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川崎病63例临床分析

2014-01-24 14:39荣志坚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1期
关键词:脱皮丙种球蛋白川崎

荣志坚

(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小儿川崎病63例临床分析

荣志坚

(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目的分析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提高小儿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63例小儿川崎病病例的临床诊断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早期了解川崎病的诊断、治疗,尽可能早期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联合口服阿司匹林,降低冠状动脉疾病风险,临床症状很快恢复,效果显而易见。结论川崎病是急性、自限性、多系统受累的血管性疾病。早期对川崎病诊断和治疗,避免误诊和漏诊,尽早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和口服阿司匹林药片,确保治疗效果,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川崎病;小儿;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

川崎病也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1]。日本的川崎富作医师于1967年首次报道[2]。因为疾病会发生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科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3]。现在将在2007年11月至2014年3月在我们医院治疗的63例川崎病,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1月至2014年3月在我们医院儿科确诊的63例川崎病患儿,男孩居多。没有明显季节性。63例中男37例,女26例,男女比例为1.42:1。年龄6个月~10岁。其中<1岁,15例,1~3岁25例,3~5岁15例,>5岁8例。

1.2 诊断标准

日本MCLS研究委员会(1984年)提出了疾病的诊断标准应至少在以下6个主要临床症状符合五个来确定[4]:①不明原因发热,五天或更长时间;②眼结合膜充血;③口腔和咽部黏膜充血,发红及干裂、舌乳头是草莓舌;④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趾发红,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⑤躯干部多形性红斑,水疱及结痂;⑥颈部淋巴结非化脓性肿胀,直径达1.5 cm或更多。但如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瘤或扩张,有4条主要的阳性症状亦可确诊。通常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的程度可分为四度:①正常(0度):冠状动脉无扩张。~3岁<2.5 mm,~9岁<3 mm,~14岁<3.5 mm。②轻度(Ⅰ度):瘤样扩张明显而局限,内径<4 mm。③中度(Ⅱ度):可为单发、多发或普遍性,内径4~7 mm。④重度(Ⅲ度):巨瘤内径≥8 mm,更广泛,涉及多个分支。

1.3 临床表现

63例患儿均出现发热、口唇潮红、舌体充血,于发热2~7 d住院,持续发热时间7~14 d。其中50例有球结合膜充血,无脓性分泌物表现。48例口唇有皲裂。46例草莓舌表现。35例出现肢体变化,表现为手足硬性肿胀和掌趾红斑,恢复期时有指(趾)端膜状脱皮。48例有肛周皮肤潮红、脱皮现象。28例出现皮肤多形性红斑和猩红热样皮疹。10例原卡介苗接种处重新出现红斑、疱疹或结痴。57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表面却不红、不化脓。11例患儿心脏听诊时可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1.4 辅助检查

①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增高55例,8例正常的白细胞,但所有的病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有所增高。23例有轻度贫血。血小板是动态变化,入院时有正常的20例,但3 d后复查血小板均增高,最高750× 1012/L。②风湿4项:血沉不同程度增高:53例,为21~100 mm/L。C-反应蛋白增高者53例,范围为10~150 mg/L。抗“O”增高8例,范围200~500 U/L。类风湿因子均阴性。③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增高23例,为50~200 IU/L,谷草转氨酶增高23例,为50~240 IU/L。④心肌酶谱:AST增高26例,为50~230 IU/L,CK-MB升高25例,为35~100 IU/L。⑤心电图:所有的患儿均作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的有23例,非特异性ST变化的11例。窦性心律不齐的有15例。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改变的有25例,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扩张,23例轻度扩张,2例中度扩张。

1.5 治疗及转归

所有病例经确诊后均及时给予口服阿司匹林30~50 mg/(kg·d),分3次服用,同时口服潘生丁3~5mg/(kg·d),分3次。热退3 d后阿司匹林减至3~5mg/(kg·d),持续6~8周。如有冠状动脉病变,则监测冠状动脉,口服至冠状动脉恢复正常。所有病例确诊后均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剂量为1 g/(kg·d),连续静脉注射2 d。合并心肌损害予肌酸钠治疗,合并肝功损害予谷胱甘肽或肝泰乐治疗。

2 结 果

所有患儿经住院7~14 d后,治愈或好转出院。出现冠状动脉扩张的25例患儿随访1年,冠状动脉均恢复正常。

3 讨 论

川崎病属于急性自限性全身血管炎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对患儿的生命产生巨大威胁。临床常见的川崎病症状为发热,皮疹、结膜充血、四肢末端肿胀和肛周脱皮及恢复期的指、趾端膜状脱皮为特征性表现。中性粒细胞和急性期白细胞显著升高,血沉增快>40 mm/h,C-反应蛋白增高,血小板增高这些方面都有助于对川崎病的诊断,在诊断时需要特别关注。

川崎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冠状动脉病变,使用大剂量IVIG联合阿司匹林早期治疗,可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缓解发热[5]。本次研究中,63例患儿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大剂量IVIG及阿司匹林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降低。

目前对川崎病的诊断一般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具体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易导致漏诊和误诊。因此,需提高临床医师对川崎病的理解。若患儿持续发热超过5 d,当考虑感染,严格观察[6]。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测和超声心动图,考虑川崎病的可能性。一旦确诊,应积极给予免疫控制,尽可能防止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目前大家共同的认识是早期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联合口服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防止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一般来说,川崎病如能早期诊断,采取正确的治疗,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避免严重的并发症,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1] 薛辛东,杜立中,毛萌.儿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0:191-194.

[2] 胡亚关,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8-705.

[3] 江明性,杨藻宸.药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30-133.

[4] Kobayashi T,Saji T,Otani T,et al.Efficacy of immunoglobulin plus prednisolone for prevention of coronary artery abnormalities in severe Kawasaki disease(RAISE study):a randomised,openlabel,blinded-endpoints trial[J].Lancet,2012,379(9826):1613-1620.

[5] 梁翊常.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伤[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3):132.

[6] Lockhart PB,Bolger AF,Papapanou PN,et al..Periodontal disease and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Does the evidence support an independent association? A Scientif i 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2,125(20): 2520-2544.

R725

B

1671-8194(2014)21-0200-02

猜你喜欢
脱皮丙种球蛋白川崎
微软进军“工业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设备制造机器人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
补维生素A预防手脚脱皮
手脚脱皮小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