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结直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对压疮发生风险的影响分析*

2014-01-29 01:37李华陈云超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及压疮直肠

李华 陈云超

(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手术室 广西南宁 530021)

老年手术患者由于体质弱,术后活动能力较中青年差,而且皮肤质量相对下降,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后多需要禁食,营养状态较差,围手术期发生压疮的风险较大。体温异常能够引起患者皮肤循环障碍,影响皮肤质量,增加压疮发生的风险[1],本文就老年结直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异常对压疮发生风险的影响进行研究,为老年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皮肤护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我院全麻结直肠手术老年患者325例,男172例,女153例,年龄65~82岁,平均72±11.9岁,其中升结肠手术72例,降结肠手术61例,横结肠手术94例,乙状结肠手术59例,其他手术39例,并排除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病、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营养障碍及术前体温异常患者。按体温差异分为术中低体温、术中正常体温、术后低体温、术后高体温、术后正常体温5个组。

1.2 体温监测方法 患者体温监测采用腋窝温度,患者术前每日清晨及下午3点测量体温,患者手术入室后测量体温,术中每30min监测体温1次,患者返回病房后即刻测量体温,体温异常患者每小时测量体温1次。

1.3 体温评价标准 患者体温低于36℃为低体温,体温36~37.5℃为正常体温,术后体温高于37.5℃为高体温。

1.4 压疮风险评价及诊断标准 患者术前及术后3d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出院前统计患者压疮发生情况。压疮风险评估采用Barden评分系统,包括6个方面内容,感知、潮湿、活动能力、营养、摩擦力及剪切力,每个条目4个评分等级,累计加分,分值越低,压疮发生风险越高。压疮的诊断及分级按美国护理学会压疮分类标准[2],其受压后皮肤无破损,但有持续存在的皮肤红斑,30min无消退为Ⅰ期;表皮发生脱失,水泡或溃疡但较表浅,皮肤损害不超过真皮层为Ⅱ期;皮肤损害累及真皮层全层为Ⅲ期;皮肤损害累计皮下组织,甚至深及筋膜、骨膜及肌肉等深部组织为Ⅳ期。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老年结直肠手术患者压疮发生情况 325例老年结直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压疮12例,压疮发生率为3.69%,其中Ⅰ期压疮9例,Ⅱ期压疮3例。

2.2 术中体温对压疮发生风险的影响 术中正常体温组与术中低体温组患者术前Barde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术中低体温组患者Barden评分低于术中正常体温组(P<0.05),住院期间术中低体温组患者压疮发生率高于术中正常体温组(P<0.05),见表1。

2.3 术后体温对压疮发生风险的影响 术后正常体温组、术后低体温组、术后高体温组患者术前Barde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低体温组及术后高体温组术后3dBarden评分低于术后正常体温组(P<0.05),住院期间压疮发生率高于术中正常体温组(P<0.05),见表2。

表1 术中不同体温组别Barden评分及压疮发生率比较

表2 不同组别Barden评分及压疮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皮肤并发症,多由于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受压,引起循环障碍并发组织损害,严重者可引起深部组织的坏死,也是围手术期常见的护理并发症之一。老年人皮肤质量下降,而且老年人术后活动能力下降,容易造成组织受压,是术后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3],在对本组老年结直肠手术患者的观察中发现,老年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压疮的比例约为3.69%,其中以Ⅰ期压疮压疮为主。进一步分析发现,老年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压疮与术中及术后体温异常具有明显相关性[4],术中、术后低体温及术后高体温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较大。压疮的发生与局部皮肤的质量和外界因素相关,如皮肤营养、皮肤潮湿以及局部摩擦力等因素有关,但是其本质原因是局部组织循环障碍,引起局部组织灌注不足或代谢产物聚集,导致组织损害。在低体温时,局部组织毛细血管网收缩,引起局部组织灌注不足,甚至血流淤滞,导致局部的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炎性介质及氧自由基的大量释放,引起血管内皮及细胞膜损伤,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引起压疮的发生。而体温过高时,能够引起局部组织高代谢状态,引起酸性代谢产物聚集,毛细血管括约肌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组织循环障碍及灌注不足,而且高体温时出汗容易引起皮肤潮湿,移动时摩擦力增加,在皮肤受压、摩擦及剪切力增加时发生压疮。

结直肠手术患者由于多需要开放腹腔,术中热量散失较快,而且腹腔冲洗时如果冲洗液温度过低,也容易引起热量的大量散失,引起术中及术后低体温的发生。而且大部分腹部手术需要全麻,全麻时患者下丘脑体温中枢的体温平衡点下调,也能导致中枢性低体温[5],如果术中患者保温措施不当,可能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术后低体温多与术后保温措施不当以及术后输注温度过低的液体有关,术前皮肤消毒及手术室的空气层流也容易引起患者热量的快速散失。因此要加强患者的术中及术后保温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患者身体,术中避免应用凉盐水冲洗腹腔,术中及术后避免输注温度过低的液体,而且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术中要注意监测体温,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术中低体温的发生[6]。术后要注意监测体温,尤其麻醉复苏期间,注意对患者体温的观察。术后高体温多与术后感染有关,术后吸收热一般维持在37.5℃左右,术后持续高热多与术后手术部位或肺部感染有关。术中及术后过程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加强对切口、呼吸道及泌尿道管理,避免感染的发生[7]。发热患者也要采取合适的降温措施,避免过度降温导致体温不升,加重患者的皮肤损害。

研究结果显示,老年结直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压疮的发生与低体温、高体温等体温异常有关,因此在术中及术后要注意对患者进行体温监测,采取合理的保温措施,避免术中及术后体温异常,降低压疮发生的风险。

[1]李华,陈云超.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压疮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8):147-149.

[2]Delistja.Rehabilitation medicine:Principles and practice[M].3ed.philadelphia:Lip pincott-rave,1998:1057-1079.

[3]徐博媛,颜春铭,郭海玲,等.术中压疮发生危险因素的评价及预防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6):2474-2475.

[4]冯建萍.活体肝移植患者术中体温的维持及压疮的预防[J].江苏医药,2006,32(9):896.

[5]徐启明,李文硕.主编.临床麻醉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8-169.

[6]王久峰,王欣然,岳鹏,等.外科病人围术期压疮风险评估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9,23(3):590-592.

[7]谢小燕,刘雪琴,徐世元.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5):4-6.

猜你喜欢
中及压疮直肠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用于护理管理中及对不良事件影响分析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及对舒张压的影响分析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七味白榆散治疗压疮18例
论对老年压疮的治疗与护理
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46例
浪漫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