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榆次区形意拳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4-02-06 02:52王攀峰刘定一
武术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榆次区榆次形意拳

王攀峰 刘定一

(中北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1 前言

据考证,形意拳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尊村人姬际可所创[1],经河南洛阳马学礼、山西祁县戴龙邦、河北李老能先生的继承逐步发展完善,已相继形成河南心意六合拳、山西祁县戴氏心意拳、李老能先生所传并广泛流传海内外的形意拳三种风格体系。李老能所传的形意拳广泛流传于山西、河北一代。山西作为形意拳发源地之一,有其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价值,在太古、榆次、太原一代流传甚广。榆次,晋商故里之一,旧语中有“金太古、银祁县、吃不完米面的榆次县”,可知榆次当年在晋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在晋商中榆次富户商贾著名的有车辋常家、聂店王家、大张义宋家、北田侯家等皆有名称富一方。另外,由于榆次地理位置的重要,是当年出晋中,到太原,到河北及京津唐的必经之处,是南北往来的咽喉之地。晋商的崛起也带动了形意拳的崛起,同样也就演绎出形意拳在榆次传播的历史足音,以及它曾经有过的一段历史辉煌。当时就有八人(刘元亨、李太和、王福元、王有祥、杨德胜、李浩然、刘大生、刘玉林)共创“隆泰镖局”之说。李广亨是榆次形意拳术的最早习练者和传播者,它与早期来榆次传播推广形意拳术的河北深州人同门兄弟刘元亨、李太和及王福元、王有祥、杨德胜先生等均为形意拳术在榆次城乡的传播做出卓越的贡献。本文主要针对形意拳在晋中市榆次区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初步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这对形意拳的发展及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晋中市榆次区形意拳现状—调查榆次区形意拳练习者的情况(人数、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动机、时间、场所及参赛等);调查榆次区形意拳练习内容(套路、功法);调查榆次区形意拳馆、校等组织现状(总数、资金来源、生源、教练员、教授内容及形式等)。这些内容能准确的反映出榆次区形意拳的发展现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图书馆查阅大量的关于本课题的专业著作和期刊,为研究本课题得到丰富的文献资料并以此作为理论依据。

2.2.2 专家访谈法

为了确保本课题的价值及能反应榆次区形意拳发转现状的相关数据的准确性。访问了晋中市武术协会负责人、榆次区武术协会负责人、形意拳各派别武术名家传承人(老年拳师、中年拳师)及相关体育老师获取第一手资料,通过专家访谈了解到能都代表榆次区形意拳发展现状的情况及主要的活动聚集场所,并参考专家给予的意见和建议。

2.2.3 田野调查法

对于晋中市榆次区形意拳发展现状的研究,我们必须采用实地研究的方法,深入到榆次区形意拳传播的环境中去,以参与观察和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形意拳在晋中市榆次区的发展状况。本课题便利条件为笔者多年来一直跟随民间一些著名的拳师习练形意拳,因而能同形意拳同门一起进行长期拳理、拳法、拳源、拳史的学习与交流。

2.2.4 问卷调查法

通过专家访谈和调查得知,以下的场所能代表榆次区形意拳的发展现状,主要有玉湖公园、火车站公园、迎宾绿园、儿童公园、岭上公园、经纬厂公园、体育公园、中国心意拳馆、王瑛拳社、榆次四中、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晋中学院等,并对其单位与个人发放问卷并回收。

表1 问卷发放回收数据统计

表1的数据显示,本问卷的有效率比较高,符合本次调查的要求。

2.2.5 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并运用Ex ce l软件对其中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榆次区形意拳练习者的人口分布

3.1.1 榆次区形意拳练习者的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参考张彦研究形意拳在山西各县市的发展状况和孟庆宁对太谷县形意拳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调查榆次区形意拳练习者和非形意拳练习者总共255人,其中练习者130人,非练习者125人。

表2 榆次区形意拳练习者不同年龄组的性别差异(人数)(n=130)

表2数据显示,榆次区形意拳练习者中,男子远多于女子;男子练习的人数(除18-29周岁以内晋中学院的学生占多数外)随着年龄的增大人数逐渐减少,女子练习的人数主要是10-29周岁的年轻人(榆次四中和晋中学院的学生)占多数。

表3 榆次区形意拳练习者的文化结构(%)(n=130)

表3数据显示榆次区形意拳练习者的文化水平成高水平文化结构。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小学以下学历的。

3.1.2 榆次区形意拳练习者的习练时间及次数

表4 榆次区形意拳练习者的习练时间(%)(n=130)

表4数据显示,榆次区形意拳练习者练习形意拳的时间多数选择在清晨时分,上午练习和下午练习的人数居中,多数是学校学生。选择练习的时间主要是根据自己的闲暇时间以及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而定。

表5数据显示,不同年龄段的形意拳练习者每周练习次数不同,在10-29周岁的青年人和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练习次数在5次以上,30-59周岁的人群每周练习的次数相对较少,主要是由于忙于家庭和工作,闲暇时间较少。

3.1.3 榆次区形意拳练习者的习练场所

表6 榆次区形意拳练习者的习练场所(%)(n=130)

表6数据显示,榆次区形意拳练习者大多数把练习的场所选择在公园或者操场。选择在自家宅院或周围练习的占16.2%,这些练习者主要还是受传统思想的束缚。选择在操场练习的占33.1%,练习者主要是学校学生。

3.1.4 榆次区形意拳练习者的学习途径

表7 榆次区形意拳练习者的学习途径(%)(n=130)

表7数据显示,榆次区形意拳练习者的主要学习途径是师傅传授和武术馆校,家传仅占1.5%,影像资料、书籍和公共场所学习的分别占1.5%和3.0%。

表8 榆次区形意拳练习者的拜师情况(n=130)

表8数据显示,榆次区形意拳练习者中70.8%的人都有自己的授业恩师,经过传统的拜师。29.2%的人没有拜师情况,主要由于他们的学习途径是学校和公共场所,只是学习并没有经过传统拜师。传授他们形意拳的人只能称作他们的老师,而不能叫做师父。

3.1.5 榆次区形意拳练习者的习练动机及态度

表9 榆次区形意拳练习者对形意拳的喜欢程度(%)(n=130)

表9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练习者还是很喜欢形意拳的。只有3.0%的练习者对形意拳表示不喜欢。绝大多数练习者喜欢形意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由于榆次地理环境的优越性,距离“形意拳之乡”太古比较近;另一方面是在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形意拳师在此进行保镖护院,同时在此地传徒授艺。耳濡目染,是他们喜欢形意拳的主要原因。

表10 有无必要在晋中市榆次区宣传推广形意拳(%)(n=130)

表10数据显示,97%形意拳练习者对形意拳的推广比较认可,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形意拳、练习形意拳。仅有3%的人群对形意拳的推广持无所谓和没有必要的态度。

表11 榆次区非形意拳练习者是否喜欢观看形意拳表演、比赛(%)(n=125)

表11数据显示,89.6%的人群喜欢观看形意拳表演、比赛,但这并不代表这些人都喜欢练习形意拳。

表12数据显示,榆次区非形意拳练习者有65.6%的人群想练习形意拳,表11显示,有89.6%的人群喜欢观看形意拳比赛、表演存在一定的差距。

表12 榆次区非形意拳练习者是否想练形意拳(%)(n=125)

表13 榆次区非形意拳练习者对形意拳练习者的态度(%)(n=125)

表13数据显示,榆次区95.2%的非形意拳练习者对形意拳练习者持支持赞成的态度,3.2%的人群持无所谓的态,仅1.6%的人群表示反对。

3.2 榆次区形意拳练习的主要内容

通过访谈调查得知,晋中市榆次区形意拳的发展到今天主要是车毅斋、宋世荣、刘元亨、贺永亨、刘奇兰、李太和的传人较多。其习练的主要内容有单拳、套路和对练。单拳可分为五行拳和十二形拳,演练时以每个动作重复练习,这是进行套路演练的基础。套路又分为徒手套路和器械套路,徒手套路有传统的进退连环拳、四把拳、闸势锤、六合拳、八字功、综合形意拳,还有近年来的中国形意拳系列规定套路(形意拳初级竞赛规定套路、中级竞赛规定套路、高级竞赛规定套路)和中国形意拳段位制套路。传统器械演练主要有六合刀、六合双刀、四门刀、夜擒刀,六合枪、翼德枪、梅花枪,六合剑、三才剑、龙形剑,五行棍、九州棍、三门棍,还有近年来的形意刀竞赛套路,形意枪竞赛套路,形意剑竞赛套路,形意棍竞赛套路。对练有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对练主要有五花炮、和安(挨)身炮、五行相克(五行炮)、五踩六锤、连环手、劈锤、九套环、九拳、十六把、十二洪锤等。器械对练主要有单刀破花枪、三节棍对花枪、双刀对练、六合剑对练、三才剑对练等。据晋中市榆次区武协主席王建筑先生讲述,在促进形意拳发展的同时,有许多传统文化逐渐丢失,诸如传统练法中的九套环、连环手、劈锤等现在几乎没有人练习,另外在促进形意拳竞技比赛、表演发展的同时,形意拳传统功法也正在逐渐丢失,形意拳在练法上趋于长拳化。

3.3 榆次区形意拳练习者的参赛情况

表14 榆次区形意拳练习者的参赛情况(%)(n=130)

表14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练习者中,每年参赛的有32%,经常参赛的有24%,偶尔参赛的有8%,从不参赛的有36%。由此可知,有64%的练习者参加过形意拳的比赛。

3.4 榆次区形意拳研究会、馆、社、校等组织状况

表15 榆次区形意拳研究会、馆、社、校组织情况统计表

表15显示,榆次区形意拳研究会、馆、校组织情况。榆次形意拳研究会、王瑛拳社、中国心意拳馆为榆次区形意拳的发展和推广做了巨大的贡献,使形意拳在榆次区继续广泛流传。

3.5 形意拳与榆次区教育

通过调查访谈结果得知,晋中市榆次区只有榆次四中、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晋中学院几所学校开设形意拳课程。榆次四中主要是安保峰负责,开设的内容主要有五行拳、十二形拳、形意拳规定套路。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形意拳开设的内容只有五行拳,且缺乏形意拳教师,主要是由体育老师自学教材教给学生。晋中学院开设的形意拳内容有五行拳和中级竞赛规定套路。遗憾的是其他学校的情况相对较差,基本没有习练形意拳的武术教师,也未聘用当地拳师,形意拳教学内容处于空白。

4 对策与建议

4.1 形意拳传人观念的更新,打破陈规陋习

中国传统社会封闭的社会习俗和环境,是造成传统形意拳门派流派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形意拳在师徒、宗族、结社组织内部狭小范围和纵向的传播,使传统形意拳大树伸出的根须,互不相连地越深越远,终于形成众多的门派流派。武术中向以尊师敬艺传为美德,这一尚德精武的高尚传统美德是必须保持的,但因之而产生的有碍精进的思想障碍,该勇于剔除。我们在技术上想学有进益,一方面,必须破除保守,方能弘扬形意;另一方面必须以科学的客观态度,择善而从,绝微专精,乃能有得。如大家能抛开派别、师承等成见,去其糟粕,择宜而用,将有益于形意拳的发展和提高。

4.2 增强宣传意识,建立正确的形意拳价值观

研究和宣传意识的增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形意拳发展的前提。首先,宣传意识的增强是前提,宣传的内容应该从形意拳的几个功能入手:健身养生、修身养性、防身自卫、竞技比赛。在宣传时一是要注意应针对不同的人群应进行不同的锻炼方法来达到不同的目的,二是不能忽略武术的本质,武术是以技击为核心的,形意拳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能成为中国的四大名拳之一,它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写出来的,它是先辈们在实践中以技击打出来的,因此,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形意拳的本质,形意拳是战斗拳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宣传推广的目的,使形意拳的发展更自然、更纯朴、更本色。

4.3 政府必须主动介入,宣传、引导、组织措施要切实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的健康的重要性。目前太极拳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推广的比较好,形意拳与太极拳同属内家拳种,目的和作用是一样的,为什么太极拳比形意拳推广的比较好呢?在这方面政府应引起重视,形意拳作为山西特色拳种,应该借鉴太极拳的发展模式将其发扬广大,迄今形意拳在农村的发展还是比较薄弱,政府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和有力措施,多渠道、多方面积极有效的向周边地区影响和辐射,进一步过大形意拳的农村群众基础。另外还应该利用形意拳的著名大师的名人效应,突出形意拳的养生健身、修身养性、防身自卫等功能。

4.4 将形意拳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是形意拳发展的长远之计

任何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离不开教育[2]。要想使形意拳这一拳种在神州大地开花结果,就必须将其纳入正规教育体系。长拳和太极拳已经做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形意拳作为中华武术四大名拳之一,应该采取长拳、太极拳的发展模式,推入学校,进入体育课堂。将形意拳纳入教育体系,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对形意拳要有正确的认识,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形意拳技术,功法和健身价值。另一方面为了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学校体育教师应与民间著名拳师紧密结合来壮大师资队伍。据孟庆宁在山西省太古县形意拳发展现状的调查中得知,山西农业大学在体育部王文清教授的主持下,普系开设了形意拳选修课,对体育特招生,形意拳则为必修课。为弥补师资不足,体育部还特聘太谷县形意拳师孟庆威走入大学课堂传拳授艺,并在比赛时作为教练或领队带队参赛[3]。榆次区各学校应借鉴山西农业大学的教学模式,在武术教学这方面,形意拳的基础还十分薄弱,民间著名形意拳师进入学校课堂传拳授艺非常必要,这对形意拳的传播、普及和弘扬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1]黄新铭.形意拳起源考[J].成都体院学报,1983(1):5-11.

[2]安保峰. 浅析形意拳的发展和推广 [J]. 搏击·武术科学,2004(4):29-32.

[3]孟庆宁.山西省太谷县形意拳发展现状与对策[D].太原: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猜你喜欢
榆次区榆次形意拳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The Spirit of National Defense Is in Our Hearts
晋中市榆次区沼气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榆次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湘教版小学音乐第六课《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大惊小怪说晋商——游榆次常家庄园有感
太谷县形意拳的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晋中市榆次区生态庄园经济的调查与分析
榆次地区广告设计中汉字造型的应用
形意拳源流与发展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