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浅说

2014-02-02 20:58钟永圣
中国共青团 2014年9期
关键词:观念中华价值观

文 / 钟永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浅说

文 / 钟永圣

你真的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吗?

在一个既定的文化传统中,观念由文化塑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来就能够给我们真切的见地、极致的品位和无限的眼界,如王安石所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说核心价值观的表达借鉴了其他文明惯用的词汇,现代人大都可以接受,因为大家几乎都以为自由、平等、法治、民主等词汇来自西方;可是要说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理一分殊”的关系恐怕就有人要提出异议了。这需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做一个简单的梳理,看看那些似乎来自西方的理念在实质上是不是传统文化的本土产品。

对中华文化而言,所谓传统,要传的那个“统”,是“道”,其实就是天地宇宙人生的本质实相和变化规律,所以叫“道统”。由于“道生一”,即生成一个可见的世界,所以又叫“一统”。明道而悟,依道而行,谓之“得道”,得道即是有德。尊道贵德,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一切学说、见解、伦理和观念皆从此出发,议论而得之。如《素书》开篇就说“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而“礼”的精神实质上是“法治”的精神,这就说明无论“德治”还是“法治”,都离不开道德,离不开人民的“仁义”,从而一个人要“公正”、“文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是传统文化题中应有之本义。

“自由”,很多人以为来自西方,可是难道就没有听说过“从心所欲不逾矩”?没有听说过“得大自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这些表述都是对自由的追求,都是人生自由范围内的“学术探讨”。甚至“治道之要,贵在不扰”的治国理念,都是对自由经济的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由,和哈耶克表达的“通过自律达到自由”,本质上没有不同。

“平等”,很多人以为来自西方,可是难道就没有听说中国古代一直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和追求?去查查美国的现代史,美国是什么时候实现男女平权的?什么时候黑人和白人可以同乘一辆车的?美国至今是不是仍然存在“千金之子不死于市”的司法不公正?我们的历史可能没有令现代人信服地做到“平等”,可是我们今天有充分的证据,在资本面前,“平等”在西方也没有充分实现。

最有迷惑和煽动力的是“民主”,可是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民主其实没有他们自己宣称的那么好。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君主”和“民主”,但是历代推崇的是“明主”,没有道德自律、明白天道的领导人做主,民主未必一定好于君主。还有“法治”,很多人以为来自西方,可是管子在2700年前就一字不差地提出了这个观念。中国的法理根植于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己的表述和实践方式。对中国经典不熟悉,对中国文化不了解,对传统的真髓没有体悟,就只能认为这些理念是舶来品。由此可知,不但东西方文化需要翻译,就是古代和现代也需要“翻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盛世面貌的现代表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是一个具体展开的中国梦,或者说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理想的多层次、多视角和多维度的表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本散万殊”理念的实践范例。这里的“一本”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借用“一生三”的说法,就是一个梦想化为国家、社会、人民三个层次的追求。三个层次里包含的十二个词汇是对“万殊”的概括,即是对全社会各阶层理想的集中体现。这其实和古代《大学》“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诉求同出一源,理一分殊,似异而实同。格物致知,就是“观念”形成;诚意正心,就是观念形成的文化对人起塑造作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一个被“文”化了的人的核心价值观层层扩展的落实过程。

社会现象由人的行为构成,人的行为由人的观念发出,所以“社会现象”现的是社会中所有人的观念的“像”。观念对于人,就如三军的统帅,就如国家的君王。观念由人的心发出,十人选一为“士”,而士之心为“志”,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整个国家的“志”,如果众志成城,则所向披靡,无往不利。是以《论语.子罕第九》记载孔夫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当年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时局下能够推翻外国侵略者和反动统治,究其本因,正是因为团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同志”;今天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依然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同志”!俗话说“三人同心,其利断金”,如果十三亿人同心同德同其志呢?“统一思想”的实质是统一目标,明确志向,不能误会误解为“思想钳制”。如果全国人民的观念统一到同一个伟大目标上,那就是“天下归心”,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的“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为天下正”,经过领导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内铲腐弊,外御贼寇,守中护正,必定“海内清宁,天下太平”,即中国梦化为现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的推进

《易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性经典,“贲卦”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等于告诉我们“观念”和“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先观后念,是文化的源头。当观念积累成文化传统,文化就会塑造后世人类的观念,如果没有“跳出来”的灵性,观念就会被文化塑造得根深蒂固了。所以,开创性的观念创造并改造文化,成熟而合道的文化孕育并保有观念。有文字记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至少五千年,能够传承下来并被现代社会所接受的观念包含但不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又能够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落实。这是中国人民奋斗不息所期望的局面。

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简单地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何得民心呢?人民所希望得到的就满足,人民所盼望的东西就积聚起来,而人民所厌恶痛恨的就不要施加给人民。无论是中国梦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人民所希望的。观念是行为的指南,行为是观念的体现,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管子》“霸形篇”指出人民是君王的“本事”,即根本的事业,实现中国梦就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当下中国的“本事”。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不是写在经典上的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笃行。不行没有道,不做没有德,提倡的是解行相应、知行合一的文化,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本身就会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落实。

(作者系辽宁省首届“最佳写书人”奖获得者,大连儒学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观念中华价值观
维生素的新观念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