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的“有形之手”助推市场的“无形之手”

2014-02-02 22:05黄卫东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公共资源合肥交易

黄卫东

(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政府,安徽合肥230041)

以改革的“有形之手”助推市场的“无形之手”

黄卫东

(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政府,安徽合肥230041)

合肥公共资源交易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之路:利用“体制+流程”的资源集聚之手,实现“资源分散性向集聚型”转变;利用“制度+科技”的管理服务之手,实现“管理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利用“规范+创新”的调节优化之手,实现“工作推动型向市场调节型”转变;利用“监管+培育”的规范引导之手,实现“监管维护型向引导型”转变;利用“标准+人才”的巩固提升之手,实现“流程复合型向标准型”转变。

合肥 公共资源交易 改革 市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一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如何把握和处理“政府主导调控”(有形之手)和“市场自发调节”(无形之手)的关系。而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和发展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公共资源交易一头连着政府,一头牵着市场,必然涉及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定位和职能如何发挥问题。当前,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政府和市场职能不清、运行制度规则不统一、信息化建设推进缓慢、市场运行和诚信机制不健全等,都制约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服务上的新突破,更好发挥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功效,是值得思考的。

多年来,合肥公共资源交易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披荆斩棘”的发展,在积极减少“有形之手”干预主导影响的基础上,创新和改革了“有形之手”应用的方式,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资源分散型向集聚型”、“管理审批型向服务型”、“工作推动型向市场调节型”、“监管维护型向引导型”、“流程复合型向标准型”的“五大转变”,促进了市场主导“无形之手”的功效发挥,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可以说,合肥公共资源交易用7年多时间的改革实践印证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体制+流程”的资源集聚之手

公共资源交易行政监管部门和所属行业市场管办不分、同体监督,必然引发政府职能越位、服务错位、监管失位。因此要遵循政府和市场“职能分离、职责分明”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管办分离、集中交易、规范运行、部门监管、行政监察的运作模式。

合肥公共资源交易撤销建设、财政、国土等部门招投标监管和操作职能,统一整合到合肥市公管局和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隶属建设、财政等7个部门涉及公共资源交易的114项执法权,集中委托市公管局统一实施。形成了公共资源交易“职能+执法”集中管理格局。取消各城区、开发区和政府部门交易机构,将所有依法必须公开招标的公共资源项目统一纳入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交易。采取“业务统一受理、项目分段操作、保障及时跟进、监管全程把控”的流水式作业,形成了公共资源交易“业务+流程”的规范服务格局。

“体制+流程”的资源集聚之手,打破了体制障碍和观念束缚,进一步使市场的隐形资源在整合的基础上成为显性资源,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资源分散性向集聚型”转变。

“制度+科技”的管理服务之手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因此要坚持依法行政,在法治框架下整体推进,健全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准入与监管法律法规。同时,要顺应电子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以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的科学、快速、系统建设实施助推支撑市场发展。

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以“全国首部地方性立法——《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为核心,以“市级政策+部门文件+内部规章”为配套,以各类面向大众的“知识问答+手册读本”为载体,构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规范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较为完备的公共资源交易的制度体系。实现了全流程刚性管理。同时,构建起了以“三库”(企业会员库,评审专家库、项目管理库)、“三网”(业务管理网、公共服务网、监察监管网)、“九系统”(网上招投标系统、异地远程评标系统、保证金管理系统、全方位监控系统等)为核心的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业务办理由过去的“面对面”发展到“键对键”,实现了全过程的智能型服务。

“制度+科技”的管理服务之手,突破了制度瓶颈和传统思维,进一步规范了市场运作秩序,防范了权力干预交易活动的风险,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

“规范+创新”的调节优化之手

市场不规范、透明度不够、公信力不足,必然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市场活力不强劲。因此要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在信息发布、业务发展、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公开、透明、规范体系。同时,深刻认识公共资源交易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紧跟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事业发展趋势,深入持久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创新,持续释放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动力。

合肥公共资源交易积极推进在信息发布、工作流程、专家管理方面的规范化建设。通过网站、报纸媒体发布交易信息,对会员库企业进行针对性短信发送,扩大交易信息的知晓面和透明度。在工作流程上实施岗位职责网格化、工作环节衔接化、时间要求节点化、任务落实责任化。针对性遴选专家,强化对专家的综合评价,研发了专家日常行为考核评价系统,实现在库专家的“有进有出,有奖有罚”。实现了管理服务的规范化。同时,积极与高校开展政院合作,创新开展有效最低(高)价评标方法、管理诊断等方面的专项课题研究。制订“有效最低价”分级分类评标办法,引入“中位值”评审法,实现“强中选优、质优价适”。探索建立信息发布、咨询服务、评标专家库、信用评价、投诉受理、监督管理“六统一”的市县(市)乡三级平台运行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层次清晰、覆盖城乡的公共资源交易系统集成。实现了管理服务的提升化。

“规范+创新”的调节优化之手,实现了市场制度规则和运行机制的真正统一,进一步提升了市场自发调节功效,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推动型向市场调节型”转变。

“监管+培育”的规范引导之手

市场监管是政府主要职能之一,目的就是为了规范市场、培育市场。因此要切实转变市场监管理念,既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积极服务市场主体发展;又要加强对市场主体、市场活动的监督管理,落实监管责任,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将“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宽准入严监管”。

合肥公共资源交易构建了“标前+标中+标后”全程化和“体内+体外+社会”立体式的监管体系。在体内实行业务分段操作和工作流程防控,强化全流程规范化管理;在体外与纪检、审计等监督部门,与建设、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联动,实施标后履约反馈回访检查机制。设立市纪委、市检察院派驻监察室,面向社会公开遴选招投标现场监督员,开展“市民走进招投标”活动,联建区域公共资源交易机构间的诚信体系,从而实现了管理服务立体化。在规范市场的基础上,合肥公共资源交易遵循“应进必进、能进尽进、引进广进”的发展思路,实施“业务保障+市场拓展+企业引进”的市场发展战略。服务轨道交通、机场、保障房等重点、民生项目实施,拓展文化版权、环境能源、农村产权等新兴市场,引入铁路系统、法院涉诉资产等行业项目进场交易。吸引了中建、中铁等央企,台湾阜利、深圳华为等知名企业参与合肥建设发展,营造了良性竞争态势。

“监管+培育”的规范引导之手,丰富了监管内涵和实际功效,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竞争秩序,释放了市场主体自发配置资源的活力,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维护型向引导型”转变。

“标准+人才”的巩固提升之手

搭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目标和落脚点在于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效能。因此要以提高工作服务效率为核心目标,把不同交易事项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操作流程抽象画、程序化、标准化,以发挥其规模化、专业化的优势,达到各方效益的显著增加。

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以《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出台为契机,推进配套制度建设,建立适合公平交易的市场规则。编制政府类项目自行代理、社会中介机构代理项目进场交易、中直和省直及市外项目进场交易等整套业务流程,编制完善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拍卖等不同类别招标文件范本和作业指导书,提升了项目操作的标准化。搭建“管理、操作、服务”三大功能的信息化体系,进一步规范完善“检查、回访、受理、处理、曝光、宣传、教育”的监管工作流程。实现了管理服务的标准化。同时,组织实施招投标案例教学、课题研讨,推动干部竞争上岗、交流轮岗,形成“一岗精、二岗通、三岗懂”的人员培养格局。狠抓重点环节、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惩防体系,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局面。

“标准+人才”的巩固提升之手,降低了复合型流程带来的行政成本和市场主体参与活动成本,进一步提升了管理服务市场的功效,强化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流程复合型向标准型”转变。

助推市场“无形之手”的功效发挥

改革创新的五大“有形之手”,使得合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运作机制进一步规范、运行秩序进一步稳定、发展体系进一步健全,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配置资源功效进一步增强,真正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不找市长找市场、不找关系找平台、不找人员找网络”新模式,有力地助推了市场“无形之手”的功效发挥。

7年多来,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业务指标连续攀升,由2007年的282.82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1432.99亿元,年均增长32%。节约和增值资金由2007年的47.3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483.99亿元,节约和增值年均增长50%。截至2014年6月底,合肥公共资源交易7年多来累计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26641个,总交易金额达到5345亿元,节约和增值资金累计达到1598.57亿元。

健全的制度,刚性的执行,规范的市场,吸引了如河南平顶山、湖北黄梅、安徽六安、蚌埠、宿州、马鞍山等一大批外地市的重点项目,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发行库营业办公用房和钞票处理中心、合福铁路物资采购等一批国家、省部重点建设项目,格力电器工业园、长安汽车合肥基地、京东方、鑫昊等离子、赛维LDK等一批投资超百亿的招商引资项目,以及一批非市属投资、非政府投资的项目的进场交易。2010年以来,外来进场交易项目823个,交易额363.19亿元,形成了具有合肥特色的公共资源交易事业多元型发展格局,使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事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可以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论断,坚定了合肥公共资源交易在过去7年多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勇气。下一步,合肥公共资源交易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发展定位和“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健全市场监管体制、法规制度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公共资源交易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进一步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高效运行的现代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和协调顺畅的市场关系,构建“体制更新、效益更高、环境更优、制度更完善、交易更公平”的区域性公共资源交易综合大市场。

责任编辑:江浩

2014—10—29

黄卫东,合肥市庐阳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原合肥市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局局长)。

猜你喜欢
公共资源合肥交易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构建及体制机制创新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云南省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工作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
惊人的交易
生态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