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穴的临床研究现状

2014-01-24 12:39张佳慧张雪婷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鱼际劳宫行间

张佳慧,张雪婷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腧穴为人体脏腑经络之气,流行输出而聚会于体表之部位,亦即施行针灸治疗之部位。腧有输注之意。像水流之输转与灌注,穴有孔隙之含义,谓皮、肉、筋、骨有空隙之所在,因此《内经》上又有气穴、骨空等名称。腧穴有时称为经穴或孔穴,之所以称为经穴,因为三百六十五穴均联属于经脉之通路上,故称各经之经穴,又泛称孔穴。腧、输、俞三字古时通用,音义皆同。现在凡全身所有之穴位皆称腧穴;本研究所讲之“荥穴”是“五输穴”之一,凡称“五输穴”时皆用“输”字;膀胱经在背部第一侧线之穴如肺俞、厥阴俞、心俞……中膂俞,白环俞,皆用“俞”字。五输穴在临床治疗应用中,也颇有独到之处,古人的经验是:井穴主治心下满,荥穴主治身热,俞穴主治骨节疼痛,经穴主治喘咳寒热,合穴主治气逆泄泻。针灸古籍上另有荥穴侧重治疗经络症候的记载。

1 现代各家用阳经荥穴治疗各种病症概况

阳经的荥穴有手阳明大肠经的二间,手太阳小肠经的前谷,手少阳三焦经的液门,足阳明胃经的内庭,足少阳胆经的侠溪,足太阳膀胱经的通谷。六阳经荥穴治疗疾病范围较广,临床应用较多。

1.1 二间

二间穴归经于大肠,位于食指本节前,桡侧凹陷处。主治目昏、咽喉肿痛、牙周炎、肩痛、高热等病症。此穴配鱼际、合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甲乙经》用二间穴治疗善睡、鼻鼽、身热、喉痹、肩痛等病症。李氏[1]取二间穴,治疗足阳明经痛,采用强刺激捻转泻法,并嘱患肢活动10 min后疼痛消失。唐氏[2]灸双侧二间穴治疗麦粒肿,以米粒大小艾柱灸5壮,灸毕,患处痛痒大减,翌日症状消失。邵氏[3]治疗肩周炎62例,取健侧二间穴留针30~60 min,痊愈率达到了83.87%。

1.2 前谷

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手小指本节前陷中,故称前谷。穴名出于《灵枢·本输》篇。主治热病、目赤肿痛、手臂痛等病症。此穴配睛明、太阳、球后,有清热明目的作用,配风池、大椎、百会,有醒脑、安神定志的作用。王氏[4]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00例,取双前谷快速进针,进针后强烈刺激捻转不留针,1次治愈者243例(81%),2次治愈者36例(12%),3次治愈者21例(7%)。

1.3 液门

属三焦经之荥穴。《针灸穴名解》记载:“本穴可生津液,有刺本穴,而津液立生者,故名液门。”主治头痛、耳聋、咽喉肿痛、手臂痛等症。此穴配中渚、阳池、曲池,有疏经通络的作用,治疗手臂疼痛等症。张氏[5]运用液门透中渚配合推拿风池穴和颈夹脊穴治疗落枕,治愈99例,显效1例,无效0例。张氏[6]治疗感冒,直刺液门穴,留针30 min,98例患者经针刺治疗后,95例有效,3例无效。申氏[7]治疗口舌痛64例,取液门穴直刺,左右捻转15 min,显效25例,有效35例,无效4例。章氏[8]针刺液门穴治疗头痛,强刺激法,87例中痊愈59例(67.8%),显效26例。杨氏[9]治疗偏头痛,捻转进针液门穴留针15~20 min,1周后显效31例,有效9例,无效5例。

1.4 内庭

属胃经荥穴。位于足背面的第2、3跖趾关节间前方凹陷处。主治胃痛、便秘、腹泻等病症。配太冲、曲池、合谷,有清热的作用,配上星、神庭、太阳有清利头目的作用。《甲乙经》记载:“内庭穴治胫痛,腹胀热病汗不出,下齿痛,恶寒目急,喘满寒栗,不嗜食。”王氏等[10]采用艾灸治疗急性胃肠炎,每次灸里内庭穴10~20 min,每天1~2次,总共治疗30例,治愈24例,好转3例,无效3例。李氏等[11]针刺内庭治疗内收肌损伤,25例痊愈,11例好转,4例无效。

1.5 侠溪

属足少阳胆经荥穴。《针灸穴名解》记载:“此穴在足小指次指趾歧间夹隙中,故名侠溪。”主治发热、胁肋痛、头痛、耳鸣、足背肿痛、高血压等病症。此穴可配太阳、百会、合谷、风池,有醒脑开窍止痛的作用。配听宫、耳门、听会、翳风可治疗耳鸣、耳聋。《甲乙经》记载:“胸胁支满,寒如风吹状,侠溪主之。”李氏[12]使用侠溪等穴,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性耳鸣也有良好的疗效。庄氏[13]针刺侠溪为主的荥穴,治疗腰间盘突出,治愈率40.3%。

1.6 通谷

属足太阳膀胱经荥穴。据《针灸穴名解》记载:“本穴在幽门穴位之下。幽、谷,俱阴象也。”主治头项痛、目眩、癫狂等症。此穴配章门、丰隆、足三里有健脾胃、安神的作用。此穴配曲池、足三里、头维可治疗癫痫。《铜人》记载:此穴主治头重目眩者。

2 现代各家用阴经荥穴治疗各种疾病概况

阴经的荥穴有手太阴肺经鱼际,手厥阴心包经劳宫,手少阴心经少府,足太阴脾经大都,足厥阴肝经行间,足少阴肾经然谷。

2.1 鱼际

吴氏等[14]治疗乳廦68例,其中伴痛经37例,乳房有肿块者51例。肝气郁结、痰凝气滞加太冲,肝肾阴虚、冲任失调加三阴交。治愈24例,显效32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治疗时间最短20天,最长为3个月。杨氏等[15]治疗胃脘痛30例。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21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例,糜烂性胃炎3例,萎缩性胃炎1例,胆汁返流性胃炎1例。每日针1次,10次为一疗程。若胃痛甚,加足三里与阳陵泉。若泛酸多配阴陵泉,恶心呕吐配公孙、内关、中脘。上述各穴均采用常规针刺法,留针45 min。30例中,治愈14例,好转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一般疗程为针刺20~30次之间,少于10次的2例,超过30次的1例。房氏等[16]治疗支气管哮喘58例。治疗时主穴为鱼际穴;配穴:咳嗽者加尺泽,痰多者加丰隆,肾虚者加肾俞。结果显效18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李氏等[17]治疗支气管哮喘150例。感染型支气管哮喘65例,过敏型支气管哮喘25例,混合型支气管哮喘36例,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24例。取穴鱼际穴,刺法每次只针1穴,每日1次或每发作时针l次,左右交替使用。针刺3次为一疗程。针后即感胸部紧憋感减轻,通气逐渐畅快,哮喘随之缓解。150例中,基本痊愈者28例,效佳者69例,有效者51例,无效者2例。邵氏[18]鱼际穴针刺配合大椎拔罐治疗咳嗽100例。方法:患者坐位取两侧鱼际穴,进针得气,留针30 min,中间行针1次,行针时嘱患者作深吸气,起针后加大椎拔罐,留罐5 min。每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日。100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50例,显效45例,好转5例。

2.2 劳宫

李氏[19]治疗口臭22例。取双侧劳宫穴,病情严重者配合劳宫穴点刺出血。经治疗1~3次治愈者8例,4~6次治愈者6例,显效6例,无效2例。朱氏[20]针刺劳宫穴治疗高血压病。经治疗后血压皆降至正常,其中针刺1次者4例,2次者1例,4次者1例,5次者2例。经追访,仅1例于1月后血压回升,其余均保持正常。

2.3 少府

徐氏[21]治疗急性腰扭伤36例。均以腰部疼痛僵直,不能转侧为主症。患者取坐位,针刺双侧少府穴,留针10~20 min,每隔3~4 min行针1次,行针时嘱患者活动腰部,前屈后伸,左右转动。针刺完毕,推拿压痛点。经治疗后1次治愈11例,2~5次治愈23例。陈氏[22]治疗小儿遗尿85例。治疗中以取穴少、不留针为准则。取双侧少府穴,施手法1 min,得气后不留针,快速出针,出针后轻按其穴。每日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经治疗后全部痊愈。

2.4 行间

苏氏[23]治疗癔病性抽搐痉挛9例,取行间穴,用强刺激。治疗效果多数立即见效,个别须加取双侧行间穴,9例均获痊愈。张氏等[24]针刺行间穴治疗产后缺乳36例。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经治疗后全部治愈,其中第1疗程治愈29例,第2疗程治愈7例。36例可全部满足婴儿哺乳,随访半年无复发。孙氏[25]治疗麦粒肿48例,取双侧行间穴轻者每天1次,重者每天两次。病程多在1~3天。接受针刺治疗时,均不再用药物或其它方法治疗。经治疗后15例症状轻,针1次即愈;28例症状稍重,针2~3次而愈;5例症状甚重,针4~5次而愈。平均针2.5次。

2.5 然谷

李氏[26]点刺放血治疗咽炎63例为发病1个月以上的咽炎病人。取穴:然谷。方法:取三棱针在然谷穴3 cm直径范围内寻找浅表小静脉,用三棱针点刺小静脉出血,每次刺一侧,3~4天1次,4次为一疗程。结果:第1疗程治愈22例;好转34例;无效7例,症状无任何改善。34例好转者中,有8例第2疗程治愈;第1疗程7例无效患者有2例并发急性咽炎,第2疗程点刺放血好转,1例并发化脓性扁桃腺炎手术治疗,另4例无效者全部为慢性肥厚性咽炎。第2疗程结束后共治愈30例,占 47.6%;好转 28例,占44.5%;无效5例,占 7.9%。

综上阴经的5个荥穴单独使用或辨证配穴应用,治疗乳廦、产后缺乳、咽炎、呼吸、消化系统疾病,效果均佳。

3 讨论

《灵枢·本输》是《灵枢》的第二篇。本篇专论五输穴。这一篇先从“刺之道”入笔,先讲针灸医生必须知道的十二经之终始,五输之所留,六腑之所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脏之所溜处。这些是针灸医生必须掌握的针灸理论要点。依次讲肺、心、肝、脾、肾,五脏后讲膀胱、胆、胃、三焦、小肠、大肠,六腑之井荥、俞、经、合之流注规律,既出溜、注、行、入之规律。五输穴的主治重点在《难经》六十八难上:“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之后接着就是“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气逆而泻此五脏六腑井、荥、俞、经合所主病也”。《难经》六十四难说:“阴荥水、阳荥火”,这是说荥穴有阴阳之区分。有水火之差别,这就说明在治疗有不同的作用。十二经井、荥、俞、原、经、合五输穴之穴位,均在四肢,手不过肘,足不过膝,故又称之为四关腧。井、荥、俞、原、经、合虽然分布于四肢四关以下。但能治疗头面躯体各部位之疾患。疗效非常显著。

五输穴经气循行有方向性的特点,即全部是向心而行。《灵枢·根结》是《灵枢经》的第五篇,循行方向和本输有同一规律,也是从“井穴”开始按根、溜注入的规律向心而行。而在《灵枢经》第五十二《卫气篇》的标本中,讲的也是本在四末(四肢末端)标在五官及背俞等部位。把《灵枢经》这3篇经文所讲的有关内容总结起来,不难看出经气向心而行由四肢末端达脏腑五官的规律。

本研究综述了阳经荥穴和阴经荥穴近25年来应用的情况,将其治疗概况结合相关理论,做了简单的讨论。因为笔者水平所限,差错之处,在所难免,敬希指教。

[1]李标.二间穴治疗足阳明痛1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2(1):47

[2]唐伟华.灸二间穴治疗麦粒肿[J].四川中医,1988(9):封三

[3]邵翠佼.针刺二间穴治疗肩周炎62例[J].中国针灸,1994(5):23

[4]王俊清.针刺前谷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J].中级医刊,1989,24(2):55

[5]张瑞美.液门透中渚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落枕100例临床总结[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3(10):222

[6]张建筑,张鹏.针刺液门穴治疗感冒9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4,12(2):17

[7]申健.针刺液门穴治疗口舌痛64例[J].湖北中医杂志,1988(2):83

[8]章华东.针刺液门穴治疗头痛87例效果观察[J].沈阳部队医药,2007,20(3):183

[9]杨东升.针刺液门穴治偏头痛45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1992(2):29

[10]王宝生,牛庆强.艾灸里内庭治疗急性肠道炎3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4(4):47

[11]李杰,程新正.针刺内庭穴治疗内收肌损伤4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0,19(3):43

[12]李金霞.刘群霞教授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性耳鸣经验举隅[J].中医学报,2013,28(1):49

[13]庄子齐.针刺郄穴为主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5,37(9):58

[14]吴雪梅,杨金茹.鱼际穴治疗乳廦增生68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6):274

[15]杨贤海,袁发慧.鱼际络脉诊疗法治疗胃脘痛30例[J].中国针灸,2004(2):142

[16]房晓宇,方晓.针刺鱼际穴治疗支气管哮喘58例[J].人民军医,2008,51(6):343

[17]李晓棠,张运生.针刺鱼际穴治疗支气管哮喘150例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1999,11(2):33

[18]邵霞萍.鱼际穴针刺合大椎拔罐治疗咳嗽10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9):34

[19]李震.针刺劳宫穴治疗口臭2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3):23

[20]朱成康.针刺劳宫穴治疗高血压[J].浙江中医杂志,1994(7):309

[21]徐智勇.针刺少府穴治疗急性腰扭伤36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1(2):28

[22]陈学超.针刺少府治疗小儿遗尿85例临床体会[J].天津中医,1995,12(3):32

[23]苏建华.针刺行间穴治疗癔病性抽搐痉挛9例[J].1991(3):37

[24]张润民,蒋凤芹.针刺行间穴治疗产后缺乳[J].中国针灸,2010,30(10):844

[25]孙雪春.针刺行间穴治疗麦粒肿[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9(1):52

[26]李聚生.然谷穴点刺放血治疗慢性咽炎.中国针灸,2006,16(9):613

猜你喜欢
鱼际劳宫行间
走路握拳头脑健
行间生草对深州蜜桃园土壤肥力、pH和盐度影响
按压小鱼际治腹泻
行间种植油菜增加梨着果率和改善果实品质
常按“保命穴”养肺防病
常按『保命穴』养肺防病
参观2018书刋国博会
劳宫穴的妙用
慢性咽炎久不愈,常按鱼际穴有效
线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