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的一国之失他国之得

2014-02-02 18:31本刊编辑部
中国科技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移民法博士学位获得者

本刊编辑部

一国的优秀人才流入或者滞留他国,是一国之失、他国之得。因此,各国对优秀留学人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美国是20 世纪以来人才竞争中的最大赢家。在最近100年里,美国确定了自己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既得益于本国人才的成长,更得益于他国人才的大量进入。20 世纪初期,美国受益于留学欧洲特别是留学德国、英国的归国人员;德国纳粹时期,大量受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进入美国,为美国带来了大量的科研和教育导师人才;二战结束后,美国政府通过修改移民法来有意识地引进受过高等教育的外国人才,特别是1952年、1965年、1990年的移民法,确定了美国以技术移民为主的移民政策。在教育方面,美国设立多种资助外国留学生的基金和奖学金,来吸引大批来自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体的优秀学生,20 世纪50年代后硅谷等科学园区的崛起,又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这些人才滞留美国提供了工作岗位;美国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又使得美国通过在海外建立分公司、研发机构等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来吸引和使用别国的优秀人才。

近几十年来,中国为美国贡献了科学与工程领域里最好的外来劳动力。2014年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显示,美国接受的留学生居世界第一,1991—2011年获得美国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中,排名前10 位的国家和经济体所获数量的比例占了68%,其中中国大陆为26.9%,中国台湾为7.2%,两者相加中国人超过了1/3。

这些博士学位获得者很多留在了美国,这种状况可以用在美获得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的外来人员的短期滞留率和长期滞留率指标来说明。短期滞留意味着博士学位获得者愿意在职业选择的最关键时期留下来为美国服务,长期滞留意味着博士学位获得者为了追求个人事业事实上已经成为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劳动力。

在2008—2011年取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大陆学生毕业之时有意愿留在美国的人数超过一半,而毕业时持临时签证或永久签证后5年内滞留在美国的比例则一直居高不下,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的比例分别为98%、93%、95%、94%、89%、85%。从2005年后,这个比例一直在下降。《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没有说明具体的原因,我推测,这可能与这些年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美国经济衰退、到欧洲和澳洲等地工作的人数增加密切有关。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和中国引进人才的力度继续加大,该比例将如何变化,尚不得而知。

与之相对应的是,无论是中国台湾人,还是我们邻国的日本人、韩国人,他们的5年滞留率都远远低于中国大陆人,近几年中国台湾人、日本人、韩国人的滞留比例在40%左右。来自亚洲另一个大国印度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5年滞留率也低于中国大陆。科技史上的案例和数据表明,科学上的发现大多是科学家在博士研究生期间及其后5~10年的一段时间里做出的,滞留在美国的中国博士无疑是美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劳动力。

从以上这些数据来看,在全球流动人才的竞争中我国的所失大于所得,净收益为负。众多因素影响着留学人员的选择,这些因素既包括宏观方面,如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状况、就业机会、教育水平、科研实力、留学政策等,也包括微观方面,如子女的教育、单位的科研文化、科技资助项目的管理制度等。中国要想成为留学人才的所得之国而不是所失之国,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猜你喜欢
移民法博士学位获得者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中国出台移民法的紧迫性之我见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博士学位论文目录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论中国国籍法的完善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俄罗斯企业非法雇佣外国劳工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