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图书产品研究

2014-02-04 15:19孙微巍
中国出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电子图书电子书客户端

文/孙微巍

数字出版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数字出版强调内容的数字化,生产模式和运作流程的数字化,传播载体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学习形态的数字化。数字电子图书产品目前有多种产品形态,本文以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从业者的视角结合自身工作中的思考,试图通过对这些产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数字电子图书产品的发展方向。

一、数字电子图书产品简析

笔者认为,数字电子图书产品是以数字技术加工制作编辑,以电子技术存储发布,以数字电子技术展示传播,有国家承认的国际标准书号(ISBN)标志,可以在电脑、手机、移动终端等设备的一种或几种上阅读的,以已经出版和将要出版的图书为主要内容的产品。

目前,数字电子图书产品各种形态并存,由于技术、载体、使用方式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数字化图书、电子书、电子书包、电子书移动应用程序(APP)、手机书、阅读客户端等不同的产品形态。下面对其简单加以介绍。

1.数字化图书

数字化图书主要是指将纸质图书扫描识别后的数字电子图书产品。数字化图书通常出版的时间较早,有的是在还没有激光照排技术的时候出版的,也有一些是排版文件已经全部或部分缺失的。数字化图书与电子书在内容格式和编辑加工流程上完全相同,可以通过个人计算机终端实现阅读,出版社较早时间出版的纸介质图书适合做成数字化图书,从而起到版本保护和数字化样书的作用,方便检索查询使用。

2.电子书

电子书主要是指将纸质图书的排版文件转换加工成可以全文检索的数字电子图书产品,也有一些图书没有出版成纸质图书而直接出版成电子书。近十几年来电子书已成为一种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2000年3月14日,美国恐怖小说家史蒂芬·金在网上首发电子书《骑弹飞行》是电子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近几年来我国电子书领域群雄逐鹿,方正阿帕比、中文在线、中国移动、淘宝、京东、当当等各大厂商都已经或多或少地进入电子书领域。

3.电子书包

电子书包主要是指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它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的多媒体应用软件产品。电子书包融合先进的软件和硬件技术,发挥互动教学的特长,将内容与载体融合成一个电子化“书包”,是新型的数字教育服务产品。我国3.7亿学生的电子书包,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1]

4.电子书APP

电子书APP 主要是指以电子书为主要内容的苹果网络应用程序,包括苹果公司的阅读和购买书籍应用(iBooks)、各家公司基于苹果系统开发的以图书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应用。这其中有以单本书为内容的应用,也有集合了若干种图书并设置了多种软件功能的应用。电子书已经成为苹果网络应用商店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已有上千种支持电子图书阅读的应用程序落户苹果的应用商店。电子书APP 已经在探索适当的广告加载模式和收费模式,在盈利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5.手机书

手机书主要是指以手机为载体的数字电子图书产品,其内容可能是原版原始的纸质图书电子版,也可能是网络原创文学或纯粹为手机阅读编制的手机读物。手机书的移动式、碎片式阅读特性,更适应现代快捷的生活节奏。它的市场导向性强,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手机书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手机操作系统、存储容量以及格式等问题。早期的手机书格式有TXT、JAR、UMD、DPB 等,现在的手机书融入了更多的功能,在文件格式上也在不断创新。

6.阅读客户端

阅读客户端主要是指基于移动终端上的阅读类客户端应用软件,基于智能手机和各类移动可上网设备。阅读客户端可以进行不同格式和内容的阅读,可以用于阅读电子杂志、图书、报纸、音乐、视频等。各大网络公司和电信运营商在过去的几年间纷纷推出了阅读客户端。2013年第一季度,在非电信运行商移动阅读客户端市场中,掌阅读书(iReader)市场份额为15.1%,腾讯通信(QQ)阅读市场份额为13.7%,91 熊猫看书市场份额为10.2%,[2]数字电子图书的阅读客户端市场一时间风起云涌,在所有数字电子图书产品形态中发展最为迅猛。

二、数字电子图书产品问题分析

数字图书、电子书、电子书包、电子书APP、手机书、阅读客户端等不同的数字电子图书产品形态,有的已经发展了十几年,有的仅仅推出了一两年,总体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数字电子图书市场巨大,传统出版业占比甚小

2012年电子书收入规模为31 亿元,增长幅度为342.86%。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大力推广、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阅读终端的广泛应用,都为电子图书实现井喷式增长贡献了力量。手机出版的收入规模从2006年的80 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90 亿元再到2012年的486.5 亿元。[3]然而真正属于传统出版企业的收益占比甚小。出版社的数字出版部门依靠数字电子图书产品的销售总体收入规模能突破100 万元的很少,与大型出版社动辄上亿元规模的纸质图书收益相比,占比过小。这种收入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出版业发展数字电子图书产品的热情。

2.传统出版行业重视不够,资源滞后现象严重

传统出版行业虽然也早已开始电子书业务,然而真正拿出最权威、最新资源制作数字电子图书的仍在少数。“十二五”时期国家加大了对传统出版行业发展数字出版业务的扶持力度。然而传统出版行业对于数字电子图书产品的重视程度不够,最新的畅销图书鲜有数字电子产品问世。基于出版社重视程度、网络版权界定、作者数字版税支付、数字产品销售渠道、数字出版从业人员等多方面的制约,使得正版数字资源滞后现象严重,阻碍了数字电子产品的发展。

3.数字出版存在认识误区,轻视资源深度加工

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各家出版社都或多或少地进入数字出版领域。尤其近几年,国家的文化产业扶植政策使得一批数字出版项目上马,出版社的硬件水平受惠于产业政策普遍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和软硬件发展不成正比的是,数字资源的深度加工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过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来电子资源的保护意识不足,造成今日发展数字电子图书产品时才对数字资源的准确性、完整性有了足够的重视。一本图书的电子文档缺少前言、目录、版权页、插图,甚至正文不全的现象比比皆是。数字资源是数字电子图书产品的灵魂,加强对数字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大资源的深度加工是传统出版行业发展数字电子图书的重中之重。

4.资源聚合度仍然不够,有价值的产品稀缺

单本电子图书的数字化、电子化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数字电子图书各种产品形态的融合发展,资源横向、纵向的聚合还在起步阶段。真正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能满足用户知识需求的数字电子图书产品匮乏。资源的聚合首先建立在对资源的深度掌握之上,在全面掌握相关资源的基础上,才能以某一个专题为主线进行内容策划和资源聚合。资源的聚合与程序的开发不同,无法简单外包给技术公司完成,而传统出版行业作为大量优秀正版数字资源的拥有者,受困于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使得有价值的数字电子产品严重稀缺。

三、数字电子图书产品发展方向

未来的数字电子图书产品将聚合数字化图书、电子书、电子书包、电子书APP、手机书、阅读客户端等多种产品形态的优点,其发展方向是智能化、互动性、共享性、社交化、科技融合和移动互联。

1.智能化

智能化是数字电子图书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数字产品可以方便地分类、标引、注释、添加书签、添加评价、设置字体颜色、设置字体大小,这些都是传统出版物无法比拟的。智能终端的普及为未来的数字出版产品智能化创造了无限可能。在不同的硬件设备上可以连续看同一本书,在限定的范围内可以分享文字、视频、音频、图片,各种媒体资源可以聚汇重组,通过各种云平台智能化同步,未来的智能化程度还将伴随着科技发展而发展。数字电子图书产品将进一步向人工智能领域深入拓展,语音、语义、动作和面部识别都将被广泛应用。

2.互动性、共享性、社交化

过去数字化图书和电子图书由传统出版物转化而来,现在的自媒体、微传播、原创文学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可以互动,先在网上连载而后出版电子书和纸质图书的例子比比皆是。数字电子图书产品可以实现用户对产品的评价、打分和分享,这种用户之间的互动和分享功能是传统出版物无法比拟的。数字电子图书产品的社交化发展方向体现在数字出版产品阅读功能与社交功能的结合上。数字阅读平台与社交网络平台相结合,将成为未来数字出版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种结合,是在传统的以“内容”为核心的架构上, 增加了“关系”要素。多重建构的社会化阅读平台,满足了人与人之间关系拓展、信息构建、社群传递、内容欣赏与互动展示的需求。[4]

3.科技融合与移动互联

科技融合与移动互联是数字电子图书产品最重要的发展方向。2012年中央就提出了“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战略发展方向。数字出版获得了难得的政策机遇,一轮全面快速的增长期已经来到。中央的文化产业专项、数字出版专项升级等重大专项为数字出版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资金上的保障。在三网融合进程加快、4G 运营日渐推广的背景下,电视、电脑、手机三屏互联互通,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为数字内容的深化开发与推广提供了支持。4G 时代科技融合与移动互联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四、结语

数字电子图书产品是笔者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个说法,是对数字化图书、电子书、手机书、电子书APP、阅读客户端等各种产品形态的统称。这些形态在中国数字出版领域过去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真实存在过,也许在几年后这一类产品形态将会有更新的名称,或者像曾经每台电脑必备的软驱一样成为过去式,被新的产品形态所取代。相信通过智能化、互动性、社交化、移动互联、科技融合的不断发展,数字电子图书产品也将会有新的形态诞生。

注释:

[1]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出版专业基础[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2]易观.国内移动阅读客户端市场竞争加剧[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3-08-01

[3]郝振省. 2012-2013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4]汤雪梅.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八大趋势解读[J].出版发行研究, 2014 (2)

猜你喜欢
电子图书电子书客户端
如何看待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断舍离”?
谈谈电子书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大枢纽 云平台 客户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探索之路
图书馆电子图书需求与馆配商联盟服务转型探讨
电子书渲染的对象、要素及思路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探究
电子书 等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传统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