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患者身份识别规范执行率的品管圈实践

2014-01-24 01:51邱丽玉徐伟英
护理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百分比品管圈身份

邱丽玉,徐伟英

(1.贵港市人民医院 妇科二区,广西 贵港 537100;2.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 消化内科,广西 玉林 537000)

品质管理圈活动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简称“品管圈”,是指一个工作现场的人,在自我启发和同事相互启发下,灵活运用各种品管手法,达到改善工作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的活动[1]。2008年《中国患者安全十大目标》明确提出,要健全与完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但在护理工作中,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护理差错发生的主要原因[2]。也有研究显示,由于没有认真核对床号、姓名而发生的差错占50%[3]。因此,完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并认真落实非常重要。去年我科护士对床前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执行不规范,导致了2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了避免再发生,2013年3—9月,我科利用品管圈进行质量改进,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成立品管圈小组 以妇科二区为单元,成立品管圈小组,小组成员9名,护士长担任指导员,由大家选出1名经验丰富、资深的大专学历主管护师担任圈长;圈员8名,其中护师4名,护士4名,平均年龄29岁。选定圈名“金钢圈”,由全体圈员共同选出6个主题,再按上级领导重视程度、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进行评分,得分最高者就选定为本次活动主题。经圈员们评分后,“提高床前患者身份识别流程规范执行率”得分最高,上级领导重视程度、可行性、迫切性平均分均为4.6分,圈能力平均分4.1分,总分17.9分,确定为本次活动主题。

1.2 拟定活动计划 3月15—22日选定主题,3月23—31日拟定计划;4月 1—9日现况把握;4月10—17日目标设定;4月18—30日进行原因解析;5月1—10日对策拟定,5月11日—7月21日对策实施与检讨;7月22日—8月10日进行效果确认;8月11—25日标准化;8月26日—9月15日,检讨与改进。

1.3 现况调查 品管圈活动全面展开后,2013年4月5—9日,由品管圈相应负责人员对科室护理人员执行床前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情况进行调查,共调查416次,未按规范执行有162次,发生率为38.9%,其中采用直呼患者名字查对有82次,累计百分比为50.6%,未查看床头卡48次,累计百分比为80.3%,未查看手腕带18次,累计百分比为91.4%,未查看执行卡14次,累计100%。因前2项床边身份识别不规范执行率占80.3%,依据品管圈80/20的原则[2](即80%的结果是由20%的原因造成的),得出最主要的原因是前2项,故此次改善重点为直呼患者名字查对和未查看床头卡。

1.4 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在主题选定时根据得分,该案例的圈能力应为82%(4.1/5.0),故本次活动的目标值=38.9%-(38.9%×80.3%×82.0%)=13.3%。

1.5 解析 全体圈员采取“头脑风暴法”对护理人员床前患者身份识别流程规范执行率低的问题各抒己见,通过对现况进行调查,查阅资料,共同讨论原因,利用鱼骨图从品管圈的人、物、法、环境4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主要原因为:(1)床边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培训不到位,共83次,累计百分比为51.2%;(2)习惯思维影响,共27次,累计百分比为67.9%;(3)患者不配合查对工作,共23次,累计百分比为82.1%;(4)工作忙,患者或医生催促,共15次,累计百分比为91.4%;(5)安全意识不强,共8次,累计百分比为96.3%;(6)语言沟通障碍,共6次,累计百分比为100%。按 80/20原则选定3方面要因:(1)床边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培训不到位;(2)习惯思维影响;(3)患者不配合查对工作。

1.6 对策实施 (1)针对床边身份识别流程培训不到位采取改进措施:要求查对时将患者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即查对时,采用反问式查对,“请问您叫什么名字?”待患者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名字后再进行常规操作;输液架上悬挂“您采用反问式查对了吗?”标识;请患者或家属共同查对。(2)针对习惯性思维影响采取改进措施:督促护士形成良好的查对习惯,时间3个月。通过实物实体查对反复强化训练,将护士查对行为习惯从“要我查”变成“我要查”,从而形成良好的查对习惯;采用查错奖励法应用于查对制度的执行,消除护士重复简单劳动导致的无意注意,触发有意注意,提高护士的警觉性。(3)针对患者不配合查对工作采取措施:制定床前患者识别流程;把床前患者识别流程列入入院宣教内容;对有抵触情绪患者,要关心体贴患者,并多交流,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1.7 效果评价 将开展品管圈活动前 (2013年3月)的床边身份识别执行流程416次,与开展后(2013年8月)的流程365次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品管圈实施后护理人员执行床前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未规范执行29次,发生率由改善前的38.9%下降为8.0%,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床前患者身份识别流程不规范执行率情况(次)

3 讨论

3.1 实施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患者身份识别流程规范执行率 全体圈员针对患者身份识别流程规范执行率低问题展开讨论,围绕人、环、物、法诸因素进行原因分析,找出真正原因,针对主要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首先,完善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和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其次,改善护理人员原有不规范的查对方法,进行长达3个月的督促落实。在护理人员充分认识遵守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重要性后,改变原来的习惯性思维,自觉把规范化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运用于工作中,让护士形成良好的查对习惯。同时,争取患者和家属的配合,让他们参与到查对工作中,从而有效解决了患者身份识别流程规范执行率低的问题,形成标准化患者身份识别流程,使查对工作更有利于执行。

3.2 实施品管圈活动促进了护士个人的成长 品管圈是采取头脑风暴的方法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采用各种品管手法找出发生问题真正的原因,并针对真因采取改进措施,从而解决问题。本次以“提高患者身份识别流程规范执行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改变了以往解决问题传统的管理模式,给护理人员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通过实践,不仅实现了提高患者身份识别流程规范执行率的预期目标,还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管理能力。

[1]王 珊,金如燕,沈 蔚.品管圈在提高时间静脉用药准确性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1A):15-17.

[2]贾 萍,肖 萍.查对标志牌在防止给药差错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1A):38.

[3]赵方宏,闵繁红,王宏支,等.护理差错事故18例的分析与对策[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4A):62-63.

猜你喜欢
百分比品管圈身份
跟踪导练(三)(5)
身份案(下)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