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反思和改进

2014-02-01 06:29江苏省淮阴中学周晓丽吴从洋
中学数学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经纬度教学模式评价

☉江苏省淮阴中学 周晓丽 吴从洋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反思和改进

☉江苏省淮阴中学 周晓丽 吴从洋

无论教学理念如何更新,教学模式如何变化,有效教学都是永远的追求.从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反思,到改进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笔者尝试从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体系的角度,理顺教与学的节点,激发一个师者的自我觉醒,从理念认同到外在的行为,逐步走近有效、高效的教学模式,走进学生内心,和学生一起完善、改进我们的教学.

一、反思: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1.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

有效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但理念和行为之间,或者说,真正地让教学有效起来,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理念影响着行为,决定着行为,所以,从理念上接受和理解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很难给出有效教学准确的定义,但我们可以给出对有效教学的理解:有效教学应该是全人视野下的教学,这种教学不仅追求学科教学的有效,还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应该体现教学与教育的完美结合,这个“有效”应该对应学生的终身发展.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有效教学对一部分老师来说,仅仅是一个词汇,更多的老师接受并进行了尝试,但体现在教学行为上,内化为理念层面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更多的坚持.

2.教学模式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并很快占领重要位置.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新技术能够呈现多种效果,实现人机对话,体现时代的特点.现在课堂教学主要使用课件,有些问题值得思考:是不是每节课都需要使用课件?课件是不是能体现最佳的效果?课件部分代替了老师讲解,如何保证这种代替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正相关?现实的情况有可能是因为新技术的可复制性,反而使部分老师丢失了对教学研究的原动力.传统的一个人、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的确存在缺点,比如缺少必要的刺激,学生很难保证长时间的注意等.但我们同时应看到,课件的泛滥,导致有些老师的板书字迹潦草,估计自己看了也不满意,有的甚至一节课连基本的板书都没有.无论哪个学科,都应承担起母语传承的使命.真担心有一天我们的学生只知道电脑输入,不知道如何动笔书写汉字.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有很多的老师对新技术过分的依赖,却很少动脑筋去整合新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因为这种依赖,导致教师的基本素养在退化.

3.教学评价体系

学生作为教学体系的终端,现行的评价基本上都是评价学生,最终实现对教师的评价.人的最高需要是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虽然很多的管理系统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改进,但是对教学的评价仍然趋于评价手段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学生成绩这一点.

我们的担心是:评价体系过多地指向成绩,一方面会打击一部分正在进步或需要得到支持的老师的职业信心,更多的是让老师对有效教学有了误读,将有效教学中的“有效”狭隘化,单一化,这无疑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最大障碍.我们需要能对有效教学实现全面科学评价的体系.

二、改进与重构:全人教育视野下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1.做一个有教育理想的老师

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理想的教育.

没有人会在原地等待,努力向前,坚持到底,或许就是实现理想的基本前提.但是是什么支撑着我们固守本分,执着追求呢?

吴非老师认为,如果没有理想,不只是教育,任何一种职业也会是无趣的.教育是为明天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所以教师必须要有理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这就是理想.教育本身就是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想追求,她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她当然需要理想.

回望笔者的从师经历,可能没有一种职业让笔者如此的投入,如此的幸福.因为我们的职业有更多的憧憬,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

有效教学同样是一个值得执着追求的教育理想,这样的追求将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有理想的教师,才能享受到为师的幸福,才能拥有追逐梦想必备的力量和坚持.

2.重构有效教学

(1)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协调发展.

有效教学最大的误区是将“有效”狭隘化、单一化成对成绩的单向度的追求,这样将导致为了追求有效而进行低效甚至无效的重复,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协调发展,有效教学才具备可能.笔者在执教《丰富的图形世界》一课时,研读有效教学的相关文章,认真备课,着力挖掘教材蕴含的丰富信息,为学生架构思维发展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有效教学进行课堂尝试.

案例1:§5.1丰富的图形世界(1)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一段音乐,享受了音乐的美妙.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富的图形世界》,感受数学的美妙,首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背景音乐《秋日私语》).教师板书.

东方明珠

北京天坛

蜡烛

欣赏图片,设计目的: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创设情境,给学生创设一个想象的空间和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引导学生感受图形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体会“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可以由一些常见的图形组成的.”

师:在音乐声中,我们欣赏完了上面的图片,大家觉得这些图片漂亮吗?

生:漂亮.

师:那么从这些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很多的几何体.

……

生:我觉得,这些图片之所以那么漂亮,就是因为有那么多几何体在里面,经过一些组合它们才那么漂亮的.(学生掌声)

师:说得非常好,通过我们的观察,原来在这些美丽的图片之后还藏着这么多的数学知识,同学们能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非常的了不起.

本节课选自苏科版七上教材,是章节的起始课,教材直接体现的知识点就是介绍一些几何图形的名称.初一的孩子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几何体系,所以从观察生活中一些熟悉的图片开始,而不是从严谨的学科体系开始,反而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师:好,小时候大家都玩过积木吧,其实,积木就是一些几何体,今天我们对几何体有了这么多的认识,看了那么多的图片,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利用简单的几何体,设计一个漂亮的模型呢?

生:想.

师:我也想,而且老师还作了一些尝试,大家看(放幻灯片).好,下面,我们就来进行我们的创作.在开始之前,先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①前后两排为一个小组,小组内先讨论,确定一个主题和作品名称,并确定一个小组发言人.②材料包括大家常见的几何体,备用卡纸、凳子.将凳子架在课桌上,铺上卡纸,创作的模型放在卡纸上,作品做好后,安静的坐下,保证作品不晃动.③每个小组的发言人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

(学生创作自己小组的作品).

小组1:我们小组创作的作品叫“法老的宝座”,我们用了4个圆柱,10个棱柱,2个圆锥,2个棱锥,座位四周的四根圆柱形的柱子,顶上放着圆柱和棱柱,象征着法老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师:好,联想丰富,很有创意.

小组2:我们小组创作的作品叫“双子星座”,我们的作品借鉴了吉隆坡的“双子星座”的一些想法,我们用了11个棱柱,2个棱锥,4个圆柱.整个大楼,白天在地上,晚上就降到地下,主要考虑减少城市用地和污染.

师:好,小组2的智慧,很棒,特别是你们能联系到现在的一些社会问题,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很好.那么,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我们每个组都创作了非常好的作品,作为本节课的结尾,刚才的活动,对你有什么样的启发,有什么体会和感受吗?

生:我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是由一些常见的图形构成的.而且我还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小组六位同学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创作了“双子星座”,我觉得,我们的作品是最棒的.

作为一章的起始课,知识点零碎,没有明显的前后逻辑关系,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教材挖掘其中内在的联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调动学生的上课情绪,让学生始终处在发现当中,体会发现的乐趣,感受数学的美妙.

(2)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

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方式,但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如何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有效甚至高效呢?笔者在执教《位置的变化》一课时将备课重点放在如何通过多媒体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整合,创造最大的教学合力.

案例2:播放“嫦娥一号”火箭升空模拟动画

问题:如果你是这次发射的总设计师,卫星上天后,你最关注什么?

引入课题:位置的变化.

问题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而且非常贴合本课主题.当时正值中国“嫦娥一号”火箭成功发射,所以,播放火箭升空模拟动画,满足了所有同学对于“嫦娥一号”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感受到卫星位置的时刻变化,于是自然而巧妙地引出了课题,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案例3:关于我国海军舰艇编队环球航行

2002年5月15日,我国海军舰艇编队自青岛基地起锚首航全球,历时132天、航程33000多海里,沿途经过新加坡、埃及、土耳其、乌克兰、希腊、葡萄牙、巴西、厄瓜多尔、秘鲁、波利尼西亚等10个国家的10个港口.

问题1: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名船员,舰队到达这儿,(手指图上土耳其处),你怎样向基地报告舰艇的位置?

问题2:如果航行在茫茫大海上,又该怎样随时报告舰队的位置?

通过情境模拟,引导学生从船员的角色思考,“如果你是船员,你怎样向基地报告舰艇的位置?”当学生总结出描述位置的常用的方法,即用具体的标志性的物体(港口)来描述时,又抛出一问:“当舰队航行在茫茫大海上,怎么汇报”,当没有标志物时怎么办?于是,学生的思维被引向更深处,想到地理课上学过的经纬度.

案例4:台风“艾利”中心位置的移动路径

2004年18号台风“艾利”正面袭击福建,并先后四次登陆福建省沿海,气象部门的准确预报,为抗风减灾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问题1:你知道气象部门是如何准确预报台风的吗?请结合你们查阅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

问题2:台风中心的位置变化是通过它的经纬度变化来体现的.请大家根据经纬度,在地图上描出台风中心的位置.

时间 经度 纬度7月2日 2:00 152 23 14:00 — —7月3日 2:00 142 20 14:00 — —7月4日 2:00 135 19 14:00 — —7月5日 2:00 127 20.5 14:00 — —7月6日 2:00 122.5 24 14:00 — —7月7日 2:00 121.5 23.5 14:00 — —7月8日 2:00 121.5 24.5 14:00 — —

问题3:观察描述台风位置的数据和台风移动的路径图.

①表内描述台风位置的每对数据都相同吗?

②每对数据所描出的点的位置相同吗?

③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4:如果在报告时,只知道台风中心在东经120度,能确定它的位置吗?如果只知道它在北纬19.6度,能确定它的位置吗?

台风问题设计的用意:①让学生能根据经纬度找到点的位置;②改变经纬度的数值,点的位置也就随之改变,从而体会到数量变化与位置变化之间的联系;③明白经纬度中只知道一个数据是无法确定点的位置的.其实,经纬度在数学上就是两个数据,学生初步感受到是在用两个数据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接下来继续设置情境引发思考.

案例5:我在哪里

师:期中考试后,班级要开家长会,爸爸妈妈要来开家长会了,你怎样向他们说明你的位置呢?

(学生畅所欲言)

生1:我会告诉妈妈我坐在门口第1张桌子的位置上.

生2:我坐在最靠近电视机的那张桌子上.

师:生1和生2其实就是用什么方法来描述自己位置的?

生3:标志物.

师:你坐在哪儿?

生4:我坐在第3排中间.

生4的回答引起了争议.

生5:他的表达不清楚,光知道第三排,不知道具体在哪儿,“中间”指代不清.

师:那怎么描述他的位置呢?

生5:可以说我坐在第三排第4列的位置上.

大家先点头称是,继而又有人质疑.

生6:这样说也不清楚,不知道第一排,第一列是从哪里开始数的.应该规定比如从靠近讲台数是第一排,从南边数是第一列,这样就能准确描述位置了.

经过大家的争论,最终找到用规定意义的(排)行和列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师:某点的位置是东经129.1°,北纬19.2°,地理上是否有一种简洁的记法来表示呢?

生:(东经129.1°,北纬19.2°).

师:仿照这种记法,你能用一个记号来表示第4行第2列吗?

生:(4行,2列).

师:若第4行第2列表示为(4,2),那么(4,5)表示什么位置?

生:第4行第5列.

师:仿照这种记法,王驰与吴凡的位置怎么表示?

生:王驰(5,6),吴凡(2,3)

师:(3,4)与(4,3)表示的位置相同吗?

生:不同,是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是赵臻和张静.

这个环节的设置,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情境紧贴学生实际,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教学目标是在学生的热烈讨论甚至是争论中顺利完成的.在讨论中,学生知道用某些生活语言描述问题是不准确的,要注意语言的严密性.为了简便表达,类比地理上的经纬度表示,引进( ,)的记法,学生容易接受,并在“说座位”中加以应用,对数学语言的简洁准确有了一定的体会.为了让学生理解用两个量来描述点的位置时,这两个量是有序的,笔者设置了问题:(3,4)与(4,3)表示的位置相同吗?全身心融入在情境中的学生,很自然得出了结论,因为这很明显代表两个不同的学生,体会到虽然数据相同,但代表的意义不同,所以是不一样的位置.

通过以上各问题的研究,学生已经意识到,无论是经纬度,还是行列,其实都是两个量,在数学上其实就是一对数,我们就是用这样的一组有序数对来描述点的位置的.这些都是利用恰当的情境,学生自己体会到的.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接下来,再回归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举一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学会提炼.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收集足够的材料,并且通过视频等直观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我们所研究的材料,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重视学生的空间想象,漂亮的板书则为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提供保证.研究如何整合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新技术,是实现有效教学向高效教学推进的最佳突破口.

(3)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有效教学的推进,除了需要研究理念和实施之外,应该有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来及时对我们的研究进行评价和指导.现在评价体系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评价的权利基本上掌握在老师手中,我们的研究是单向的,评价的手段还停留在通过考试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我们的着眼点应是课堂,因为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需要一个过程,就目前来说,最关键的是:意识和理念.是的,我们知道评价体系不完善,但我们是否有强烈的意识去改进呢?我们是否坚定这个理念呢?至少,在目前,我们的评价体系,尤其是对老师的评价,能否多元化,能否有比较科学的评价体系呢?既能科学评价,又能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有效甚至高效教学发展的推动力,也是保证.

所以,只有教师在反思中完成教学,用研究的态度来完成教学,那么有效教学一定会得以推进,并真正实现有效向高效的过渡.FH

·江苏省盐城市邹施凯名师工作室·

猜你喜欢
经纬度教学模式评价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经纬度范围的多点任务打包算法
自制中学实验操作型经纬测量仪
澳洲位移大,需调经纬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