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学习背景下数字故事微型化编创研究

2014-02-04 07:41胡进
中小学电教 2014年4期
关键词:微型化数字

☆胡进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微型学习背景下数字故事微型化编创研究

☆胡进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在数字化学习时代,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元素已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创新应用。随着移动学习的兴起与发展,微型化、碎片化的数字内容倍受人们的关注与追捧,探究如何设计并编创适合移动学习发展需要的微型数字故事,从而拓展数字故事的教育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以移动学习背景下微型学习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数字故事微型化编创的内涵与意义,并深入探究了其研发中需注重的编创理念与策略,旨在为其他创作者提供理论参考与指导。

微型学习;数字故事;微内容;移动智能终端

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数据时代,移动学习已经融入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移动学习是指依托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通过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PDA等)的网络服务,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和服务的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方式[1]。正如Flurry公司的总裁 Khalaf所说:“你可以带着移动设备到任何一个机场和国家,好像PC的时代已经终结了。”[2]伴随移动学习的发展,微型学习这种非正式的实用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并以其内容微量、获取便捷、个性化和自主性等诸多特点迎合了当今社会高效、快捷的生活节奏,为人们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从海量数据资源中获取碎片化知识提供了便捷服务。在此背景下,重新构思并编创适合移动学习发展需要的微型数字故事资源具有切实的重要意义。

一、数字故事及其微型化的相关理论

(一)数字故事概述

数字故事的概念最早由美国阿奇利提出,他尝试用多媒体技术将个人的故事制作成媒体作品来讲述,受到了观众的欢迎。Leslie Rule认为,数字故事是说故事的古老艺术的现代表达,它把图像、音乐、叙事与声音编织在一起,从而对人物、情况、经验和见解赋予深刻的特点和生动的色彩[3]。Jennifer Carrier Dorman认为,数字故事是写一个故事的过程,并加入声音、图像和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创造一个视觉故事[4]。受数字故事的影响与启发,黎加厚及其团队将数字故事创新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认为数字故事是在教学活动中编写故事,并加入文字、图像、声音、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5]。可见,数字故事注重的是将故事(事迹、现象或案例等)以图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元素相结合的新形式讲述,形成具有一定主题和情节的可视化数字媒体作品。它具有故事性、教育性、可视性、共享性等诸多特点。目前,已被人们创新应用于教育、培训、会议、广告等诸多领域。

(二)微型学习理论

如今,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持续增长与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针对移动终端的应用产品(如社交、搜索、娱乐、教育等)相继涌现,这为微型学习的开展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微型学习被看作是新学习环境下一种非正式学习的实用学习模式,它的出现与学习媒介终端化、知识内容微型化有着密切联系[6]。奥地利学习研究专家林德纳将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表述为一种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7]。Peter A.Bruck把微型学习解释为把知识分解为短小的、松散的,但相互关联的学习单元,并且是在人们日常交流和工作中可以随时进行学习的活动[8]。综上所述,微型学习是一种以移动终端为载体而开展的非正式的实用学习模式,是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可持续性处理碎片化学习内容的学习活动[9]。它具有内容碎片化、媒介形式多样化、学习方式个性化等诸多特点,为我们在移动学习环境下随时获取信息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适应了新世纪学习方式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并以其独有的优势和特点倍受人们的关注与认可。

二、数字故事微型化编创的内涵与意义

进入“移动互联网+智能机”的“微时代”,人们无时无刻不被“微生活”所包围,从微博、微信、微小说到微电影、微阅读、微课程,微内容的相继涌现受到了众多学习者的关注与偏爱。因此,对数字故事资源进行微型化编创从而拓展其应用价值既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创新。

基于数字故事与微型学习的相关理论,我们可以将数字故事的微型化编创理解为:“运用多媒体技术和表达艺术,将数字故事进行微型化、碎片化处理,并重新整合故事的情节和节奏,从而生成以便携式移动终端为载体的微型数字故事资源。”微型数字故事以便携式智能终端为载体,方便学习者在“移动”状态中利用“零碎”时间获取微型可视化的故事内容,在媒体形式、持续时间、真实性、教育性、感知性等方面具有其他形式的微内容所不可相比的优势(如表1)。

表1 微数字故事与其他类型微内容的比较

可见,微型数字故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真实性,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事实、现象、案例等方面。(2)媒体形式多样性,以视频、动画、PPT等多种媒体形式存在。(3)教育性,以可视化的形式讲述事迹、现象或案例,进而促进学习,给人以启示和思考。(4)内容多样、感知性强,结合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元素,使学习者在视觉、听觉和情感等方面同时获得数字化、可视化的故事内容。同时,还具有短小精炼、针对性强,便于借助移动网络进行分享、转播及下载等特点。

在这种“微时代”的移动学习环境下对数字故事进行微型化编创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顺应微时代数字资源微型化的趋势

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智能机”的“微时代”移动学习环境下,微内容已成为推动微型学习开展的核心资源。微博、微课、微视频、微阅读等新媒介的相继出现满足了人们利用智能机“随时、随身、随地”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教育资源的微型化研发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数字故事的微型化编创既顺应了这种微型化的趋势又迎合了微型学习的开展对微资源的需求。

(二)充分利用移动终端与移动应用的优势

开源的代码、智能的系统促使多样的移动智能终端集成了高性能的娱乐、数据、商务等功能,为图形、动画、视频、音频及办公文件的播放与阅览提供了可操作平台与环境。与此同时,针对智能终端的移动应用(如社交、搜索、娱乐、教育等)正在迅猛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个性化的网络信息资源,便于知识的在线获取、观看、转播及下载等。这些独特的优势与特点为微型数字故事跨平台共享、在线观看与一键转播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环境。

(三)拓展了数字故事的内涵与应用价值

作为数字化学习时代的一种新型教学策略,数字故事已被广泛运用到学校的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10]。随着微时代与未来云时代的相继到来,将数字故事的应用从PC平台转移到移动终端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趋势,从校园教育(思想教育、德育教育、教学情境创设)拓展到社会教育(生活常识讲解、科学知识普及、公益事业宣传等方面),既丰富了其内涵,又拓展了其应用价值。

三、数字故事微型化编创的理念

如同微电影、微视频及微课程等,数字故事的微型化编创同样注重“微”字。微容量但含蓄隽永;微制作但精致细腻。文章在借鉴数字故事与微内容的设计与创作理念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了数字故事微型化编创的理念,旨为其研发过程提供理论参考与指导。

(一)故事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作为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型多媒体元素,无论是数字故事还是微型数字故事,它们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以“故事”育人,借助不同题材、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故事”来讲述事迹、传递知识、解释现象、分享感悟,等等,其目的在于充分挖掘故事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进而促进学习。因此,创作者在数字故事微型化编创的过程中应注重把握以故事传播知识,以故事讲述事迹,以故事促进学习的理念来指导作品的设计与编创。

(二)主题突出、情节连贯

数字故事的微型化编创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以一种情节连贯的方式呈现短小、精炼的知识内容,鲜明的故事主题、连贯的故事情节,既能促进学习者的思考,又能引起情感共鸣。因此,创作者既要勤于思考、善于概括和总结,又要乐于走近生活、观察生活、发现亮点,做到故事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使故事的情节围绕主题展开,并具有适当的情感节奏。例如:数字故事网的优秀作品《泰迪的故事》和《梦让她坚强》都是突出主题的代表。

(三)画面简洁、排版合理

简洁即是美,数字故事微型化编创的过程就是巧妙地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元素进行重新组合与搭配的过程,注重利用有限的画面空间向观众传达必要的内容和信息。通过精美的文图设计,合理的元素搭配,巧妙的排版构图以及空白艺术的恰当运用等方式来增强版面的信息呈现效果和视觉活力,[11]力求画面简洁但又不失主体。

(四)全局构思、整体和谐统一

每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成功作品都离不开完善精细的构思与策划,如影视片、广告片的创作过程一样,数字故事的微型化编创同样需要注重内容编排、突出主题、技术运用、艺术表现等方面的整体构思与设计,既要依据故事情节确定基调(包括画面版式、色彩搭配、背景音乐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等),又要提炼关键词句、设计文本效果、选用恰当图像和制作精美图形等,使作品从内容到情感,从画面到结构,从技术到艺术等方面整体和谐统一。

(五)跨平台性与高度共享性

随着3G通信技术和Wifi网络技术的实现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与应用,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并改变着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方式。为了更好地利用这种优势与特点,在对数字故事微型化编创的过程中创作者应充分考虑移动终端的兼容性和网络共享性,使PPT格式、视频格式及动画格式的微型数字故事能够在不同系统,如:IOS、Android、Windows等移动设备上进行流畅的播放与观看,并适宜借助微博、优酷、搜狐、腾讯等移动应用进行分享与转播。

四、数字故事微型化编创的策略

鉴于数字故事微型化的编创理念,本段落主要从创作工具选取、媒体设计以及不同题材的编创三个方面对其微型化编创的策略进行了重点的分析与探讨,旨在为编创过程提供具体的、可行的方法与计策。

(一)创作工具选取策略

当前,移动数字资源(微视频、微阅读、微课程)的开发已成为“微时代”的焦点问题,数字故事的微型化编创主要涉及两大类创作工具:一类是多媒体创作工具;一类是素材处理工具(如图1创作工具分类所示)。新一代多媒体创作工具,如:Flash lite 4.0、绘声绘影X6、Powerpoint 2010、PowerDirector 11以及Premier CS6等,均集成了高性能的媒体创作功能,可生成适宜不同移动终端(iphone、ipad、android)应用的微数字产品。而素材处理软件,如:PS、AI、Audition等又可为微资源开发提供丰富、适宜的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媒体素材。简单、易用的多媒体创作工具与素材处理软件的相互配合为数字故事微型化编创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与环境。创作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中选取一款或几款创作工具来完成作品的编创。

图1 创作工具分类图

(二)媒体设计策略

1.媒体的艺术设计与运用

优秀的作品源于艺术与主题的完美融合,在艺术设计方面我们应注重选择恰当的画面结构与版式呈现内容(如:三角形布局、井字布局、色块对比布局、黄金分割布局等),画面力求简洁,色彩搭配合理,充分利用空白的艺术与视觉传达艺术。在文本设计方面,结合故事主题与内容,提炼中心字、词、句,力求内容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段落排版合理,通过设置不同的字号大小、字型效果、字体色彩等以增强文本的美感。在图像选择方面,选用和主题内容紧密相连又具有典型性的图像,图像的画面构图具有美学性,能够符合人的视觉规律,影调和色调富有层次感,使观众能够快速地理解和记忆主题,融入故事情境。在音乐选取方面,选取与故事主题和内容情节相符合的声音或音乐,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感与画面播放的同步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2.媒体的技术处理与调试

在数字故事微型化编创的过程中创作者要充分考虑移动智能终端的各自性能、标准参数以及3G、Wifi移动网络带宽等因素,要注重对创作中所使用的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做适当的技术处理,比如:图片像素和分辨率的设置,视频码流和帧率的设置,音频格式与采样率的设置等。通过对作品进行反复的测试与调试使其符合移动设备的CPU运算能力,能够在不同尺寸、不同分辨率、不同系统的智能终端上以清晰的画面和高品质的声音进行流畅地播放与观看,同时,适应移动互联网络的传输能力,便于在线观看、下载与分享。

(三)不同题材的编创策略

1.人物事迹类——提炼精华,升华主题

人物事迹类的微型数字故事主要取材于生活中的典型人物与真实事迹等,用于公民的德育教育、思想教育、人文教育等,是弘扬具有真善美的正能量事迹。因此,编创过程中应注重提炼与总结人物事迹的精华和主题,选取恰当的角度展开情节叙述,准确把握故事蕴含的情感色彩,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画面整体布局合理,借助动画特技与视觉传达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故事既传达真实情感又升华主题,进而引起观者的思考与情感共鸣。例如:数字故事网作品《蜕变自己 改变世界》就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案例。它通过讲述苹果手机的设计、研发、推广以及风靡全球的事实来赞扬乔布斯的智慧和伟大。

2.社会现象类——分析归纳,倡导主旨

社会现象类微型数字故事主要源于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或现象,涉及民生、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在编创过程中要注重对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浓缩关键信息、核心观点,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展开对问题或现象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巧妙运用多媒体创作技术与设计艺术使作品更具启发性、呼唤性和教育性,进而表达作品所倡导的主旨。央视及其他知名媒体的公益广告短片在创作手法与理念方面都是值得借鉴的实例。

3.教学案例类——精心设计,解读案例

教学案例类微型数字故事的编创借鉴于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利用三维动画、Flash动画、PPT自定义动画等方式展示数、理、化等学科教学中涉及的典型案例,独特之处在于融入了情感色彩,使单调的案例具有情节性,给学习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同时,又适合移动式的在线学习、下载与分享。在编创过程中,首先,要研究教学案例,读懂案例蕴含的知识内容与结构,通过精心设计动画的展示方式和技巧来解读案例。其次,结合案例的知识点,在适当的环节编排问题,引发思考,借助提示性词语串联整体情节,注重案例知识、动画技巧以及情感的融合。如数字故事网《分数的学习》就是很好的案例,值得参考和借鉴。

4.科普知识类——巧妙切入,解读科学

科普知识类微型数字故事主要以一种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解读身边的科学现象、认知误区、科学理论等科学知识,如今移动学习的兴趣与发展为科普知识走近校园、走近百姓、走近生活等开创了新的途径。笔者参与的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国土资源部科普基地建设项目——数字科普资源“地球科学”、“生命演化”、“恐龙百科”等研发工作,正在编创适应移动学习发展需要的微型数字故事资源(如图2小盗龙作品截图)。编创此类作品要把握好构思立意的切入点,在“巧”找切入,在“妙”寻创新,一片一理、一理一知识,每集2-3分钟时长,通过设置悬念、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等方式连贯故事情节,将科学知识的探索性、教育性和动画的观赏性巧妙融合,将科学知识与解读生活紧密联系,既拓展了数字故事的教育意义,又丰富了科普类知识的微资源。

图2 小盗龙作品截图

五、结束语

文章在移动学习和微型学习的相关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数字故事的微型化编创,并对其编创理念与策略展开了深入的探究,旨为创作者们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随着网络技术与移动学习的日益发展,人们将更倾向于利用零碎时间获取微型化、碎片化的信息资源,数字故事的微型化编创,既丰富了移动教育资源,又拓展了其教育意义,为其在教育、培训、科学普及、公益宣传等多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新的启示与参考。

[1]张田,李子运,汪青青.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资源开发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1):59.

[2]移动学习.http://www.yidongxuexi.com/a/3986.html,2013-01-23.

[3]Jolandra White.digital storytelling[DB/OL].http://www.wiziq.com tutorial 35322-Digital-Storytelling,2011-4-12.

[4]What’s Digital Storytelling[DB/OL].http://www.Slideshare. net/pjkelly/digital-storytelling-with-pinnacle-1127987, 2011-4-15.

[5]娄智华,钟琦.数字故事创作理念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2,(12):78.

[6]张浩,祝智庭.微型学习:理念、环境与资源[J].现代教育技术, 2009,(4):50.

[7]Martin Lindner,PeterA.Bruck (2007).Micromediaand Corporate Learning--Proceedingsofthe 3rd International Microlearning 2007 Conference [M].Innsbruck: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

[8]PETER A.BRUCK What is microlearning and why care about it?R Proceedings of Microlearning Conference 2006 Autria inns bruck university press 2006.

[9]刘超.微型学习研究综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3):6.

[10]黎家厚.数字故事,不一样的精彩[J].远程教育杂志,2011,(5).

[11]许江林.PPT创意表达[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G434

A

1671-7503(2014)07-0065-04

昌曙平]

猜你喜欢
微型化数字
文思构建,开展微型化写作
What is VR
数字
答数字
碳酸氢钠分解实验的微型化改进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微型化的教学实践
基于Moodle的医学成人在线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数字看G20
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化和微型化的渗透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