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率中的应用

2014-01-24 04:47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差错率圈员调剂

徐 佳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学部,江苏 无锡 214062)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率中的应用

徐 佳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学部,江苏 无锡 214062)

目的 降低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率,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运用品质管理的方法,分析引起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评估活动的效果。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率明显下降,由活动前的0.119%/周降到活动后的0.0238%/周,圈员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降低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率,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品管圈;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率

随着医院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升级,门诊药房作为医院重要的服务窗口之一,在医疗质量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如何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已成为每一位药师锲而不舍的追求目标。品管圈作为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医院药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它是由同一工作场所、工作性质相似或相关的基层人员自主自发开展的品质管理活动[2]。通过自我启发、相互启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自下而上、卓有成效的质量管理体系。2013年3月,我院门诊药房参加了由江苏省药学会牵头组织的品管圈活动,将降低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率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圈员们针对门诊药房的实际情况及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拟定了10个候选主题,通过评价法[3],确定“降低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率”为活动主题。并分别收集我院门诊药房品管圈活动前(2013年4月22日至2013年5月26日)以及活动后(2013年7月29日至2013年9月1日)的门诊处方调配总数以及调配差错处方数,作为本次质量管理活动的评价数据来源。

表1 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率查检表

表2 有形成果

1.2 现状把握和目标设定:在现状把握阶段,圈员归纳并总结了现行工作,绘制了门诊患者看病取药流程图,并设计了差错登记记录本。由查检表(表1)得出,2013年4月22日至2013年5月26日,调配处方总数共计35443张,出现调剂差错210件(内差,即在药品调剂过程中发生,至配发给患者时已被纠正的差错[4]),总差错率为0.593%,平均差错率为0.119%/周。门诊处方调剂差错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数量差错和品项差错(占85.71%)。综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及圈员的积极性等因素,将圈能力设定为70%。根据文献报道的目标值设定方法[3,4],设定本活动目标。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0.119% -(0.119% × 85.71% × 70%)= 0.0476%。

1.3 解析:针对数量差错和品项差错这两个改善重点,各圈员通过“头脑风暴”,从人员、设备、方法、材料、环境5个方面分别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发现造成数量差错的主要原因包括:不良习惯;工作强度大;存在惯性思维;人员培训不到位;退药归位不及时;新药上架通知不及时;药品信息更新不及时;药品拆零多等。造成品项差错的主要原因有:同一厂家不同药品包装相似;同一通用名规格不同;药品读音相似;同一通用名剂型不同;流程不完善;不良习惯;工作强度大;打印清单不清等。

1.4 对策拟定与实施:圈员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拟定了一系列的改善对策,通过评价法[5],就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这三项进行评分,照对策的共性,合并归类为8项。包括:①新药上架均以口头及书面形式通知。②制作规范的药品标签及警示标识。③由专人负责药品信息更新。④规范操作,保持调配台和内环境整洁有序。⑤建立有效的奖惩考核机制。⑥完善退药流程。⑦规范培训制度,加强业务学习。⑧调整窗口作息时间,弹性排班。

2 结 果

2.1 有形成果:将2013年4月22日至2013年5月26日(活动前)与2013年7月29日至2013年9月1日(活动后)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率进行比较,见表2。得出: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率由改善前的0.119%/周降为改善后的0.0238%/周,超过了活动前设定的目标值,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目标达成率[3,4]=(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0.0238%-0.119%)/(0.0476%-0.119%)×100%=133.33%,进步率[3,4]=(改善前-改善后)/ 改善前×100%=(0.119%-0.0238%)/0.119% × 100% = 80.00%。

2.2 无形成果:由全体圈员从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的运用、和谐度这8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结果表明,经过半年的品管圈活动,圈员们无论是积极性、责任心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

3 讨 论

3.1 品管圈能有效提升门诊药房药学服务品质:目前,医院药学正向着“人性化服务”,“以人为本”的方向迈进[6]。本次品管圈活动对于我们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这种全新和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已深入人心。它将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结合在一起,按照品管圈实施的十大步骤,通过分析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提出并实施有效的对策,从而降低了处方调剂差错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提升门诊药学服务品质。

3.2 为圈员们提供自我成长、自我提升的平台:品管圈强调的是一种自主自发的活动精神,圈员们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和管理权,工作中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圈员们的个人潜能被激发,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并强化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所以,品管圈活动搭建的不仅仅是一个保障安全、提高质量、优化服务的平台,更提供了一个自我成长、自我提升的空间,让每一位圈员都学有所获,劳有所得。

总之,通过品管圈活动,无论是科室还是个人都受益匪浅。这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能帮助我们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全方位地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从而形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药学服务人才队伍。

[1] 朱文韬,徐萍.利用品管圈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内差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药房,2013,24(13):1186-1188.

[2] 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5.

[3] 孙怡,顾继红,缪丽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我院门诊处方调配差错张数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1,22(33):3116- 3118.

[4] 陈久艳,陈喜东,尚尔宁,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内差件数中的成效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2):30-31.

[5] 徐维恒,宋士卒,张爱玲,等.采用品管圈方法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内部差错的探讨[J].安徽医药,2013,17(6):1054-1056.

[6] 鲍仕慧,白少华,王增寿,等.品管圈在门诊西药房工作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药房,2011,22(21):1956-1958.

R952

B

1671-8194(2014)32-0083-02

猜你喜欢
差错率圈员调剂
要不要服从调剂?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降低差错率临床观察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作用观察
没考100分就是有知识没掌握?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