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与共享评价初探

2014-02-06 08:43王海峰
中国科技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原值市属仪器设备

王海峰,王 晋,杨 丽

(1.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2.北京市辐射中心,北京 100875;3.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北京 100862)

1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与共享研究现状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都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进行了大量投资,在国家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重大专项以及“211 工程”、“985 工程”、“知识创新工程”以及北京专项资金的资助下,北京地区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经费投入保持增长态势,设备数量持续增加,大大提高了北京地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装备整体水平。大型科学仪器的有效利用和共享评价备受关注。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就我国科学仪器利用和共享及相关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面,一些研究对仪器的使用率或共享率的简单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探讨。宋俊周和陈勇[1]分析了河北省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夏春阳[2]提出建立适合共享服务特点的科学评价机制。彭洁、田杰[3]从仪器所属部门、仪器类别、仪器价值、仪器使用年限等多个纬度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对外服务时间、对外服务收入等信息做详细的统计分析。申嫦娥[4]分析了我国科学仪器设备投资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创新思路。徐静[5]提出一种状态空间分析方法,并指出仪器设备的共享程度与利用率之间并不存在线性关系。方松和赵红萍[6]通过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研究的概括与总结,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研究的思路与建议。董诚和张新民等[7]基于科技资源共享三层次模型,构建了包括可见、可及、可用三个层次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三层次模型。王祎和华夏[8]分析了我国科学仪器共享政策、共享现状,从利用网络化、共享模式、有偿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管理与共享政策建议。张学成[9]利用秩和模型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和共享情况进行评价的研究很少,本文初步构建了评价北京地区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与共享指标体系,并对利用和共享程度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深化首都科技资源利用共享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和科技管理决策服务提供参考。

2 首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与共享评价指标体系

近年来,全国各地方管理机构对大型仪器的使用和管理、评价开展了相关工作。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已有的调查数据,结合实际情况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发布的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与共享指数等相关研究[10-11],选取指标对首都地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利用水平和共享水平进行研究。本文中所有数据来源为2012年国家重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数据(北京地区)。

2.1 利用水平评价指标

利用水平是通过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率、新增设备利用率、200 万元以上设备利用率、设备满负荷运行情况和正常运行情况的评价,共5 项指标。①设备利用率是指单台(套)设备利用率,指设备年有效工作机时与年额定工作机时的比例,体现了设备总体利用程度。②新增设备利用率是指近三年新购置的单台(套)设备利用率的平均值,体现了新增设备的利用情况。③200 万元以上设备利用率是指200 万元以上单台(套)设备的利用率,体现了原值较高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利用情况,也可以反映出首都地区的特点。④满负荷运行设备数量占比是指年有效工作机时达到或超过年额定工作机时(1600 小时)的设备数量占比。⑤正常运行设备数量占比是指技术性能状态为正常运行的设备数量占设备数量的比例,体现了设备完好运行的情况。

2.2 共享水平评价指标

共享水平是通过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对外和对内服务数量和机时情况、对外服务数量和机时情况、信息公开和跨区域共享等情况的评价,共7 项指标。①参与共享的设备占比是指参与共享(包括内部共享和外部共享两种方式)的设备数量与全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数量之比,按照设备原值加权,体现了设备总体对外服务的数量情况。②新增设备共享占比是指近三年新增单台(套)设备参与共享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数量占三年新购置仪器总量的比重,按照设备原值加权,体现了新增设备的对外服务数量情况。③对外共享设备占比是指提供对外服务的设备数量占全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数量的比例,按照设备原值加权,体现了设备对外开放共享服务的数量情况。④对外服务共享率是指提供对外服务的设备,对外服务机时与其利用机时之比,体现了参与外部共享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共享服务的时长情况。⑤新增设备对外服务共享率是指近三年新增单台(套)设备,其年对外服务机时之和与其利用机时之比,体现了新增设备的对外共享服务时长情况。⑥信息公开设备占比是指在共享平台注册的设备占全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比例,按照设备原值加权,体现了设备信息公开的状况。⑦跨区域共享设备占比是指对外提供跨区域共享服务的设备占全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比例,按照设备原值加权,体现了设备信息公开的状况。

在指标权重上,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发布的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与共享指数等相关研究[10-11],结合北京地区的具体情况,对上述指标进行赋权,如表1 所示。

从表1 中可以看出,在利用水平上,设备利用率和200 万元以上设备的利用率权重最大,均为20.5%,这符合目前北京市促进提升设备利用效率特别是原值较高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初衷。在共享水平上,对外共享设备占比和对外服务共享率比重最大,均为15.0,也符合促进科学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共享的思路,信息公开设备比例和跨区域共享设备比例的权重均为14.5,符合国家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信息公开和跨区域共享的思路。

3 首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与共享具体评价

在本文的研究中,采用的数据为单台(套)原值在50 万元(含)以上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和其依托的法人单位的基本信息,为了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与共享评价研究,剔除了包括隶属大科学工程的设备、全年全天候运行的设备、计算机及配套设备以及待报废设备。据此,参与评价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计8907 台(套),近三年新购置仪器3857 台(套),其中市属单位1538 台(套),中央单位7369 台(套),正常运行设备8783 台(套),参与共享设备7444 台(套),其中外部共享2263 台(套),近三年新购置仪器参与共享3250 台(套)。根据上述指标体系,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2011年北京地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共享情况评价指标及计算结果 单位:%

从首都全部类型单位拥有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计算结果看,利用率为71.40%,新增设备利用率65.14%,主要是市属单位的新增设备利用率不高导致的。200 万元以上设备利用率91.96%,满负荷运行设备数量占比22.43%,正常运行设备占比98.61%,利用水平综合得分70.12%。从共享水平看,参与共享的设备原值占比81.66%,新增设备参与共享的占比81.37%,对外共享设备原值占比30.79%,对外服务共享率为30.93%,新增设备对外服务共享率为25.96%,水平偏低,也较为符合现实情况。信息公开设备原值占比23.77%,跨区域共享设备原值占比15.94%。首都地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水平综合得分为40.38%。

3.1 市属单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与共享评价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分析了首都地区市属单位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利用水平和共享水平。从表1 可以看出,市属单位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率仅为50.4%,新增设备利用率为46.21%,2009、2010 和2011年三年新增设备的利用率低于整体水平,这与新仪器设备安装、测试有一定关系。从市属单位200 万元以上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率看,利用水平达到了57.99%,好于整体平均水平。满负荷运行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数量占比12.21%,正常运行的设备数量比例为99.03%,有接近10%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处于待修状态。综合看,首都地区市属单位的利用水平得分为53.16%。

从市属单位的共享水平看,参与共享的设备原值占比为90.33%,处于较高的水平,只有不足10%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无法开放共享,这与首都地区促进首都科技资源条件平台建设有关。新增设备参与共享的原值占比为91.49%,高于整体平均水平。对外共享设备原值占比21.95%,表明有接近原值80%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没有实现对外共享。对外服务共享率为50.68%,即在实现对外共享服务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中,有近51%的工作机时是在对外服务。新增设备对外共享服务率为42.53%,即近三年新购置的仪器中,实现对外共享的仪器,有近43%的工作机时是在对外服务。信息公开设备原值占比为10.45%,表明通过共享平台注册的仪器较少,未来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跨区域共享设备原值占比12.02%。综合看,首都地区市属单位的共享水平得分为44.41%。

3.2 中央单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与共享评价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继续分析了首都地区中央属单位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利用水平和共享水平。从表1 可以看出,中央属单位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率仅为75.77%,新增设备利用率为69.76%,2009、2010 和2011年三年新增设备的利用率低于整体水平。从中央属单位200 万元以上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率看,利用水平达到了97.22%,好于整体平均水平。满负荷运行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数量占比24.55%,正常运行的设备数量比例为98.52%,只有不足2%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处于待修状态。综合看,首都地区中央属单位的利用水平得分为73.41%。

从中央属单位的共享水平看,参与共享的设备原值占比为80.14%,新增设备参与共享的原值占比为79.48%,低于整体平均水平。对外共享设备占比30.80%,表明有接近原值70%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没有实现对外共享。对外服务共享率为29.66%,新增设备对外共享服务率为24.32%。信息公开设备原值占比为26.09%,跨区域共享设备原值占比16.62%。综合看,首都地区中央属单位的共享水平得分为39.94%。

3.3 市属单位和中央单位利用和共享指数对比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初步得出市属单位和中央单位的大型科学仪器利用和共享指数,市属单位的利用指数 (53.16%)明显低于中央单位(73.41%),但市属单位的共享指数(44.41%)高于中央单位(39.94%)。从表1 可以看出,在利用水平上,中央单位的多项指标具有明显的优势,4 项指标高于市属单位,1 项指标低于市属单位,特别是200 万以上设备的利用率是市属单位的近1.7 倍,满负荷运行设备数量占比是市属单位的2 倍。从共享水平看,中央单位有4 项低于地方单位,分别是参与共享的设备原值占比、新增设备参与共享的原值占比、对外服务共享率、新增设备对外服务共享率,分别是市属单位的89%、87%、59%、57%。但是,中央单位参与对外共享的设备原值占比和跨区域共享设备原值占比均是市属单位的近1.4 倍,信息公开设备原值占比是市属单位的2.5 倍。从共享水平可以看出,市属单位将自己拥有的更多价值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参与共享(包括内部共享和对外共享),但对外开放共享的设备原值占比低于中央单位,这或许间接影响(提升)了市属单位的对外服务共享率。

4 首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与共享政策建议

4.1 进一步提升市属单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水平

首都地区市属单位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总体运行状态较好,只有不足1%的设备无法正常运转,但其利用水平较低,利用评价得分为53.16%,其中设备利用率、新增设备利用率和200 万元以上设备利用率均不足60%。近年来市属单位购置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数量不断增加,部分仪器设备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或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导致利用水平不高,因此,市属单位申请市财政和中央财政资金购置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时,应根据已有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详细名单进行查重评议,如果某类型仪器数量较多,且使用效率不高,财政资金不应资助购买该类仪器,而应通过财政补贴,促进相关单位开放共享该类仪器,从而达到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双重目的。

4.2 进一步促进中央单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首都地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主要集中在中央单位,从数量和原值占北京地区总量的比重看,均在83%以上,市属单位的大型科研仪器不足二成,因此,中央单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水平直接影响到北京地区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总体水平。2011年底,北京地区中央单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和近年三新购置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参与共享的原值占比在80%左右,低于市属单位的90%水平,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同时,中央单位的科研水平和科研实力均相对较高,科研辅助人员和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专业素质较高,推进中央单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相关科技服务。

4.3 进一步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信息公开和跨区域共享

从首都地区特别是市属单位的共享评价情况看,其信息公开设备占比仅略高于10%,跨区域共享设备为12%,未来市属单位应进一步依靠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鼓励相关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在国家、区域及各省市的大型科学仪器写作共用网、国家科技资源共享网等进行登记注册,逐步形成网络化的科技资源开放服务体系,实现政府、科技中介机构、高校院所、企业之间的有效互动,同时,建立科学合理长效工作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在不改变现有科技体制的框架结构下,对内部开放科技资源的管理和运营机制进行改革,采取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手段,实现开放科技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进一步完善科技资源整合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北京模式”,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满足了中小企业对测试、研发和科技成果的需求,真正为中小创新型企业服务。

[1]宋俊周,陈勇等.对河北省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的思考[J].河北工业科技,2004,(06):14-16.

[2]夏春阳,袁欲彬,王伟.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机制新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5,(3):18-20.

[3]彭洁,田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使用率统计分析及建议[J].现代仪器,2007,(2):55-58.

[4]申嫦娥.基于共享的科学仪器设备投资管理制度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3):21-24.

[5]徐静,王大洲.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使用状态分析及政策含义[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0,(9):209-216.

[6]方松,赵红萍.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研究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11,(02):39-41.

[7]董诚,张新民,侯敏.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的三层次模型及实例分析[J].中国基础科学,2012,(5):55-59.

[8]王祎,华夏.促进我国科学仪器管理与共享的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12,(11):29-33.

[9]张学成,韩丛英,赵彤,杨海珍.基于秩和模型的大型科学仪器利用评价研究[J].科研管理,2013,(4):108-114.

[10]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国家科技基础平台发展报告(2011—2012)[A].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182-199.

[11]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于共享指数研究报告(2011年)[R].

猜你喜欢
原值市属仪器设备
市属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医师人力配置实践与分析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增值税税改形势下物流企业财务决策探析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重庆市国资委:推进市属国企走出向上曲线
数说高教
高危行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汇总表中提足折旧填列方法的讨论
重视建、配、管、用过程管理 发挥仪器设备效能
市属国有企业纪委履行监督职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