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村水电增效扩容实施必要性及效益分析

2014-01-29 07:47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4年3期
关键词:水能水电水电站

(辽宁省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中心, 沈阳 110003)

辽宁省农村水电增效扩容实施必要性及效益分析

吴海东

(辽宁省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中心, 沈阳 110003)

本文针对辽宁省农村水电站大部分修建时间较早,普遍存在机组效率低、水能利用率差、安全生产状况堪忧等问题,在深入分析农村水电增效扩容项目实施必要性基础上,对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还提出了针对性的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农村水电; 增效扩容; 分析

1 项目背景

辽宁省农村水电站地理分布较广,开发程度不等,其中,辽宁东部地区水能资源最为丰富,占全省水能资源的一半以上,中部、西部、北部和南部地区所占比例依次降低。东部和南部地区水能开发利用率最高,达到88%以上。截至2013年底,辽宁省已建农村水电站180座,总装机容量51.04万kW,年发电量13.31亿kW·h,装机容量约占可开发量的60%。

全省1995年以前(含1995年)建成的农村水电站共有120座,装机容量22.96万kW。全省符合申报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标准的水电站共67座,综合考虑各水电站实施增效扩容改造资金筹措能力、地方政府及电站的积极性等因素,列入此次增效扩容改造实施方案的水电站共22座,占符合申报标准的水电站总数的33%。

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农村水电与区域经济发展、河流生态系统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息息相关。实施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对改善能源结构、促进农村水能资源合理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1 项目实施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需要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与2010年相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减少8%。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m3。 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还不到9%,而辽宁省仅为1%左右。因此,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辽宁省显得格外重要。农村水电增效扩容不需移民,不增加环境负担,开发成本和电能质量均优于风能、太阳能等同类能源。实施22座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可使发电效率平均提高44.8%,每年还可新增水电发电量2570.71万kW·h,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0万t。

2.2 项目实施是消除工程安全隐患和保障公共安全的需要

增效扩容项目的实施,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工程安全隐患,保障公共安全。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之后,水电站公共安全问题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事实证明,有必要采取措施,消除水电工程安全隐患,保障水电站周边及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除此之外,农村水电站具有“分布分散、就地开发、就近供电、启闭迅速”等特点,在应急救灾中具有重要作用。

2.3 项目实施是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建设的农村集体所有制水电站,绝大多数是在国家资金扶持下,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投工投劳的情况下修建的,是当地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收入来源和农村公益事业的主要支撑。农村集体所有制水电站如能在国家的支持下实施增效扩容,将直接使当地农民受惠,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具有现实意义。

2.4 项目实施是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促进人水和谐的需要

受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意识的制约,辽宁省早期建设的引水式水电站很多未考虑生态用水需求。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增设生态流量泄放设施,优化梯级电站运行调度,可以有效改善河流生态环境。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可巩固和提高水力发电能力,提高水能资源利用率,有效改善发电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农村水电站的安全性和保障性。项目实施后,按照全省水电站平均年利用2500h折算,相当于新增装机容量8216.92 kW,年新增发电量2570.71万(kW·h),按0.33元/(kW·h)计算,将取得年发电新增收入848.33万元。根据国家2008年2月公布的《综合能耗计算通则》及换算关系,按国内燃煤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49g/(kW·h)计算,每年可替代供电标准燃煤8971.78 t。

除产生以上直接经济效益外,还可以产生以下间接经济效益:ⓐ增加税收,新增电量每年可增加税收;ⓑ增加农民收入,新增和巩固的发电量可提供农户电炊等家用电器所需电能,节省农户用于砍柴做饭的时间,增加其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副业的时间,实现增收;ⓒ拉动相关产业,项目包括水工建筑物除险加固改造,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的增效扩容以及配套电网改造,项目实施后可带动包括水泥、钢铁、采石等建材行业、机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增加农村水电装备制造行业、建筑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就业岗位。

3.2 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主要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根据国家2008年2月公布的《综合能耗计算通则》及换算关系,燃烧1t标煤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2.567t,排放二氧化硫0.017t,排放烟尘0.07t,相当于砍伐薪柴2.62m3。该方案实施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30万t,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52.52 t,减少烟尘排放量628.02 t,减少砍伐薪柴2.35万m3。据世界银行测算,减少1t二氧化碳排放所需的最低社会成本为20美元(折合人民币126元),按此计算,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成本290.18万元。

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的实施,还可以减少薪柴消耗,有利于森林植被的保护,促进退耕还林,提高林木覆盖率,改善局部气候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3.3 社会效益

此次增效扩容改造的22座水电站中有一半以上的电站承担防洪和灌溉等综合任务,许多水电站以电养水,对水电站进行增效扩容改造,产生的发电效益可用于水库的维护,促进水库良性运行,有效增强水库防洪和灌溉能力。改造项目实施后,每年可新增发电量2570.71万kW·h,据统计,辽宁省亩均灌溉用电量为80 kW·h,可增加灌溉面积32.13万亩(2.142万hm2),具有较大灌溉效益。

辽宁省农村水电站已成为当地重要的基础设施,起着服务“三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列入实施方案的水电站由于建设时间较早,限于当时技术条件,设计及建设标准较低,后又经过几十年的运行,设备老化、效率低下、可靠性降低,部分水电站机电设备处于报废边缘,水工建筑物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项目实施后,可显著提高农村水电站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安全生产技术保障,可在有效保障农村水电站的防洪安全、充分发挥防洪效益的同时,改变农村水电带病运行的现状。同时,还可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使得项目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直接受益。

4 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4.1 建立前期工作责任制

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辽宁省将紧紧围绕水利部、财政部关于增效扩容工作的安排部署和总体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前期工作责任机制,将前期工作的经费落实、施工组织和监督检查等责任层层分解到单位和个人,确保相关部门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实行领导负责制,增效扩容前期工作审查由省、市有关部门领导负总责,处室领导具体抓;ⓑ夯实部门责任,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由水利、财政相关部门负责项目前期工作的具体事项;ⓒ落实沟通协调机制,设专人加强与有关单位的沟通协调,联系业主和设计单位,追踪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建立前期工作例会制度,定期通报项目前期工作的进展,及时协调、解决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2 保障工作进度

按照辽宁省关于增效扩容改造项目计划,明确责任单位,落实责任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前期的编报、审查、审批进度,缩短审批时间,满足项目实施需要。待国家批准后,积极与业主沟通,全面落实招标投标、工程监理、质量控制、施工监督等相关工作。

4.3 保证工作质量

全力展开前期工作质量控制工作。按照财政部、水利部等相关部门文件要求,制定增效扩容前期工作质量控制细则,建立前期工作质量监控的评价体系,组织开展前期工作的专题审核和质量抽查,做好前期工作的质量评估,确保增效扩容前期工作质量,建立设计责任终身制。为此:ⓐ严把设计资质准入关,严格资质审查,指导项目法人委托符合乙级资质以上要求的设计单位,针对工程现状,依据设计规范,科学比选改造方案,合理确定改造内容、所需投资和建设工期,扎实做好项目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加强对前期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采取专题调研、实地督导、抽查检验、工作座谈等多种形式,深入水电站,准确把握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分析解决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前期工作质量;ⓒ实事求是,充分吸纳专家、部门意见,精心安排前期工作审查、复核等各项工作。

4.4 规范项目审批程序的措施

a.必须由项目单位按要求委托具备乙级资质以上的设计单位,在对电站现有综合能效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编制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初步设计文件,按项目审批权限报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批后,连同改造项目申报表逐级会审上报至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

b.严格执行水利部《关于加强农村水电建设管理的意见》和国家相关规定,对于增效扩容项目的审批实行分级负责制,建立项目审批责任制。对于省属的农村水电项目,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批;市属的农村水电站,由所在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

c.对维护公共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共利益等方面严格把关,对水电站更新改造规模、设计方案和投资估算的合理性,由有关单位和资深专家进行指导、审查,并提出具体意见。

5 结 语

对老旧水电站进行技术改造既不占用新的水能资源又能提高能源产出效率,而且能够消除工程安全隐患,改善河道生态环境,一举多得。辽宁省将借增效扩容项目实施的机会,通过对老水电站的技术改造,逐步改善农村燃料和能源消费结构,有效遏制毁林、破坏植被现象,巩固退耕还林及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成果。同时,在开发水能资源过程中,对乡村道路和江河进行建设和治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减少水土流失面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周丽娜, 徐锦才. 我国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1):151-155.

[2]张超. 水电能资源开发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陆佑楣.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改善地球环境 保护良好生态[J].中国水利,2007(2):26-28.

[4]李锦胜.水电站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评价[J].环境科学导刊,2011(5).

[5]王先甲.水利水电系统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2000, 33(1):44-48.

AnalysisoftheNecessityandBenefitsofImplementingRuralHydropowerEfficiencyIncreaseandCapacityExpansioninLiaoningProvince

WU Hai-dong

(LiaoningRuralHydropowerandElectrificationDevelopmentCenter,Shenyang110003,China)

Most rural hydropower stations in Liaoning Province were constructed early with common problems of low unit efficiency, poor wat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poor safety production, etc.,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rural hydropower efficiency increase and capacity expansion project is deeply analyzed in the paper, the subsequent social benefits, economic benefits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s on the basis. Meanwhile, target guarantee measures aiming at project implementation were proposed.

rural hydropower; efficiency increase and capacity expansion; analysis

TV74

A

1673-8241(2014)03-0033-04

猜你喜欢
水能水电水电站
国际水电协会:2021年全球水电装机容量增长缓慢,难以满足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里底水电站工程
白鹤滩水电站有多“牛”?
《水电站设计》2020年总目录
第三章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
第三章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水能
第三章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水能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水电:全力消纳富余水电 更重生态环保
水电的“百万单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