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要抢夺“农民人才”

2014-02-06 11:54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中国农资 2014年36期
关键词:规模化农资玉米

□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传媒时评

农业要抢夺“农民人才”

□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当代中国农业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只有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但屡屡上演的“农民荒”,普遍存在的农民“兼业现象”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人才制约因素。因为新型农业终究离不开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专业型、知识性农民。农业作为弱势产业要想发展,就必须与第二三产业抢夺“农民人才”!农业究竟要靠什么来打赢这场人才抢夺战呢?

9月初,借着到龙江县采访的机会,我与龙江县超越现代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服务的四位“忠实”农民深入聊了聊。他们最年轻的32岁,最年长的48岁,目前经营着170亩到240亩不等的土地。龙江的农业主要是一季玉米,虽说品种单一,但从四家的情况看,每年种玉米的纯收入也在8万元到10万元。除了最年轻的有6口人之外,其余三个家庭子女都已成家,两三口人每年十万元,日子过得比较滋润。因此这几个农民一心务农,并一门心思扩大生产规模,将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农业与农业变革上。

据了解,他们所在的屯子,人居耕地在20亩左右,由于农业人口流失,有的屯子60多户人家中只有30多户在种地,最厉害的100多户只剩下4户种地,很多户全家进城了。因此,大片的土地空置出来,为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从他们身上我看到,这些还留在农村的30岁到50岁的男性壮劳力是土地规模化的受益者,也是农业集约化的操盘手。

这个群体之所以被农业吸引,年龄是最大的因素。他们的父辈们年轻力盛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板结化的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松动,根本没有规模化的空间;现在有了机遇,但体力和学习能力下降,注定不是农业的主力了。而现在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从小生活在人口流动、城乡互动的互联网时代,城市文明的浸染使他们向往城市生活。即使经营农业能赚到钱,他们也不愿再过父辈的生活。因此,这些青壮年就历史地成为了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但这个年龄段的农民也正是工业、服务业瞄准的人力富矿,农业用工荒侧面反映的正是城市和二三产业的巨大吸附力。因此,要想稳定未来农业的基本队伍,并为农业集约化、现代化准备有潜力的人才,还需我们对他们进行长远的投资、持续的扶植。龙江的这四位农民加入了专业合作社,获得了专业知识培养、技术辅导应用、农化统防统治、农机全程服务的支持,坚定了农业经营的信心。他们介绍,专业社将服务的种植大户都送到吉林农大进行了四天专业系统的学习;在政府和专业社的多方帮扶下,他们总结推广了适合当地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像大垄双行技术、地膜全覆盖增温抗旱技术、玉米螟防治技术等,使他们100亩的收益能赶上别人150亩的。

看着他们兴高采烈的分享,听着他们来年扩大规模的计划,你会感到,他们中必将走出一大批未来的中国农场主,而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也就孕育在其中了。他们不正是农业部门、农资行业要重点关注、主动抢夺、牢牢抓住的“农民人才”队伍吗?

猜你喜欢
规模化农资玉米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收玉米啦!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我的玉米送给你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