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术对真菌性上颌窦炎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意义

2014-01-25 09:0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8期
关键词:真菌性上颌鼻窦

肖 翔

(湖南省汝城县人民医院,湖南 郴州 424100)

鼻内镜术对真菌性上颌窦炎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意义

肖 翔

(湖南省汝城县人民医院,湖南 郴州 424100)

目的 探究鼻内镜术对真菌性上颌窦炎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 结合患者的病情使用鼻内镜术对其进行治疗,然后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愈率为100%。结论 把鼻内镜术应用在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且并发症少,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鼻内镜术;真菌性上颌窦炎;临床治疗

真菌性上颌窦炎属于鼻腔真菌感染性疾病,在临床治疗中较少见,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以及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真菌性上颌窦炎。近几年来,此病的发生率正在不断上升,因此必须对其治疗引起重视。本研究使用鼻内镜术对57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进行治疗,现把相关情况作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1年5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57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其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18~75岁,平均(42±6.4)岁;病程在3个月~5年,平均病程(2±1.4)年;全部患者均为单侧发病,24例主诉流脓涕、鼻塞、头痛,其中16例涕中带血且有异味;11例鼻内排出干酪样分泌物;6例单纯鼻阻不适者。6例鼻内镜检查病变侧中出现甲肥大息肉样变,23例中鼻道内有灰白色或暗褐色渣样分泌物,7例鼻中隔偏曲偏向患侧对上颌窦引流产生影响;16例息肉样变且筛泡肥大对颌窦自然窦口产生阻塞,5例鼻腔检查没有出现阳性。使用CT对全部患者进行扫描,发现全部患者窦壁增厚,且病变窦腔中都出现不均匀、密度较高、混浊的软组织影,其中16例窦腔内出现膨胀性骨质吸收及不规则扩大,41例出现条索状钙化影。

1.2 治疗方法

通过表麻+局麻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麻醉,适量肾上腺素棉片+1%丁卡因给患者鼻腔表面进行麻醉,使之麻醉至收缩总鼻道,使用少许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对患者的筛前神经阻滞进行麻醉,麻醉浸润至钩突,然后使用Messerklinger术式在鼻内镜下把患者的息肉样组织进行清除,再把钩突切掉,为了使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到一定程度,还需利用鼻窦电动切割吸引器把筛泡咬除,尽可能保留鼻窦及鼻腔中的黏膜,并避免对其产生损伤。对于上颌窦口出现外移、少量骨质较坚硬及开放不充分且无法对病变进行彻底清除的患者,行下鼻道上颌窦开窗,病变侧鼻中隔偏曲者先使用鼻中隔矫正术进行治疗,术后再使用膨胀海绵进行填塞。对于通气、引流或因中甲肥大而对手术操作产生影响的患者,行中鼻甲外侧部分切除,把上颌窦口息肉样变黏膜切除后,使用直钳或反咬钳把其前、后囟咬除,以使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至1.2 cm×1.8 cm~1.6 cm×2.1 cm,接着通过30°及70°内镜对窦腔出现病变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使用弯头吸引器和筛窦钳把窦腔中的分泌物除掉,然后把窦腔内的真菌团块取出,再使用生理盐水对鼻窦内的霉菌团块进行清除,保留肿胀且出现充血现象的窦腔黏膜[1]。术后使用抗生素进行3~5 d的抗感染治疗,48 h后把鼻腔填塞物取出,然后每天使用生理盐水对鼻腔冲洗3次,术后1周出院。出院1个月内后每周都在鼻内镜下对鼻窦进行1次清理,然后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应复查,直至患者的窦腔黏膜完成恢复。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软件对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

2 结 果

全部患者均在5个后痊愈,3例鼻阻患者的通气情况出现明显好转,涕中带血、流脓涕、鼻腔异味、鼻塞等症状逐渐消失,54例痊愈,治愈率100%,使用CT对全部患者的鼻腔进行检查,鼻窦、鼻腔黏膜恢复正常,下鼻道造孔通畅,上颌窦引流正常,随访1年均没有出现复发现象。

3 讨 论

根据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可知,曲霉菌是导致患者出现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致病菌,其通常只对一个鼻窦进行侵犯,目前,上颌窦发病率较高。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当其进入人体后,如何患者机体抵抗力较弱,有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滥用抗生素等都可能会发生真菌性鼻窦炎[2]。

真菌性鼻窦炎大多数都是单侧患病,且上颌窦患病的概率较高,使用CT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可见其病变窦腔内出现密度较高的造影,且有钙化斑散落在窦壁中,在受压的作用下,窦壁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膨胀性变化,且可见鼻窦及鼻腔中的骨质异受到较严重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局限性骨质出现消失或缺损现象,此时还可能会出现骨质增生及膨胀性骨质改变等症状。药物或对上颌窦穿刺进行冲洗,均无法对真菌性上颌窦炎进行彻底治疗,因此,临床上常以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根据临床研究可知,鼻内镜手术在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中有着非常明显的疗效。通过手术,患者鼻窦和鼻腔解剖的异常情况都能得到有效纠正,且还能对窦口病变及霉菌团块进行彻底清除,从而可通过建立良好的鼻窦、鼻腔引流来使患者鼻腔内的低氧环境得到改善。在手术过程中,食欲吸切器对上颌窦中出现较严重息肉样变的黏膜进行切除时,为了鼻腔和鼻窦的生理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应尽可能保留鼻窦中的正常黏膜,并避免对其造成损伤。另一方面,应使上颌窦口开放在1.5 cm×1.5 cm以上,且对于已经扩大到一定程度的上颌窦口缘,应把其前下部等部分原自然孔黏膜进行有效保留,这样不仅能使创面瘢痕的闭锁程度得到有效减少,而且还能使上颌窦的引流更加方便,从而使窦腔内的充血黏膜得到有效恢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黏膜和骨组织真菌的侵入及窦内瘢痕组织的形成[3]。术后,应定期在鼻内镜下对患者窦腔内的脓性分泌物、干痂以及血凝块进行清理,为了使鼻腔、鼻窦保持清洁、通畅,还应使用生理盐水对鼻腔进行冲洗。此外,对于窦内囊泡、肉芽以及霉菌团块,也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清理。如果患者的上颌窦自然孔再次出现狭窄现象,应使用激素类药物对其进行喷鼻治疗,以使创面尽快出现上皮化,从而使术腔瘢痕的形成得到一定减少。根据本研究中的结果可知,使用鼻内镜术对真菌性上颌窦炎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把此方法进行推广应用。

[1] 张虹,肖志勇,陈瑜萍,等.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0例鼻内镜治疗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6):102-103.

[2] 龙红兵,覃继新,刘津.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18(9):123-124.

[3] 张汉国,廖绍秋,卢盛达.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4):115-126.

R765.4+2

B

1671-8194(2014)18-0123-02

猜你喜欢
真菌性上颌鼻窦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分析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全方位护理干预在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耳道冲洗与硼酸滴耳液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观察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探讨各型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表现
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