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重大动物疫病状况及影响

2014-01-25 06:39,,,,,,,,
中国动物检疫 2014年1期
关键词: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

,,,,,,,,

(1.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2.农业部兽医局,北京 100125)

全球重大动物疫病状况及影响

郑雪光1,滕翔雁1,朱迪国1,宋建德1,王 栋1,黄保续1,王树双1,李长友2,侯玉慧2

(1.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266032;2.农业部兽医局,北京100125)

本研究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控战略规划》研究的第一个子课题。研究运用描述性分析与典型案例说明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了近30年来全球范围内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情况、流行特点,分析了重大动物疫病对各国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和军事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导致疫情发生、流行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而初步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动物疫病的潜在流行趋势。本研究把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战略规划研究、制定及实施放在国际大背景下来考虑,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规划制定实施提供参考。研究所用资料主要来自发达国家,但从社会经济水平、动物疫病防范控制能力、防范意识等方面看,发展中国家疫病发生情况、所引起的损失、造成公共卫生影响等可能更为严重。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影响

近30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养殖模式和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动物疫病流行态势发生显著改变。主要表现在新发病不断增多,疫情传播速度和范围明显扩大,人畜共患病危害日益加深,对畜牧业及相关产业、贸易、公共卫生、环境、旅游、金融、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影响不断加大。动物疫病已对全球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1 全球动物疫病状况

1.1新发病不断出现

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70 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新发的动物疫病约60 种,以病毒病为主,其中半数以上为人兽共患病,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既有发达国家,也有欠发达国家。主要原因:一是人口增长、人类活动范围变化使人类、动物与自然界病原微生物接触机会增加。近年来大多数新出现的引起人类严重疾病的病毒都来自野生动物,特别是来自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野生动物,如艾滋病病毒和埃博拉病毒来自灵长类动物,猴痘病毒来自土拨鼠等。这些原本仅存在于动物生态圈,只感染动物的病原体进入新的环境或侵入新的宿主后,转向侵袭人类,在人与动物间循环、相互传播。二是全球范围内畜牧业生产模式向规模化、工业化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提高生产率的需要,但同时也打乱了畜禽自然的生长规律,导致新发病不断出现。如源自反刍动物的肉骨粉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大量使用,直接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疯牛病和痒病的暴发。三是畜禽养殖量迅速增加,病原体可增殖或潜在可增殖的宿主也相应增多,病原体变异几率加大,进而使因病原体变异所导致的新发病显著增多。与此同时,环境和免疫压力的影响,畜禽群中免疫水平不高或不一致,都可能使原有的旧病以新的面貌出现,病症呈现出非典型化特征,如非典型新城疫和非典型性猪瘟等。

1.2跨界动物疫病传播迅速

随着经济全球化,商品的长距离交换日益频繁,人流物流加剧,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等跨界疫病迅速传播,已经打破原有的区域性,成为各国防控的重点。口蹄疫:近30年来,欧洲、南美、东亚、东南亚及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口蹄疫的严重侵袭。20世纪90年代,口蹄疫病毒泛亚型毒株首次在印度出现,随后迅速传播,在不到10年内迅速传播到中东、近东、东亚、南非以及西欧,疫情波及3个大陆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周边的日本、韩国、蒙古、缅甸和印度等国接连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2003年底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韩国首先暴发,随后又在日本、越南、泰国、印尼、巴基斯坦、中国等十多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相继发生,截至2009年,全球已有65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的发生疫情。猪瘟:猪瘟曾是危害全球养猪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现在仍呈世界性分布,在亚洲等地仍很严重。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已消灭猪瘟的国家中,多次突然暴发猪瘟流行。新城疫:自1926年首发于印尼和英国以来,已广泛存在于亚、非、美洲等众多国家和地区。自90年代以来,发病率有所上升,在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法国、西班牙和马耳他等国先后暴发,是危害鸡和火鸡饲养最严重的疫病之一。动物结核病 :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疫情在全球回升,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通过采取“检疫—扑杀”等措施,一度控制疫情,但近年来由于自然界中野生动物储存宿主及耐药菌株的出现,牛结核病又有所抬头,在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地区疫情呈现蔓延趋势。猪蓝耳病:近年来在欧洲、北美、亚洲等地大范围传播。

1.3人畜共患病危害加剧

目前,在全世界有记载的动物传染病有300余种,其中有近250余种为人兽共患病,危害比较大的有近90种。近年来,随着动物的行为、饲养方式、贸易全球化、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变化,一些新病种的出现速率在逐年加快。过去一些对人无致病或低致病的病原变异转化成对人类有强致病性的病原,一些原本仅限于动物之间传染的病原,现在也不明原因地传播给了人类。据WHO报告,在近30年感染人类的新发病中,有75%来自动物源性病原体。据统计,全世界每年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95%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主要的传染病都是人兽共患病。每年死于结核病的人高达310万,部分发展中国家牧民布鲁氏菌感染率可达20%~30%,弓形虫病感染率达25%,羊棘球蚴病的感染率也相当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上每年报告死于狂犬病患者约5.5万人,主要发生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09年7月,自2003年底开始席卷全球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已导致全球436人感染,死亡262人。1937年在乌干达地区发现并分离到西尼罗河热病毒,随后传播到非洲各地,目前美国,欧亚大陆和中东国家都存在该病。

1.4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危害加重

从世界范围看弓形体虫、囊虫、旋毛虫等寄生虫病和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等致病性微生物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的最大危害。美国每年约有7.6万例食源性疾病患者,其中32.5万人入院治疗,5000人死亡。1996年日本O157大肠杆菌污染事件约有7万名患者;2000年日本由金葡球菌肠毒素造成的雪印牌牛奶污染事件使1.45万人接受治疗。沙门菌病在许多国家都是主要的问题。引起沙门菌病暴发的食物有鸡蛋、家禽和其他肉类、生牛奶和巧克力。致病大肠杆菌如O157可产生强烈的Vero细胞毒素,在大肠引起肠出血性传染病,导致血样腹泻,或可产生危及生命的如肾脏损伤等并发症。霍乱是发展中国家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疾病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水和污染的食物是感染的载体,可导致患者严重脱水和死亡。

2 动物疫病造成的影响分析

总的看,近年来动物疫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不断增多,动物疫病造成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影响程度不断加深。

2.1经济损失十分惨重。动物疫病直接危害动物健康,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同时由于扑杀、销毁等措施,还导致大量动物被宰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畜牧业发展。据对近30年来全球发生的十余起重大动物疫情导致的经济损失进行统计,损失总额近1千亿美元。高致病性禽流感:自1878年意大利首发以来,全世界共暴发20多次,每次都造成严重的损失。美国1983年一个州发生疫情后,扑杀1700万只鸡,损失6000多万美元,而消费者更是支出了3.49亿美元用于补助生产者的损失。1995年墨西哥12个州暴发疫情,直接经济损失10亿美元。2003年3月荷兰暴发H7N7禽流感,淘汰3600万只家禽,占该国养禽业总量的1/3,波及1000多个农场,直接经济损失1140万欧元。2003年底至今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暴发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累计病死和扑杀家禽超过3亿只,直接经济超过数百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无法估算。疯牛病:1996年英国发生疯牛病后,欧盟要求英国对所有30个月以上的肉牛全部扑杀,不能制造任何食品和饲料,也不得制造化妆品,英国每年损失掉40亿英镑。2001年日本的疯牛病造成20亿美元损失,2003年加拿大疯牛病造成40亿美元损失。口蹄疫:2001年2月英国暴发口蹄疫疫情, 9598个农场的近630万头动物被扑杀,至2001年11月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亿英镑,给英国旅游业造成了33亿英镑的损失。有专家估计,这次流行给英国造成的间接损失可达200亿英镑,这相当于英国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

2.2国际贸易严重受挫。WTO/SPS协议允许各成员为保护本国动植物及人类生命健康,而在国际贸易中使用动植物检疫等技术性措施。在关税、配额等非技术性壁垒措施逐步削减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以保护本国动植物及人类生命健康为由,根据WTO/SPS协议的允许将动物疫病作为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措施,以保护本国经济利益。2004年FAO称口蹄疫、疯牛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的暴发,影响了全球近1/3肉类产品(600万吨)的出口贸易。1990年以来,全球禽产品国际贸易一直呈快速上升趋势,2004年全球禽肉出口总量达到747.6万吨,但在2003年禽流感疫情暴发后,世界各国为防范禽流感疫情,不断发布贸易禁令,使禽肉贸易量逐年下降,2005年和2003年相比下降约200万吨。禽流感疫情对全球禽产品贸易格局亦产生了明显影响。美国、巴西、欧盟、中国和泰国一直是主要的禽产品出口国。2003年后,无疫国巴西的禽产品出口增幅明显,近5年中出口量增长了2.6倍,已接近美国。受疫情影响,美国和欧盟出口量略有下降,中、泰两国下降明显。美国和加拿大在2003年暴发疯牛病前,是全球最主要的牛肉出口国,每年的牛肉出口量约占全球牛肉出口总量的1/5,2003年以后疯牛病在美、加两国的暴发,大大削弱了两国的牛肉出口。巴西2005年9月暴发口蹄疫后,先后有41个国家宣布暂停从巴西或疫区进口牛肉。

2.3社会影响波及面大。一是严重影响消费信心,因疫病引发的恐肉风波层出不穷。禽流感疫情对消费者产生的心理影响,使多数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禽产品价格在短期内急剧下滑,消费量随之下降。多数国家价格和消费量下降幅度超过10%,泰国甚至达到90%。因价格下降、消费量减少,全球禽产品产量增幅出现回落。2001年日本发生疯牛病后,日本牛肉市场几乎崩溃,超市和快餐店的牛肉销量狂跌;韩国发生口蹄疫后,市民两个星期不敢吃牛肉。二是对相关产业产生连带影响,导致相关产业工人大量失业。1997年中国台湾有将近 10万名直接从业人员受到口蹄疫的冲击,70万相关从业人员的生计受到影响;禽流感疫情发生后,不少国家的养禽业者不得不减少生产规模,饲料、食品加工等相关行业随之受到影响。以东南亚为例,越南、泰国和印尼三国家禽饲料分别占畜禽饲料的35%、55%和80%,家禽饲料业对饲料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3年疫情暴发后,东南亚市场的畜禽饲料需求同比下降一直在15%至40%间,泰国和印尼纷纷要求供应商推迟发货期,越南则也停止了的饲料原料进口。三是对旅游及体育等产业产生不良影响。2001年英国口蹄疫暴发事件给农业、旅游和乡村度假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造成沉重打击,仅旅游业就有25万个就业机会受到影响,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减少75%,旅游业当年因口蹄疫损失50亿英镑的收入。原定2001年3月3日举行的6国英式橄榄球比赛被迫延期,爱尔兰因口蹄疫取消所有赛马比赛。罗马尼亚首例禽流感疫情确认后,短短一周内各大旅游公司报告的损失就高达数百万欧元,多瑙河三角洲旁的酒店空无一人,以往供不应求的游船停泊在岸边无人问津。四是严重影响社会公共卫生安全。近年来新发生的人兽共患病,以及传统结核、布氏杆菌病等,已造成大量人类感染和发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五是可能引发政治风波。1996年英国梅杰政府因隐瞒疯牛病真实情况而受到公众严厉抨击,并直接导致当时执政的保守党在次年的大选中败北。此后比利时、德国、法国、日本、泰国、越南等多个国家均有高级政府官员因动物疫情暴发而辞职。

2.4环境污染严重。随着畜牧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畜禽排泄物、畜产品加工废弃物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以及畜禽本身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疫病控制时大量使用环境消毒药以及焚烧动物尸体等导致的环境污染都引发了多方面的社会关注,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还因此激发了受害民众的游行示威活动。2001年英国口蹄疫的大规模流行,迫使英国政府在疫情暴发高峰期投入部队人员2000多名,临时动员兽医人员1400多名。由于大量的动物被扑杀,动物尸体的处理成了大问题。在2001年4月的暴发高峰期,英国动用运输车辆1.5万辆以上,每周运送动物尸体的吨位数超过英国军队在海湾战争期间运送的弹药总量,挖掘动物尸体掩埋点的工程总量相当于200个奥林匹克游泳池的工程量。焚烧、掩埋大量动物尸体给环境和人的心理造成的压力已使人们无法再承受类似的事件。同时,采取的屠杀政策给野生动物甚至一些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存也造成了很大威胁。

2.5生物恐怖威胁加大。据统计,截至目前,全世界至少有38种细菌病毒曾被用为生物武器。历史上将动物致病微生物作为生物武器的例子不胜枚举。二战期间,德国曾提出“口蹄疫炸弹”袭击英国。美国911事件后,全球发生了多起炭疽生物恐怖活动事件,在基地组织内曾发现恐怖分子将口蹄疫病毒作为生物武器的行动计划。面对生物恐怖的威胁,各国政府普遍加大了致病微生物和毒素的管理力度,美国2001财年预算中,有4000万美元拨给农业部作为国家安全预算开支。

3 未来趋势初步分析

3.1口蹄疫、禽流感等跨界动物疫病将在经济欠发达区域性长期存在。虽然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强传染性跨界动物疫病在畜牧业发达国家反复暴发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随着世界各国,尤其是畜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投入的防控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疫情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趋于减小。发展中国家的畜牧业发展速度较高,养殖量和养殖密度增长较快,而疫病防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相对不足,导致动物疫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较落后国家和地区长期发生。

3.2人兽共患病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日趋严重。人兽共患病病种多,病原体复杂多样,要消灭一个病种非常困难,只能积极防治,但目前的趋势是旧患未除,又添新病,加之流行因素不断增多,短期内很难改变新的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的情况。人兽共患病也从农村、牧区进入城市的迹象,城市中的人兽共患病大多来源于宠物,都市家庭饲养宠物已成时尚,家有宠物者越来越多。

3.3受环境因素、气候变化影响,部分动物疫病的流行分布将发生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近30多年来由于工业化发展,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向大气中排放,人为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环境受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影响下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使热带、温带的边界扩大,有利于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的存活和繁殖,适宜存活的区域扩大,导致特定动物疫病的昆虫传播媒介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加剧了动物疾病向全球蔓延的风险。很多过去多限于热带地区发生的动物疾病或人畜共患疾病现在开始向温带地区传播,例如非洲猪瘟,目前已经传播到俄罗斯境内。

针对动物疫病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日益加重的经济社会危害,我国应该从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人民生活环境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做到决不放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及时跟进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超前谋划外来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S851.33文献识别码:B

:1005-944X(2014)01-0001-04

李长友,侯玉慧

注:陈伟,吕朝霞,杨春生,王滨,李玉文也参与了本文撰写

猜你喜欢
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禽流感
美国7月禽流感频发复关或延迟至明年二季度
口蹄疫
我国疯牛病风险可忽略获世界卫生组织认定
发现禽流感
我国疯牛病防控成效获国际认可
——防控专家访谈录
中国部分地区H7N9禽流感暴发
“口蹄疫”是怎么回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