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脚步浪子情怀
——海子诗歌《远方》赏析

2014-01-28 08:05刘广涛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名作欣赏 2014年23期
关键词:玛尼浪子海子

⊙刘广涛 [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征文大赛通知]

青春脚步浪子情怀
——海子诗歌《远方》赏析

⊙刘广涛 [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远方》是一首关于青春远行的诗歌,也是一首关于青春寻梦的诗歌。诗人明知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也深知远方的风景“不可触摸”,可他依然选择了远方。在“以梦为马”的海子笔下,远方既是幸福的,又是痛苦的;既是令人向往的精神故乡,又是虚幻缥缈的一片荒原。该诗揭示了远方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抒发了一个青春诗人浓郁的浪子情怀,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基调中,让读者陷入对远方的遥想与沉思。

海子《远方》青春浪子痛苦

海子是一个具有流浪情怀的诗歌浪子,他青春的脚步从未停止对远方的追寻,在其短短的一生中,留下诸多描写远方的诗歌名句。海子以《远方》为题的抒情诗就有两首,均写于去西藏旅行的途中。这里我们要赏析的《远方》①酝酿草创于1988年8月19日萨迦之夜,两天后完成于拉萨。②

这首《远方》在形式上别具一格。全诗共16行,却竟有9个诗段,通篇看起来,仿佛由若干日本“俳句”组合而成。该诗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由1—5诗段组成,第二部分由6—9诗段组成。下面我们先看《远方》第一部分: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遥远的青稞地/除了青稞一无所有//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远方啊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这时石头/飞到我身边//石头长出血/石头长出七姐妹

第一部分主要从空间维度着笔,由远方写到近处,借身边的石头仰望远方。

1—3诗段为第一层次,写的是对远方的感受。远方是什么?远方在哪里?这是所有浪子最熟悉而又最难回答的问题。“生活,在别处”作为法国诗人兰波的一句名言,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生活,在远方”。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青年人,他的身边是没有风景的,周围是没有生活的,真正的生活总是在别处、在远方。没有梦想的生活是可怕的,因此青年人拒绝平淡的生活和平庸的现实,总是向往远方的风景。“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这是诗人海子在《祖国或以梦为马》中的青春表白。海子的远方,既属于现实意义上的,又属于精神意义上的。精神意义上的远方,其意义是永恒的,与之相对的物质世界则被诗人喻为“短暂的情人”。在海子二十五年的生命里有两次进藏经历:1986年暑假,海子第一次来到西藏;1988年暑假,海子第二次进藏,8月19日至21日,海子在西藏的萨迦和拉萨两地创作完成了这首《远方》。在海子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也往往感到远方的虚无缥缈和漫无边际。在第一层中,三次出现“一无所有”,似乎断然否定了苦苦寻觅的结果。“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这句诗写出了西部世界的苍茫和寂寥,颇有“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凉情怀,堪称内涵丰富的哲理警句。海子对远方的沉思由来已久,早在1984年的诗作《龙》里,诗人就指出:“远方就是你一无所有的地方”;在创作于1986年的《九月》一诗中,就有“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这样的诗句。一个人要走多远才算到达远方?流浪诗人并不知道,或许只有风知道。对青春海子而言,远方有无限的可能,有诸多令人神往的东西;然而,当诗人来到想象中的远方之后终于发现:远方,并非想象中的桃花源;生活,原来并不在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也就是说,远方除了“遥远”一点以外,和当下没有任何区别。这样,诗人海子对远方的追求,就浸透了一份苍凉。海子对远方的感受启发我们理解——远方,是我们不可企及的地方;当我们竭尽全力而仍然无法触摸的地方,就叫作远方,它在现实世界的另一端。

如果说第一层诗人是借远方缥缈的风景抒怀,那么由4—5诗段组成的第二层,描写的则是身边的“石头”。从第一层到第二层,诗人的镜头由远及近,由遥远的“青稞”拉近到身边的“石头”。第一层类似电影中的长镜头,第二层则如同特写镜头。“这时石头/飞到我身边”这个镜头的出现十分突兀。镜头中的“石头”既是“实体”,同时又具有象征意义,而作为“实体”的石头怎么会“飞到我身边”呢?读者须知,这次西藏之旅,海子乘坐的是火车。试想,当呼啸而至的列车飞驰在空旷的原野或穿越连绵起伏的群山,那些构成藏区独特景观的高原石头,岂不跟“飞”到诗人身边一样?一个“飞”字,既写出了列车速度之快,又写出了高原石头的触目惊心。诗人艾青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③经过比较,读者会发现:海子的“石头/飞到我身边”与艾青的诗句“太阳向我滚来”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表现西部景观时,海子选取了“青稞”④和“石头”,以此呈现西藏的风景特色与文化内涵。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种植已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极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青稞地”作为远方的背景,辽阔而缥缈。而青稞地上的“石头”并非普通的石头,有人说,青藏高原的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传说。最常见的石头则是具有神秘色彩的“玛尼石”⑤。在青藏高原上,一簇簇的石堆伸向天际,座座“玛尼堆”相连形成一堵神圣的墙,那墙被认为是人世与天地神只的界线,是天地人神的交汇点。“玛尼堆”作为神灵崇拜之地,成为天地之间人与神进行对话之所在,蕴含着神奇的文化密码。此外,无论玛尼石、玛尼堆、玛尼墙还是摩崖造像,也都作为一种“地标”而存在,可以为行人指示前进的方向,标明行走的路线。由此我们知道,海子选取“青稞”和“石头”入诗是别具匠心的。

“石头长出血/石头长出七姐妹”是第一部分的难点,也是解读整首诗的关键所在。“石头”为何会长出“血”?为何会长出“七姐妹”?“血”和“七姐妹”分别代表什么?这些问题需要一一阐释。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中有“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样的佳句,海子在《秋日黄昏》一诗中则写道:“切开血管落日殷红”。同是表现“残阳夕照”,毛泽东运用比喻,说它是血色般的“残阳”,海子则索性说“落日”就是切开的“血管”,而“残阳夕照”则是从血管流出的殷红的“血”!沿着海子的思维途径去想象,《远方》中的“血”不正是远处的“残阳夕照”或“落日余晖”吗?至于诗中的“七姐妹”,也并非实指七位“姐妹”,她们不过是黑夜上空的“北斗七星”。把“七星”喻为天上的“七姐妹”,此前海子已有过运用:“今夜在日喀则,上半夜下起了小雨/只有一串北方的星,七位姐妹”(海子《黑翅膀》)。海子所要表现的西部景色,不过是在落日余晖映照下、满天星斗辉映下的“石头”,诗人为何要说成石头“长出”如此风景呢?这就涉及到诗学上的所谓“诗家语”⑥以及诗人独特的艺术感受力。人们通常说“黄河”是从远处河床奔流而来,但在诗人王之涣笔下则有“黄河远上白云间”这样的诗句,在李白诗中则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人们通常说“夜幕”从天空降临,而诗人海子却说:“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海子《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所以,“石头—长出—血”或“石头—长出—七姐妹”这类“诗家语”的妙处在于:这是诗人以身边的石头为观察基点,在眺望西天、仰望夜空之时,其主观上所感受到的西部画面——海子用其天才的诗笔,把西部人们司空见惯的“残阳”和“星空”点石成金,传达出了诗人心中那惊心动魄的艺术感觉,让读者用心去领略中国西部那独特的风景之美。

在《远方》一诗中,作为象征意义上的“石头”,是否代表当下的“现实”?远方如梦,它与“现实”的最大分界在于:远方是对无限、永远的精神寄托,而“现实”并非如此,它只是一块坚硬而冰冷的“石头”而已——海子曾经把西藏比作“一块孤独的石头”(海子《西藏》)。“石头——血”或“石头——七姐妹”本属于现实和理想遥遥相望的两极,诗人用“生长”将其连接在一起。在现实之外的高远处,就连坚硬而冰冷的“石头”也要“生长”出“不可触摸”的风景——如此看来,人类依然离不开现实之外的形而上境界,在脚踏实地的同时,我们还是要眺望远方和仰望星空!

下面我们再看《远方》第二部分:

站在一片荒芜的草原上//那时我在远方/那时我自由而贫穷//这些不能触摸的姐妹/这些不能触摸的血/这些不能触摸的远方的幸福//远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

第二部分主要从时间向度着笔,由那时写到此刻,在当下反思远方。这部分可分两个层次:6—7诗段组成的第三层,写的是那时的“远方”和那时的“我”,内容上照应的是第一部分的第一层;8—9诗段组成的第四层,写的是“远方的风景”和“我”对远方的思考,内容上照应的是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海子这首诗歌看似结构散漫,实则讲究前呼后应,是有其内在章法的,读者要细心品读。

全诗的抒情主人公在第三层浮出诗歌文本。那时的抒情主人公“我”正在远方,自由而贫穷的“我”,“站在一片荒芜的草原上”,才萌发出“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这样的感受,才产生远游的孤独感。那时的“我”——“自由而贫穷”,而那些日子,其实离“远方”最近。在“自由而贫穷”的青春时代,谁不向往远方?谁不渴望梦想?而没有梦想,又何必远行!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人的青春都蕴含浪子情怀,每个浪子的面前都是“一片荒芜的草原”。可以说海子这首诗,既浸润了个体生命的独特感受,又揭示了一代人青春状态的某些本质。

第四层写的是抒情主人公“我”站在当下,对“远方的风景”的遐想与思索。相对于坚硬而冰冷的“石头”,“姐妹”、“血”和“幸福”都在现实的彼岸——“不能触摸”是它们的共同特点。远在天边的落日余晖不可触摸,高高在上的北斗七星不可触摸,远方的幸福也不可触摸。其实,一切神圣的事物都是不可触摸的,它们处在远方那不可企及的境界,始终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海子最喜欢德国艺术大师保罗·克利的那句名言“在最远的地方,我最虔诚”。在《你是父亲的好女儿》这篇小说中,海子写道:“人可以背叛父母、祖宗和自己,可以背叛子孙和爱情,但你不能让他对远方有哪怕一丁点像样的反抗……”⑦对远方的虔诚,就是对理想的信仰。或许正是为了逃脱坚硬而冰冷的现实,诗人海子才赋予自己激情和想象,让石头“长出”那些“远方的风景”。然而,这些“远方的风景”毕竟“不可触摸”,追求的终极也只是虚幻一场,用海子的诗句来说即“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理想与现实的分裂是现代人无法逃脱的厄运,在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看来,诗人似乎成了这种厄运的象征和化身。作为一名青春诗人,海子在远游中既感受着远方的幸福又承受着远方的孤独,所以他发出感慨:“远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其实,在该诗中,诗人既没有否定远方的幸福,也没有掩盖远方的痛苦,他只是尽情品味着流浪途中的酸甜苦辣,如怨如慕地倾诉着郁结心中的浪子情怀……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这是女作家三毛对自我生命的疑问和对精神故乡的追寻。“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漂泊……”这是台湾词作家小轩以游子的身份对精神归乡的呼唤。满身疲倦的游子,带着空空的行囊回乡,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真的会为游子抚平创伤吗?远方就是流浪者的故乡吗?这依然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人啊人,是走向远方还是回归故乡?——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诗人海子并未草率作答,他的诗歌《远方》只是启发读者思考。

海子曾说:“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海子《夜色》)。那么,既然视流浪为“受难”,诗人为何要自寻孤独和苦难?明知远方“一无所有”,也深知远方的风景“不可触摸”,可他为何依然要选择远方?法国诗人兰波说过的一段话或许对我们理解海子有所启发:

必须使各种感觉经历长期的、广泛的、有意识的错轨,各种形式的情爱、痛苦和疯狂,诗人才能成为一个通灵者;他寻找自我,并为保存自己的精华而饮尽毒药。在难以形容的折磨中,他需要坚定的信仰与超人的力量;他与众不同……他培育了比别人更加丰富的灵魂!⑧

这是1871年5月15日兰波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他认为诗人必须是一个通灵者。为此,诗人要经受折磨,培育比别人更加丰富的灵魂。兰波的一生即是漂泊的一生,诗人魏尔伦以“履风诗人”形容他永不停息的精神追求,马拉美说他是“流亡的天使”,赞美其诗歌理想的炽热和纯真。

海子对兰波推崇有加,称其为“诗歌烈士”——为诗歌奉献生命的人!海子本人这个“远方的忠诚的儿子”也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诗歌,他也被友人称为“诗歌烈士”。海子短短的一生中,其青春脚步从未停止追寻,他执着于远方,继承了诗人兰波的青春精神和浪子情怀。在论及荷尔德林的诗歌时,海子曾经用远方比喻诗歌,他说:“诗和远方一样。”⑨在远方那神奇的“玛尼石”面前,海子虔诚的灵魂仿佛在与天堂对话。难道他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通灵者吗?难道他不想勘破诗歌创作的秘密或诗人天命吗?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正是为了与诗神或上帝对话,海子才毅然选择了那“不可触摸”的诗歌的远方。在通往诗歌的道路上,我们宁愿相信海子遇到了兰波——这两位青春诗人最终都像谜一样消失在世界的远方,但他们天才的诗歌却在人间获得了艺术的永生!

综上所述,《远方》是一首关于青春远行的诗歌,也是一首青春寻梦的诗歌。诗人明知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也深知远方的风景“不可触摸”,可他依然选择了远方。在“以梦为马”的海子笔下,远方既是幸福的,又是痛苦的;既是令人向往的精神故乡,又是虚幻缥缈的一片荒原。该诗揭示了远方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抒发了一个青春诗人浓郁的浪子情怀,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基调中,让读者陷入对远方的遥想与沉思。

①选自西川主编:《海子诗全集》,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471页。

②另一首《远方》只有6行,副标题为“献给草原英雄小姐妹”,创作于1988年8月19日萨迦之夜。

③艾青《太阳》,见公木主编《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379页。

④青稞属于大麦类作物,叫“裸大麦”,也叫“米大麦”,主要产自中国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

⑤玛尼石是藏传佛教地区人们心目中神圣的石头,上面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以期祛邪求福。

⑥据南宋诗话集《诗人玉屑》(卷六)记载,“诗家语”最早由北宋王安石提出,其要义是强调诗性语言不同于日常的散文语言。

⑦小说《你是父亲的好女儿》属于海子的长篇小说《大草原》三部曲之一(其他两部未动笔),见西川主编《海子诗全集》,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780页。

⑧[法]阿尔蒂尔·兰波:《兰波作品全集》,王以培译,作家出版社2011年版,第305页。

⑨海子:《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见西川主编《海子诗全集》,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1072页。

作者:刘广涛,文学博士,聊城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编辑:赵红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玛尼浪子海子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灰狼和山羊
小海盗玛尼卡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九寨沟观海子(外四首)
丹增家的玛尼堆
月夜有感
船过浪子滩
我和梅加一见钟情
我在家里等你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