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

2014-01-31 12:29许文爽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年5期
关键词:监测技术遥感技术环境监测

许文爽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环境保护局监测站 内蒙古赤峰 025350)

20世纪初,由马森提出污水生物系统,标志着生态监测的产生。随着人们逐渐重视环境问题,不仅包含污染物排放等问题,还包含可持续资源、生态环境与保护等问题。所以,环境监测由污染隐私监测,逐渐拓宽至生态环境监测,人们逐渐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必须清楚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

1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

针对我国环境监测,生态和环境破坏、污染等监测,处于一种落后状况。现阶段,国内生态监测非常重视生态过程研究,由于监测覆盖范围、监测范畴较小,属于微观监测,而随着我国不断发展空间技术,尤其是3S技术的应用,作为生态监测的重要研究内容、手段,具有准确、迅速的优点,是宏观监测的主要发展趋势。在六五规划期间,利用遥感技术调查内蒙古的草场资源,在七五规划期间,利用遥感技术,调查黄土高原与三北防护林。构建新疆环境监测中心,通过气象卫星技术,摄影影像数据,评价土地的荒漠现状。通过GIS系统,预报、预测三峡库区与黄土高原的生态与土地退化情况,预测土壤的侵蚀情况。近些年来,通过遥感技术,对农作物、水土、资源、牧场等产量监测。现阶段,尤其需通过一套操作指标方法、指标,统一规划生态监测的技术要求、技术路线,以便于推广生态监测。

2 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的有效对策

2.1 生态环境监测的困难

由于我国生态环境监测落后其他国家,相对起步较晚,未形成统一标准与技术规范,在农业与海洋监测领域,制定具体技术规范外,还重视工业污染源与城市环境监测,却不注重生态环境监测,主要局限在污染监测领域。然而现有的监测设备、监测技术与监测能力等方面,缺乏评价经验,未形成规律性认识。所以,需从实际出发,建立优先监测指标,建立污染生态指标。另外,因经济发展过快,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监测。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压力:其一,入世后,我国环境监测受到国外监测机构的开放压力。其二,由于我国某些科研院、监测站等规范不一,造成环境监测压力。由目前而言,外部冲击、压力是次要矛盾,对国内环境监测尚未构成巨大障碍、威胁。最主要是威胁在于内部压力。由于我国监测形式与地位为法定化,环境监测站未标准化,环境监测的法规、法律缺乏统一规范。同时,环境监测、运行机制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环境监测缺乏财政保障,缺少长效机制,监测队伍较为混乱,未构建质量监督机制,缺乏监测资质。另外,由于监测基础较为薄弱,缺乏技术体系,监测人员素质、能力较低,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处于一种落后状态。针对这些问题,可由如下方面入手:制定、实施规范性、统一性的环境监测标准,构建执业资格认证、机构认证的监测机制,完善监测运行、监测管理机制,构建环境监测网络平台。

2.2 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动向

对于生态环境监测,其总体发展趋势在于,地面监测结合3S技术。立足宏观角度,对生态质量进行全面审视,实现网络一体化设计,完善生态质量评价标准,转变现行生态质量评价机制,转向至生态风险评价机制与早期预警机制。对于信息管理,重视规范化与标准化,建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重视数字化技术应用,推广使用GPS监测技术。传统监测技术仅能解决部分监测问题,全面准确、整体综合的监测结果,需凭借3S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卫星监测技术与遥感技术,采用专业化硬软件,使生态环境监测趋向智能化,上网传输生态资料数据,促进生态环境监测的网络化发展,作为目前、今后的监测核心内容,必须提倡生态环境监测。目前,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如下:其一,现阶段,生态环境监测方式为实验室分析、人工采样分析,必须趋向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其二,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至技术密集型;其三,从较窄领域监测转向至全方位监测;其四,从单一化地面监测,转向至同遥感环境监测的有机结合;其五,使用集成化、高质量与多功能的生态环境监测仪器,实现智能化、系统化与自动化发展;其六,有机结合光学电子与化学物理技术领域,提倡环境监测仪器的高技术发展。总之,在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必须监测环境监测体系,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全面优点、整体优势,使其作为环境保护、生态监测的重要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口资源日益增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生物与理化指标,已无法满足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需求,对环境监测而言,生态监测是其必然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环境监测,生态和环境破坏、污染等检测,处于一种落后现状,我们必须立足宏观角度,对生态质量进行全面审视,实现网络一体化设计,完善生态质量评价标准,转变现行生态质量评价机制,有机结合卫星监测技术与遥感技术,使生态环境监测趋向智能化,促进生态环境监测的网络化发展。

[1]丁海涛,印军荣.探讨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与解决方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

[2]彭筱峻,袁文芳,朱艳芳,等.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江西化工,2009,(2):25-29.

[3]邓力,余轶松,唐华,等.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15):194-194.

[4]杨晓荣.国内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与发展[J].北方环境,2012,28(6):23-24.

猜你喜欢
监测技术遥感技术环境监测
山西大同大学“无人机遥感技术及应用”大同市重点实验室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遥感技术在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调查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UPS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及应用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水资源监测技术的要点
中国环境监测第33卷(2017)总目次
磨削加工监测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