优化预储,关注重点”的原则,优先保障药品器材供应,对保障急需的急救药材进行轮换补充,并定车、定位、定人,随时做好出发准备。从市卫生局、疾控中心等单位调取急救药品、消杀试剂、漂白粉、饮水消毒片等;配齐医用口罩及防护手套、救生衣等防护装具;协调驻军单位调集野战急救车5台、野战手术车1台、防疫车2台,消毒挂车1台,做到随时出动。三是强化技术储备。行动前,预先抽组卫勤分队,合理编配辽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市中心医院、中医院等多家三级甲等医院救治力量,组织200余名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重点围绕溺水淹亡、食物中毒、中暑、蛇虫咬伤及夏季常见皮肤病等进行培训,结合现有急救装备开展伤病员搜寻、救治、后送训练,保证人人都能正确识别和处置突发疾病,熟练运用急救装备实施紧急救治。

1.2 集中力量,科学实施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机构重心前移、靠前服务、延伸保障,以满足人员分散、机动频繁的伤员救治、卫生防病等需要。一是搞好预先勘查。主汛期前,我们组织抽组人员随先遣组进入任务地域,对地形环境、水源水质、驻地疫情、卫生条件等进行现地勘查,并采取走访、向驻地防疫机构咨询等方式,了解掌握驻地防疫情况和防控重点。同时,对驻地医疗资源,特别是地方医院救治能力和收治量进行调查,与急救机构建立联系,保证随时为伤病员开通“绿色通道”。二是积极主动跟进。部队到达任务地域后,立即和医疗机构开设医疗所,采取分区划片负责和就近就便的方式,坚持每天对辖区各作业点和帐篷宿舍开展巡回服务,送医送药到一线。同时,加强卫生督导,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坚持每12 h对官兵住宿地域进行消毒,驱蚊灭害。担负清理动物尸体的官兵,每次任务后对其衣物及时进行消毒清理。教育官兵注意个人卫生,多饮开水,勤换内衣,减少皮肤病的发生。为每名官兵配备装有人丹、清凉油、风油精和酮康唑等防护治疗药品的制式药盒,并内置医务人员联系卡,以便随时请求救援。三是普及防病常识。大力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注重官兵个人卫生习惯养成,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集结就餐、行军途中和作业间隙,采取上卫生课、广播宣传、板报宣传和印制个人防护手册等方式,使官兵掌握防护常识。通过责任帮带和滚动式宣讲,使每名官兵都熟知灾区作业防护知识,提高防范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四是强化监督管控。各单位加大对饮水、饮食卫生安全管理,严把“病从口入”关。各伙食单位集中采购食品,检疫人员全程检查督导,加强食品和水源监管,严格落实炊具及餐具消毒制度。教育官兵未检疫的食品不吃、未检测的水源不喝、未查清的疫源区不进,确保食品与水源安全。

1.3 军民合作,实现共赢 一是注重信息互通。及时获取汛情、灾情信息是做好救援工作的重要前提。在抗洪救灾过程中,军地气象、水文、医疗、防疫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及时准确通报汛情、灾情动态信息,为预先实施任务部署和力量调整提供准确依据。二是加强医疗协作。各级卫勤分队积极开展救助,走村进户,为受灾群众排忧解难。先后为受灾群众义诊400余例次,抢救危重伤病员3例,紧急后送重伤员2例,保证了伤病员安全。检测水样8次,水源洁治消毒34次。协助驻地无害处置动物尸体40余次,清理疫源地1万多平方米,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三是搞好支援保障。在抗洪救灾行动中,军地携手,相互支持,驻地政府为抗洪救灾官兵提供预防用药20余件,消杀试剂30余箱,免费治疗伤病官兵30例次;赠送矿泉水、方便面等生活物资300余箱,抢险工具1000余套,为圆满完成抗洪救灾任务创造了条件。

2 思考与启示

2.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抗洪救灾处置预案 做好民兵预备役部队抗洪救灾行动卫勤保障,高效的组织指挥和完备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是高效遂行卫勤保障任务的前提。在抗洪救灾行动中,民兵预备役部队卫勤保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就是担负军、地伤病员医疗事件的处理,协调与配合军、地医疗机构遂行应急机动卫生救援、支援保障任务。要结合单位实际,认真梳理思考,把可能面对的淹亡、食物中毒、中暑、流行性传染病等疾病防治保障任务考虑周全。同时征求卫生局、防疫机构、医院等各单位部门意见,切实把预案作准、做实,实现无缝链接,达到取出就能用的目的。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发挥集零为整、分区保障、就近收治的优势,按照军地结合,依托地方的思路,充分认清抗洪救灾突发性、危害性的特点,扎实提高应对能力和掌控能力,统一调度,整合力量,从而提高卫勤保障效能,圆满完成抗洪救灾卫勤保障任务。

2.2 优化人员结构,组建精干高效应急队伍 搞好民兵预备役部队抗洪救灾卫勤保障,人才是关键。将大量卫生专业对口的转业退伍军人和地方专业技术人员编入民兵预备役部队,是加强战斗力建设的重要途径。要牢固树立“编精、编强、编出战斗力的思想”,在预编应急医疗分队人员时充分发挥地方“人才库”的优势。注重专业的多样性,既要有精通医疗技术的专业人员,又要有经验丰富的卫勤指挥人才;既要有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人员,又要有急救专家;既要有一般医护人员,又要有卫生防疫人员,以符合遂行抗洪救灾卫勤保障任务对救灾能力的要求。民兵预备役部队受军地双重领导,部队可与应急分队的预任对象成员所在单位建立直接联系,一旦有紧急需要,可以直接向这些单位提需求,做到一旦有紧急事件发生,随时能组队,立即能出发遂行卫勤保障任务。

2.3 利用地方资源,加强卫勤保障物资储备 搞好民兵预备役部队抗洪救灾卫勤保障,装备是重点。目前,上级为民兵预备役部队配发的野战医疗装备较少,卫勤训练器材缺乏,与野战装备器材的先进性、配套性、机动性要求相差甚远,难以遂行保障任务。一是要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作出精确预计,尽可能详细地制定相应的药品器材保障方案。例如,针对洪水迅猛来临引起的群死群伤事件,就要多储备外伤急救药材;对于洪水退却后引起次生灾害,就要较多地储备消杀灭药品器材等等。二是根据现有条件,积极反映、多方联系,拓展经费来源。要自购一些装备器材,同时在预编单位合理协调各种用于急救和防疫的装备、器材,如“120”救护车、体检车、X线车、采血车、消毒防疫车等装备。三是建立商家代储机制。民兵预备役部队长期大量储备药材不太现实,可与地方药材公司签订应急供货合同,列出应急供货清单,标明品种、规格、数量,由药材公司代为储存,明确责任人,明确供货地点和方式,明确付款方式,确保保障及时到位。从而消除制约民兵预备役卫勤技术人员能力发挥的“瓶颈”,为顺利开展抗洪救灾卫勤保障提供坚强的后盾和保障。

2.4 加强教育引导,开展卫勤保障应急演练 开展针对性的卫勤保障演练演习是圆满遂行救灾任务的基础。一是强化参训人员“练为战”的战场意识。预任对象平时多在地方工作,缺乏战场意识。要利用训练演练的时机,加强对参训人员的战场意识教育,同时在编制想定和训练计划中不能搞“花架子”。要切实使参训人员树立训练就是为打仗,训练场就是战场的思想,通过强化战场意识,提高预任对象参加训练的积极性。二是立足实战从难从严抓落实。应急保障要实现“应急”,迅速行动、快速集结、高效展开是关键。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紧急拉动,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检验人员物资准备情况。要把保障分队拉到野战条件下,放到陌生环境中,训练演练要实打实,一项项考核,确保人人过硬。三是加强针对性训练。针对一些平时较少遇到又危害较大的情况,要更多地设想问题,更广地考虑情况,更高地设置难度,进行专门有效地处置训练演练。

(收稿:2014-05-31 修回:2014-06-21 编校:韩纪民)

R 821

A

2095-3496(2014)03-0180-02

121001 辽宁锦州,锦州军分区后勤部(肖越强,谷景先,吕 祥)

猜你喜欢
卫勤预备役民兵
抽组卫勤力量应对重大疫情的应急培训模式探讨
快速高效的以色列预备役部队
军事卫勤一体化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军队改革的又一站: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国有企业民兵武装工作探讨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海外卫勤机构配备研究
预备役部队军官基础训练应坚持实战化方向——以某预备役部队军官基础科目抽点式考核为例
广东省圆满完成民兵报废危险品销毁处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