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争时期红色金融制度研究——兼论毛泽东的战时金融思想

2014-02-03 13:37阚景阳崔霞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法币陕甘宁边区边区

阚景阳 崔霞

(1.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61;2.西柏坡纪念馆,河北 西北坡 050000)

一、革命根据地金融制度沿革

早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主张设立国家银行,发放低息贷款发展农工商业。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就发行了“工”字银元,是红色政权最早发行的货币。此后,海陆丰劳动银行、闽西蛟洋农民银行和闽西工农银行等红色银行先后成立。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成立。同年7月,苏维埃国家银行纸币在中央苏区正式流通,中央苏区的货币实现统一。

1935年10月,苏维埃国家银行追随中共中央到达陕北,进驻瓦窑堡,并在这里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分行。1937年10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组为陕甘宁边区银行总行。从1937年至1948年,陕甘宁边区银行共发行了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陕甘宁边区银行币、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3种纸币,对于打破经济封锁,发展边区经济,巩固陕甘宁边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开始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了许多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维持根据地金融稳定,打击敌人的经济掠夺,解决部分军费开支,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了自己的银行。其发行的货币,一般称为边币或抗币。

抗战期间,八路军、新四军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先后创建了50多家银行,主要包括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和鲁西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北海银行、晋绥边区的西北农民银行、江淮银行、盐阜银行、淮海银行、淮北银行、淮北地方银行、大江银行、淮南银行、华中银行、浙东银行、鄂豫边区建设银行等。抗战期间,累计发行货币400多种,毛泽东关于各个抗日根据地发行货币的主张得到了有效贯彻[1],有力地支持了根据地的革命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根据新的形势,部分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银行进行了撤并。1945年8月,淮南银行、淮北地方银号、江淮银行、盐阜银行和淮海银行,合并为华中银行。1947年11月,陕甘宁边区银行与晋绥边区银行合并为西北农民银行。1948年4月,晋察冀边区银行与冀南银行合并为华北银行。1948年冬,辽沈战役胜利,四野入关作战,全国解放的形势已经形成。在这一形势下,1948年12月1日,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同时发行人民币,在全国统一流通。

二、抗日根据地的金融政策经验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财经工作主要方针和任务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相应地,根据地金融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发行货币,进行货币斗争,发放生产贷款,稳定物价,发展边区经济,保障军民供给。抗日根据地的金融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设立敌后地方银行,发行地方货币;二是加强与伪币和假币的斗争;三是发放贷款,支持生产和商品流通。[2]具体而言,根据地货币政策的经验如下:

(一)掌控战略性物资

食盐是陕甘宁边区重要的外贸商品,自古就畅销于西北一带。食盐在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仅次于公粮收入。陕甘宁边区政府对食盐实行专卖和统销政策,严格管制盐价,加强反走私斗争,为增加收入,取得法币,维护边币的足额准备创造了条件。在抗日战争中后期,山东根据地将货币发行额的一半以上用于工商资金,掌握食盐和花生油主要物资[3],调剂市场供求,从而确保了市场物价的平稳和北海币币值的稳定。

(二)重视对敌占区的贸易

陕甘宁边区绝大部分日用品如棉花、布匹、医药等都需要由周边国统区输入。边区维持边币币值的做法是将法币大量兑出,将边币大量收回。陕甘宁边区通过货币交换所将法币借给商户,商户去外地购进物资后在本地销售取得边币,货币交换所再从商户手中收回边币。货币交换所通过贸易获取物资,维持边区金融稳定的同时,使边区减少了巨额汇兑损失。

(三)发放贷款,发展边区经济

在1938年10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出办理低利借贷发展生产。面对日伪顽的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银行发放了大量贷款,支持大生产运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4],毛泽东肯定了增加农贷对发展生产的积极意义。1942-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发生大灾荒,边区政府通过发放货款,组织生产救灾,使冀南币发行获得了足够的物质保障和信用基础,成为根据地货币中币值最高、信用最高的货币,为人民币的诞生奠定了前期基础。

三、法币、边币与伪币的货币战争

为了整顿金融秩序,开拓边币阵地,占领市场,各根据地大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货币斗争。边币与抗币的斗争对象,主要包括土杂钞、各地方省钞、各种敌伪钞和法币等。其中,与法币和伪币的斗争时间最长,主要目的在于争夺物资,稳定物价。

抗战期间,伪币主要包括华北地区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的“联银券”、南京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中储券”,以及蒙古德王伪蒙疆银行发行的“蒙疆券”等[5],边币(抗币)、法币与伪中储券和“联银券”的斗争则是货币战的重点。

(一)货币斗争的阶段与转折点

在抗战初期至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货币斗争的重点是驱逐敌伪钞和肃清土杂钞、各地方省钞的斗争,对法币通常采取保护政策,多数根据地和敌占区流通法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作为美英的交战国,日本侵略者无法再用法币去套购英镑美元,转而用法币到根据地套购物资,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提出各边区和根据地应根据自身条件,逐步与法币脱钩。

就法币而言,其汇率机制存在先天缺陷。1935年法币改革之后,由于有12000万美元和25000万英镑外汇作为准备金,以及与美元和英镑挂钩,国民党在大量发行法币的同时,对法币的买卖未加限制,以致外汇市场投机猖獗,令国民政府十分头疼。抗战开始后,日寇多次以伪“联银券”和伪“华兴券”收购法币,再以法币套购英镑和美元。尽管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但总体效果不佳,相反黑市猖獗,法币币值下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日寇不能再以法币套购美元和英镑,转而将法币投入根据地来掠夺物资[6],因此各抗日根据地对法币便由原来的维护和平行流通,改为停止流通和驱逐政策。1942年初,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法币贬值各根据地应采取的对策的指示》,分析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法币将会严重贬值,敌伪可能以法币大量套购根据地物资等金融态势,要求华北各根据地停止使用法币,华中各根据地尽快成立银行发行货币,减少经济损失。

(二)主要根据地的货币斗争

在货币斗争方面,华北的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边区和山东根据地较为成功,冀南币和北海币的币值相对稳定,信用较高,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人民币的诞生,华北和山东的边币功不可没。而陕甘宁边区,由于物资紧张,长期入超,在货币斗争中自始至终十分被动。华中根据地尽管物产丰富,由于军事上处于劣势,根据地不够稳固,抗币在与法币和中储券的斗争中,后期才取得了一定优势。

1940年2月,在肃清了地方省钞和土杂钞之后,为了抵制日寇向根据地倾销日货、吸收法币的经济进攻,晋察冀边区即停止了法币流通,禁止携带法币出境,从而肃清了法币对边区的影响。1942年1月,晋冀鲁豫边区在中共中央对法币问题发出指示以后,对法币实行彻底排除政策。但在平原地区,直到1943年才把法币排挤出去。晋绥边区在1942年以前驱逐了伪钞之后,经济力量和行政手段相结合,强行禁用并肃清了法币。

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完全断绝了对八路军的军晌供应,边区宣布禁止法币流通,但对国统区贸易仍用法币。由于长期贸易入超,边币长期处于法币的阴影之下,始终难以摆脱。在华北各个根据地,除了与法币脱钩以外,还采取了诸多措施,逐步肃清了伪华北临时政府旗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的联银券等伪币、省钞和土杂币。

山东根据地的货币斗争更为复杂,抗战初期,法币充斥根据地市场,北海币力量弱小。日寇曾将大量法币向根据地倾泻,套购物资,造成北海币大幅贬值。经过1942年秋和1943年冬两次货币斗争以后,直到1944年春才取得基本胜利,北海币驱逐了法币[7],占领了根据地的大部分市场。

在华中地区的各个根据地,由于抗日政权不够稳固,金融制度建设滞后,抗战前期以流通法币为主。1940年伪中央储备银行成立后,“中储券”开始发行,华中各根据地的抗币与中储券的斗争开始。汪伪政权垮台,伪币失去依托,抗币对伪“中储券”遂告胜利。[5]

四、结论与启示

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穷兵黩武,倒行逆施,至解放前夕,金圆券、法币相继崩溃。而红色解放区由于财政金融政策得当,辖区面积和人口不断扩大,物价与币值相对稳定。石家庄解放后,华北各解放区已大体联成一片,战争发展的客观形势,要求尽快统一解放区货币。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宣告成立(由原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而成),并从即日起发行人民币[5]。随着解放军前进的脚步,人民币的版图迅速扩大。1951年国庆节,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新疆发行有维吾尔文的人民币。1959年西藏农奴主叛乱被镇压以后,藏币被废除。[8]至此,中国大陆终于实现了货币统一。

纵观中共的革命斗争史,红色金融制度的确立,不是一帆风顺的,是经过血与火的斗争得来的。根据地金融事业的发展,不仅为新中国金融事业奠定了基础,积累了必要的经济管理经验,还在血与火斗争岁月里,培养了大批金融人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金融工作者的高超智慧值得敬佩,其深邃的经济思想更应该继承发扬。

首先,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群众利益至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改善民生福祉作为新时期工作的主要宗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我们制定金融政策,要维持物价稳定,维持稳定的金融秩序,维护大多数群众的切身利益,绝不能脱离群众,与民争利,洗劫民间财富,重蹈国民党的败亡之路。

其次,尊重经济规律,按规律办事。根据地的边币、抗币发行,不与贵金属挂钩,符合货币研究的潮流和趋势。根据地缺少金银和外汇,主要以法币作为准备。同时,注重对盐、油、粮食、棉花和布匹重要物资的掌控,是货币的商品本位思想的体现。通过加强贸易管制,实现物资出入平衡,维系边币币值,以及设立缓冲区,扩大边币流通范围,逐步驱逐敌伪币,时至今日,依然有借鉴意义。

第三,国家的金融政策和货币主权必须独立。近代中国积弱积贫,饱受列强欺凌,战争赔款之外还要支付数千万两白银的镑亏。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钞票,肆意流通,左右市场行情,控制经济命脉的案例不胜枚举。当今世界货币战争远未结束,压迫中国本币升值、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的论调不绝于耳。只有坚持货币政策和货币主权独立,加快金融改革,提升金融业竞争力,才能走得更远。

综上所述,在当前形势下,新一代经济工作者应总结经验教训,继承红色金融传统,开拓进取,继往开来。

[1]樊立新.抗战时期的毛泽东金融思想[J].银行家,2010(11).

[2]抗战时期的抗日根据地金融风云[J].中国金融家,2005(9).

[3]山旭.薛暮桥.红色货币战争[J].瞭望东方周刊,2009(35).

[4]冯学荣,陈洪.革命根据地金融促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从陕甘宁边区银行谈起[J].西部金融,2011(6).

[5]汪澄清.货币之战:论抗日根据地的金融稳定政策[J].中国现代史,2006(5).

[6]陈其人.货币理论与物价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7]王同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金融建设[J].中共党史研究,1990(3).

[8]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货币统一[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4).

猜你喜欢
法币陕甘宁边区边区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陕甘宁边区政权治理经验探究
抗战中不为人知的假币暗战
国际经济下行阶段我国商品吉芬化分类、成因及对策分析研究
比特币取代法币的可能性分析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法币崩溃原因新探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拥军工作的述评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