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14-01-24 06:29李静侯红丽殷二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6期
关键词:功效综合征小儿

李静 侯红丽 殷二航

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李静 侯红丽 殷二航

目的 分析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 治疗组实施中医治疗,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 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 1例头晕, 经对症处理均好转。结论 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 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临床价值高, 值得临床推广。

中医;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指患者在不自主的突发抽动同时, 出现暴发性发声和秽语, 大部分患者在2~12岁发病, 发病原因尚未明了[1]。目前在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时多采用西药治疗, 如氟哌定醇等多巴胺受体阻滞剂, 但效果并未明显。因此, 为了更进一步探究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措施及效果, 作者以86例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经诊断, 与抽动秽语综合征诊断标准相符;男64例, 女22例;年龄3~12岁, 平均年龄(8.4±0.8)岁;病程6个月~6年, 平均病程(3.5±1.0)年;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参与研究进行对比(P>0.05)。

1.2诊断标准[2]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制定的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患儿均突然、快速、反复性出现多种运动抽动和多种或一种抽动;一天内发作多次抽动, 病情持续时间超过1年, 或间歇发作时间超过1年;发病时间<18岁;患儿出现此类症状, 均不是由于药物或其他内科疾病引起。

1.3纳入标准 患儿均符合抽动秽语综合征诊断标准;排除药物禁忌证患儿;排除合并其他疾病患儿;患者法定监护人均知情并签署研究同意书。

1.4方法 参考组采取常规治疗。给予患儿效应药物治疗,如氟哌啶醇、硫必利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实施中医治疗。患儿治疗时, 需滋养肝肾、清心化痰、平肝熄风。组方:天麻10 g、地龙10 g、僵蚕6 g、栀子6 g、钩藤10 g、黄芩10 g、龙齿6 g、白芍12 g、茯苓10 g、龟板4 g、蝉蜕4 g、珍珠母10 g、葛根10 g、甘草6 g。辨证加减治疗:明显眨眼患者添加石决明、枸杞子、沙苑子;鼻子抽动患者可添加苍耳子、辛夷;喉部抽动明显患者可添加山豆根、桔梗、玄参;点头明显患者需重用葛根, 添加伸筋草;四肢抽动明显患者可添加桑寄生、伸筋草、木瓜、鸡血藤;抽动频繁患者添加蜈蚣、全蝎、乌梢蛇;腹部明显抽动患者添加沉香、厚朴、延胡索;合并多动症患者添加炒枣仁、远志、柏子仁、桑椹子、枸杞子;烦躁易怒、面赤、脉滑数患者可添加黄连、牡丹皮、栀子。1剂/d, 用水煎服, 每天分3次口服。

1.5疗效判定标准[3]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随访1年未出现复发现象;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抽动秽语减少次数超过之前的四分之三;有效:临床症状改善, 抽动秽语减少次数超过之前的二分之一;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发作次数未减少或增加。

1.6统计学方法 可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 将所得出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 痊愈率55.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 痊愈率41.9%, 两组间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不良反应 治疗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 1例头晕, 经对症处理均好转。

3 讨论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抽动障碍, 主要表现为暴发性发声, 并伴有秽语, 发病原因不明。患儿病情具有波动性, 时轻时重, 可自行缓解一段时间。而抽动部位、频率及强度均会发生变化, 当未得到充足睡眠时病情会加重。目前西医治疗时, 多采用氟哌啶醇、泰比利等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及神经安定药物治疗, 但有较大的不良反应, 同时无法明显治疗一些伴随症状。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总有效率为79.1%, 治疗期间出现2例恶心呕吐, 1例头晕,经对症处理好转。可见, 常规西药治疗所存在的不良反应,会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 并会使患儿无法坚持治疗。在中医方面,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属于:“风证”、“慢惊风”等范畴[4],患儿发病及部位主要位于肝, 并累及心、脾、肾等部位, 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使肝亢风动、阴虚阳亢、痰火扰心等诱发此病。再加上小儿生理功能尚未完善, 脏器发育未全, 神气怯弱, 易受到惊扰。另外, 小儿适应性较差, 外界环境的突然变化, 小儿无法耐受, 突遇刺激受到惊扰。若小儿饮食未控制, 食用的肥甘厚味食物, 会致脾失健运, 长期以来会痰热内胜, 并肝阳内亢。因此在治疗时需滋养肝肾、清心化痰、平肝熄风。

在此次处方中, 天麻起到平肝熄风、祛风止痛功效, 并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地龙会使全方起到熄风止痉作用功效;钩藤、珍珠母起到平肝潜阳、震慑内功功效;僵蚕具有祛风解痉, 化痰散结的功效;黄芩起到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功效;龙齿具有镇惊安神、清热除烦等功效;白芍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 并起到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作用;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龟板入肝肾经, 滋养肝肾功效;蝉蜕起到宣散风热、祛风止痉功效;葛根有解表退热、生津止渴、止泻的功能;甘草具有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功效;诸药合用起到显著的滋养肝肾、平肝熄风、清热解痉功效。同时予以处方辨证治疗, 根据患儿实际情况, 加减药物治疗, 在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缓解病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在此次研究中,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 治疗组实施中医治疗,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 两组间对比(P<0.01)。治疗组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可见, 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显著, 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 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 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临床价值高, 值得临床推广。

[1] 缑玉玲.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25例.光明中医, 2013, 28(05): 954-955.

[2] 朱生全.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76例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09,01(01):83-84.

[3] 黄晋芬.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26例.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7,16(11):1091-1092.

[4] 张同园.中医药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近况.北京中医, 2007, 26(05): 314-315.

475000 开封市儿童医院(李静 侯红丽);贵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殷二航)

猜你喜欢
功效综合征小儿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Chandler综合征1例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考前综合征
小儿涵之三事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Lance-Adams综合征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