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禽流感疫情发生谈对宁夏沙坡头区鸡产业发展的建议

2014-01-27 18:21刘国华牛长义
中国兽医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养鸡鸡群疫病

刘国华,牛长义

(宁夏中卫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 中卫755000)

中卫市沙坡头区(原中卫县)养鸡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鸡饲养量由最初的2万余只发展到2005年最高峰时期的900余万只,经过多年的发展,养鸡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产业,是当地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围绕养鸡产业的发展,在沙坡头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也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2006年6─11月,沙坡头区首次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疫情[1],给当地养鸡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此后养鸡业得到了恢复性发展。但2012年4月再次在鸡群中检出了HPAI阳性鸡群并大面积发生疫情,两次疫情已经过去,但疫情的发生迫使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疫情和如何推进养鸡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为此,围绕沙坡头区养鸡产业如何进一步发展谈一些个人认识。

1 沙坡头区HPAI疫情发生情况回顾性概述

1.1 两次疫情发生基本情况 沙坡头区于2006年6月首次发生HPAI,疫情发生历时6个月,至11月份疫情得到完全控制,在疫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共有5镇发生疫情,扑杀鸡群涉及7镇500余万只鸡。2012年4月份又再次在鸡群中检出了HPAI阳性鸡群,并随后发生和流行HPAI,疫情发生历时50余天,在疫情发生和流行期间,共有5镇发生疫情,扑杀鸡群涉及8镇500余万只鸡。

1.2 两次疫情发生主要特点 分析两次疫情发生情况,归纳认为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同时受到国内HPAI疫情发生趋势的影响;二是外源性疫源的输入及病毒毒力的变异是疫病发生的主要传染源;三是均发生在接种过HPAI疫苗、且免疫抗体水平高的免疫鸡群中[2];四是落后的养殖模式及不良养殖行为使疫情发生后造成大面积的发生和蔓延,且造成的损失惨重。

2对沙坡头区鸡产业发展的建议

2.1 规范养鸡行为 目前,沙坡头区养鸡业虽然在户均养殖数量上有了非常大的发展,由过去户均养殖量300~500只发展到近年的3 000~5 000只以上,但仍以千家万户饲养为主,千家万户饲养的特点,决定了养鸡行为难以实现规范化。因此,为促进鸡产业的发展,要做出养鸡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确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以工业化方式组织养鸡的社会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生产,用市场化的手段推进养鸡业的产业化。要按照《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地区养鸡业生产实际,制定出台“商品蛋鸡(种鸡)生产技术规范”、“商品蛋鸡饲养兽医卫生技术规范”、“孵化场技术规范”、“家禽屠宰技术规范”、“家禽交易流通技术规范”、“雏鸡调运和淘汰鸡群检疫规范”、“园区养鸡及管理规范”、“病死鸡、鸡粪及污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鸡及蛋产品收购流通检疫消毒技术规范”等一系列行业标准规范条文,以这些条文作为规范养鸡生产业及养鸡服务业的基本条件(这些行业标准规范条文应有约束力与强制性),围绕养鸡行业全面推行和实施。

2.2 加强监管和市场准入 加强行业发展的引导,规范行业生产和流通,走现代养殖之路,必须要提高养鸡业及服务业门槛,宁缺勿滥。从养殖场选址、规模、分布、防疫、环境、销售、档案等环节要加强监督管理。养鸡生产者,必须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排污许可证》方可准养,否则不得养殖;围绕养鸡服务业,必须遵循行业管理规定,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彻底根除散养、混养和随意性养殖,禁止不规范性养殖行为。通过强化监管,实行市场准入、规范生产、有序流通,提高健康养殖水平。

2.3 科学养殖是控制疾病发生的核心 饲养方式落后不利于先进养殖技术的应用,不能抵御疫病和市场风险,不适应现代养鸡业发展。规范发展养鸡业需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

2.3.1 调整养殖方式 转变生产方(模)式,禁养区不得发展养殖业;农村村庄内因地制宜适度养殖或不得养殖,从事养殖者出村到荒山荒坡、闲置地发展养殖;养鸡园区由具有经济势力的龙头或大户、协会或合作社、企业等能够推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到位、技术含量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的个人或集体来组织生产或带动组织生产。养鸡小区应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单一畜种、相对集中、便于防疫、有利管理”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发挥养殖小区的带动示范效应[3]。对已投产使用的原有小区,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法定条件进行审核,对存在防疫缺陷和不足的,要针对其存在的隐患给予其警告,限期整改或改造原有设施结构,必要时强制性限制停养。动物防疫工作是养殖小区技术工作关键之所在,要确保原有养殖小区动物防疫条件逐步达到合格标准。

2.3.2 科学饲养管理 选择优质品种,按不同生长期分别饲喂营养全价平衡的配合饲料;饲养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光照、有害气体控制、噪音、尘埃、断喙、体重等严格按照不同品种鸡进行饲养管理;做好鸡群的定期观察、选择与淘汰、环境稳定和安静、生产记录等工作。坚持全进全出式养殖,摒弃高密度、在数栋鸡舍内不同日龄鸡群交叉混养的模式。

2.3.3 发展规模化养殖 规模化养殖能够提高生产能力,有利于实现标准化生产,便于疫病免疫,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动物疫病的发生,有利于技术服务和指导,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但要切忌为了片面追求规模、数量和政绩而违背科学发展观,把千家万户集中到某一园区或养殖基地后继续以户为单元分散养殖的不科学做法。正确理解适度规模经济效益的涵义,避免养殖规模大就是经济效益高而盲目扩大生产的做法,如扩张规模应与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步。

2.3.4 提高生产标准,大力推进健康养殖和绿色养殖 养鸡基地分布和疫病防控要实现专业化和标准化;走现代养殖管理之路,逐步过渡实现全自动化(自动饮水、喂料、采暖、调温、通风、集蛋等)封闭式管理,减少各环节特别是人员的污染,达到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低风险的目的。要进一步发展养鸡业循环经济,发展清洁型、环保型养鸡产业。

2.4 建立健全稳固的生物安全防疫体系,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 围绕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采取以下生物安全措施:应考虑场址与布局选择,养殖场功能要合理分布;建立多级隔离制度-养殖场、区、舍、群多级隔离(内部相互隔离和与外界的隔离),鸡群与任何野鸟和迁徙鸟类、与可能被野鸟污染的水源的隔离,与其他鸡场、鸡屠宰厂或活禽市场的隔离;经常性消毒措施-场区环境和鸡舍内部环境的卫生消毒,人员和鸡群的消毒,对饲养器具、饲料、水、环境、鸡舍空气的有效消毒;全进全出式饲养,使用一次性蛋盘(托)、蛋箱和其他包装材料,不借入或借出任何工具和车辆;卫生安全制度-对饲料卫生(运输、储存、饲喂)、垫料卫生(清洁、干燥、消毒)和饮水卫生(饮水和清理饮水设施)的管理措施;死亡鸡及饲养废弃物的严格无害化处理措施;生物媒介物的控制-杀虫、灭鼠、控制飞鸟;建立生物安全通道-限制人员和车辆进出及管理,监督执行各项生物安全制度,设置消毒池,禽及产品远离饲养场交易;建立观察报告制度,落实报告项目;选择符合当地的鸡病预防免疫程序,强化免疫预防接种;预防保健措施-引入鸡群的检疫和隔离观察,药物(疫苗)和饲料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减少各种应激反应或做好抗应激预防工作,定期对鸡群进行疫病和免疫状态监测。

2.5 发展深加工 近年来许多动物疫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都与动物及其产品的流通有直接关系。因此,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养鸡及鸡蛋加工企业,减少或限制活鸡及其产品交易、流通和移动,是控制疫情发生和流行的关键。

2.6 加强其他疾病的防治 在注重HPAI防控的同时,要警惕低致病性禽流感的危害性[4]及其他疫病的发生。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养殖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疫病发生的潜在诱发因素在不断增加,易于发生各种动物疫病;各种动物疫病的发生可降低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又容易暴发或诱发禽流感疫情。因此,应减少环境污染,净化养殖环境,加强其他疫病的发生。对发病鸡群应注意鉴别诊断,积极治疗,减少并发或继发感染。

2.7 明确政府和养殖者的责任

2.7.1 政府的责任

2.7.1.1 宏观指导和舆论引导 市场经济时代必须要走市场化发展之路,政府应对养鸡业的发展趋势、市场及行情等进行科学预测分析,增强养殖者的信心,引导养殖者合理安排生产。养殖量大小应靠市场来进行调节和组织生产,不得下达强制性生产任务指标。舆论方面要加强政策性的引导。

2.7.1.2 发展生产与防疫保护并重 克服政府在发展生产(特别是养殖小区建设)上大量投入,只注重养殖数量和规模以及追求政绩而忽视防疫保护工作,导致养殖一批发病死亡一片的恶性循环做法。必须考虑养鸡生产与防疫保护人、财、物的同步投入,树立发展生产与防疫保护并重的理念。

2.7.1.3 围绕养殖各环节做好服务 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如规划土地和养殖场布局,设计鸡舍结构,实现水电路三通;协调解决养殖贷款;建立健全疫情预警预(通)报网络,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引导农户科学防控疫病,采取一切措施以规避风险;加强防疫体系建设,建立长效防疫机制,将各项防控措施真正落在实处;强化流通、交易、屠宰和进出境等环节的监管,避免引入疫病,为安全养殖创造良性环境;强化疫情监测,掌握毒力变化(异)情况,正确科学指导防制;协助养殖者积极开拓市场。

2.7.1.4 推行标准化生产 根据养殖业发展需要,组织制定一系列生产技术规范,建立健全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创建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畜禽产品管理监督保障机制,为确保畜禽及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

2.7.1.5 加强科技攻关,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目前,禽流感已成为危害养鸡业的头号大敌,要全面开展禽流感病毒毒株的分离和检测,加强HPAI疫苗的研发力度,筛选同源毒株制备疫苗投放到生产中去推广应用。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将先进、实用的科学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新技术快速、有效的普及到养鸡场(户)中去,加强技术服务的力度,提高养殖者的技术素质。

2.7.2 养殖者责任

2.7.2.1 具备风险意识 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非常严重,自然环境的变化影响着农业,作为大农业之一的畜牧业风险也随“天”的变化而受很大影响。养殖者要充分认识到养殖业是高风险行业,应具有更深些、更重些的危机思想准备和抗风险能力。

2.7.2.2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紧盯市场组织生产根据市场行情、自身经济实力和技术管理能力规划养鸡发展方向和养殖数量,生产销售以“身份证”-条码入市创品牌,扩市场,优质优价。

2.7.2.3 树立科学观念,落实各项措施 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明确定位发展养鸡业是为自己还是为政府?明白畜禽健康是养出来的,不是治出来的,要养防结合、防重于治,从传统的过分依赖兽药(疫苗)的误区中走出来。长期树立科学养殖理念,真正将科学养殖、科学防病所需要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始终贯彻落实到养鸡环节的全过程中。

2.7.2.4 加强行为自律 认真反思鸡病发生的原因,对自身在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做法或不道德行为进行改正或约束,既要自扫门前雪,还管他人瓦上霜;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所做出的相关规定。近年来疫病已成为困扰养鸡业安全养殖和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之疫病发生的警、险、损失之弦要紧绷;经常思量一旦发生疫情后带来的可怕后果,敦促自己经常性加强养鸡行为自律。

2.7.2.5 发挥行业协会、龙头组织的带动作用 广大养鸡户应积极建立行业协会或龙头组织,并充分发挥协会或“组织”的作用,走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壮大之路。

[1]刘国华,韩梅英,马秀霞,等.免疫鸡群自然感染HPAI的发病特点及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12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井冈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2007:600-605.

[2]刘国华,韩梅英,马秀霞,等.免疫鸡群禽流感的发病特点及抗体检测与带毒情况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2007,43(10):28-29.

[3] 刘国华.养殖小区的建设形式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J].当代畜牧,2012,3:45-48.

[4]韩梅英,刘国华,许卫戈,等.鸡H9亚型禽流感的发病特点与危害[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西北区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咸阳: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西北区兽医病理学分会,2007:237-243.

猜你喜欢
养鸡鸡群疫病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冬春养鸡如何提效
伏天养鸡 注意这四点
春季健康养鸡突出“四个关注”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