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在精神科优质护理中的作用

2014-01-31 02:13洪灿芬李聪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2期
关键词:精神科出院康复

洪灿芬 李聪

健康宣教在精神科优质护理中的作用

洪灿芬 李聪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能否有效提高精神科护理的质量。方法分析2012年5月~2012年10月本院精神科患者414例临床资料, 依据健康宣教的是否实施将患者分为两个治疗组(常规护理组和健康宣教组), 每个治疗组207个患者。结果健康宣教组的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治疗依从性得分分别为(31.84±8.4)分;(9.2±2.4)分和(93.57±5.16)分, 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21.34±8.3)分、(7.1±1.4)分和(82.57±9.8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宣教应用于精神科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自知力, 提高治疗依从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健康宣教;精神科;护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面临的生存竞争压力日益严重, 这直接导致其精神上的压力逐步增大, 因此, 近年来我国精神类疾病发生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为了提高精神病患者康复的成功率, 针对精神类疾病护理方式的探讨也逐渐成为本领域研究的热点, 特别是精神科患者健康宣教工作成为近年来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点[1,2]。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2年10月精神科患者414例, 依据是否实施健康宣教分为常规护理组207例, 其中男性89例, 女性118例, 年龄39~74岁, 平均年龄(61.8±11.2)岁, 病程6个月~20年,平均病程(10.8±5.4)年, 职业类别: 无业人员68例, 工人72例, 农民30例, 公务员37例。健康宣教组207例,其中男性98例, 女性109例, 年龄41~74岁, 平均年龄(61.4±8.7)岁, 病程6个月~21年, 平均病程(10.7±6.9)年, 职业类别: 无业人员78 例, 工人42例, 农民58例,公务员29例。两组患者均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 对精神类疾病进行诊断[3],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2方法

1. 2. 1常规护理组给予精神科患者的常规护理措施。

1. 2. 2健康宣教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健康宣教措施, 主要包括五个阶段:入院宣教、住院期间康复指导、出院前角色适应宣教、出院指导和出院后随访。精神科患者的健康宣教指导主要是针对精神科患者疾病特征和心理特点以及对于治疗错误认知给予心理疏导, 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精神类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于服药治疗的认知态度。做好系统的管理和定期的健康宣教随访工作。

1. 2. 2. 1入院健康宣教 多数精神障碍患者对疾病缺乏自知力, 入院多系被哄劝、诱导而来, 责任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谈, 了解患者的情况, 并根据不同病情, 给予相应的健康宣教。对于合作的患者应向其介绍入院需知、相关人员介绍、病区环境介绍、安全防范意识和措施交代、保护性约束的目的、作息时间、吸烟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病员的组织生活等,对无自知力的患者, 要告知家属。

1. 2. 2. 2住院期间康复指导 住院期间的康复指导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饮食宣教:精神障碍患者会出现各种异常进食情况, 对能进食的患者遵医嘱告知其进食的种类;老年患者饮食注意要点;特殊饮食宣教(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对需要鼻饲流质的患者要向家属和患者介绍鼻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配合。②治疗及药物指导:告知患者静脉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向患者解释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遵医嘱服药, 告知患者服药知识, 所服药物的名称、剂量、注意事项及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药物副作用的自我观察, 以及副作用的预防, 若有不适及时向医生或护士反应, 以便及时处理。③心理指导与护理:所有住院患者都有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和住院治疗的许多顾虑, 护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密切观察和了解患者心理状况, 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帮助解决问题, 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 安心住院接受治疗及护理。④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目的宣教;告知患者料理好个人生活卫生的重要性, 并每日参加训练培养规律的生活, 减少各种躯体疾病。⑤少烟或不吸烟的目的宣教:要告知患者吸烟对身体的危害和对病友的影响。⑥相关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指导:进行各种检查及需特殊治疗及护理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 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取得患者合作。⑦精神卫生常识宣教:精神疾病的基础知识介绍, 精神疾病的特征介绍, 常见的精神疾病介绍, 各类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介绍, 明确告知患者所患疾病, 治疗, 告知恢复程度, 预防和康复指导。⑧工娱疗、康复活动的宣教:告知参加各种工娱疗、康复活动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和方法。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日常生活与活动技能训练、文体娱乐活动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学习行为的技能训练(如书法、购物等);就业行为的技能训练等。⑨预防疾病复发的相关措施:如告知患者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 树立正确的关念,不要回避社会, 但要进行系统彻底的治疗等。

1. 2. 2. 3出院前角色适应宣教 指导患者调整精神状态, 正确对待疾病, 出院后会遇到挫折、问题的应急处理, 对外来突发事件刺激的抵触能力指导。

1. 2. 2. 4出院指导宣教 告知患者坚持服药的目的意义, 药物应由家属保管, 多参加社会活动, 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定期复诊的时间意义, 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避免各种不良刺激,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告知如何办理出院手续。

1. 2. 2. 5出院后随访 出院后的随访宣教是医疗服务的延续, 是对住院患者出院后的一个服务追踪过程,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电话回访, 让患者在家中接受健康指导。

1. 2. 3健康宣教的形式 主要包括:①定期集体宣教, 以讲课的形式;②个别宣教、个别指导(不定期、因人而异);③健康教育宣传栏、黑板报(每月更换)、报纸、书刊、杂志等;④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每月2次);⑤每天组织形式各样的康复活动;⑥节假日组织大型的集体活动;⑦每月组织1次工休座谈会(征求患者的意见和建议, 为患者解决合理的各种问题, 改进病房存在的不足);⑧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心理课;⑨每月组织1次小组长会议;⑩并有详细的月计划周安排, 每月有反馈和整改。

1. 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精神科患者各项评分情况,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 分别对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治疗依从性进行评分[1]。

1. 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1.0 对精神科患者的数据资料采取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通过t检验分析, P<0.05表示研究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精神科患者各项评分情况比较。作者发现健康宣教组的BPRS、ITAQ和治疗依从性得分分别为(31.84±8.4)分, (9.2±2.4)分和(93.57±5.16)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21.34±8.3)分、(7.1±1.4)分和(82.57±9.8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和要求逐步提高, 尤其是对于心理健康程度相对较差的精神类疾病, 有效的健康宣教可以提高精神科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行为。制定有效的健康宣教措施对于改善精神科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

由于精神科患者情感、认知和意志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障碍, 因此可能对于临床症状不是十分了解和重视, 对于医护人员采用的治疗措施具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这种状况任其发展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意外和事故[4], 医院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讲解精神科疾病的发生机制, 提示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意外性和突发性事故, 尤其是对于临床治疗和护理可能出现不配合、充满敌意等引发一系列的冲突。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异常行为和规律, 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 因人而异地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法, 有计划的制定措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无论采取任何治疗和处理措施, 都要严格尊重精神科患者的人格, 加强护患沟通和交流, 避免医疗冲突发生[4]。本研究结果表明,健康宣教可以明显改善精神科患者的BPRS、ITAQ和治疗依从性, 因此可以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1] 陈志明. 浅谈健康宣教在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应用价值。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10):135.

[2] 蔡珊. 探索健康教育在精神科优质护理的重要意义.中国卫生产业(现代护理), 2012, 9(13):56.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3 版, 济南: 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1: 75-78.

[4] 江春艳.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16):157-158.

R74

A

1674-9316(2014)02-0066-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2.043

671000 云南省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精神科出院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第五回 痊愈出院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