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县清水河项目区综合治理成效与做法

2014-01-30 14:37王艳丽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5期
关键词:清水河兴隆项目区

王艳丽

(兴隆县水务局,河北 兴隆 063700)

1 项目区概况

清水河项目区地处兴隆县西北,是潮河支流清水河的发源地,西与北京接壤,南至兴隆镇、六道河镇,北临滦平县,位于东经117°12′12″—117°31′43″、北纬40°26′23″—40°38′59″。项目区包括营南峪、大好地、雾灵山3条小流域,涉及上石洞、北水泉2个乡的10个行政村,现有人口4 803人。该项目区总面积117.50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5.19 km2。项目区属石质山区,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属水土流失易发地,土壤侵蚀形式以水蚀为主,侵蚀模数为1 250 t/(km2·a)。项目区气候属大陆季风性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8.9 ℃,多年平均降水量740 mm, 其中汛期(7—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5%,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属华北地区降水较丰沛的区域,项目区地表径流自县境向西仅16.73 km即可进入密云水库。治理前,项目区有农地面积366.87 hm2,林草地面积4 536.93 hm2,荒地面积5 794.28 hm2,水域、难利用地及非生产用地面积1 051.92 hm2,治理度为41.7%。

2 治理情况和治理成效

2.1 项目实施背景

清水河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是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的子项目,早在2003年6月就被河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立项,初步设计也于同期被河北省水利厅批复,因资金没有及时到位,一直未能开工建设,直至2009年才下达了清水河项目投资计划。

2.2 治理情况

清水河项目区综合治理于2009年底开工建设,截至2010年7月完成全部建设任务。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配套,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坡面治理和沟道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项目区内的梁、峁、坡、沟进行了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4.9 km2,其中:乔木林1 014.05 hm2,灌木林26.43 hm2,经济林203.46 hm2,封禁治理4 038.35 hm2,树下水保工程158.23 hm2,沟坝地改造49.48 hm2,修护村护地坝13 877 m,工程作业路13.26 km,干砌石谷坊81座。

2011年10月下旬,通过了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河北省水利厅组织的竣工验收。

2.3 治理成效

(1)通过综合治理,项目区54.90 km2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4.2%,林草植被覆盖度提高到83.6%,年减蚀量9.39万t,减沙效益达到80%,各项治理措施较好地发挥了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有效降低了洪水与水土流失危害,减少了泥沙进入下游河道及密云水库,降低了N、P、K及有机质对入库水质的污染,增加了常水流量,实现了向首都多供水、供好水的项目建设目标。 同时,兴隆县清水河项目区与首都毗邻相依,山水相连,良好生态植被的建立,使项目区成为首都的绿色生态屏障,起到了为北京防风阻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维护生态安全的作用,对首都及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项目区自然生态与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清水河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给项目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项目建设内容是项目区迫切需要的,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项目支持下,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尤其是护村护地坝工程可有效地保护村庄、房屋、公路、耕地,并亮化了村容村貌,提高了生活环境质量,使项目区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发展道路,初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互融共进。同时,项目建设为项目区联系北京,京冀区域合作搭起了纽带,对当地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3)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项目实施后,效益分析期内,粮食、果品、薪柴、木材等年增直接经济效益达115.87万元,使项目区的生产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变,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有力地支撑了兴隆“林果立县”战略的实施。

(4)项目建设开创了兴隆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在首水项目支持下,全县水土保持治理速度、治理规模、治理质量、治理效益达到了兴隆水利水保建设史上的最高水平。同时,通过项目实施,开阔了兴隆县水保工作眼界,拓展了治理思路,最重要的是历练了水保队伍,使项目规划、设计、管理能力与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为今后的现代水保建设夯实了智力基础。

3 主要经验与做法

(1)搞好工程设计是建好项目的基础。在清水河项目设计上,充分吸取了兴隆首水项目实施的经验教训,从加强前期工作入手,强化了外业调查与评价,反复进行治理措施优选,努力将项目建设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提高设计质量。实践证明,设计优化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设计的可操作性增强,有效减少了工程变更,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建设与管理费用;二是较好地提高了项目的综合效益,促进了项目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实行“三制”管理是项目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清水河项目完全按“三制”来管理,优化配置了施工资源和管理资源,打破了生态项目自建自管的管理模式;参建各方工作程序清晰、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严明,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规范了项目建设行为,提高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节约工程投资、提高工程效益,确保“三个安全”。

(3)加强主动控制是管好项目的关键。精心组织,对工程建设各方面进行主动控制是清水河项目采取的又一管理措施。项目施工伊始,建设单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业主优势,从工程计划、质量、进度、资金、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了全面策划,采用建设管理成员包村、每周例会、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等具体办法,对项目进行全面主动控制,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清水河兴隆项目区
水消失的地方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清水河边
兴隆山楂管理技术
兴隆湖初冬
特别的生日礼物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走不出清水河
黄金口岸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