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体育研究的现状分析

2014-02-05 05:11谢忠萍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滨海海洋体育

邹 红,郑 婕,谢忠萍

(1. 厦门大学 体育教学部,福建 厦门 361005;2. 厦门理工学院 公共体育部,福建 厦门 361024)

体育学研究

我国海洋体育研究的现状分析

邹 红1,郑 婕1,谢忠萍2

(1. 厦门大学 体育教学部,福建 厦门 361005;2. 厦门理工学院 公共体育部,福建 厦门 361024)

对历年来发表在中文期刊上的有关海洋体育方面的科研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了目前海洋体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海洋体育科学研究在形成系统的海洋体育研究理论体系、揭示影响海洋体育发展的基本因素、探索海洋体育产业化发展道路、为海洋体育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海洋体育;科学研究;现状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180 000 km的大陆海岸线,14 000 km的海岛海岸线和6 500多个岛屿。随着“十一五”经济布局向海洋看重的发展趋势以及人们体验式、参与式休闲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关注海洋体育,并积极参与到海洋体育运动中来。但与海洋体育快速发展所不相匹配的是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却不多。本文旨在阐明我国海洋体育的研究现状,为提升我国海洋体育的科研水平,推动海洋体育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1 海洋体育的研究现状

1.1 海洋体育论文的概况

从厦门市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厦门理工学院图书馆以及中国期刊网(CNKI)、超星数字图书馆的查阅资料显示,截止2013年7月,并没有发现以“海洋体育”或“滨海体育”命名的书籍,只是有一些海洋体育运动项目的书籍,例如帆船、帆板、潜水、海钓、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在电子期刊上,共检索出有关涉及海洋体育运动项目的文献有556篇,这些科研论文主要是关于运动项目的发展、运动训练、技战术等方面的研究;以海洋体育、滨海体育和海滨体育为关键词搜索出文献共73篇,其中包括3篇硕士学位论文,这些科研论文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文献资料显示,有关海洋体育的论文最早出现的是2004年滕海颖在《浙江海洋学院学报》发表的“论海洋体育的分类与开发”,从此拉开了研究海洋体育的序幕。以后的几年里,在期刊上发表的海洋体育科研论文情况如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对海洋体育的科学研究呈逐渐上升趋势,2010年是2009年的2倍多,这与在此期间国家把发展海洋经济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大环境有直接关系。但与其它领域动辙成百上千的论文数相比,海洋体育还属于一个新型的研究领域,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共同关注和投入研究。随着海洋经济国家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体育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事实的形成,海洋体育已走入人们的视野,相关的研究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图1 历年海洋体育科研论文数量统计

以北京大学图书馆2008年版中文体育类期刊目录[1]为据,发表在国内16种体育核心期刊的论文数为22篇,占论文总数70篇的31.4%,说明有关“海洋体育”的论文虽然总数很少,但总体水平比较高。

1.2 研究方法及研究者状况

从研究方法来看,这些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SWOT分析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从研究者身份来看,大多数为高校教师,且主要为高校体育教师,占91.8%。从研究者所在地域来看,研究者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占论文总数的32.9%)和浙江省(占论文总数的13.7%)。从历年研究者单位分布来看,2004-2006年,每年都只有一个单位的研究者,2007年有4个单位,2008年有3个单位,2009年有4个单位,2010年有8个单位,2011年有13个单位,2012年有16个单位,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处于起步研究阶段的海洋体育研究所引起关注单位少、地区窄,但总体还是呈扩大趋势。

1.3 研究内容

1.3.1 关于海洋体育概念的界定

在期刊论文上,最早提出“海洋体育”概念的是滕海颖[2],她认为:“‘海洋体育’是人类依据海洋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组(套)锻炼身心并使其健康的运动项目”,“它的概念的提出是相对于‘陆地体育’而言的”。曲进、梁政东[3-4]认为“滨海体育是指依托滨海的自然环境,在海滨进行的以健身、娱乐、医疗、竞技、消遣等多种目的的各种身体活动方式”。鲍明晓[5]认为“海洋体育是人们利用海洋资源和环境,有目的地开展运动休闲活动的总称”。刘海清[7]认为“滨海体育是以海洋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为依托,以体育旅游为载体,以达到身心娱乐、身体锻炼为休闲目的的活动”。郑婕[8]认为“以海洋生态系统为活动空间,以满足大众休闲娱乐和健康需求为目的,依托海洋资源而进行的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梳理以上海洋体育的概念,虽然各有不同的表述,但都包含以下要素:(1)海洋体育是以海洋资源为依托;(2)海洋体育能促使人的身心健康;(3)海洋体育即是身体活动方式,也是社会文化活动。

1.3.2 关于海洋体育的分类

滕海颖[2]依据活动开展的场地将海洋体育分为沙地海洋体育、泥地海洋体育、海上海洋体育、岸上海洋体育和船上海洋体育六大类。鲍明晓[5]认为“海洋体育大体上包括:海滩运动、海上运动、海岛运动和海空运动四大类”。黄文浪[6]根据活动区域的不同将海洋体育分为沙滩项目、水上项目、崖壁项目、滩涂项目及综合性项目等。何成莲[9]将滨海运动休闲项目分为运动型、游憩型和观光型三大类。曲进[10]在“论滨海体育休闲”一文中,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将滨海体育休闲活动项目进行了分类,他认为“依据活动场所,可分为岸上类、沙滩类、海面类、海底类、海空类和船上类;依据活动方式,可分为滨海游水类、船艇游弋类、沙滩嬉戏类、垂钓类、悬崖活动类和空中飞翔类;依据动力源,可分为器械动力类、人体动力类、自然动力类和综合动力类”。

1.3.3 关于海洋体育休闲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随着海洋体育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海洋体育休闲管理人才的缺乏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海洋体育事业的因素之一。而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的确立是海洋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韩海波[10]认为培养海洋体育休闲管理人才应“实施‘平台式教育’、突出办学优势、实施‘学分制’、加强专业学科课程,相应减少术科课程的比例、实施‘主辅修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做好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的工作”。何成莲等[9]认为,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理论+技能考评+四大训练+创新实践”。施俊华等[13]认为,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人才培养应加强理论体系构建、有效培养“管理型与技术型”相结合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体现人才“精、专、强”特点,增进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1.3.4 关于海洋体育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刘海清[14]认为,我国滨海体育开展形势喜人,但存在“政府宏观调控管理力度不足、产品开发不够合理、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府管理、合理开发滨海资源、合理设置滨海体育项目、培养与引进专业人才。滕海颖[2]认为,开发海洋体育,首先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取得人们的共识;其次是必要的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再次是组建海洋体育的教练与师资队伍。鲍明晓[5]认为,海洋体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形态,要创先发展、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做好一些基础工作。还有一些关于地方海洋体育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普遍认为:要促进海洋体育快速、健康、科学发展应走独具地方特色、品牌化、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1.3.5 关于海洋体育旅游的研究

虽然我国已是旅游大国,但体育旅游起步较晚,发展历程较短,海洋体育旅游更是在世界海洋体育旅游的发展浪潮和国家提出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才在最近几年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历年发表的有关“海洋体育”科研论文中,有关“海洋体育旅游”的论文共29篇,占全部论文总数的39.7%,特别是在2012年,就有11篇是论述海洋体育旅游的,占全年总数的一半,说明海洋体育作为旅游的功能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在这些文献中,大部分都是关于国家或区域海洋体育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林永革[16]认为我国有着丰富的滨海体育旅游资源,且此时发展正逢其时,但存在一些诸如资源开发不成体系、缺乏独特个性特色的问题。应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强化产品的民族特色、培养滨海体育休闲的理念并将其设置为学校体育课程、加强区域间的联合开发合作等等。王志成[17]认为,我国沿海地区体育旅游具有多元化、生态化的发展趋势,为了实现体育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应采用生态化的开发策略。此外,还有王瑞静[18]、苏勇军[19]、曹秀玲[20]等也对各省海洋体育旅游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分析上述文献可以得知,几乎所有专家学者都十分看好海洋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但在各区域的实际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产品单一,缺乏地域特色、专业人才不足、专业体育旅游市场还未形成、专门的体育旅游管理机制仍然缺乏或不完善等问题,专家学者们也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开发当地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发挥区域联动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形成体育旅游消费观念;加强海洋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者的素质;开发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战略。

2 海洋体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尚未形成科学、权威、统一的概念体系

目前,对海洋体育的理论体系构建还处于初始阶段,海洋体育只是基本成为一个具有明确内涵、学界与业界共知的学术与技术论题。对它的定义还没有科学、权威、统一的界定,于是,就出现“海洋体育”“滨海体育”“海滨体育”“海岸体育”齐用的局面。实际上,这些限定词各有不同的涵义,涵盖的范围也不尽相同,但在运用过程中,却没有明显的界限,出现很多概念互通、互引的错误。这种概念不清、称谓不明,直接造成研究对象混淆,影响海洋体育的发展。本研究者建议用“海洋体育”一词来称呼此类体育运动项目。因为在期刊网上,搜索“海洋经济”显示出相关研究1 516篇,远远高于“滨海经济”等其它表述;绝大部分正式的官方文件都是用“海洋经济”一词下发,例如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03〕13号)》《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山东省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等;首届关于海洋的省级运动会――浙江省首届海洋运动会也是以“海洋”一词来命名。

2.2 研究方法尚未成体系

从整体上看,目前有关海洋体育的研究成果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中,多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调查法,其它研究方法运用较少。在这些研究方法中,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多数研究者停留在一般的定性分析,整体上缺乏实证材料与定量分析,至于规范分析更是没有;宏观分析多、微观分析少,很多都是从国家和地区的层次研究海洋体育休闲产品的开发,但从提供海洋体育休闲产品的企业经营管理角度的研究仍是空白;缺乏结构分析和比较分析;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介入海洋体育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不够,从而使得说教多于数据,对政府决策难以提供直接依据。

2.3 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均不够

处于初始研究阶段的海洋体育研究,研究内容不管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还有很长的一段历程要走。从广度方面来说,海洋体育是在发展海洋经济战略的背景下提出并快速发展的,但在我们的研究现状中,却缺乏海洋体育对海洋经济影响的研究;缺乏海洋体育的价值研究;很多海洋体育运动项目比陆地运动项目的危险系数更大,但我们却缺乏如何将这些危险系数降到最低以及如何转嫁风险的研究;缺乏对海洋体育运动项目适宜人群的研究;虽然有些研究已经涉及到海洋体育参与人群的特征分析,但对这部分人群的参与动机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仍然缺乏;海洋体育文化可以帮助人类认识海洋、适应海洋、理解海洋、保护海洋和利用海洋[20],然而这一方面的研究很少,尚处在探讨阶段;缺乏对从事海洋体育运动的条件研究,包括所需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支持条件(资源开发政策的制订、各部门的合作机制等)。从深度方面来说,已有学者对海洋体育的概念进行过描述,但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尚未进行界定;对海洋体育分类研究虽然不少研究者做了尝试,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总体来说,项目分类机制、分类原理与分类标准研究不够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海洋体育资源开发方面,对市场需求及政府职能的分析不够深入;海洋体育产品开发与市场供应方面,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得到了研究者公认,但就如何实施操作却缺乏具体的措施。这些研究方向都是构建海洋体育研究体系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 我国海洋体育研究展望

3.1 形成系统的海洋体育研究理论体系

中国海洋体育的发展相对较晚,特别是针对海洋体育理论研究更是落后于海洋体育运动开展本身,与沿海很多国家和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的研究尚未建立起统一的理论框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只有形成系统的海洋体育研究理论体系,相关研究者才能利用共同接受的基础和彼此兼容的平台,不断深化对海洋体育的认识、挖掘、整理和推广。从研究内容上,首先应界定其概念,做好科学的项目分类体系,加强共性和规律研究,深入探讨现有的研究领域,发展全新的研究领域;从研究方法上,应朝多学科、多层次综合研究的方向发展,结合经济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海洋学、规划学、统计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形成科学、系统的理论研究体系。

3.2 揭示影响海洋体育发展的基本因素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由一定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事物关系变动的结果。影响海洋体育发展的因素很多,既有反映发展海洋体育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因素,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经济增长率等,也有反映发展海洋体育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因素,如家庭或个人可自由支配收入、消费结构等;既有社会环境因素,如制度、法律法规、交通等,也有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海水温度、波浪、潮汐、海流、风向、风速、海洋生物等;既有社会意识因素,如价值观、消费观、生活观、社会心理等,也有个人的动机因素,如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既有社会文化因素,如知识、道德、规范、信仰、习俗等,也有海洋体育项目本身特征因素,如健身性、娱乐性、锻炼意志品质、促进交流、普及性等。这些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海洋体育的发展,有的起正向推动作用,有的起逆向制约作用。在海洋体育发展的不同时期,它们作用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有的起主导作用,有的起一般作用。因此,我们未来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应是揭示海洋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并从中总结出一般的发展规律。

3.3 探索海洋体育产业化发展道路

体育社会学家卢元镇教授说:“海洋是生命之母,回归海洋,是人类积蓄千万年的冲动。”美国当代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也指出:“体育为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群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闲暇活动,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体育是一种生活方式。”[21]海洋体育以活动场所的新颖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活动内容的刺激性及舒适性,具有其它类型体育项目无法比拟的特殊魅力,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在一些沿海国家和地区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包括海洋体育项目服务市场、培训市场、旅游市场、产品市场、竞赛市场等在内的市场开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海洋体育产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也已明确提出,现代服务业在GDP总额中,每年将有一个百分点的增长。作为新兴行业的体育产业,将逐步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经济引擎。在此环境下,海洋体育产业必有一个新的增长和突破。因此,如何将海洋体育与人们的休闲需求相互融合,如何促进海洋体育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将是海洋体育研究者未来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

3.4 为海洋体育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海洋体育的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是指导一定时期内海洋体育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协调发展海洋体育相关部门各方面关系的行为规范。然而,海洋体育发展政策的制定需要一定的理论研究作指导。因此,未来海洋体育研究的另一个方向应是揭示海洋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内部及外部影响因素,寻求它们的内在联系以及规律性,并能理论指导实践,为海洋体育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和支撑依据。

[1]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滕海颖,龚聿金.论海洋体育的分类与开发[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4,21(3):97-102.

[3] 曲进.我国滨海体育休闲客源市场特征与开发策略研究——以广东省,海南省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3(4):59-63.

[4] 梁政东,等.环北部湾滨海体育人力资源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9):16-19.

[5] 鲍明晓.蓝色引擎助推海洋体育——关于浙江发展海洋体育的几点建议[J].浙江体育科学,2011,33(4):1-2.

[6] 黄文浪.海洋体育项目市场化发展的可行性研究——以舟山海岛野外生存项目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1, 33(4):16-19.

[7] 刘可清.我国滨海体育的现状和发展模式[J].体育学刊, 2011,18(3):53-58.

[8] 郑婕,李明.海洋体育文化概念及内涵解析[J].体育学刊, 2012,19(4):17-21.

[9] 何成莲,曲进.我国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1):70-73.

[10] 曲进,洪家云.论滨海体育休闲[J].体育文化导刊,2010 (7):15-18.

[11] 韩海波.试论培养“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人才的课程体系[J].运动,2010(3):146-147.

[12] 梁政东,李俊果.广西环北部湾滨海体育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2):12-16.

[13] 施俊华,等.滨海体育休闲人才培养的演进与思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30(1):102-104.

[14] 刘海清.我国滨海体育的现状和发展模式[J].体育学刊,2011,18(3):53-58.

[15] 曲进,曹卫.广东省滨海体育休闲发展现状调研与对策探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8(4):11-14.

[16] 林永革.我国滨海体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战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5):26-29.

[17] 王志成.论我国滨海体育旅游生态化开发策略[J].枣庄学院学报,2009,26(5):123-125.

[18] 王瑞静,沙磊,牛婷,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海滨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 26(12):18-21.

[19] 苏勇军.基于体验经济视角的浙江海洋体育旅游发展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30(6):6-8.

[20] 曹秀玲.福建省滨海体育旅游资源优势及前景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2007,20(3):85-88.

[21] 李崇生,曹卫,等.对“海洋体育文化”及“滨海体育休闲产业”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1):63-65.

[22] 曲进.我国滨海体育休闲市场变化发展特征与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8):13-17.

[23] 冯健,洪少彬,曲进.基于社会需求的滨海体育休闲人力资源理论分析与策略探讨——以深圳市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2(3):23-29.

(责任编辑、校对:孙海祥)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Marine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hina

ZOU Hong1, ZHENG Jie1, XIE Zhong-ping2
(1.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2.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men 361024, China)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arine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hina is made. The problems are pointed out and then the prospect of marine sports science is raise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marine sport research should be made. The fundamental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sport should be revealed. The developmental road of marine sport industry should be explored. The theoretical base for marine sport development policy should be made.

marine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G80

A

1009-9115(2014)02-0073-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2.02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1221041)

2013-10-12

邹红(1980-),女,江西丰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滨海海洋体育
滨海白首乌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滨海顶层公寓
岳滨海 藏石欣赏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