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尼木层孔菌的资源状况及开发前景

2014-01-26 22:57常方园张跃新
中国林副特产 2014年3期
关键词:孔菌桑黄药用

常方园,张跃新

(1.绥棱林业局,黑龙江绥棱152205;2.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瓦尼木层孔菌(PhellinusvaniniiLjup),商品名杨黄,是一种生长在杨树上的药用真菌,也是近年才被业内关注的桑黄“新秀”。我国瓦尼木层孔菌野生种群数量极为稀少,现已被相关区域研究列为药用真菌资源中的稀有种和三级保护种[1]。桑黄是世界热点开发和国际公认生物治癌有效率最高的一类“资源型”药用真菌[2],有报道杨黄与传统“桑黄”具有同样的抑制肿瘤等功效[3-4],致使近年各地野生资源遭到掠夺性采集,子实体无法自然形成和繁育[4-5]。因此,杨黄的资源状况与开发前景也由此受到业内的关注。

1 种类分布

瓦尼木层孔菌(PhellinusvaniniiLjup)隶属担子菌纲、非褶菌目、锈革孔菌科、木层孔菌属。20世纪60年代,杨黄资源最早发现于俄罗斯远东地区[6],后发现日本、朝鲜也有分布[1]。我国吉林东部的长白山、黑龙江的小兴安岭,以及陕西的秦岭和河南的伏牛山等地区均有杨黄的自然分布[5]。黑龙江省瓦尼木层孔菌的分布区域位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低海拔浅山区(N 45°23′~46°36′,E 132°11′~133° 56′),发生林分为郁闭度超过55%,平均树龄50年以上的天然山杨桦树针阔混交林。菌株以其子实体孔口表面呈黄色、菌盖边缘呈现不规则的黄色弯曲带状环纹为特征,子实体常见于阳坡或半阳坡缓坡地带、郁闭度较高、近水源的天然林或林间阴湿草甸之中,常有多种地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相伴,以山杨(Populusdavidiana)为寄主[7]。

2 药用价值

桑黄是国际公认的在生物治癌领域中效率最高的大型真菌,主要药用成分是可溶性多糖,杨黄也不例外,具有良好的防癌、抗癌作用[1]。目前国内外针对“传统桑黄”品种中的蹄木层孔菌(P.linteus)、火木层孔菌(P.igniarius)和鲍氏针层孔菌(P.baumii)的主要功能成分及药用研发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多,但关于瓦尼木层孔菌的报道文献甚少。陈体强[8]报道,瓦尼木层孔菌多生长在天然林中老龄的杨树上,人工林中很难找到。该菌具有抑制肿瘤、解毒、补肾、增强人体免疫力、防治癌症等功效。李彦生[3]报道,瓦尼木层孔菌是一种新型的药用真菌,对头晕失眠、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饮食不振及各种癌症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郭佳等[9]针对产自吉林长白山的火木层孔菌和瓦尼木层孔菌的菌丝体发酵产物对H22肿瘤抑制活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发酵产物的高、低剂量组都对肿瘤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瓦尼木层孔菌发酵产物低剂量组(500mg/kg)抑瘤效果最佳,抑瘤率为58.7%。研究还证明两者的菌丝体发酵产物均具有与子实体提取物相同的药理活性。

3 资源培育

桑黄菌是兼性寄生菌,以腐生为主,理论上都可以人工培养。日本和韩国已有人工驯化栽培成功的资料报道,而我国桑黄菌的人工驯化栽培刚刚引起关注,现虽已有成功的范例,但是产量不高,尚无人工栽培的详细报道[3]。近年来,国内对瓦尼木层孔菌的驯化栽培已经获得成功[4],胡伟等[10]对黑龙江完达山分布的瓦尼木层孔菌(杨黄)进行了报道,初步明确瓦尼木层孔菌黑龙江完达山菌株的形态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与生态习性。范宇光等[1]对吉林长白山的瓦尼木层孔菌又进行了报道,进一步描述瓦尼木层孔菌吉林长白山菌株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发生环境的主要植被。同年,李彦生[3]以瓦尼木层孔菌吉林长白山分离菌株为试材,通过菌丝在不同固体培养基、不同温度和pH值上的生长试验研究,筛选出最适母种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硫酸镁1g, 蛋白胨2g,KH2PO42g,加水至1000mL,pH值自然)。认为瓦尼木层孔菌在15~30℃均可生长,适宜温度为26~28℃;其最佳碳源为果糖,最佳氮源为黄豆粉,最佳无机盐为硫酸镁,最佳组合果糖20g/L,黄豆粉1.0g/L,硫酸镁0.5g/L。李实[11]等研究报道:瓦尼木层孔菌(杨黄)适生温度范围15~23℃,适宜pH值6.0~7.0。目前,对瓦尼木层孔菌黑龙江完达山菌株的生理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株生长的适宜温度、pH、碳源和氮源比较广泛,菌株生长对营养条件的要求并不是十分的严格,为瓦尼木层孔菌人工栽培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7]。

在国外,日本、韩国等主要采用室外荫棚段木埋畦栽培法[12]进行桑黄菌人工栽培;在国内,胡伟[10]等报道了瓦尼木层孔菌(杨黄)黑龙江完达山菌株的塑料低棚代用料栽培技术,明确了省域适宜生产季节、栽培配方、以及具体出菇条件和培育周期、单产指标等。范宇光等[1]针对瓦尼木层孔菌吉林长白山菌株的袋料栽培技术进行了报道,提出2种栽培料配方和菌袋培养的具体要求,明确长白山地区在5月初割口(每袋割口6至9个“V”形口)下地进行出菇管理,8月下旬子实体成熟、采收上市。

4 前景展望

森林药用真菌开发是国内外生物制药与新药研发关注的重点资源领域,也是发展林下经济的特色种植产业。我国现有药用真菌298余种[13],有药效研究的不足10%,而真正作为药物使用的大型真菌仅有约30种[14]。黑龙江、吉林两省是瓦尼木层孔菌自然资源的重点分布区。若能以瓦尼木层孔菌生物学和生理学特性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其培养基配方筛选、菌丝体培养条件和子实体培育方式优化研究,最终确定瓦尼木层孔菌从菌丝体培养到子实体栽培的优化培养条件与最佳出菇模式,不仅可以规模化人工培育杨黄这一珍稀菌物资源,而且还可以实现该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可见,此项研发工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现实可行,未来瓦尼木层孔菌的资源开发利用可谓前景广阔。

[1]范宇光,秦立武,吴秀玲,等. 瓦尼木层孔菌及其人工栽培技术[J]. 中国食用菌,2009,28(2):24-25.

[2]陈柳萌,肖婧,李菁,等. 桑黄菌的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5):88-90.

[3]李彦生. 瓦尼木层孔菌菌丝体培养特性及多糖提取工艺研究[D] 延边大学,2009.

[4]戴玉成. 一种新的药用真菌-瓦尼木层孔菌(杨黄)[J]. 中国食用菌,2003,22(5):7-8.

[5]戴玉成. 对药用真菌杨黄种类的再认识[J]. 菌物学报,2007,26(增刊):1-6.

[6]Bondartsev A. Polypori Novi ex oriente extremo [J]. Bot. Mater. Otd. Spor. Rast. 1962,15:99-103.

[7]胡伟,张跃新,邓勋.瓦尼木层孔菌(PhellinusvaniniiLjub.)WN-3分类地位的分子生物学验证及生理学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2):12551-12553.

[8]陈体强,吴锦忠,纪建英,等. 桑黄栽培子实体成分分析及其显微形态观察[J]. 菌物研究,2005,3(1) :30-34.

[9]郭佳,宋荣,包海鹰,等. 两种桑黄发酵产物的抗肿瘤活性对比[J]. 食用菌学报,2010,17(2):80-84.

[10]胡伟,王春生,张晶. 杨黄代用料栽培初探[J]. 中国林副特产,2007,86:12-13.

[11]李实,李国峰,刘瑰琦,等. 杨黄野生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2011(3):43- 44.

[12]刘春辉,陈体强,林跃鑫. 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J]. 菌物研究,2004,2(2):53- 59.

[13]徐锦堂,中国药用真菌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14]游建军. 我国药用真菌开发利用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食用菌,2009,28(4):3-5.

猜你喜欢
孔菌桑黄药用
桦褐孔菌的生物活性及其应用研究
《桑黄》一书简介
桦褐孔菌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药用矿物及其在河北省分布概况
桑黄对桑枝基料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富集能力研究
桑黄黄酮的研究进展
吐液含清逭暑宜 莲在清宫中的食用和药用
桑黄纤孔菌发酵液化学成分的研究
番红花的药用历史与现代研究
拟黄薄孔菌菌丝体的固体培养条件及CAT和SOD活力动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