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地区感染性角膜炎1 928例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2014-02-06 07:21张凤梅尚彦霞
重庆医学 2014年34期
关键词:角膜炎氧氟沙星革兰

张凤梅,尚彦霞,冯 琳,李 霞

(河北省邢台市眼科医院:1.检验科;2.眼科 054001)

感染性角膜炎是眼科临床一种可引起视力严重损害的致盲性较高的疾病,主要包括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1-2],也是国内角膜病致盲的首位因素[3]。了解和掌握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化,对临床诊断和有效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集的1 928份感染性角膜炎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住院治疗的1 928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被检患者,男1 164例,女764例。年龄3 d至86岁,平均年龄(33.96±17.14)岁。眼科临床诊断:外伤性角膜炎1 580例,继发性角膜炎92例,手术后继发性角膜炎20例,其他角膜炎236例。系角膜组织1 500例,分泌物428例。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及鉴定 用无菌棉拭子取角膜溃疡组织分泌物或坏死组织,增菌后转于血平皿培养,根据阳性菌落生长特征及革兰染色的结果进行初步鉴定,然后再用ATB微生物鉴定仪进一步鉴定菌种。全自动培养箱、ATB微生物鉴定仪均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1.2.2药物敏感试验 严格按照WHO推荐的KB纸片法进行,MH琼脂及药物敏感片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厂,血培养皿购自山东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纸片药物含量和判定标准见表1。

2 结 果

2.1培养阳性率 共收集感染性角膜炎患者标本1 928份,细菌培养阳性1 064份,总阳性率为55.19%,各年份培养阳性情况见表2。

2.2阳性菌属分布 1 064株阳性标本中革兰阳性球菌最多,708株(66.54%),其中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262株);革兰阳性杆菌172株(16.17%);真菌38株(3.57%);革兰阴性杆菌146株(13.72%),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有50株。菌种分布见表3。

表1 不同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试验判定标准

表2 各年份病原菌培养阳性情况

表3 细菌培养阳性株菌属分布

续表3 细菌培养阳性株菌属分布

续表3 细菌培养阳性株菌属分布

表4 培养阳性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情况

-:未做此药物敏感试验。

2.3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 药物敏感试验显示,所培养总阳性菌对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43.9%、37.3%、32.8%。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见表4。

3 讨 论

细菌性角膜炎是我国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角膜感染性疾病是眼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4]。角膜组织损害程度因致病菌属的不同而不同,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也不同[5]。近年来,随着细菌自身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细菌性角膜炎的致病菌谱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5-6]。因此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对指导临床用药意义重大。

本文细菌培养检测结果显示,各年份病原菌检出率变化不大,在52.55%~58.63%小幅波动。本次检测的1 928份感染性角膜炎标本中,培养阳性标本1 064份,总阳性率为55.19%,与徐红云等[7]报道的54.2%相一致,但高于黎黎等[8]报道的25.62%,这应该与本院工作人员在接到送检标本后,立即进行增菌培养,大大提高了送检标本的阳性率有关。

细菌是感染性角膜炎的重要致病菌,有报道称,20世纪70年代以前,细菌性角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9];20世纪80年代以后,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属(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逐渐取代了肺炎链球菌而成为细菌性角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本文结果显示,1 064株阳性标本中,细菌1 026株,真菌38株。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708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最多,为262株。革兰阳性杆菌172株。革兰阴性杆菌146株,阴性杆菌中又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这与何梅凤等[10]的报道相一致。统计结果提示表皮葡萄球菌可能是近年来本地区感染性角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另有文献报道[7],感染性角膜炎中真菌的检出率为71.8%,而本文的数据显示真菌的检出率仅3.57%,分析原因,可能与本院的眼科医师在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中主要凭借角膜刮取物直接涂片镜检,如检出菌丝,就不再进行培养有关。尽管确诊真菌性角膜炎的金标准仍是真菌培养,但其培养时间较长,常需要数天到数周,使其在最初的疾病诊治中失去价值[11]。

有研究提出[3],随着眼科临床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该问题应引起眼科临床医师的高度注意。梁艳闯等[5]研究显示,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妥布霉素的耐药百分比分别为20.8%、35.9%、15.5%和29.4%。王丹等[12]分析2009~2011年180株细菌性角膜炎患者阳性标本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发现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妥布霉素的耐药百分比分别为25.0%、22.2%、16.7%及30.5%。本文体外药物敏感结果显示,细菌性角膜炎培养阳性菌对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百分比分别为43.9%、37.3%和32.8%。革兰阳性球菌除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葡萄球菌属敏感率较高的是利福平(76.59%)、妥布霉素(61.11%)、左氧氟沙星(53.97%),对青霉素、阿奇霉素敏感率较低,分别为8.33%和15.08%。对链球菌属敏感率较高的是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均为90.36%,对红霉素、阿奇霉素耐药性最高,分别为85.54%、90.4%。革兰阴性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较高,均在80.00%以上,对青霉素、利福平敏感率最低,分别为12.33%、15.07%。从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来看,大多数细菌对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高,这与黎黎等[8]的报道基本一致。综上所述,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依次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妥布霉素,可作为本地区眼科首选用药。

感染性角膜炎病原菌的变迁及分布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耐药现象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因此,应明确病因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改善预后,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陈英,廖敏华.94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病原菌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5):92-93.

[2]张小薇,曾远宏.病毒性角膜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1,22(12):80-81.

[3]谢立信,史伟云.角膜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93.

[4]孙旭光,王智群,罗时运,等.细菌性角膜炎病原学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5):292-294.

[5]梁艳闯,王智群,李然,等.细菌性角膜炎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J].眼科研究,2007,25(4):306-309.

[6]吴建斌,黄任强,张萍.细菌性角膜炎致病菌属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7):1006-1008.

[7]徐红云,刘春林,袁文丽,等.131例角膜炎感染病原菌谱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2):4836-4838.

[8]黎黎,梁艳闯,张琛,等.化脓性角膜炎病原学分析[J].眼科新进展,2008,28(10):749-753.

[9]Willcox MD.Review of resistance of ocular isolate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staphylococci from keratitis to ciprofloxacin,gentamicin and cephalosporins[J].Clin Exp Optom,2011,94(2):161-168.

[10]何梅凤,吴伟,周家豪,等.感染性角膜炎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药,2011,6(12):1480-1482.

[11]钟文贤,孙士营,赵靖,等.1054例化脓性角膜炎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07,43(3):245-250.

[12]王丹,沈祯.大兴区细菌性角膜炎病原与药物敏感性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0):18.

猜你喜欢
角膜炎氧氟沙星革兰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蒙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治疗丝状角膜炎应用的临床分析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野鸡冠花子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70例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
自体血清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