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境文艺座谈会上”的对话

2014-01-31 21:50费米
中华环境 2014年10期
关键词:瓦尔登湖梭罗段子

费米

“在环境文艺座谈会上”的对话

费米

乘中央文艺座谈会的东风,某地欲使环境文艺上一个台阶,于是邀请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来讲讲环境文艺,下面即为作家讲话的片段。

在开讲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个网上流传的段子。

北京一男子到内蒙大草原旅游,一下车来了个深呼吸:我的妈呀,空气太新鲜了!不料,身体一下承受不了如此干净的环境,醉氧!当场晕了过去。120急救车及时赶到,问:病人从哪来的?答:北京。急救员嗯了一声,将氧气筒的软管拔下,接到汽车排气管上,让他吸几口。他醒来道:妈呀,这才是家的味道!

大伙儿笑够了吗?好。那么我想问在座的各位:这样的东西算不算是环境文艺呢?不算?嗯,我能料到你们的答案,不算。那么,什么样的才算呢?

一个人去旅游,那地方山青水秀,于是赞叹一番,见游客如云,不少人还有不文明举动,不禁担忧,最后不忘提一句环境保护。这样的东西算吗?唔,看各位都点头,估摸大家都赞成。这样的东西很多,一般在报屁股上登登,补个白而已,很少有人看,看了也记不住。

一个人在湖边一待就是几年,把他每天的生活开支记流水账那样记了下来。能见到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事无巨细都录了下来。后来他把这些都写在他的书里。这样的东西,算吗?嗬,都摇头!就没有一个点头的吗?我提醒各位,这个人是梭罗,这本书是《瓦尔登湖》,环境文学中的经典!大家都记得这本书吧?点头。为什么刚才都摇头呢?

某地一个企业往河道里排污,当地环保局长是这个企业老板的亲戚,局长大义灭亲,带领监测人员上门行使职责,双方起冲突,局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问题最后得以解决。大家看过这部片子吗?摇头。这是国内某制片厂拍的一部环保题材的电影,根本就没进各地的院线,所以除了编剧、导演和演员,谁都不知道有这样一部环保片。

某地气象情况出现异常,后来出现海啸,海水倒灌进城市,气温骤然下降,所有东西都被冻住了,后来——哦,大家都知道是《后天》。算不算环保片呢?当然算。为什么大家都记的这个片子呢?画面好,当然;还有呢?温室效应?对,有;还有呢?人性化,嗯,对。总之可以举出一大堆优点,好像得了个什么奖,还获得不菲的全球票房。

同样是说环保讲生态的电影,为什么市场拒绝前者而接纳后者呢?因为我们的片子是要给大家讲道理,而人家的《后天》在那里给大家讲人性。有多少观众不喜欢人性的东西,却愿意花上一个半小时坐在电影院里,听银幕上慷慨陈词讲大道理呢?大概没有。电影是文艺的一种,就得尊重文艺创作的规律:人是一切创作的中心。环保呢?环保也是以人为核心。这两者高度重合。为什么我们的环境文艺见事不见人呢?归根结底是心中没有人。没有观众,没有读者,只有一堆说教;既有悖环保宗旨,也不合文艺创作规律。比如开头提到的那种散文,有风花雪月,有小桥流水,就是不见人,所以读者也不待见它。梭罗的书里讲湖边的生活,看似琐碎,却满目都是人与自然,读来亲切,给人启发,最终成了经典。《瓦尔登湖》这样的作品我们为什么就写不出来呢?还是领导同志说的,没有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没有读者,没有观众,还提什么为大多数人服务呢?

最后回到开头说的那个段子。不要以为它篇幅短就不是文艺,《聊斋志异》里很多篇幅都很短小,你不能说它就不是小说吧。这个段子非常幽默,但刻画了北京人生存环境的严峻和酸楚,一笑过后,带给人更多的是思考。这样的段子正经算起来应该属于笑话,笑话也是文艺的一种。早先有张报纸叫《讽刺与幽默》,上面经常刊登华君武的漫画,虽然短小,但能刺入人的心灵,比那些长篇大论不知所云的东西强太多了。还有一幅漫画,画一个人在河边钓鱼,钓起来的是鱼骨头,垂钓者指着旁边的排水管说:自从工厂往河里排废水后,河里只能钓到这样的鱼了。这算不算是环境文艺呢?当然算!

以上环境文艺座谈会以及讲话纯属虚构,欢迎环境文艺工作者们对号入座。

猜你喜欢
瓦尔登湖梭罗段子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师生共读《瓦尔登湖》
师生共读《瓦尔登湖》
卷土重来
嘻哈段子铺
梭罗的账单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