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后,价值观在变

2014-01-31 21:50
中华环境 2014年10期
关键词:政绩危机官员

危机后,价值观在变

计划经济时期,中央政府统筹所有的重要资源,地方政府缺乏自己的独立利益。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调整、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的权力空间扩大,主体意识开始觉醒。于是,以行政区划为边界,独立利益开始强化。尤其在GDP标准鼓励下,一些人误将GDP增长等同于“发展是硬道理”。

发展同样是西方的追求,但有各利益方的参与和博弈,使得地方政府在施政方针上只有有限的权力。而我国一方面环境保护工作中公众参与很有限,一方面地方官员们按既定方针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在规划管理中手握极大的自由裁定权力。在GDP政绩评价下, 地方政府官员在平衡发展和保护中常常忽略了寻找平衡点,致使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在项目决策中任意降低环境门槛,引入大量高污染、高风险的企业;在环境管理中为污染大户撑起保护伞,干扰当地环保部门的环境执法;环境污染了,而当地官员却因GDP发展数字而纷纷升迁,盲目追求GDP增长的政绩观得到强化。因此我国环保危机见证的不单是市场经济逐利特性对环保的破坏,也是政府权力的扭曲和失灵,甚至在权力寻租或者追求GDP政绩的情况下,有意无意地走向合流,形成了巨大的反环保力量。

目前中央政府提出“新常态”最主要特征是经济保持中低速发展,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调整结构、升级换代,以减轻经济快速增长给环境和资源带来的严重损耗,并因此逐步引导地方官员发展价值观的升级,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利用科学发展观,实现实实在在的优良制度建设,构建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策划:《中华环境》编辑部

邮箱:cn101197@163.com

猜你喜欢
政绩危机官员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森林城市不能沦为“政绩工程”
丘琼山巧对官员
“危机”中的自信
“搞”艺术的官员们
官员晒书榜
正确对待政绩
官员在读什么书?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