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赤天化现象”看老国企命运

2014-02-06 15:57中国农资评论员阴剑锋
中国农资 2014年43期
关键词:母公司产权尿素

□《中国农资》评论员 阴剑锋

传媒时评

从“赤天化现象”看老国企命运

□《中国农资》评论员 阴剑锋

近日,老牌国企赤天化集团的整体转让终于尘埃落定,而隐秘多时的意向接盘方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也终于浮出了水面。一个曾经头顶光环的化肥老国企就这样被“出售”,跌宕起伏的命运让人唏嘘不已。

1974年10月,随着一声施工炮响,一个年产30万吨合成氨、48万吨尿素的现代化企业建设历程由此拉开了序幕。1978年10月,经历上万名施工建设者的努力,一个现代化的工厂终于骄傲地矗立在赤水河畔。36载风雨春秋,从4个亿投资的化肥厂到资产总额131.56亿元,总负债78亿元,资产负债率62.99%的集团公司。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短缺时代到过剩时代,老国企赤天化一步步走向深水区。

据报道,赤天化集团整体负债高达78亿元,且现金流紧张,难以清偿到期债务,产权改革被认为是“一场与债务期限的赛跑”。9月18日,在经过半年多的内部股权梳理之后,赤天化集团的国资改革终于走向公开挂牌的关键节点。当日,赤天化集团母公司100%股权作价7.08亿元第一次挂牌出让。对于拥有上市公司资源的赤天化集团来说,虽然7亿元的挂牌价格并不算高,但接盘之后26亿元的资金投入让不少民营企业望而却步。赤天化集团母公司首次挂牌到期后最终无人接盘。10月21日,赤天化集团母公司100%股权二度挂牌,挂牌价为5.66亿元,相比前次折价20%。10月31日,赤天化发布公告称,截至第二次挂牌期满,只有圣济堂作为意向受让方向贵州阳光产权交易所递交了受让申请材料。目前,贵州阳光产权交易所和贵州省国资委正在对圣济堂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确认。

作为一个老牌化肥企业,赤天化为什么会走到这种境地?

这一问题根源集中在两点:一是作为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的过度参与让企业失去了在市场中探索的自由,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发展的资源配置很难实现市场决定,这或许是许多老国企都曾经历的困局。二是作为老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未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尤其在化肥产业进入过剩时代的当下,缺少突围的思想,没有有效的行动,这是决定赤天化命运的关键。

近10年来,在国内化肥产能迅速增长的进程中,赤天化也加入化肥“大生产运动”的行列,赤天化的项目遍地开花;从气头尿素向煤头尿素转型,却因为水的瓶颈让企业陷入困局;企业一直围着尿素打转,产品结构未能实现转型创新。从顶层设计到核心战略,赤天化被市场经济的列车甩在了身后。

国企改革是国家的大课题,目前国企改革的步伐正在有力推进,而在市场大潮中,老国企如何实现转型突围、与时俱进,改变命运更重要的在于企业自身。在化肥产业,一批大型国企正在面临同样的严峻考验,如何走出行业严冬,踏上稳健征途,这需要改革的力量,更需要所有企业付出更大的努力。

猜你喜欢
母公司产权尿素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挖掘机尿素喷嘴散热改进
尿素涨价坐实的两个必要条件
尿素再涨 也换救不了市场
乱七八糟的“尿素”是该好好治一治了
基于国企集团化改制背景的母公司“空心化”问题及对策
恶意与敲诈:产权滥用的司法原则
即将成为全球最大?Cervelo母公司Pon正式报价Accell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新准则下境外子公司合并报表编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