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泰工程司(上):从“开拓”到趋于“稳定”的阶段(津、京时期)

2014-01-26 02:36黄元炤
世界建筑导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开拓清华天津

(文/图)黄元炤

毕业于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中国(近、当代)建筑研究与观察家,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艺术(ADA)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研究所主持人

Founded in 1921 by Kwan Sungsheng, Kwan, Chu and Yang Architects & Engineers of Tianjin was one of the largest and most important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al fi rms, successfully competing with foreign fi rms for prominant commissions. Their early designs, such as the multi-story art deco Sun Company Headquarters (1936)in Shanghai exampli fi ed the ongoing localization of western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by Chinese practitioners. These designs became known in China as"international style". In fact, Kwan, Chu and Yang not only designed architypal modernist projects, but also trained young architects and civil engineers. Before 1949, Kwan, Chu and Yang hired over fi fty architects and trained many of China's second generation of architects, including Zhang Bo.

Kwan graduated from MIT and then Harvard before being in fl uenced by Bauhaus.His partners Chu Pin and Yang Tingbao were graduates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In this esay, Huang Yuanzhao examines the fi rm's early work, which begins with the marriage of Kwan's sister to Chu Pin and brought Chu into Kwan's fi rm as a full partner.

成立较早、发展规模大

“基泰工程司”是中国近代建筑执业形态中发展规模最大的一家建筑公司(1949年前共有50多人先后在“基泰工程司”工作过),且成立较早(同期成立的有上海东南建筑公司1921年成立、上海华海公司建筑部1922年成立),由关颂声于1920年在天津创办。1924年朱彬与关颂声的二妹结婚,当时他正在天津政府部门工作,因“姻亲”关系便“加入“基泰工程司”,成为第二合伙人,任建筑工程师,配有股权。

第一合伙人——关颂声

关颂声,字校声,号肇声,祖籍为广东番禺,关家后来迁居天津,在天津一带经营大量地产。其父关景贤(国华)毕业于“北洋西医医学馆”,是一名清政府时期的军医。

御医之子

“北洋西医医学馆”(即总督医院附属医学校)于1881年由直隶总督李鸿章从省军防经费中支拨费用创办,是中国近代史上兴办“西医教育”之始。“医学馆”12月开学,第一届招8名学员,后剩6名学员毕业(1885年),关景贤是其中之一。关景贤毕业后被授予文职京官,派往水师医院服务,历任副院长、院长,于1892年生下关颂声。关景贤育有5男3女,关颂声为长子。之后,他被朝廷召入宫,任“御医”,专为光绪帝诊病及其宫廷亲属治病,听命于皇帝、大臣、娘娘等。

“体育”专长

关颂声便在直隶天津一带成长。他于1907—1911年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安多佛市的安多佛中学(Andover Academy, Andover, Massachusetts),之后进(北京)清华学校就读,在“清华”期间,他是中国队的代表,参加在马尼拉举办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在“田径”与“足球”项目获银牌两面,从小“体育”不错。

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留美中国学生总会”运动会田径冠军

1914年关颂声赴美留学,先到波士顿大学土木工程系短暂就读后转到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20世纪10年代,出国留学形成潮流,人多了后,留学生便开始组织学生会,先后有美洲中国留学生会(1902年成立于旧金山)、中美中国学生会(1903年成立于芝加哥)等。由于学生会分立,人数不断增多,最后留学生决定将学生会合并统一,取名为“留美中国学生总会”(1911年)。1916年关颂声参加了“留美中国学生总会”运动会,获田径冠军。

“业务”关系于早年之形成

1918年“麻省”本科毕业后,关颂声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进修土木工程与建筑学1年。据说关颂声在美期间与宋子文交往甚密(《我的建筑创作道路》张镈著,1993年出版),他又是洪门弟子(“洪门”与“青帮”是中国近代两大帮派,是江湖帮会,与国民党有“形影不离”的密切关系),之后与蒋介石关系良好,而他的原配李凤麟在美就读时是宋美龄在马萨诸塞州卫斯理学院的同班同学(1912级),中国近代著名女作家冰心也曾就读于此(1923年入学攻读英国文学,专事文学研究)。凭着与宋家及国民党高层的关系,为关颂声事业的发展取得“非一般人所有”的特殊基础,之后,延揽不少官署建筑与政府工程。

原(北京)大陆银行

“土木”与“铁路”之相关工作

之后,关颂声短暂地在美国多家工程师事务所实习与见习,不久后就回到天津(1919年),在北洋政府下属的机关工作,有任天津警察厅(中国近代第一个警察机构,1901年设立)工程顾问,在交通部管辖的津浦路(京沪铁路最早通车的一段,天津到浦口)任技正与北宁路(原京奉铁路,后改称津榆、京山,1911年改称北宁铁路)任建筑工程师,还任内务部土木司技正。关颂声早年执业以“土木”与“铁路”领域的相关工程事务为主,尚未涉及到“设计”部分。

“三弟”关系

关颂声的三弟关颂韬是中国近代神经外科的先驱者,毕业于北平(今北京)协和医学院(第一期),曾留学美国,归国后在北平协和医院工作,曾给少年时期居北平(今北京)的李敖做过手术,1949年关颂韬赴美国定居。而关颂声因三弟关系于1919年参与到北平协和医院改扩建工程。

负责监造、早年认同“中华风格”

20世纪10年代是外国建筑师在华设计教会学校的高峰期,而北平协和医学院便在此一时期诞生。1919年,加拿大籍建筑师哈里·胡赛(Harry Hussey)负责设计了北平协和医学院一期工程,当时洛克菲勒基金会要求“设计出最现代化的医院”。胡赛在20世纪10年代多次访问中国,进行考察,心仪中国传统建筑及受到“耶鲁在中国”项目的影响,他在设计北平协和医学院时提出采用“中华风格”,轴线院落式布局,反宇屋面,琉璃中式大屋顶(钢筋混凝土),关颂声参与其中,负责监造,因此,“中华风格”对于关颂声来说是起到影响的,他对这方面是认同的,致使“中华风格”日后成为“基泰工程司”设计的标志。

创办“基泰工程司”

在监造时,关颂声就创办“基泰工程司”(1920年),他在天津法租界马家口执业,是中国近代在租界上取得建筑师营业执照的第一人(关颂声在据理力争下,从把持发照权的法国工部局手上取得)。

助手

早期关颂声有一位助手郭锦文,从创办“基泰工程司”开始就一路跟随着关颂声。由于郭锦文曾在洋行工作过,习得一身绘图的技法,绘制质量相当高,于是他就一直担任“基泰工程司”主任绘图师,负责施工图的绘制,之后成为“基泰工程司”4位初级合伙人之一(1947年),配有股权(3%)。

第二合伙人——朱彬

朱彬,1896年出生,籍贯广东南海。1914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就读。

早年文坛、图画编辑、 获“绘造图样”金牌

早年(20世纪初),“清华”建校之初提倡培养学生“德、智、体三育并重”,各种文艺、社团活动陆续涌现(英文文学会、唱歌团、摄影团、科学会、游艺社、铜乐队等),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激发了学生思想活跃,同时也出现《清华周刊》、《清华学报》、《清华年报》等刊物(当时校园缺乏文学气氛),部分后来有名人士都曾在“校刊”上开设专栏(洪深、吴宓、闻一多等)。朱彬除学习之外,课余任《清华年报》图画编辑(1914—1918),还于1915年以智育“绘造图样”获金牌一面(同年另一位“基泰工程司”合伙人杨廷宝刚入学)。

关颂声参与(北平)协和医学院改扩建工程

“清华”文坛的变化

1919年后,因“新文化运动”兴起,“清华”文坛发生了变化,校刊开始以“白话文”为体裁,刊登大量新诗、散文,由闻一多、梁实秋、顾毓琇、谢文炳等撰写,让人焕然一新,之后朱自清来“清华”任教(1925年),为文坛又注入一股新的景象。但朱彬早在1918年毕业,并未赶上此一文坛变化的过程与繁荣。他赴美留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专业。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Beaux)学院派教育

法国“巴黎美术学院”(Beaux)学院派教育于19世纪向海外传播,来到美国。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参考了“巴黎美术学院”(Beaux)学院派教育,以强调兼顾“艺术”和“技术”两方面培养为主,4年学制,设计课是重点,从分析“古典主义”的柱式,到建筑元素分析和方案设计。建筑系同时沿用“巴黎美术学院”的“绘图室”、“工作室”的运作模式,每个“工作室”设有负责人(教授),指导学生设计,学生容纳低和高年级,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相互学习的传统,此“工作室”模式沿用多年。

朱彬于1922年本科毕业继续攻读研究所,于1923年毕业,获硕士学位。朱彬在校成绩非常优异,让老师印象深刻,并对中国留学生留下好评价,这样的好评价也造福后来到的中国留学生。

进入公部门工作

朱彬毕业后短暂地在美国事务所实习,不久后就回国,在天津一带工作。他与关颂声一样,先被天津警察厅聘为工程顾问,同时在天津特别一区(今河西区)任工程师,天津特别二区(今河北区)工程科任主任。

加入“基泰工程司”

1924年朱彬与关颂声的二妹结婚,后加入“基泰工程司”,成为第二合伙人。“基泰工程司”便由关颂声与朱彬共同经营。

“联合型”、合伙人“合资”、“专业分工”

“基泰工程司”组成架构采用“联合型”模式,即公司组成采用“多数”或“3人以上”合伙人的“合资”制度,公司成员较多,采用“专业分工”的合作方式,有负责设计、绘图、市场、管理等。合伙人彼此执掌性质重复或雷同时,可相互支援和帮助。“联合型”公司在项目的承接、设计及管理到后续发展均有一套对应于实践市场的运作机制,由合伙建筑师共同负责、掌握和执行。

“姻亲”关系的“家族式”经营

“联合型”建筑公司组成原因,不乏是求学过程(境内、外)中的同校前、后期的同学关系,但也有“姻亲”关系,如:关颂声与朱彬。“基泰工程司”最初公司英文名为Kwan & Chu Associates,即由关颂声与朱彬的英文名姓氏而取的,或者也可以这样理解,“基泰工程司”一开始采“家族式”经营。

“二把手”掌管财务

加入“基泰工程司”后,朱彬与关颂声就合办(天津、北平、沈阳)“基泰工程司”(1924年),他同时担任“二把手”,长期负责管理“基泰工程司”的财务(关颂声把公司财务交给自己人管理),进行有效控管、节约成本,并投资国外企业(美国电力和电话公司),为公司的财务保值。

原(北京)交通银行

早期开拓、“天津三宝”之“两宝”的设计委托、“西式折中”

在朱彬加入的前3年,“基泰工程司”处于早期业务开拓阶段,由关颂声独立承揽项目,有(天津)大陆银行大楼、(天津)永利制碱公司大楼及(天津)南开大学校舍。在天津近代史上,永利制碱、南开大学与《大公报》号称是“天津三宝”,关颂声囊括其中“两宝”(“永利”与“南开”)及大陆银行总行的设计委托,足见他当时在地方上关系的良好和业务能力的突出。

大陆银行成立于1919年,总行设在天津,大楼委托“基泰工程司”的关颂声设计,于1921年完工,是“基泰工程司”第一个建成项目。大楼为砖混结构,高3层,基座用花岗石砌筑,2层上檐口挑出。入口设在交口转角处,门楣有“大陆银行”四字,两侧为嵌墙的方柱,顶部有微凸之阳台,栏杆是宝瓶状。大楼沿街面为规矩排列的竖向窗,每隔两列窗中间嵌一个嵌墙的方柱。此项目装饰语言不多,是一个倾向于“西式折中”的设计。

朱彬加入后,开始负责部分项目的设计,有原(北京)大陆银行、原(天津)南开大学木斋图书馆及其他校舍。

1919年“南开大学”将新校舍委托“基泰工程司”设计,校舍体现的是“西式折中”的建筑语言,但大部分因战火(1937年)空袭被炸毁,或被纵火焚烧,其中包括木斋图书馆的大圆顶。

20世纪20年代,南开大学建校后,学生与日俱增,原图书馆(设于思源堂内)已不敷使用。与严修有交往的中国近代藏书家、数学家卢靖(1856—1948,字勉之,号木斋,晚号知业老人,湖北仙桃人。1907年创办直隶图书馆,获严范孙捐赠藏书五万卷,后他从学款中拨银一万两协助南开办校)于1927年得知后,捐款十万,建造新图书馆,委托“基泰工程司”设计,由朱彬负责主导。“木斋图书馆”呈丁字形、两面对称式布局,砖木结构,高2层。入口设于中间,上方有山墙及大圆顶,局部墙面与两侧窗面皆有“西方古典”装饰的元素,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栋“西式折中”的建筑。

1927年“基泰工程司”又有一位新合伙人杨廷宝,他于游欧回国后,应关颂声、朱彬的邀请而加入。

第三合伙人——杨廷宝

杨廷宝,字仁辉,1901年生,籍贯为河南南阳。杨廷宝的祖父是河南南阳的地主,经商,开有中药店、杂货店和粮行,是当地(赵营村)的大户人家,富商大家族,之后由于家族成员染上恶习(黄、赌、娼),挥霍族产,到了杨廷宝父执辈这一代,家业衰败、家道中落。

出身教育与书香门第

杨廷宝的父亲杨鹤汀是一位知识分子、教育家,誉满河南南阳的开明士绅、高流名士。由于深感清朝腐败,立志教育救国,拥护维新,创办新学,曾于1908年创办南阳公学,自任监督,校内附设初级简易师范,并鼓吹师生加入同盟会,在民国时期任南阳第一任知府(被民众推选),并选为河南省参议会议员,之后创办南阳女子中学(1928年),自任校长。

杨廷宝的母亲出身于城里大户人家(米姓),是宋代四大书法家米芾(1051—1107,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的后人,能识文解字与画画,是位才女。但身子虚弱,于杨廷宝出生当天(10月2日)因失血过多而离世(21岁)。

原(天津)基泰大楼

杨氏家塾、养身子、勤奋练书画、学习古文、远离家乡应考与求学

杨廷宝童年时被家人送进家塾读书,但杨廷宝因体弱,学习欠佳,杨鹤汀便将杨廷宝带回家调养身子,并练习字画(母亲留下的文房四宝与书画作品),而“书画”也成为杨廷宝将来读建筑专业时的根基,甚为重要。之后,还与父亲友人学习古文,学识与日俱增,之后杨鹤汀便让他投考河南留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前身),打算将他送到国外读书,杨廷宝便远离家乡(1912年)应考并考上。

刻苦认真、争口气

进入河南留美预备学校读书的杨廷宝,由于有了之前在家“自修”的铺垫,心态上刻苦认真,努力向上,珍惜难得读书的机会,也想争口气。在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下,学习成绩不错,校长便建议学生们报考(北京)清华学校,因那里有留学经费支助(庚款),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

插班二年级、习武练拳

“清华”分中等科(4年学制)和高等科(4年学制)两部分,聘请美国名师任教。杨廷宝于1915年考入中等科,由于在“河南”已有“英语”的基础,所以就插班到二年级,但国文是从一年级读起。

“清华”特别注重“体育”课,强调体育锻炼和强健体魄的培养,希望学生养成爱好运动的习惯,“体育”课不及格不能毕业,也无法出国。杨廷宝在“体育”课上积极习武练拳(因从小身体欠佳),将身体锻炼好,在剑术比赛曾获第一名,也被选为“清华”武术队队长。

“书画”的挥洒、“清华八景”

杨廷宝的“书画”在“清华”有了挥洒的空间,一方面受到老师的赞赏,一方面受到老师的帮助,他与“清华”同学于1919年组成“美术社”,有一间专属画室,杨廷宝便在画室里,阅读中外织物及瓷器图案、雕塑、绘画、美术史等图书,也练习铅笔、钢笔、水彩、油彩、木炭等各种绘画技巧,还常与同学(杨与闻一多有较深的友谊)利用周末在校内外到处写生画画,他曾画过“清华八景”(1921年毕业前之画作)。

见证“清华”第一批校园建筑的始与末

杨廷宝入学时(1915年),“清华”已启动第一批(1914-1921)校园建筑的建设计划,1921年杨廷宝毕业,第一批建筑已接近完工,所以,杨廷宝在学期间见证了“清华”第一批校园建筑的始与末(杨廷宝是30年代“清华”第二批校园建筑总操刀者)。

“亲身经历”与“耳濡目染”下的定向

1914年,“清华”委托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筹造首批校舍,同年电召校友庄俊(1910年考取“清华”,1914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建筑工程系)回国担任驻校工地建筑师(因墨菲只来华两个月)负责工程监造。杨廷宝经常到庄俊旁看他绘图,或到工地看工人如何施工,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亲身经历”与“耳濡目染”下决定学“建筑”。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宾大留学潮

1921年杨廷宝赴美留学,选择进入声誉远播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就读,与路易·康(Louis Isadore Kahn,1901—1974,美国建筑师、教育家)是同届同班同学。他在“清华”的学长朱彬(“基泰工程司”第二位合伙人)、赵深也正在就读中,美国教师对他们留下深刻良好的印象,因他们在美学习成绩优异,杨廷宝与之后到来的中国留学生(梁思成、陈植、童寯等)都得到学长的关照。

美国国会大厦(杨廷宝在美工作时绘)1926年

杨氏水彩画风格的建立

杨廷宝在“宾大”受(Beaux)学院派教育的训练,接受美术教师乔治·道森(George Walter Dawson)的指导。道森的专精是水彩画,他以“渲染”法,用三色(红、黄、蓝)分别画出不同色质的层次与变化,既写实也精到,杨廷宝在道森的教导下完成多幅水彩画作品。多年后,杨廷宝在原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系任教时曾说:学生时代的老师,常使人毕生永忘,每当回忆往昔,怎么能忘掉我学生时代的一位恩师,他就是George Walter Dawson。可见道森对杨廷宝的影响。

杨廷宝还广泛地学习其他画家(Russell Flint、Birch Burred Long等)的技巧与画风,加以演练与修饰,刻苦向学,一有空就写生作画,最终形成自己一套水彩画风格(用色大胆,色彩明快、简洁与鲜亮)。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生宿舍(杨廷宝于“宾大”时绘)1923年

克瑞的教导与影响

“宾大”建筑系设计课是重点,主要的设计课教师是保罗·克瑞(Paul Philippe Cret,1876—1945,出生在法国里昂,法裔美国建筑师、教育家),他也是杨廷宝后来的硕士导师。

保罗·克瑞(Paul Philippe Cret,1876—1945,出生在法国里昂,法裔美国建筑师、教育家)1893年入法国里昂美术学院,1897年入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就读,之后工作于让·路易·帕斯卡尔,1903年被系主任沃伦·莱尔德(Warren Laird)聘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系任教。

人体素描(杨廷宝于“宾大”时绘)1924年

学习“西方古典”样式、克瑞的言传身教

杨廷宝是克瑞设计课唯一一位中国留学生,他在导师克瑞的教导下,全面地学习以学院派教育导向的“西方古典”样式,从分析“古典主义”的柱式,到建筑元素分析和方案设计,他认真学习、反复思考此中奥妙,加上克瑞的言传身教,其作业的成果超群,深受克瑞的赞赏,而克瑞也成为影响杨廷宝一生重要的恩师。

能力佳、动作快、获学士学位高级荣誉

杨廷宝优异的能力被口耳相传,他的动作都比别人快,常在设计课交图前几天就把图画好,剩余时间帮同学枪图(友情赞助),使得他比别人多做了几道课题演练。在美学习勤奋的他,两年半之内把学分基本修完,大部分科目成绩都为“优”,不到3年就完成本科学业,实为难得,于1924年获学士学位,获学校颁发Senior Honors(学士学位学生的高级荣誉),之后,杨廷宝继续攻读研究所(半年)。

英国牛津大学一角(杨廷宝欧游速写)1926年8月

竞赛获最高奖、成为教学范例、辅导学弟

除了学习外,杨廷宝还经常参加设计方案竞赛,并获奖多次,由于受学院派(Beaux)教育的洗礼,杨廷宝获奖作品皆反映此一教学结果——对称式平面布局、立面三段式分割、局部古典元素的装饰的“西式折中”建筑语言。3年后,他的获奖作品都被收录在美国《建筑设计习作》(1927年)一书中,作为建筑学的教材使用。他还1924-1925年获Warren Prize及被选入Sigma Xi,192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

在杨廷宝之后入“宾大”建筑系就读的中国留学生有陈植、卢树森、李扬安及黄耀伟(1923年入学),与梁思成、林徽因及谭垣(1924年入学),杨廷宝曾给他们作过辅导。

克瑞建筑师事务所的实习与经验

毕业后,杨廷宝在设计教师与硕士导师保罗·克瑞(Paul Philippe Cret)建筑师事务所实习(1925—1926)。在克瑞事务所受到克瑞在实践工作中的指导,参与部分项目(底特律艺术学院 费城罗丹博物馆)的施工详图与细部设计工作,曾亲自到工厂看师傅制作构件的过程。在1年多的工作中,杨廷宝受到克瑞设计上的影响,也积累一些经验,为他后来的实践打下基础。

欧游、观察和研究、纪录与画画

1926年秋,杨廷宝用了他在美的积蓄(竞赛奖金、工作工资、办画展收入)与正在美工作的赵深(1923年“宾大”硕士毕业)、孙熙明夫妇同游西欧。

在考察过程中,杨廷宝到各国家的著名景点及名胜古迹,从中观察和研究不同时期的风格和流派的古典建筑,每到一地皆留下纪录,记了许多笔记、心得和感想,也画了不少张的速写和水彩画,随时随地的画、随心所欲的记,他把考察当作是再一次学习建筑的机会,这趟整整半年的考察之旅,丰硕的经历与成果成为了杨廷后来执业与教学的铺垫。

加入“基泰工程司”

“基泰工程司”二把手朱彬早已风闻他有一位非常优秀、才华出众的“清华”与“宾大”的学弟,在杨廷宝游欧后回国时,他与关颂声亲自邀请杨廷宝加入“基泰工程司”,成为第三合伙人,杨廷宝便加入这个在他往后执业生涯起到至关重要影响的工作单位,他一待就是22年(1927—1949),前10年(1927—1937)都待在天津居住。

1927年杨廷宝加入“基泰工程司”工作,优秀的学历及能力受到关颂声的重视,成为“基泰工程司”主创建筑师,负责大量“基泰工程司”的设计项目,20年代末关颂声就只负责主跑业务。之后,房屋结构工程专家杨宽麟也加入,成为合伙人(1927年,比杨廷宝略晚)。

固守“京津”、往外拓展、锁定“东北”

“基泰工程司”业务始于“京津”,杨廷宝和杨宽麟加入后,多了人手,且团队能力提升,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除了固守“京津”,也开始往其他地区发展业务、承接项目,初期锁定在“东北”。

关系的运用、参照旧车站、三段式、“西式折中”

1927年关颂声通过张学良的关系,接下了原京奉铁路沈阳总站的设计,交由杨廷宝主导,成为杨廷宝回国后主持的第一个设计项目,于1930年建成。受过学院派(Beaux)教育的杨廷宝本想将此项目设计成“西方式样”,但当时甲方更心仪于原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的造型。

杨廷宝便按照原京奉铁路沈阳总站的式样来设计,采用中轴线的“双十”对称配置,“古典”的布局浓厚。杨廷宝将形象强烈(原京奉铁路沈阳总站出现过)的半圆拱屋顶(高25m)置于建筑中间处,形成焦点,并覆盖整个候车大厅,在立面上设计成三段式,建筑的墙面与檐部有局部的“西方古典”装饰元素,入口两侧的顶部有简化的山墙语汇。此项目所有语言、式样皆指向“西式折中”,这也是杨廷宝所熟悉的操作及早年的设计倾向。

意大利威尼斯卡列吉宫(杨廷宝欧游速写)1926年11月

外地人委托、“华人投资”、南下考察案例、树立名声

由于“基泰工程司”是华人所创办,也是天津一带在租界上取得建筑师营业执照的第一家公司,及经过早年开拓时的一些实践,逐渐在地方上有了名声,进而有机会获得外地人在天津的委托项目。

20世纪20年代,来自上海先施百货公司的高级合伙人林寿田、黄文谦等人与旅日商人林紫垣合作,准备在天津兴建一家由“华人投资”的大型百货公司及商场,取名为“中原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基泰工程司”的朱彬、杨廷宝、杨宽麟设计,于1927年动工,1928年完工,而“基泰工程司”建筑师曾在设计前受委托南下考察香港、上海等地各大百货公司相关案例,援以参考。

原(天津)中原公司占地面积为113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164多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泰工程司”将中原公司设计成一方整体量,而在方整中伫立一简洁竖向、没有柱子的塔楼,直接落在钢质井字梁上,并且谨慎小心地处理塔楼的结构,以确保质量不出问题。由于当时中原公司周围皆是低矮的房子,高耸的塔楼显得雄伟壮观,也成为天津最高的建筑物,一处地标。

原(天津)中原公司于1928年顺利建成并开业,一方面标志着中华“民族产业”的自立自强,中国人用自己的资本,在租界上创办自己的现代商业,在那个“时局”里,意义非凡,另一方面“基泰工程司”因此项目的设计与建成,在行业内创造出口碑,名声大起,业务量逐渐增多。

原(天津)中国银行货栈

自用与租赁、功能齐全、材料装饰与雕饰、壁柱的竖向分割

于是,他们决定在天津法租界择地建造自用的办公楼(原本在关颂声的祖产上经营),即原(天津)基泰大楼,由杨廷宝主导设计,天津惠通成木厂承造。这是一栋“住、商、办”建筑,1层是对外租赁的商业、店铺,2、3层为办公用房,也对外出租,各种设施齐全,4层为“基泰工程司”的办公点。

杨廷宝在此设计的重点是“立面材料”与“局部装饰”,外墙面上有着青、红砖砌成的各种风格图案(圆形、方格、交叉、菱形),用砖砌壁柱做立面的竖向分割及局部清水墙所构成的凹凸变化,上方女儿墙则是古钱形混凝土的镂空花瓶的雕饰。此项目,多种材料、装饰与图案的细部呈现都将建筑导往“折中”的设计倾向,且可从中读出杨廷宝在手法上的精细与缜密,比例与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

公司形象的建立与标志

建成后,“基泰工程司”将大楼顶层设为总部,扩大经营,招募新员工。5位合伙人各自配有办公室和会计室,还设有大图房、图库、文具库、保险库、传达室、图书馆、会议室、接待室等功能空间,大图房可容纳20张图桌,在当时来说,规模之大可以想像,也是一种树立公司形象的标志和手段,而河南人的杨廷宝当时家就安在(天津)基泰大楼内,一直生活到1937年。

最大功能需求、横与竖的“对比”、“圆弧”的出现、往“现代建筑”靠近

原(天津)中国银行货栈由杨廷宝于1928年主持设计,由杨宽麟负责结构设计,1929年建成。杨廷宝在此项目中除了满足“货栈”功能,他有一点突破,即是在立面形式上用了两种划分,一是在入口处墙面用“竖向”墙柱作划分,墙与墙之间是“横向”带状窗;一是在其他墙面用“横向”带状窗来强调一种“水平向”延伸的划分,并在转角处用“圆弧”处理,且抛弃多余的装饰元素,让“货栈”显得简洁、干净,这一切都说明着杨廷宝当时尝试向“现代建筑”的风格靠近。

“圆弧”的手法也出现在ㄏ的外墙转角处,同时,杨廷宝也开始将设计导往“中国传统建筑”的尝试,先锁定在“细部装饰”上。

“中式折中” 、“细部装饰”

原(北京)交通银行建筑用地约2000平方米,4层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杨廷宝在此设计中采取对称式布局,1层为挑高(2层)的营业大厅,办公室与其他用房环绕着大厅而设,金库设在地下室,2层设一环绕式的廊道。正立面中轴对称,入口台阶旁设有一对石狮,基座为花岗石砌筑,入口上方是垂花门,局部墙面装饰着中国传统图案。立面窗户有三排(横向),最上方一排窗顶内两侧有“雀替”,饰云纹。云纹饰样也出现在外墙两侧顶部及檐口板。而外墙两侧之内的竖向墙面上有“龙”的雕饰,微凸。在建筑东边有一挑出的阳台,除了云纹出现在阳台上方檐口,阳台下方还砌有槅扇栏杆的浅浮雕,这是一种倾向于“中式折中”的设计。

原(天津)南开大学木斋图书馆

开放与随性、摸索中

不难发现,此时的杨廷宝或者说“基泰工程司”正在多方尝试与演绎中,他们从“西方古典”与“西式折中”起家(那个年代大部分海归建筑师的设计倾向),后转向“中国传统建筑”的试验,装饰性味道非常浓烈,并发展出一套“中式折中”的设计语汇,偶尔往“现代建筑”靠近。因此,可以观察到,整个20年代的“基泰工程司”从开拓到趋于稳定的阶段,走得比较开放(取决于关颂声的信任与放手),比较随性,或者在摸索中,没有一下跳到“大屋顶”(中华风格)的节奏去,但心里是认同的(关颂声)。

“塔楼”是重点

由于有了第一次(1919年)的合作(银行大楼委托关颂声设计),(天津)大陆银行续将“货栈”委托“基泰工程司”设计,由朱彬主持。“货栈”为砖木混合结构,主体4层高,中间局部6层。建筑体量厚实方整,而在方整中的顶部有一高出之“塔楼”,此手法在“原(天津)中原公司”也出现过,“塔楼”似乎成了“基泰工程司”早期设计的重点元素,有着地标性的意涵。

第五合伙人——关颂坚

“基泰工程司”还有一位合伙人关颂坚,他是关颂声的五弟。关颂坚,生于天津,原籍广东番禺,于20世纪10年代初进入(天津)南开中学就读(与周恩来是同学),1917年毕业后赴美留学,攻读建筑专业。学成回国后加入“基泰工程司”。关颂坚负责公司对外交涉的业务,较少参与到设计,他曾被聘为(北平)梁思成、林徽因建筑师事务所(1930年创办)的技师,负责项目施工图的绘制工作,参与1932年梁思成设计的(北平)仁立公司铺面改造工程。(待续)

猜你喜欢
开拓清华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天津卷
《天津之眼》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浅谈中国美术教育的转型
天津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