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型与新时期文学创作体式

2014-01-29 02:15谭贝辽宁大学文学院沈阳110036
名作欣赏 2014年36期
关键词:私语作家小说

⊙谭贝[辽宁大学文学院,沈阳110036]

历史转型与新时期文学创作体式

⊙谭贝[辽宁大学文学院,沈阳110036]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文学作品创作作为社会现实的记录和反映必然深受社会转型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社会转型期内出现的文学创作体式私语化、闲聊体、对话体等。

新时期文学体式私语化闲聊体对话体

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这个时期往往被概括为中国社会的“转型期”,经济体制转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空前繁荣,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贫富分化加剧,拜金主义盛行,道德滑坡,随着开放多元的转型期文化格局的出现、市场经济和商品化浪潮的冲击,文学作品面临商品化、人文精神严重失落和理性丧失的尴尬境地,大众文化在技术复制时代和物质利益至上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走向世俗,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众声喧哗的场景。

一、私语化:私密空间的自赏

新时期的女性作家开始练习摆脱男性的附庸地位,其作品也开始摆脱十七年的无性别文学,她们讲述女人自己的故事,深度挖掘女性自身的心路历程和生存形态。她们不惧自我暴露,在窃窃私语里与过去“我能要什么”作别,大胆告白“我想要什么”,写作呈现一种飞翔的态势。90年代社会生活对个人和个体的重视折射到文学上就是私语化写作的出现。“对女性写作的‘私语化’写作的关注最早见于1994年,缘起于对林白《一个人的战争》、海男《我的情人们》、陈染《私人生活》等作品的讨论。”①这类作品最初被命名为“女性隐私文学”,并开始有了以“私语”“个人写作”等来概括其特点的论述。女性私语化写作在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意义,标志着女性作家对自己的性别真正有了深刻认识和理论自觉。她们开始撩开覆盖在女性写作上的种种意识形态先见和伪装色彩,以独特的女性视角直面女性人生、生命及性别存在,倾诉来自女性生命深处的情感、心理和生理等隐秘体验。这不仅是中国女性文学的变革,更是中国社会的变革。以陈染、林白、海男等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私语天空,这是“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最引人注目、遭非议最多的一脉”②。

在女作家的私密空间里,她们极为注意时刻保持对自己的心灵净化,文字和作品是女性作家审视自己是否纯粹的一面镜子。在自己空荡荡的房间里,没有了他人的存在,女性作家以人的眼光打量自己奇妙的身体,自我欣赏、自我观照和对话。陈染似乎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她纵使《无处告别》也要《站在无人的风口》《与往事干杯》逃离男人的世界,在《私人生活》里即使一直过着《在禁中守望》《独语人》的日子,也要独善其身。异性的世界里到处都被虚假和谎言充斥着,想要极力靠拢的女性友谊也会随时失去,最终女人唯有退回自己的壳,那里才是一片净土。《与往事干杯》乱伦式的命运和悲剧性的结局强化了这种情感,明显的女性独立意识和自我迷恋,表现女性唯有自己可以给予凭借依靠的未来。这种极限的安全感使女性的压抑得到释放,心理得到平衡。陈染的小说里女主人公的焦虑难以掩饰,她神经脆弱、情感异常敏感,直到找到真正的自己后方才心安“所有的人都已安睡,世界已经安息了,我感到格外的安全”。

女性私语化写作在运用独特的女性经验挑战传统女性定位、解构男性话语霸权的同时,也存在着僵化和自我局限的危机,这主要体现在幽闭症、厌男症和自恋症上。她们将女性置于狭小空间内,与外界完全隔绝,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不可自拔;把男女两性搁置在完全对立的境地,表现出极端的弑父倾向和贬低男性的激烈态度;过度宣扬女性自我欲望和身体的重要性,将女性主体的发展囿于欲望化叙事中,试图用苍白的肉身来抵抗生活的穷途末路。正如戴锦华对于陈染的那些精辟到位的评价:“她始终只是某一个人,经由她个人的心路与身路,经由她绵长而纤柔的作品序列走向我们又远离着我们。以一种并不激烈但又执拗的拒绝的姿态,陈染固守着她的‘城堡’,一处空荡、迷乱、梦魔萦绕、回声碰撞的城堡,一幢富足且荒芜、密闭且开敞的玻璃屋。那与其说是一处精神家园,不如说只是一处对社会无从认同、无从加入的孤岛。”③值得注意的是,擅长“私语化”写作的女作家们虽然紧握住文字的匕首毫不留情地向“男性”这一对立的群体进攻,却在字里行间不经意地流露出对男性缺席自己生活的不满和缺憾。“我迷恋父亲般的拥有足够的思想和能力来‘覆盖’我的男人,这几乎是到目前为止我生命中一个最为致命的残缺。”陈染《私人生活》中的女主人公倪拗拗虽然自小就仇视自己的父亲,有着典型的“杀父情结”,但是她依然无法摆脱弗洛依德式的预言“对于父亲的无比渴望”,而且将此视为一种致命的残缺。可见对于男性的排斥在陈染的文本中是不坚决的,她随时都在准备为弥补这一缺憾而放弃“偏见”。女性在试图借助同性之爱和自我恋爱逃离男性控制的同时,根本无法排遣对早已习惯的男权社会的留恋,并不能够与饱受传统熏染的思想根基彻底断开,这种潜意识的两难处境和选择上的徘徊不定,充分证实了女性根本无法彻底逃离男性世界的羁绊而且也无须逃离,与其内心忍受着煎熬倒不如坦然面对男女之间正常自然、合乎人性的感情流露。

二、闲聊体:日常生活的还原

20世纪90年代女性私语化写作游离了主流话语去展现自己的生活、心境,以一种边缘的眼光看待既有的社会准则,拓展女性个人生活的表现空间,使人们体悟到被社会群体经验所压抑与遮蔽的某些心理隐秘,具有不可否弃的独特价值。但是,90年代末流行于文坛的女性写作如卫慧、棉棉等的文本中所表现的自身另类经历,诸如吸毒、性等经验的直观书写,并未体现出任何正面的价值,反而成了一己欲望的宣泄。与此同时,她们沉醉于自身有限的私人经验时,必然会造成这种经验的自我复制,在她们的文本中,经常会看到相同或相似的书写,而没有体现出“私人”的独一无二性,使得“私人”变成了商业社会中可以复制的商品,这必然会使“私人化”的姿态与意义流失。90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的嬗变也可以看作是西方女性主义话语在中国本土语境中实践的溃败,由此也看出这种没有牢固的理论根基的书写必然会产生种种变化,最终失去其企图所要达到的颠覆与反叛,只能湮没于主流叙事之中。90年代女性私语写作的先锋们面对光怪陆离的女性文坛,势必是要有所作为了。

带着女性主义作家标签的林白并不想满足“一间房子”的写作空间,她一直试图从自己建造的房子里突围出去“我愿意多向民间语言学习,更愿意多向生活学习”。她来到王榨村,变成大头脑袋里的五个瘤子,厮混于南瓜和牛群之中,冷眼旁观乡村生活。2005年的《妇女闲聊录》,作家作为一个忠实的记录者,一字一句,原封不动地听到和写下一个有关木珍的世界,这里都是真人的声音,是口语,它粗糙、拖沓、重复、单调,同时也生动朴素、眉飞色舞,是人的声音和神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没有受到文人更多的伤害的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林白谈及并记录的木珍的世界:“最早是一种颠覆的冲动,无论生活,还是艺术。想要给自己的生命以某种冲击,在人生的中途,带给自己另一种震荡。”“我对自己说,《妇女闲聊录》是我所有作品中最朴素、最具现实感、最口语、与人世的痛痒最有关联,并且也最有趣味的一部作品,它有着另一种文学伦理和另一种小说观。这样想着,心里是妥帖的,只是觉得好。如果它没有达到我所认为的那样,我仍觉得是好的。它使我温暖。多年来,我把自己隔绝在世界之外,内心黑暗阴冷,充满焦虑和不安,对他人强烈不信任。我和世界之间的通道就这样被我关闭了。许多年来,我只热爱纸上的生活,对许多东西视而不见。对我而言,写作就是一切,世界是不存在的。我不知道,忽然有一天我会听见别人的声音,人世的一切会从这个声音中汹涌而来,带着世俗生活的全部声色与热闹,它把我席卷而去,把我带到一个辽阔光明的世界,使我重新感到山河日月,千湖浩荡。所有的耳语和呼唤就是这样来到的。”

林白的《妇女闲聊录》不同于一般现实主义对典型塑造的刻意追求,这部作品诉诸这个时代的人性的生存情境,这里是最为普通的所谓下层人群的声区。小说里的叙述者是一位操湖北(一个叫作王榨的地方)方言的女性,她的名字叫木珍。小说讲述普通农村妇女的闲时谈资,简单到些微低俗,完全的民间语言,登了大雅之堂。语言质朴到亲切,透着乡土味,那是泥土味混杂憨厚的笑呵呵声。话题涉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包括很多隐秘,真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闲聊而且是妇女闲聊,东家长西家短,陈谷子烂芝麻,柴米油盐酱醋茶,养猪贩牛生孩子,说出来本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林白却把它们整理成文字,而且要让这样“粗俗”的东西登上文学的大雅之堂。木珍所说的回家过年都在一个“钱”字上热闹,那些赌博、离婚、二奶、失学、生育、假货等话题,其实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锐利的说穿。社会转型期给中国带来的是传统乡土中国农耕文明的衰败,这些巨变的社会性问题下掩藏的是人心的惶惑不安、手足的不知所措,它造成越来越多随波逐流的人潮和不得不放弃操守的人心。

林白,一个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的女子,双脚踩在泥土里敞开心扉倾听她们的声音。于是,从《枕黄记》开始,到《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林白给当代文坛带来了惊喜,一个独立的且具有标志性的女性主义作家、一个长时间沉浸在自我虚无缥缈房间中的女作家正在推开自己房间的窗子与真实的生活对话,并且精确地对准乱世中人不安、惶惑、迷茫的穴位。一直被评论界认为“文字脱离现实、自娱自乐无甚作为”的女性作家群体,开始努力寻找与现实对话的途径并且投入到真实的世界中去,林白了解焦虑的我们,也了解这个价值混乱的世界。

三、对话体:主体间性的互动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文学发展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嫌隙也越来越大,文学创作自身存在的尴尬两难境地也随之凸现。就女性文学创作而言,一方面希望实现文化意义上的女性突围,但由于自身创作过程中在处理个人经验与自我审美距离时,过度沉迷于自我感性的宣泄而无法超脱出来,成为了一种自我经验的循环复制;另一方面希望摆脱女性被书写的命运但同时却又在无形中强化了女性被书写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对当下和现实媚俗的陷阱而丧失了文化品格的提升。商品经济还会继续发展,那么这种放弃和转向,结果肯定是离文学越来越远,最终演变成一种浅俗的写作。文本的可读性与存在的长远性大大降低,只是一种即时的写作,这必然造成其天生的脆弱性不能长久,所以一种通过写作主体的互动更为隐秘地揭露社会现实和作品本来面目的文学创作体式迅速发展起来。

新时期作家文学创作中,王朔的小说因为与读者消费市场紧密结合而名噪一时。王朔擅长写对话,在他的小说中对话占据主导地位。他小说中的对话可以代替一般的文字叙述来交代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等,王朔更是因为幽默风趣且有鲜明北京地域特色的语言塑造出王朔风格。他小说中的叙述人往往由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来担当,其功能由对话来完成。作者把人物对话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出色的对话运用使人物形象丰满、立体、栩栩如生。王朔并不特意描写人物的穿着打扮、行为习惯,而是将对话摆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在蛛丝马迹里探寻真正的人物,从而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朴实无华,直指人心。人们在发现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触摸、完善和补充作者已经交代和想要交代的信息,实现最大意义的阅读快感。

除了王朔式的对话体小说,新时期的女作家们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呈现出一个对话的世界,它隐藏于字里行间,因为对话而产生主体间性的互动。对话理论是巴赫金毕生研究的核心问题。对话体,它与复调理论密切相关。“有着众多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④的组合和相互作用,确切地说就是不同声音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互相参照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人物之间的对话,另一种是人物自身内心的对话。这后一种对话又有两种表现形式,即自己内心矛盾的冲突和把他人意识作为内心的一个对立的话语进行对话。依照这种理论而言,铁凝的长篇小说《大浴女》就是一部典型的对话体小说,它以对话和辩难关系共存的对话见长,表现出不同声音和意识的对话关系,在文体形式上形成一种所谓的“对话体”。在此所说的对话并不是泛指所有类型的对话,因为小说作品里的对话比比皆是,如果据此都称之为“对话体”就从事实上取消了这种文体的独特性,也就失去了研究这种文体的价值和意义。因此,这里的对话体是一种复调性的对话体。复调性是小说对话体的内在特征,而对话体则是小说复调性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对话体不仅是使作品思想得以传达的有效方式,更以作家的自审意识为依托。文体、作家意识、作品思想三者的完美契合使对话体不再仅仅是一个艺术形式,更成为一个文化事件。铁凝的长篇小说《大浴女》通过人物自身内心的对话、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及人物自语式的对话结构全文,揭露出小说主人公不为人所知的隐秘世界,成功运用了这种复调性对话体。

作家运用对话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是否”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在对话这一“把灵魂向对方敞开,使之在裸露之下加以凝视的行为”⑤方式中,人物隐秘的、真实的内心世界被层层剥开显露出来。作品思想归根到底是作家意识的一种自觉表现,铁凝对艺术一直抱有这样的立场:“我们必须有能力不断重新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和对生命新的追问;必须有勇气反省内心以获得灵魂的提升。”⑥如此,在小说《大浴女》中,对话体成为融合和承载作家意识与作品思想的有效媒介,三者实现了完美的契合。文学创作体式蕴含着作家深刻的思想和文化追求,小说的意义正是在对话主体之间不断深入的对话中逐渐实现的,它从过去到现在被不断地补充和丰富,在长远的时间里,文本与人类的对话都不会终止,它将以不可知的面貌和形态重新面对人们的检测,实现更加贴近真实的对话。

①徐坤:《双调夜行船——90年代的女性写作》,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

②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高教出版社1999年版,第181页。

③戴锦华:《陈染:个人和女性的书写》,《当代作家评论》1996年第3期,第47页。

④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9页。

⑤池田大作:《我的人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55页。

⑥铁凝:《铁凝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267页。

[1]戴锦华.世纪之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戴锦华.犹在镜中——戴锦华访谈录[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6.

[3]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谭贝,辽宁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辑: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

2012年辽宁省教育厅重大人文社会科学专项项目“历史转型与中国当代文学思想理论研究”,项目编号:ZW2012007

猜你喜欢
私语作家小说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初 雪
枷 锁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长恨歌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