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探讨

2014-01-25 09:05焦丹丹赵杰刚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8期
关键词:护理学设置院校

焦丹丹 赵杰刚*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3)

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探讨

焦丹丹 赵杰刚*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3)

本文从护理教育的层次、护理院校课程设置模式、护理院校课程设置的组成、护理院校的师资力量、护理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英语护理专业、教学方法七个方面对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为护理教育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护理教育;现状及问题;对策

护士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力量之一,其数量和质量关系到卫生服务的水准。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护理人才日渐趋紧。护理教育是培养护理人才的专业领域,对护理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其中也包括了对护理工作要求的提高。因此,护理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作者探讨了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旨在为提高护理教育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1 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1 护理教育的层次

目前,我国的护理教育分为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1998-2007年普通护理教育招生数逐年增,2007年全国总招生数已达39.1万名,构成比为中专71.09%,大专22.23% ,本科6.68%。近些年硕士点数目增长速度快,2007年共招收硕士生341名,2004年我国开始护理学博士教育[2]。但护理学博士点较少,招生人数也少,护理学博士的教育规模有扩大,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待完善。

1.2 护理院校课程设置模式

我国多数护理本科院校其专业课程设置一直采用以“病”为焦点的医学教育模式[3]。分为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日本护理本科院校在专业课课程设置模式方面以“人”为焦点,以人的生长发育为主线,设置小儿、成人、母性、老年护理学等[3]。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梁涛教授提出[4],按照“人体功能和基本需要”模式来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即根据临床常见的健康问题确定教学内容。中国第二军医大学的姜安丽研究组提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报告”,建立了“器官系统为中心”的专业课程设置模式[5],该模式通过将医学各相关基础学科知识进行重组,将医学课程分为总论与各论两大教学模块。第二军医大学的朱玲玲教授等[6]则提出应从知识的整体性角度出发,打破认为的知识界限,将护理专业课程分为医学基础、基本护理技能、人体发展、人体功能与护理、护理与社会、损伤与护理、临床实践几个模块。由此可见,国内一些医学院校已对护理教育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直至目前仍未形成一个公认与权威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采用的仍是以“病”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有待改变,并形成权威的教育课程体系。

1.3 护理院校课程设置组成:必修课与选修课

美国的护理本科教育中选修课比例较大,约占全部课程的1/3,而且选修课的门类众多,自由度也较大[7]。我国的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中,必修课安排的比例高,而选修课比例低。笔者认为,这种设置比例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和发展。由于必修课的门数多,学生的学习压力大,从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文学、社会学、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社会性较强的学科,教学设置中应注意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适应当代科技及社会的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及新兴学科的发展。

1.4 护理院校的师资力量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因各种原因导致了高等护理教育断层,导致具备较高学历且临床实践与教学经验丰富的护理专业教师不足。加之具有较高学历与实践能力的护理专家多数已离开护理工作岗位,均导致了护理教育师资力量青黄不接。目前我国护理教育师资队伍整体而言学历层次与综合素质偏低,现有的师资学历队伍以大专为主,本科其次,研究生较少[8]。目前国内多数院校的护理教师还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少,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部分护理学专业教师脱离临床,造成理论和实践相脱离;也有部分护理学教师来自临床,繁重的临床的工作使得有些护理教师没有时间考虑怎样提高教学质量,而只是为了工作而完成教学任务。目前临床中还存在缺乏对护理教学与工作的了解[1]。不利于护理学生专业水平的发展。

1.5 护理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如何将理论教育与临床需求相结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问题[9]。香港的护理教学中既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又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时间安排上,4年制护理学士教育第1年每周上4 d课,1 d去医院;第2年每周上3 d课,2 d去医院;第3年和第4年分别有5周和17周的时间在临床不同的专科连续实习。设置专职临床带教老师,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第1年1∶5,第2年1∶5~7,第3年1∶7~12,第4年1∶10~15,保证了实践效果[10]。国内内地的护理教育是先理论后实践,以四年制本科护理教育为例,前三年时间均为理论学习,最后一年为临床实践,虽然有的院校在前面三年的理论学习中安排的有临床见习,但学生很少有动手和实践的机会。通过临床带教发现,学生在进入到临床阶段时期,把理论知识也都遗忘了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1.6 英语护理专业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设置了英语护理专业,属于新的卫生类职业教育专业[11]。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护理教育全球化的趋势越发明显,而护理教育全球化的实质是加强护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令目前的护理教育适合国际发展的需要。想要与国际护理教育水平接轨,就必须掌握一门外语。护理院校应开设相应的课程,并选派有一定外语基础的护理教师教学,使护理教育真正的与国际接轨。我国部分院校开设的有英语护理或英护班,但教学效果并不佳。

1.7 教学方法

我国传统的护理教学是以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及临床教学3种形式组成的。存在着知识灌输、师生规定交流不足。知识灌输均为被动地学习,加上师生交流的不足,护理专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开拓思路的实践的作用。

2 对 策

2.1 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颁布条例等,转变课程设置的模式。护理教育中应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知识。同时需要根据护理教育模式的改变,将预防、保健、护理和康复四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12]。

2.2 优化课程设置的组成

注意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分配问题;处理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增设国际文化等国际化课程,使护理教育真正的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护理教育中增加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相关教学内容,加强人与人之间沟的能力[1]。使护理专业毕业的护理人员适应社会需求,令护理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2.3 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护理教师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接触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理论,更好地教学。要对护理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并重。对于只在院校进行专职教育的护理老师可定期让其进入临床,把临床知识带到教学中;对于临床护理教师要促使其处理好临床工作和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为护理教师,要注重其护理教师能力的培养,如护理能力、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将各类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并进行整合。

2.4 促进英语护理教育的发展

应强化专业课程使用外语教学。通过双语或全英文讲授专业课程,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加强自身国际交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通过对原版材料的学习,巩固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了专业知识的自学能力[13]。在护理专业英语授课中,我们尝试外语教师与护理专业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学,即基础医学英语由语言教师完成,护理专业外语由具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护理教师完成。教学时采用原版外语教材,采取外语授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2.5 转变教学方法

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方法应从以教学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习为中心[14]。发达国家的护理教育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我国护理院校应在充分了解国外引进的护理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讨论式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网络、图书馆、请教专家等途径,主动获取护理相关知识。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讲解、讨论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提出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导学生如何查阅资料及结果的讨论。

总之,我国护理教育事业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具有较大的差距,同时护理教育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对我国护理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与之相应的有效对策,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我国护理教育应从我国国情和教育规律出发,正视国内课程体系的优势与劣势,充分借鉴国外教育之所长,结合专业特点,建立适合我们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而努力。

[1] 梁琼芳,周立,张明.护理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与改革发展的思路[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2):28-30.

[2] 尤黎明,罗志民,万丽红,等.中国护理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0,7(4):147-152.

[3] 赵杰刚,高木广文,细谷幸子,等.日本护理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现状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15):87-89.

[4] 梁涛.护理课程设置改革中教学内容安排方法的变革[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16-619.

[5] 陈明,袁杰,何平先.我国护理本科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8,15(11):14-17.

[6] 朱玲玲,姜安丽.护理学本科教学内容的构建[J].护理研究,2008,22(9A):2333-2334.

[7] 韩翠,李继平.我国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J].护理研究,2009,23 (2):477-479.

[8] 程丹,杨泽礼,李小寒.我国护理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院管理,2006,5(15):30-32.

[9] 刘杰,张立新.我国护理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9-20.

[10] 张静平.国内外护理教育现状及展望[C].河南省护理教育新理论与技能研讨班论文集,2008.

[11] 苏惠芬,游桂兰.英语护理业英语教学的新取向[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6): 67-68.

[12] 李小妹,李津,施齐芳.中外护理教育的比较与思考[J].护理学杂志,2004,19 (9):19.

[13] 陈文松,章向红,余薇.涉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9):870-871.

[14] 李小妹,王文茹,刘翠萍.论中国护理教育应对全球化的策略[J].护理学杂志,2005,20(18):6-8.

R47

A

1671-8194(2014)18-0389-02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护理学设置院校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护理学杂志》稿约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