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仁岸杨梅标准园创建及成效

2014-01-26 11:55李存义李雄俊洪美强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缙云县杨梅果园

李存义,李雄俊,洪美强

(1.浙江省缙云县舒洪镇农业办公室,浙江缙云 321407;2.缙云县农业局,浙江缙云 321400;3.缙云县仁岸杨梅专业合作社,浙江缙云 321407)

缙云县仁岸杨梅标准园创建及成效

李存义1,李雄俊2,洪美强3

(1.浙江省缙云县舒洪镇农业办公室,浙江缙云 321407;2.缙云县农业局,浙江缙云 321400;3.缙云县仁岸杨梅专业合作社,浙江缙云 321407)

缙云县出产的杨梅因品质优异深受市场欢迎,标准杨梅园创建项目从改善生产条件、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全程质量安全管理3方面进行实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杨梅标准园;创建成效;体会;存在问题

杨梅产业是缙云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全县杨梅种植面积1 967 hm2,其中投产面积607 hm2,年产量7 645 t,年产值7 976万元,杨梅产业为缙云县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缙云县杨梅果园标准化生产程度仍然较低,质量安全监管技术仍不完善,制约着杨梅产业的发展。

缙云县仁岸杨梅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现有社员134人,带动周边舒洪、胡源2个乡镇农民758户,现有核心基地66.7 hm2,所处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小气候独特,地层土壤适宜杨梅种植[1],独特的地理位置成就了独特的品质。该合作社注册的仙仁牌杨梅是缙云县杨梅的主打品牌。仙仁牌东魁杨梅2008年和2012年2次获浙江省农业吉尼斯杨梅擂台赛第1名,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为缙云杨梅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合作社先后被评为丽水市和浙江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缙云县同业中走在前列。为进一步提高杨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果园的精品杨梅生产能力,并促进杨梅产业的转型升级,仁岸杨梅专业合作社2013年申报杨梅标准园创建项目(中央财政“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项目),并由浙江省农业厅、财政厅批准立项。

经过1年的建设,目前杨梅标准果园创建项目已基本完成各项建设任务。2013年仁岸杨梅基地73.9 hm2,全面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杨梅产量16.05 t·hm-2,总产量1 186 t,总产值1 363万元,纯收入达658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仁岸杨梅标准园现已通过验收,是浙江省第1个杨梅标准园。

1 建设规划

缙云县仁岸杨梅标准园创建项目的建设内容为在缙云县舒洪镇仁岸村集中连片建设66.7 hm2杨梅核心示范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增施有机肥料、杨梅专用肥59 t,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技术培训300人次;改善生产条件,新建操作道路4 900 m2,架设电力线路3 000 m,购置频振式杀虫灯70盏,新建速冻冷库50 m3及配套设施,购置杨梅真空保鲜设备2套;推行全程质量安全管理,购置农残检测设备1套,建立生产档案制度,统一包装和标识,印制精品杨梅包装10 000套。

2 保障措施

2.1 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项目的指导和管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由缙云县政府、农业局、财政局、舒洪镇政府等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定期研究布置落实有关工作,负责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整合有关项目和技术力量,保证各项措施到位;成立以分管农业局长为组长的项目实施小组,负责项目的落实实施;成立以县农业局经济特产站站长为组长的技术实施小组,负责各项技术内容的设计、实施和总结。

2.2 加强检查督导

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定期进行检查督导,对出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原因,及时研究解决,确保创建活动的顺利进行。制定项目实施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成立由农业局牵头的缙云县仁岸杨梅标准果园创建督导小组,不定期进行督查,指导督促承建单位各项措施落实、技术到位,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和资金运行安全有效。同时在标准园区内设立标牌,注明创建单位、技术要点、目标任务,方便果农学习,接受社会监督。

2.3 加强政策、资金支持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原则,按照目标统一,渠道不变,有效整合和管理有序的要求,把仁岸杨梅园建设列入现代农业园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等建设规划,整合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等项目资金,统筹用于标准园创建。

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缙云县从2007年开始,将农业产业化项目、产业专项资金及扶贫资金进行整合,同时县政府还出台了农业4大主导产业(茶叶、果蔬、畜牧、蚕桑)扶持政策,缙云县主要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扶贫项目、农业发展等3个方面进行政策倾斜扶持。重点发展杨梅等具有优势的水果产业和茶叶产业,具特色的水禽产业,争取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在全省著名的品牌。

2.4 加强宣传与培训

积极开展杨梅标准果园创建的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举办各类科技培训、技术指导、邀请专家授课等活动,促进杨梅标准园生态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对合作社会员及周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印发无公害杨梅栽培技术等资料发放到园区内每户果农。

3 实施

2013年1至11月间,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如下3方面标准果园建设。

改善生产条件。1月份开始进行果园操作道路建设施工,3月建成操作道路长5 800 m,路面硬化计5 800 m2。操作道路的建成方便了果农管理果树和采摘果实操作。1-3月架设电力线路2 920 m,安装频振式杀虫灯70盏,分布于果园各处,控害率达100%。合作社在原有300 m3保鲜冷库的基础上,新建速冻冷库50 m3及配套设施,用于杨梅保鲜冰块的制作。购置杨梅真空保鲜设备2套,改进杨梅包装。杨梅保鲜设备的更新及改进,增强了杨梅保鲜能力,保证了杨梅的品质,延长了杨梅销售期限,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果农的收入。以上各项生产实施的建设,全面提升了果园的生产水平。

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果园杨梅生产管理严格按照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在测土、叶片营养测定的基础上,进行配方施肥。重视施用有机肥,标准园从东渡镇金盘山生态养殖场购买干猪粪495 t。化肥则采用杨梅专用肥,购买保利45%复合肥25 t,硫酸钾10.65 t,发放到标准园各户。制定和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全面实行配方施肥。标准果园全面实施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全面推广应用低毒、低残农药,统一采购阿维菌素5 080瓶,石硫合剂4 540包,苦参碱334瓶,发放到户。在县农技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定期发放病虫情报、技术培训等方式,实施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统一防治措施,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防治药剂,提高病虫防治效果,标准园各户防治次数减少2~3次,减少农药使用量30%以上,产品质量10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同时也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为提高果农标准化生产技术、杨梅无公害栽培技术、杨梅丰产栽培技术和质量安全技术,结合杨梅生产的季节变化,举办培训4次,现场会3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650余份,培训人数达到308人次。

实施全程质量安全管理。实行生产档案记录制度。标准园内印发生产档案本220册,要求每个果农记录每一次农事操作,并记录使用的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日期,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控情况,及产品收获日期等。执行产品检测与准出制度。标准园购置四通道两用型CL-BⅢ残留农药测定仪及电子天平等仪器设备1套。产品需经检测通过方可上市销售,农药残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予收购。检测合格后出具产地准出证明,确保果品质量安全。执行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制度。印制精品杨梅包装26 000只,对标准园内经检测合格的产品采用统一的包装,并张贴溯源标签,达到包装标准化和产品可追溯要求;并建设网络信息查询平台,实现产品质量实时可查询。

通过推广杨梅优质无公害安全生产技术,加强对标准杨梅园生产投入品的监管,标准杨梅园果品品质和安全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商品果率达85%以上,优质果率达65%以上,精品果率达30%以上,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4 成效

4.1 经济效益

通过标准园建设,显著提高了仁岸杨梅的科技应用水平、设施装备水平和商品化处理能力,有效提高了杨梅栽培效益。2013年仁岸杨梅基地通过各项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增产2.4 t·hm-2,达到16.05 t·hm-2,新增效益2.325万元·hm-2,产值18.45万元·hm-2,标准果园建设合计新增经济效益166万元。

4.2 社会效益

借助合作社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培训、现场会、分发资料等方式,对标准园建设成效进行示范推广,直接带动了仁岸杨梅整体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了舒洪镇、胡源乡1 200余农户实现增收,有效带动农业增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项目建设,杨梅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杨梅生产效益有了显著提高,有利于缙云县杨梅整体生产技术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提升产业品质层次和现代化水平。项目实施社会效益显著。

4.3 生态效益

随着标准园的建成及辐射示范,生态栽培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农药使用量减少了30%以上,产品质量10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该项目基地都建在山坡地或自留地上,对绿化荒山,保持水土,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和美化环境都有重要作用。利用畜禽排泄物作肥料,既达到养地肥地的目的,又减少畜禽排泄物对水系、空气污染,减少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对环境的污染,是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实施生态效益显著。

5 体会

5.1 标准园建设是提高品质、维护品牌的必由之路

仁岸基地杨梅多次在浙江省杨梅擂台赛中以优质胜出,声名远播,缙云杨梅深受消费者欢迎,在近几年的销售中可充分感受到品牌的效应。提升品质,维护品牌,已成为仁岸杨梅基地的自觉追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进行标准果园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应用无公害杨梅栽培管理技术、加强果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才能打造一个优秀而持久的品牌。

5.2 标准园建设还需持续推进

通过标准果园创建,果园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其优势已经显现。但不管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与高标准相比,都还有很大的距离,必须谋划新思路,研究新举措,加大工作力度,以“精品、高效、生态”为目标,全面实施标准果园建设工作,打造“精品果业”。

6 问题及建议

6.1 存在问题

果园基础仍需改进。现有果园中,道路、沟渠、喷滴灌及产后冷库、冷藏车等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总体不高,仍需要改进完善[2]。

资金投入仍需加强。虽然农业部安排了一定资金用于标准果园的创建,浙江省及地方也积极整合资金增加投入,但标准果园的创建要求高,现有的资金仍显不足,需要各级财政增加投入。

效益提升难度加大。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连年攀升,用工工资持续上涨,导致水果生产成本提高,影响了经济效益,急需通过提高省力化、机械化技术水平来提升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6.2 建议措施

加强政策资金的支持。要重视标准果园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整合项目,形成合力,发挥协同效应。资金要集中扶持基础设施、生产设施、技术应用等项目的关键环节,提高果园标准化、精品化水平,做优做强水果产业,促进水果产业健康发展。

加强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充分发挥省、县两级专家指导组的作用,加强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重点推广控产提质、病虫安全防控、完熟采收和设施化、机械化、省力化等优新标准化生产技术。

加强果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在标准果园推行果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详细的生产管理档案,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增强产品检测能力,保证上市果品质量安全。

加强标准果园创建工作的宣传。及时总结标准果园创建工作的成功做法,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标准果园的建设成效,扩大标准果园的辐射带动力和社会影响力。

[1] 谢小波,求盈盈,邱立军,等.碱性土壤对杨梅生长结果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08,20(4):261-264.

[2] 黄建珍.丁岙杨梅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产业提升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09(2):275-277.

(责任编辑:张才德)

S 667.6

A

0528-9017(2014)06-0853-03

文献著录格式:李存义,李雄俊,洪美强.缙云县仁岸杨梅标准园创建及成效[J].浙江农业科学,2014(6):853-855.

2014-03-12

李存义(1967-),男,浙江缙云人,农艺师,从事粮油、水果、食用菌等生产技术推广工作。E-mai1.1ym cu@126.com。

猜你喜欢
缙云县杨梅果园
想去旅行的杨梅等7 则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秋天的果园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紫薇小学五(6)羲之中队
杨梅
果园
腊月杨梅红
孙来达:梅老大的杨梅不愁卖
缙云县团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